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8 道试题
1 . 人体中O2主要由血管中的红细胞运输。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表现为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目高于参考值的血液疾病,有多种类型。如与低氧适应有关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由缺氧诱导因子(HIF-1a)在缺氧状态下通过调控促红细胞生长因子(EPO)基因的表达而造成红细胞数目增加的情况,相关机制示意如图,其中甲-丁表示生理过程。

(1)EPO基因所蕴含的遗传信息是___(单选)。
A.磷酸数量B.五碳糖种类
C.碱基序列D.氨基酸序列

(2)图中过程甲是___,需要的原料有___(编号选填)。
①DNA复制②转录③翻译④氨基酸⑤脱氧核苷三磷酸⑥核糖核苷三磷酸
(3)若过程乙中甲硫氨酰tRNA的反密码子序列为5'-CAU-3',则其识别的密码子序列为5'-___-3'。
(4)促红细胞生长因子(EPO)是由16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推测EPO基因至少含有___个碱基(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5)图中过程丙为___(单选)。
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
C.细胞伸长D.细胞生长

(6)下列对过程丙和过程丁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___(多选)。
A.过程丙和过程丁均伴随蛋白质合成
B.过程丙细胞功能改变,过程丁细胞功能不变
C.过程丙遗传信息改变,过程丁遗传信息不变
D.过程丙细胞数量不变,过程丁细胞数量改变

(7)运动员们通过高原训练以提升运动机能。据图推测,在高原运动训练者体内可能发生___(编号选填)。
①EPO基因表达增强②红细胞数目升高③EPO分泌减少④EPO基因含量升高
某种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由细胞内EPO受体基因的第1299—1305位序列缺失导致,如下图所示。患者的EPO受体对EPO高度敏感,使得红细胞生成增加。

(8)结合上图分析,该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是由于___(单选)。
A.基因重组B.染色体片段缺失
C.基因突变D.染色体片段易位
2024-04-2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2 .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请根据图片或文字选出相应的变异类型

①对应的变异类型是______
②对应的变异类型是______
③对应的变异类型是______
④对应的变异类型是______
⑤对应的变异类型是______
A.倒位       B.易位       C.缺失       D.重复
(2)在人的HD基因中,存在一段以三个相邻核酸(CAG)为单位的重复序列。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的HD基因中,CAG的重复序列异常扩增且重复次数越多,病情越严重。由此推测导致该病的变异类型是(       
A.基因突变B.染色体非整倍体变异
C.基因重复D.染色体整倍体变异

一种兔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表是三组亲本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注意:每一组的亲本都不只一对),请分析回答问题:

亲本组合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双亲均为白毛

双亲中一方为白毛,另一方为黑毛

双亲均为黑毛

子代表现型和数量

黑毛

0

596

742

白毛

869

185

68


(3)根据表中第______组实验结果(A.“一”或B.“二”或C.“三”),可以判断显性性状是______(A.“黑色”或B.“白色”)。
(4)第二组亲本中白毛兔的基因型是______;黑毛兔的基因型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aa       ②AA       ③Aa
2024-04-15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月考试题
3 . 多囊肾病(PKD)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目前发现PKD存在多个不同的致病基因,各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不尽相同。图1为甲、乙两个PKD家系的遗传系谱图。

   

(1)甲家系中PKD的遗传方式为___,甲家系Ⅱ-2的基因型为___(相关等位基因用A和a表示)。
为判断乙家系PKD的遗传方式,对乙家系患者和正常成员的相关基因进行检测,检测基因部分序列如图2所示。检测发现乙家系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

   

(2)甲乙两个家系PKD的遗传方式___相同/不同/无法判断),乙家系Ⅲ-2和Ⅲ-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
(3)比较乙家系PKD患者和正常成员的基因序列,PKD产生的原因属于___(单选)。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倒位D.染色体缺失

(4)限制酶E的识别序列为GATATC,若用限制酶E切割乙家系PKD患者的基因,酶切后不同长度的DNA片段有___种。
(5)若甲家系Ⅲ-2与乙家系Ⅲ-2婚配,生育携带PKD致病基因男孩的概率为___
(6)PKD目前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的治疗措施仍然是针对患者肾内和肾外各种并发症。对于有PKD家族史的家庭,有效降低患儿出生率的方法有___(编号选填)。
①适婚青年进行遗传咨询
②根据再发风险率的估计提出预防措施
③通过产前诊断确定胎儿患病情况
④对患PKD的双亲进行体细胞基因治疗
4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主要由于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激素Y分泌不足或机体组织细胞对激素Y反应不灵敏,引起血糖浓度增高。图9为细胞A分泌激素Y的机制。

