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16 道试题
1 . 下图是科研人员利用白鼠和黑鼠的早期胚胎培育黑白嵌合体小鼠的流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早期胚胎可用冲卵的方法从母鼠输卵管内获得
B.过程①中需利用相关技术去除早期胚胎外的透明带
C.过程②中可利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卵裂球细胞发生融合
D.嵌合胚胎发育到囊胚期细胞开始出现分化
2 . 某种鸟类(ZW型)的羽毛中,红色(D)对灰色(d)为显性,有条纹(R)对无条纹(r)为显性,其中的1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1只红色有条纹个体与1只灰色有条纹个体杂交,F1雄鸟中约有1/8为灰色无条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为DdZRZr和DdZRW
B.母本产生的配子中,含dZR的配子占1/4
C.F1出现红色有条纹雌性个体的概率为3/16
D.F1雌性个体中,灰色无条纹个体的概率是1/16
2024-05-31更新 | 185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巢式PCR是指先后用外内引物扩增目的基因的方法。其原理为:先以比目的基因大的DNA片段为模板,用外引物(F1,R1)进行扩增,获得大量含目的基因的中间产物,再以扩增后的中间产物为模板,用内引物(F2,R2)扩增目的基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对引物的碱基序列不相同,但均应为单链DNA片段
B.第二轮PCR反应能否进行,是对第一轮PCR反应正确性的鉴定
C.由于和两套引物都互补的靶序列较少,该技术可大大提高扩增的特异性
D.如果两套引物一起加入反应体系中,外引物的复性温度应显著低于内引物
4 . 虾青素可由β-胡萝卜素在β-胡萝卜素酮化酶(BKT)和β-胡萝卜素羟化酶(CRTR-B)的作用下转化而来。杜氏盐藻是单细胞浮游植物,生长快,易培养,能大量合成β-胡萝卜素。科研人员利用“无缝克隆技术”(如图1)构建含BKT基因和CRTR-B基因的表达载体(如图2),导入杜氏盐藻,以实现虾青素的工厂化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1)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雨生红球藻是天然虾青素重要来源,提取雨生红球藻的总DNA作为_____,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BKT基因和CRTR-B基因,此过程每次循环可以分为_____三步。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①PCR获取抗除草剂基因过程中,为确保基因两端具有所需同源序列,需在引物的一端添加对应的同源序列。若将来需要将抗除草剂基因能够从重组质粒中切除,还需要在基因两侧加入限制酶识别序列,则扩增抗除草剂基因时,设计的引物序列(5'→3')为_____
A.同源序列+抗除草剂基因部分序列+限制酶识别序列
B.同源序列+限制酶识别序列+抗除草剂基因部分序列
C.抗除草剂基因部分序列+限制酶识别序列+同源序列
②最终形成的重组质粒如图3所示,其中atpA启动子和psbA启动子均为杜氏盐藻叶绿体启动子,选用内源性启动子的目的是_____
(3)准备受体细胞:选取初始杜氏盐藻涂布到杜氏盐藻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挑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单藻落到杜氏盐藻液体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两次培养的目的分别为__________
(4)目的基因导入及相关检测:采用基因枪法将重组质粒导入杜氏盐藻叶绿体,一段时间后,先用含______的培养基初筛已转化的杜氏盐藻,然后采用相关技术检测是否成功表达_____
(5)叶绿体转化是植物基因工程的新热点,叶绿体的诸多特点为叶绿体转化提供优势,如叶绿体基因组小,功能清晰,使基因操作方便:叶绿体具有自我复制功能,一个植物细胞可含有多个叶绿体,每个叶绿体中含有多个基因组,可大大提高_____:另外,叶绿体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可有效避免基因污染。
5 . 中国科学家运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一株嗜盐单胞菌H,以糖蜜(甘蔗柠糖后的废弃液,含较多蔗糖)为原料,在实验室发酵生产PHA等新型高附加值可降解材料,期望提高甘蔗的整体利用价值,工艺流程如图,请回答问题。   

