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其中有些家庭成员血型已经清楚(见标注)。已知该地区人群中IA基因频率为0.1,IB基因频率为0.1,i基因频率为0.8。甲遗传病在男性群体中患病率为20%,4号个体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甲病基因不位于X、Y同源区段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号个体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2个甲病致病基因
B.10号个体为O型血且为甲病患者的概率为1/17
C.AB血型的个体红细胞上既有A抗原又有B抗原,人群中AB血型个体占1%
D.11号个体为A型血且为甲病患者的概率为1/25
2 . 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临床上造成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导致的感染多见于烧伤,创伤等受损部位。由于Pa能耐受多种抗生素,常导致治疗失败。为解决上述问题,噬菌体治疗逐渐受到关注。
(1)噬菌体能侵染Pa,二者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噬菌体侵染Pa时,其尾丝蛋白通过与细胞壁上的脂多糖结合进而吸附在Pa表面,不同噬菌体的尾丝蛋白不同,这就使得噬菌体的侵染具有高度的____________
(2)研究者就噬菌体对Pa的吸附进行了研究。
①PA1和PAO1是Pa的两种菌株。研究者发现一种可同时高效吸附并侵染PAO1(原宿主菌)和PA1的变异噬菌体,对其尾丝蛋白基因测序,部分结果如下图所示。
野生型
变异噬菌体
据图推测变异噬菌体能同时侵染两种菌株的原因:____________
②研究者配制培养基培养菌株PA1.培养基中除水、碳源外,还应包含的两类营养物质是________。接种前培养基需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灭菌。野生型噬菌体侵染PA1后,细菌裂解,菌液澄清。研究者将澄清菌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基上有少量_________出现,从而获得噬菌体耐受菌PA1r。
与PAl相比,PAIr丢失了一段DNA序列,其中含有脂多糖合成的关键基因galU。为验证galU的丢失是导致PA1r耐受噬菌体的原因,请完善表格中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
组别1234
处理方法PA1+噬菌体______________敲除galU基因的PA1
+噬菌体
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接种噬菌体后,菌落消失接种噬菌体后,菌落无变化_______________接种噬菌体后,菌落消失
a.导入无关基因的PA1+噬菌体            b.PA1r+噬菌体
c.导入空载体的PA1+噬菌体               d.导入galU基因的PA1r+噬菌体
e.接种噬菌体后,菌落无变化             f.接种噬菌体后,菌落消失
③噬菌体与Pa有着各自的生存策略,二者在相互选择中实现_____________
(3)说明上述研究对使用噬菌体治疗Pa感染的价值: _____________
2021-07-21更新 | 103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昌十九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3 . 蝴蝶的紫翅(M)对黄翅(m)为显性,绿眼(N)对白眼(n)为显性,其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1)两纯合的蝴蝶杂交后代的雌雄个体交配,子二代个体中,紫翅与黄翅的个体数比值为3:1,白眼与绿眼的个体数比值为1:3。据此,能否确定控制翅色与眼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小组假定控制眼色和翅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第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第三,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
①若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蝴蝶的基因型有______种;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蝴蝶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若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雌性蝴蝶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②现有各种纯合蝴蝶若干可供选,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来鉴别以上三种情况,可选择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请写出能支持上述三种情况的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pUC质粒载体如图所示,目的基因插入到Amp'或LacZ'中均会导致相应基因失活。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可采用蓝白斑法,机制如下:LacZ'基因在IPTG诱导下表达的α-肽可与大肠杆菌自身编码的β-肽互补从而产生有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该酶能够水解X-gal使菌落呈蓝色,否则呈白色。某科研人员利用LacZ'基因与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A后再转化大肠杆菌。回答下列问题。

(1)1967年科学家发现质粒能自我复制,并可以在细菌细胞间转移,这一发现为_______找到了一种运载工具。
(2)目的基因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也可以是一些具有_______的因子。若需快速得到大量目的基因,可采用PCR技术,该技术一般由_______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3)作为基因表达载体除了需要有复制原点、标记基因、目的基因外,还需要具有_______。为了避免目的基因的自身环化,写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A的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
(4)转化后的大肠杆菌需放在含有氨苄青霉素、_______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筛选出白色的菌落即为含有______的大肠杆菌。
2021-03-08更新 | 10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3月)一模理综生物试题
