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5 道试题
1 . 拟南芥(2n=10)因是自花授粉植物、易获得突变型、生长周期短等,常作为模式生物用于遗传学研究。拟南芥果瓣有紫色和白色两种表型,已知紫色果瓣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如图1所示,已知A、a与B、b基因分别位于拟南芥的1号和4号染色体上。

(1)A基因控制合成酶A 的过程包括_____。
A.复制B.转录C.逆转录D.翻译

(2)若要使拟南芥果瓣为紫色,则植株必须具有的基因是_____(编号选填)。
①A       ②a       ③B       ④b
(3)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种,理论上子代果瓣紫色与白色的比例为_____
用特殊方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花药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镜检得细胞染色体(白色部分)分布如图2。另有研究人员在拟南芥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插入表达蓝色荧光的B基因,表达红色荧光的R 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3-a,减数分裂过程中这对染色体可能发生如图3-b的改变。

   

(4)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最重要的区别是_____。
A.DNA 复制次数不同
B.染色体复制次数不同
C.同源染色体行为不同
D.纺锤丝的作用不同

(5)图2中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是_____(图2中编号选填)。
(6)基因大多位于染色体,使得二者行为具有一致性,减数分裂过程中能体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一致性的有_____。
A.染色体复制,基因复制
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
C.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7)不考虑插入的基因B、R,图3中由a到b所示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
A.基因突变B.易位
C.基因重组D.交叉互换

(8)含有图3所示改造的拟南芥植株,若B、R 基因都正常表达,可能发出红、蓝两种荧光的细胞有_____。
A.初级精母细胞B.体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D.精细胞

用拟南芥单倍体诱导系与野生型杂交,可使受精卵发育过程中通过清除一方亲本染色体而获得单倍体。受精后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统计杂交子代染色体数目,结果如图4。

(9)图4中获得的非整倍体拟南芥,染色体数目较为可能的是_____(编号选填)。
①5条       ②7       ③8条       ④10条
(10)由图4可知杂交形成的受精卵清除染色体的能力在25℃下_____(高于/低于)22℃。
2024-05-2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生物试题
2 . 图1是拟南芥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示意图,PSI和PSII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物,PQ、Cytbf也是光合作用中的相关物质。

(1)图1所示的过程属于光合作用的_____(光反应/碳反应)。类囊体腔应是图6中的_____(a/b)侧。
(2)使用箭头和图1中物质或结构,补充完整类囊体膜上的电子传递途径PSⅡ→_____→NADPH。该电子传递链传递的电子直接来源于_____(水光解产生的电子/叶绿素a释放的电子)。若外界CO2浓度降低,图中NADPH会_____(升高/降低)。
(3)拟南芥保卫细胞含叶绿体也可进行光合作用,研究发现相同条件下保卫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远低于叶肉细胞,可能的原因有_____。
A.叶绿体数目较少
B.叶绿体体积较小
C.叶绿体中类囊体数目较少
D.电子传递效率较高

(4)保卫细胞叶绿体自身产生的 ATP 不足以支持有机物的合成,那么在保卫细胞叶绿体合成淀粉的过程中,以下生理过程可以为之补充提供ATP的是_____(编号选填)。
①糖酵解
②三羧酸循环
③类囊体膜的电子传递过程
④线粒体内膜的电子传递过程
遭受强光损伤的拟南芥幼叶细胞中,叶绿素酶(CLH)基因表达量明显上升,科研人员为研究幼叶应对强光影响的机制,分别测定野生型(WT)、CLH基因缺失的突变型(clh-1)和CLH基因过量表达的突变型(clh-2)拟南芥在强光照射后的生存率,结果如图2所示。将拟南芥叶绿体中的蛋白质提取后进行电泳分离,各泳道添加的蛋白来源、分离结果如图3。

(5)CLH 基因过量表达的突变型(clh-2)拟南芥,导致 CLH 基因表达加强的可能原因有_____(编号选填)。
① 该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程度降低
② 该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 被切割降解
③ 该基因所在的DNA 片段与组蛋白结合更松散
④ 该基因所在的DNA 片段与组蛋白结合更紧密
(6)由图2可知,CLH基因对拟南芥在强光照射后的影响是_____(编号选填)。
①提高生存能力     ②降低生存能力     ③不影响
(7)图3中三种蛋白质,只分布于叶绿体基质的是_____(编号选填)。
①H蛋白       ②D1蛋白       ③R蛋白
(8)D1蛋白完全由叶绿体基因在叶绿体内控制合成,据此推测表达了 D1蛋白的叶绿体内,必定会有的是_____。
A.mRNAB.tRNAC.核糖体D.线粒体