(1)为提高菌株H对蔗糖的耐受能力和利用效率,可在液体培养基中将蔗糖作______,并不断提高其浓度,经多次传代培养以获得目标菌株。培养过程中宜采用______法对样品中的活菌进行接种和计数,以评估菌株增殖状况。若某次取样中,对菌液稀释了105倍后,在每个平板上涂布菌液的体积为0.1ml,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220个,则菌液中H菌的细胞数为_____个/L。菌落数目需要每隔一段时间统计一次,选取_____时的记录作为结果。
(2)发酵装置中搅拌器的作用是_____(答出两点)。
(3)基于菌株H嗜盐、酸碱耐受能力强等特性,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不需要灭菌的发酵系统,其培养基盐浓度设为60g/L,pH为10,菌株H可正常持续发酵60d以上。分析该系统不需要灭菌的原因是_____(答出两点)。
6 . 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辣椒素的获得途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要获得脱毒苗,外植体一般取茎尖,原因是_____
(2)图中①和②过程,其中______(填序号)过程必须给予光照。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_____(填“高”或“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
(3)细胞产物工厂化生产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重要应用,用酶解法将愈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时,常用的工具酶是_____。高产细胞系需要在_____培养基中培养,再从中提取辣椒素。
(4)农业生产实践发现,辣椒田及周围地块,极少发生植物病菌危害,科研人员猜测辣椒素可能对植物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并对此进行了研究,实验流程如下图。

打孔法是指用已灭菌的打孔器在平板中央打一个小孔,在小孔中加入辣椒素。加入辣椒素后,处理2h的目的是_____,研究结果显示,要得到同样大小直径(比如10mm)的抑菌圈,对植物病原菌所用的辣椒素浓度大小关系为:番茄灰霉菌﹤白菜黑斑菌﹤芒果炭疽菌﹤玉米赤霉菌,由此可知,辣椒素对_____(填菌种名称)的抑菌效果最好,对该种植物病原菌来说,辣椒素的浓度与抑菌圈的大小关系最可能为_____
7 . 人血清白蛋白(HSA)在临床上的需求量大,由于其来源有限和有生物污染的风险,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成为其重要的替代品。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途径一:基因工程结合发酵工程构建人血清白蛋白工程菌
科研人员将HSA基因转入酵母菌细胞,获得了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图为酵母菌基因改造以及工业化发酵生产rHSA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Ⅰ、Ⅱ、Ⅲ、Ⅳ是四种不同的限制酶,它们各自识别的酶切位点如表所示。   

限制酶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1)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为获取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可通过检索_____获取其编码序列,用化学合成法制备得到。将HSA基因插入质粒中时,最好选择限制酶_____进行共同切割。将受体酵母菌置于含有_____的培养基中进行筛选培养,以获得能表达HSA的细胞。
(2)工业化发酵生产rHSA的过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_____、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发酵结束后,采用_____(答出2点即可)等方法获得所需的发酵产品。
(二)途径二:基因工程结合细胞工程构建人血清白蛋白乳腺反应器
Ⅰ.采集良种供体牛的卵母细胞和精液,通过体外受精,形成奶牛受精卵;
Ⅱ.构建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奶牛受精卵,形成转基因细胞:
Ⅲ.电脉冲刺激转基因细胞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
Ⅳ.将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牛的子宫中,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
(3)实验步骤Ⅲ中当胚胎发育至囊胚阶段,取其_____做DNA分析来进行性别鉴定,筛选出发育状态良好的雌性胚胎进行移植。
(4)实验步骤Ⅳ进行胚胎移植,其实质是_____。为实现这一工序,需用相应激素对受体进行_____处理。
8 . 研究人员利用农杆菌侵染水稻叶片,经植物组织培养、筛选最终获得了一株水稻突变体,现欲检测该突变体是否由T-DNA插入所致。如图是利用不同的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总DNA,经电泳、核酸分子杂交的放射性自显影结果,并与野生型和Ti质粒做对比(注:T-DNA上没有所用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检测结果时使用了放射性标记的T-DNA片段做探针
B.不同酶切显示的杂交带位置不同,说明T-DNA有不同的插入位置
C.实验结果证明该突变体核DNA中插入了T-DNA
D.若野生型也出现杂交带,则实验样本可能被污染,检测结果不准确
9 . 抗原检测阴性但临床仍然高度怀疑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医生会建议做核酸检测。该检测实际采用的技术是RT-PCR。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获取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后直接进行PCR扩增以节省出报告时间
B.子链延伸过程中,DNA聚合酶只能从引物的5′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C.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PCR后的产物,电泳结束后可在凝胶上直接观察到相应条带
D.将扩增的DNA片段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时,越靠近加样孔的DNA片段相对分子量越大
10 . N基因编码的M蛋白在动物X的肝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研究人员将外源DNA片段F插入N基因的特定位置,再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N基因失活的转基因克隆动物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NA片段F插入N基因时,限制酶与DNA连接酶的作用位点相同
B.进行核移植操作时,需选用动物X的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C.转基因克隆动物X的获得过程还用到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
D.转基因克隆动物X的N基因失活是因为基因N与F发生了定向基因重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