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674 道试题
1 . 吲哚乙酸(IAA)是人类最早发现的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也是最丰富的天然生长素,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是由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来讲,芽尖细胞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黄化老叶的叶肉细胞。
(2)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后发现:甲组,具有顶端的植株侧芽生长受抑制;乙组,去除顶芽后侧芽开始生长。由上述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结论,若能,说明理由,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并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完善实验并预期结果。________
(3)研究人员发现拟南芥bud1突变体出现矮小丛生的性状,通过检测野生型和突变体细胞中bud1基因转录的mRNA量,发现突变体的RNA量显著高于野生型。
①上述信息说明,突变体性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
②顶端优势由生长素的_________运输引起,为了探究bud1基因与该运输方向的关系从而探讨bud1突变体矮小丛生的内在机理,某科研人员提出“________”这一假设。科研人员分别在突变体和野生型拟南芥胚芽鞘顶端施加放射性的IAA,4h后检测胚芽鞘基部的放射性。若检测结果出现________,则支持该假设。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平衡致死遗传现象首先在果蝇中被发现,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带有两个非等位的致死基因(不存在染色体互换),任意一个致死基因纯合即致死,成活的个体均为杂合子。平衡致死品系内的个体自由交配可以将杂合状态永久保存,省去了后期选育的繁杂。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一批纯合野生型直翅果蝇,经诱变处理后得到裂翅突变体品系。已知裂翅和直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将裂翅突变体与纯合野生型直翅果蝇杂交,后代既有裂性状翅又有直翅,则裂翅对直翅为__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该裂翅突变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经研究发现,该裂翅基因纯合致死。将A/a控制的存活与致死看作一对相对性状,则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填“存活”或“致死”)。
(3)将裂翅突变体进行自由交配,发现后代只有裂翅,推测裂翅品系中存在平衡致死现象,若另一种致死基因为B,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应为下图中的__________

   

(4)现已知红眼对紫眼为显性,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灰体对黑檀体为显性,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现提供表格所示的三种纯合品系,确定裂翅基因是否位于2号染色体上。
品系名称基因位置品系特征
黑檀体3号染色体红眼、黑檀体、直翅
紫眼2号染色体紫眼、灰体、直翅
野生型
红眼、灰体、直翅
杂交方案:
第一步:将裂翅突变体与上表纯合品系中的_________(填品系名称)进行杂交得F1
第二步:选择F1中表型为__________的果蝇与上表纯合品系中的_________(品系名称)进行杂交得F2,,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若F2_________,则裂翅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
3 . 一同学对某动物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图1中三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的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甲的名称是_______,其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图2中类型b的细胞对应图1中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
(2)图2中类型c的细胞含____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着丝粒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4)下表数据为科研人员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上图丙处于__________期。若在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 DNA 合成抑制剂,处于__________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再至少培养__________小时,则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 G1/S 交界处(视作 G1期)。然后去除抑制剂,更换新鲜培养液培养,时间要求长于__________,但不得短于__________,再加入 DNA 合成抑制剂,则全部细胞都将被阻断在 G1/S 期交界处,实现细胞周期同步。
周期G1SG2M合计
时长(h)1293.51.526
2024-06-1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凤城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4 . 下图分别是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处于某一分裂时期的细胞局部的模式图。若将2个两条链均被15N标记的外源基因插入该动物一个精原细胞中的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然后让该精原细胞在含14N的环境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含有15N标记的精细胞所占比例为1/2
B.乙图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甲图中⑤时期
C.如果乙图a和a'上相应点的基因分布是B、b,产生的原因一定是基因突变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图甲的③和⑥时期
5 . 日前报告已有200多种的骨骼发育异常,但目前临床上,尤其是胎儿期可以通过超声提示或诊断的主要有以下4种:软骨发育不全、软骨发育低下、致死性发育不全、成骨发育不全,图1为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某患者家系,该家系仅有Ⅱ-2和Ⅲ-1号个体发生了FGFR3基因(以下简称F基因)1138 位核苷酸G→A的突变,如图2所示。已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家系中其他正常成员均未发现突变。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Ⅱ-2的致病基因的来源为_______
(2)FGFR3是一种具有发育调节等功能的跨膜糖蛋白,由于F基因跨膜区1138位核苷酸G→A的突变,导致380位密码子的错义突变,即精氨酸替代了甘氨酸,从而造成了该遗传病,这说明该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为_____
(3)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羊水直接扩增快速诊断骨骼发育异常类单基因遗传病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①适时抽取羊水诊断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这是因为羊水中含有________细胞。
②利用PCR扩增F基因能否用图2所示序列作为引物?________(填 “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
③检测致病基因存在的探针序列如图2,有人质疑该探针序列不能准确地将致病基因检测出来,原因是_______
④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可以将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区分开来的PCR方法,原理见下图:

从图中信息可知,该技术的关键就是针对突变位点,设计了_______(从P1、P2、P3、P4中选择)引物,导致子链不能延伸。系谱图中Ⅲ-1和Ⅲ -2电泳结果可分别对应上图中的个体_____和个体______的结果。
6 . 果蝇的体色和眼型分别受两对等位基因B/b、E/e控制。现让灰体正常眼雌果蝇群体与黄体正常眼雄果蝇群体随机交配,F1雌果蝇全为灰体正常眼,雄果蝇为灰体正常眼和灰体棒眼。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F2

表型

灰体正常

眼雌性

黄体正常

眼雌性

灰体正常

眼雄性

黄体正常

眼雄性

灰体棒

眼雄性

黄体棒

眼雄性

数量

122

41

183

63

61

19

(1)基因B与基因E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
(2)果蝇体色和眼型的遗传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_________
(3)F1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F2中无棒眼雌果蝇的原因是基因型为_________的精子没有受精能力。F2灰体正常眼雌果蝇杂合子占_________
2024-06-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考前全真模拟考试(一)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7 . 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果肉颜色有黄果肉(A)和白果肉(a),茎的颜色有红皮茎(b1)、紫皮茎(b2)和白皮茎(b3),某小组为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无):

亲本组合

F1植株

黄果肉

白果肉

红皮茎

紫皮茎

白皮茎

组合一:黄果肉红皮茎×黄果肉红皮茎

240

77

238

-

79

组合二:黄果肉红皮茎×白果肉紫皮茎

134

136

133

137

-

组合三:白果肉紫皮茎×黄果肉红皮茎

408

-

101

208

99

组合四:黄果肉紫皮茎×白果肉白皮茎

124

125

-

248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结果推测,控制该植物茎颜色的基因b1、b2、b3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显隐性大小用“>”表示)。
(2)由上表统计结果无法推测控制该植物果肉颜色与茎颜色的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判断依据是______。取组合一F1中的所有黄果肉红皮茎与组合二F1中的黄果肉紫皮茎杂交,若子代出现______,则说明题述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组合四的F1出现白皮茎植株(性状可遗传给后代)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答出2点)。快速检测该植株产生原因的方法是______
(4)该植株在农业生产中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繁殖,它们感染的病毒很容易传给后代。病毒在作物体内逐年积累,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请从植物细胞工程角度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______
8 . 某农业研究所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 Bt基因)导人棉花(雌雄同花)的受精卵中,筛选出Bt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Bt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三个Bt基因,Bt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为如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Bt基因的整合位点),抗虫植株所含Bt基因的个数与抗虫程度呈正相关。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乙植株进行自交子一代中具有抗虫特性的植株所占比例为15/16
B.丙植株进行自交后的子代全为抗虫植株
C.丙植株的子代抗虫植株等级可分为6个等级
D.丙植株的子代抗虫植株自交后代为抗虫植株的占子代抗虫植株的比例是37/63
9 . 某家族关于亨廷顿舞蹈症(设为甲病)和先天性夜盲症(设为乙病)的系谱图如图1所示,甲、乙两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同时对Ⅱ3和Ⅱ4。的乙病基因进行酶切和电泳(图2)。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调查人群中亨廷顿舞蹈症或先天性夜盲症等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注意的事项有_____(答出两点)。
(2)据图分析,亨廷顿舞蹈症的遗传方式为_____,Ⅱ3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
(3)Ⅲ3的先天性夜盲症致病基因最终来源于_____个体。进一步调查发现,Ⅰ1的父亲曾患有先天性夜盲症,则Ⅲ1和Ⅰ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
(4)Ⅲ4与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他们生下患病后代的概率是_____
10 .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而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一种降低血糖的激素。图1为人体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机制,图2为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及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参与的调节方式的特点是_____(答出两点)。
(2)图1中,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组织细胞的细胞核,促进_____,最终促进含GLUT-4的囊泡形成。图1中,可通过促进组织细胞中的过程_____(填序号)来实现血糖浓度的降低。
(3)葡萄糖通过胰岛B细胞膜上的GLUT-4进入胰岛B细胞;葡萄糖经氧化反应使细胞内的ATP/ADP 比值升高,导致细胞膜中的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关闭,钙离子通道开放,导致钙离子内流增加,触发胰岛素分子释放到细胞外。图2中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除高血糖外,还有_____。结合信息和图2中抗体1、抗体2的作用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机制可能是_____
(4)2型糖尿病的病因之一是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枸杞多糖能增强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肝糖原的储备,降低血糖水平。GLP-1受体激动剂也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某科研小组想通过实验探究枸杞多糖和GLP-1受体激动剂是否可以协同作用,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实验步骤:选择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2型糖尿病小鼠若干只,测量血糖浓度,然后将小鼠随机均分成四组,甲组注射适量生理盐水,乙组、丙组,丁组分别注射_____,每天给四组小鼠定时定量饲喂普通饲料,一段时间后测量小鼠的血糖浓度,比较四组小鼠血糖浓度高低最可能的实验结论:若小鼠血糖浓度_____,则说明枸杞多糖和GLP-1受体激动剂能协同作用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