(9)H蛋白是一种热应激蛋白,由H基因控制合成(温度升高时表达),能维持高温下叶绿体中RNA 聚合酶的活性。拟南芥的H基因突变体在22℃下生长与野生型无差别,而 30℃下生长则叶片呈白色,请简述H基因突变体在30℃时叶子呈白色的原因_____
2024-05-2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生物试题
3 . 科学家用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细胞分裂的相关问题。研究人员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小鼠(2n=40)的睾丸中各种细胞进行核DNA含量测定,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精原细胞的核DNA含量为2C)。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细胞中核DNA含量3C对应细胞周期中的____期。核DNA含量为1C的细胞名称是____
(2)某小鼠的基因型为AaXBY(等位基因A、a位于8号染色体上),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的配子。该异常配子形成的可能原因有____
A.8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分裂I后期时未分离
B.8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时未分离
C.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分裂I后期时未分离
D.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时未分离

(3)为进一步了解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某同学在显微镜下对百合(2n=24)花粉母细胞(相当于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进行观察,并拍摄了部分图像如图2所示,请根据减数分裂的顺序用字母和箭头对图2中细胞进行排序:____

科学家通过刺激雌鼠甲的卵子有丝分裂,培养了卵生胚胎干细胞,然后修改该细胞的基因,使这些细胞具备精子的功能,最后将这些细胞注入雌鼠乙的卵子,由此产生了一批具有两个“母亲”的幼年小鼠。
(4)根据以上资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
A.得到的子代小鼠都是雌性
B.培养得到的卵生胚胎干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C.得到的子代幼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D.雌鼠乙的卵子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四分之一的细胞质

(5)正常情况下,在受精卵发育为健康幼鼠的过程中可发生的事件有____。(填编号)
①有丝分裂 ②减数分裂 ③细胞凋亡 ④细胞分化 ⑤细胞衰老
(6)对比百合根尖细胞和小鼠肠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发现,二者在胞质分裂、纺锤丝发出上有差异,与这些差异相关的结构是____
A.中心体B.细胞壁
C.核膜D.染色质
2024-01-02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得201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奖励他在阐明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和生理功能上的开拓性研究。自噬是一种真核细胞降解受损细胞器、错误折叠蛋白质和病原体的正常代谢机制,自噬的简要过程如图所示。
   
(1)关于溶酶体的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
A.溶酶体是由单层生物膜包被的小泡
B.溶酶体具有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的作用
C.植物细胞没有溶酶体,所以不会发生吞噬衰老损伤细胞器的代谢活动
D.残余体中的物质被释放至细胞外后,短时间内细胞质膜面积增大

(2)如图所示,自噬过程中,线粒体等细胞器被一种双层膜的结构包裹,然后形成自噬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多选)
A.自噬体膜含有2层磷脂分子
B.自噬体膜与溶酶体膜融合的过程可能受到温度影响
C.自噬性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活性与其所处环境无关
D.细胞通过调控自噬过程,以确保自身生命活动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进行

(3)由图可知,溶酶体直接来源于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小分子营养物质可通过溶酶体膜运输到细胞质基质,溶酶体内部的水解酶及残渣则不能通过其膜结构,这说明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_
(4)已知低糖培养可使细胞的自噬水平升高,有机化合物氯喹可抑制自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但对自噬体的产生无明显影响。


A组

B组

C组

培养条件

正常糖

低糖

低糖

是否加入氯喹

科研团队对三组细胞(A组、B组、C组)进行了如表中的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细胞内自噬体含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最多的是__________;通过细胞自噬回收物质和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
(5)图中被消化的细胞器为线粒体,其增加其自身膜面积的方式为__________,部分线粒体蛋白由其自身合成,原因在于线粒体内部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
(6)科学实验证明,在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元细胞异常死亡的疾病中都可观察到线粒体异常现象,请从线粒体功能角度分析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23-12-31更新 | 418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下列图1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为了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两种藻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图2示;图3为某生物群落的分布情况;在自然界中,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图4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选填下列编号)

①单独培养条件下,图2的数量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
②图2单独培养条件下,乙藻数量大于0.5×106个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变小
③若起始数量相等且营养条件相同,图2甲藻单独培养的K值大于混合培养的K值
④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爬行动物的表皮往往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⑤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可以抵抗干旱
⑥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体积小数量多,适合弱光生存
⑦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在夜间吸收 CO2,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
⑧图3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沿岸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是充分利用阳光
⑨图3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的分层主要原因是水中的氧气和温度
⑩图4调查时选择封闭性较好的环境,主要是考虑到了种群的迁入和迁出问题
2023-12-24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宜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期末调研生物试题
6 . Ⅰ、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中若激素①是甲状腺激素,则a、b分别是_____
(2)若图二为某种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据图分析,当入侵病毒的蛋白质与图中寄主细胞表面的_____结合,寄主细胞才能成为效应T细胞识别出的靶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细胞膜上的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物质A由T细胞分泌,又能诱导生成更多T细胞,则这是一个_____调节过程。
II、为探究植物免疫的作用机制,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研究。
(3)科研人员用白粉菌侵染拟南芥突变体植物对抗病原体的免疫,得到下图1和图2所示结果。