5 . 某昆虫体色的黄色对黑色为显性,翅形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两种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两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长翅∶黄色残翅∶黑色长翅∶黑色残翅=2∶3∶3∶1,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昆虫种群中存在控制黄色和长翅的基因纯合致死现象
B.F1产生的具有受精能力的雌、雄配子的种类不同
C.F2个体存在5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
D.F2黄色长翅个体与黑色残翅个体杂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比例为1∶1∶1
2021-01-25更新 | 3933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18班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多选题 | 困难(0.15) |
6 . 在上游生存的孔雀鱼族群移殖(transplant)至下游(有较多掠食性的大鱼种类(large predators),经过 20 代后,此孔雀鱼族群有哪些改变?(       
A.雌鱼偏好色彩较不鲜艳的雄鱼
B.雄鱼身上橘斑增加
C.雌鱼身上橘斑增加
D.鱼群内紧密度变小
E.成群数目增加(壮大声势以免被欺负)
2020-12-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 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江西赛区初赛选拔试题
7 . 下图是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与甲病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与乙病相关的基因用B、b表示,且两家族均无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_________ 定律。
(2)与甲病相比乙病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__,II9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II6与I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
(3)若I4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且IV13不患病,则III11与III12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
(4)若I4不携带致病基因,且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10%,IV13两病兼得的概率为______;若已知IV13只患乙病,则III11与III12再生一个男孩健康的概率为______
多选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丝状温度敏感蛋白(FtsZ)是细菌中一种含量丰富且结构稳定的蛋白质,几乎存在于包括结核杆菌的所有病原细菌中。FtsZ也是一种GTP酶,有一个GTP(三磷酸鸟苷)的结合位点,在GTP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在分裂细菌中间部位聚集成Z环,Z环不断收缩,引导细菌的细胞分裂,寻找靶向向FtsZ的抑制剂,可有效抑制细菌的细胞分裂。人类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提高,严重影响传染性疾病治疗的成功几率。为建立靶向,FtsZ的新型抗菌药筛选模型,科研人员对大肠杆菌表达的FtsZ蛋白进行了如下的相关研究。图示表示利用荧光散射法测定FtsZ蛋白在体外的聚集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细菌中间部位形成的Z环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质膜缢缩形成的环沟相似
B.FtsZ抑制剂与以往的抗菌药相比不易形成耐药性,原因是FtsZ蛋白结构稳定
C.当加入GTP时,FtsZ蛋白迅速聚集,由此可见,FtsZ在体外依然具备催化功能
D.实验选取BSA作为对照,原因是BSA不会在GTP的诱导下发生聚合反应
多选题 | 困难(0.15) |
9 . 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发现甲、乙两类矮生突变体(如图所示),矮化植株无A基因,且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丙为花粉不育突变体,含b基因的花粉败育,株高正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类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乙类变异为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易位
B.乙减数分裂产生2种花粉,一个四分体中最多带有4个a基因
C.乙的自交后代中,F2植株矮化程度数量比为3∶2∶3
D.将丙与甲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若F2中正常∶矮化=1∶1,则基因a、b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2020-11-03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全国生物学联赛预赛(江西赛区)试题
单选题-单选 | 困难(0.15) |
10 . 如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合品系,甲、乙不抗矮黄病,丙抗矮病。图中Ⅰ、Ⅱ表示染色体A为矮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B位于Ⅰ或Ⅱ染色体上,下图中没有标注),E为抗条斑病基因,上述性状均为完全显性。乙品系Ⅰ染色体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减数分裂中配对异常的染色体会随机分配,不影响子代的存活,不考虑基因突变)
A.甲和乙杂交所得的F1,可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
B.若丙1染色体片段缺失,其自交后代出现不抗矮黄病植株,则基因B位于I染色体上
C.乙与丙杂交得到的F1,其F1的花粉经植物组培和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得到的F2都为纯合子
D.若甲与丙杂交,F1中的1号三体与乙杂交F2中抗矮黄病:不抗矮黄病=5:1,则基因B位于Ⅱ染色体上
2020-11-0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全国生物学联赛预赛(江西赛区)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