据图可知,E基因敲除所导致的_____对病原体起到有效的免疫防御作用,据此推测E基因的功能是_____
(4)研究表明,水杨酸信号作用通路在植物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P基因控制水杨酸的合成。科研人员利用P基因敲除突变体进一步研究,实验结果如图。

据实验结果推测,P基因对植株免疫有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是:检测并比较_____含量。
2023-12-2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宜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期末调研生物试题
7 . 人体的血糖平衡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双重调节,部分过程如图9所示,符号◆、●、▲代表物质。
   
(1)胰岛B细胞除能直接感知血糖浓度变化外,还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图中脑的某区域调节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______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引起此反射的有效刺激是______
(2)结合图分析,下列膜蛋白中,体现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功能的分别是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GLUT2     ②K+通道     ③蛋白M     ④Ca2+通道
(3)从下列①-⑥中选择并按顺序表示蛋白M从合成到定位的路径______
①核糖体   ②内质网   ③溶酶体     ④高尔基体   ⑤质膜   ⑥胞外
(4)胰岛B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28倍,细胞外Ca2+为细胞内15000倍,与神经细胞一样存在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胰岛B细胞膜内外K+和Ca2+浓度差的维持主要依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
(5)线粒体中产生大量ATP的过程是______(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链)。当细胞内ATP/ADP升高引起K+通道关闭时,膜内外电位差的绝对值______(增加/减小),膜电位的改变引发Ca2+内流,促进“▲”的释放。
8 . 蛋白质谷氨酰胺酶(PG酶)能催化蛋白质发生脱酰胺反应,增大蛋白质的溶解性,提高食品工业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以谷氨酰胺-甘氨酸为唯一氮源,可以筛选土壤中产PG酶的金黄杆菌,流程如图所示。
(1)培养基I中的谷氨酰胺-甘氨酸遇热易分解,灭菌时应选择______。(单选)
A.过滤除菌B.辐射灭菌C.烘箱干燥D.高压蒸汽灭菌

(2)结合下图分析不同培养基的类型和目的:培养基II______;培养基III______。(编号选填)
①固体培养基②半固体培养基③液体培养基④富集培养⑤分离目标微生物   ⑥发酵培养获得目的产物
经检测从土壤中筛选得到的金黄杆菌PG酶产量较低。为获得高产PG酶菌株,研究员以两株野生型PG酶菌株为亲本,用细胞融合技术拟获得PG酶高产融合菌株。

(3)制备细菌的原生质体时,需利用______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后,可利用______促使原生质体融合。(编号选填)
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②溶菌酶③胰蛋白酶④灭活的仙台病毒⑤农杆菌⑥聚乙二醇
研究人员还设计了利用基因工程高效生产PG酶的方案,流程如图1:

(4)图1中过程①应用了PCR技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PCR中引物长度是影响PCR特异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B.PCR过程中新链的合成方向只能从5’—3’
C.PCR过程中引物可以重复利用
D.退火时引物与单链DNA模板结合

(5)完成过程②需要先将PG酶基因与pPIC9K质粒重组,这个过程称为______;图6为相关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识别和切割位点,根据图1、图2分析,选择用于切割pPIC9K质粒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______
(6)该重组DNA技术的受体细胞是______(产PG酶的野生菌/大肠杆菌/酵母)。
(7)在过程⑤中,每隔一段时间取1mL发酵液,离心后取上清液,加入SDS使蛋白质变性(变为线性形状)后,进行蛋白质凝胶电泳(原理同DNA凝胶电泳),得到图3结果。已知PG酶的理论分子质量约为35kDa。请根据图3结果分析本实验中PG酶酵母表达体系是否构建成功,并说明理由______
9 . 着色性干皮病(XP) 是一种皮肤病,患者对阳光极度敏感,皮肤会出现严重斑点,易诱发癌症。该病与编码 DNA聚合酶eta的POLH 基因有关。如图为某家族XP的遗传系谱图。

(1)POLH 突变基因对正常基因为____________(显性/隐性)。
(2)测得该家族11人中共有8个POLH突变基因,则Ⅱ8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3)关于着色性干皮病的调查和预防,可行的是(       
A.通过防晒降低发病的严重程度
B.近亲结婚不影响该病的发生率
C.通过B超检测分析胎儿患病可能性
D.通过患者家系调查确定群体发病率

为分析XP的致病原理,对含POLH基因的DNA片段进行PCR扩增与产物测序。
(4)引物1和引物2能与该DNA片段的特定位点结合(图A),使用这两种引物,经4轮PCR循环后,有5种不同的DNA分子产物(图B),其中第⑤种DNA分子有_____个。

如图为POLH基因中部分序列,测得突变基因中,该序列某一位点的碱基C被T替换,使原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UAG),导致DNA聚合酶eta的氨基酸序列缩短。

(5)据此推断,该序列中的模板链为____________(A链/B链)。
紫外辐射会导致皮肤细胞损伤并诱发细胞凋亡,人体表皮层有一种特殊的细胞称为黑色素细胞,它产生的黑色素能阻挡紫外线。OCA2蛋白是黑色素细胞上的膜蛋白,起到转运黑素体、增加黑色素的作用。如图为非洲、北欧和东亚人群的肤色进化树,树枝颜色表明了这些人群的普遍肤色水平。

(6)紫外线辐射造成的皮肤细胞凋亡属于____________(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坏死)。
(7)运输OCA2蛋白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细胞核②核糖体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⑤线粒体
(8)研究肤色进化时,可检测不同地区人群的OCA2基因序列,这种证据属于(       
A.化石证据B.胚胎学证据C.细胞生物学证据D.分子生物学证据

(9)图中OCA2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较高的人群是____________
(10)紫外线能激活胆固醇形成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病和软骨病。结合OCA2基因的功能,分析长期生活在紫外线较弱地区的人群肤色较浅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异丁醇是一种新型能源。科研人员研究了酿酒酵母的异丁醇合成途径(如图1),尝试对其进行改造,以期实现大规模生产(如图2)。其中,质粒pUC18可实现目的基因在真核、原核细胞中过表达。
   
注:Ampr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氨苄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对真核生物生长无影响his为组氨酸合成酶基因,组氨酸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BamHI:5’-G↓GATCC-3’     XhoI:5’-C↓TCGAG-3’     Sau3AI:5’-↓GATC-3’     SacI:5’-GAGCT↓C-3’
(1)为实现异丁醇大规模生产,可选取的目的基因是____。
A.酶A基因B.酶B抑制基因
C.酶E基因D.酶F抑制基因

(2)若选用XhoI和Sau3AI对质粒pUC18进行切割,为实现其与目的基因的连接,可在目的基因两端添加____。(编号选填)
①XhoI和Sau3AI的识别序列
②XhoI和BamHI的识别序列
③SacI和Sau3AI的识别序列
④SacI和BamHI的识别序列
(3)下列关于培养基I~ III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培养基I是鉴别培养基
B.培养基II可形成单个菌落
C.培养基I和II的营养成分相同
D.培养基I和III的营养成分相同

(4)启动子的表达具有物种特异性,为了大量获得重组质粒并高效筛选异丁醇生产菌种,图10中的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需具备的特点是____。
A.氨苄青霉素抗性大肠杆菌
B.氨苄青霉素敏感大肠杆菌
C.组氨酸合成正常酿酒酵母
D.组氨酸合成缺陷酿酒酵母

(5)线性化后的重组质粒可随机整合到酿酒酵母的染色体DNA中并稳定表达。经上述流程获得的异丁醇生产菌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异丁醇产量较野生型酿酒酵母减少,试分析此类菌种异丁醇产量减少的原因。____
为初步筛选异丁醇高产菌种,科研人员构建了相关载体,并导入异丁醇生产菌种,载体的部分序列及筛选原理如图3。
   
(6)已知BmoR基因的编码链序列为5’-GTGTTAATAT······GATTCATGAA-3’,若将其编码的亮氨酸替换为天冬氨酸,可提高BmoR蛋白与异丁醇的结合能力。现利用PCR技术定点突变改造BmoR蛋白,需设计的引物的序列是____。(编号选填)(密码子:亮氨酸5’-UUA-3’,天冬氨酸5’-GAC-3’)
①5’- ATATGTCCAC -3’        ②5’-GTGGACATAT -3’
③5’- GATTCATGAA -3’        ④5’-TTCATGAATC -3’
(7)结合图3及所学知识,分析利用上述载体筛选异丁醇高产菌种的原理____
(8)发酵罐是发酵工程中常用的生物反应器,其主要作用是____。
A.隔绝外界空气
B.模拟微生物细胞代谢所需环境
C.杀灭微生物的芽孢
D.提供液体环境便于收集发酵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