(1)图中,细胞A与激素Y分别是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胰岛α细胞              ②胰岛B细胞              ③胰岛素                    ④胰高血糖素
(2)根据题意和已学知识,以下______原因可能引起糖尿病。
A.激素Y结构异常
B.细胞A的Ca2+转运蛋白结构异常
C.细胞A核糖体数目减少
D.组织细胞的激素Y受体数目减少

线粒体糖尿病(MD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是由线粒体DNA突变导致。受精作用时,精子的线粒体不进入卵子。小王患有MDM,下表为其家族主要成员与MDM发病有关的基因M的测序结果(显示转录编码链起始段)。基因M控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蛋白合成。

家族成员

体细胞中的基因M

家族成员

体细胞中的基因M

小王

5’-ATGGGGAAGTGCCA-3’

小王姐姐

拒绝检测

母亲

5’-ATGGGGAAGTGCCA-3’

姐夫

拒绝检测

父亲

5’-ATGGGGTATTGCCA-3’

外甥女

拒绝检测

妻子

5’-ATGGGGCATTGCCA-3’



(可能用到的密码子: 5’-AUG-3’为起始密码子,5’-UAU-3’编码酪氨酸,5’-AAG-3’编码赖氨酸,5’-CAU-3’编码组氨酸)
(3)根据题干信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小王的外甥女也患有MDM
B.MDM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小王只有一半的次级精母细胞含致病基因
D.小王的基因M来自其母亲体内图9细胞A发生的基因突变

(4)结合题干信息和图,说明小王所患的MDM发病机制_______
(5)已知小王父亲不患MDM。请结合题干和上表信息推测,小王夫妇生下的孩子是否患有MDM,并阐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线粒体置换技术(MRT)是预防线粒体遗传病的新型手段,其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6)如图所示过程中,运用到的生物技术有_____。(编号选填)
①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②体外受精技术             ③胚胎移植技术       ④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MRT可能面临伦理争议
B.MRT没有任何生物安全隐患
C.MRT可用于治疗小王的MDM
D.需要政策法规对MRT应用范围作出规定
2024-04-13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5 . 分析遗传性青光眼的致病机理
眼球中的小梁网由小梁网细胞构成,小梁网细胞凋亡可能引发青光眼,最终损伤视神经。线粒体是小梁网细胞凋亡的调控中心,部分机理如图(1)所示。其中APAF1为细胞凋亡激活因子;Bcl-2与Bax是调控线粒体凋亡的相关蛋白,两者结合后会使线粒体外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蛋白细胞色素c外流。检测发现,小李患JOAG型青光眼,该病由位于1号染色体的MYOC基因突变所致。MYOC基因编码链上部分碱基序列以及小李家庭成员MYOC基因扩增、酶切后的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

(1)据已学知识推测,组成视神经的神经纤维受损,最可能引发的现象是______。(单选)
A.光信号不能转化为电信号B.视神经传递神经冲动受阻
C.无法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D.视神经传递化学信号受阻

(2)研究发现,JOAG型青光眼患者的小梁网细胞中MYOC突变蛋白因肽链折叠出错会阻碍其进一步加工。据图(1)及已学知识推断,折叠错误的肽链最可能堆积在______。(单选)
A.核糖体B.细胞核C.高尔基体D.内质网

(3)进一步研究发现,小梁网细胞内MYOC蛋白肽链折叠错误会促进Bax与Bcl-2结合。据图(1)及相关信息推测,JOAG型青光眼患者的小梁网细胞内可能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有______。(编号选填)
① 在线粒体内膜上合成的ATP增多                    ② H+与O2结合生成的水减少
③ 细胞色素c抑制APAF1蛋白活性              ④ 释放内容物危害周围的细胞
(4)研究发现,JOAG型青光眼是由MYOC基因的编码链第733位碱基“T”替换为“G”所致。突变后,MYOC蛋白第245位氨基酸由______变为______。若想利用PCR扩增MYOC突变基因开展研究,设计其引物的部分序列是______。(通用遗传密码:GAG为谷氨酸;CUC为亮氨酸;GGU为甘氨酸;UGU为半胱氨酸;ACA为苏氨酸;CCA为脯氨酸)
(5)据图(2)判断,小李家系JOAG型青光眼的遗传方式是______,其父母再生育二胎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6)调查发现,小李还患有红绿色盲(由OPN1LW基因突变所致)。一般情况下,小李体内OPN1LW突变基因与MYOC突变基因进行重组的过程发生在______。(编号选填)
① 精细胞                                                      ② 小梁网细胞                          
③ 精原细胞                                                      ④ 初级精母细胞
(7)研究还发现,TGF-β蛋白过量也会影响小梁网的功能,从而引发青光眼。据已学知识推测,TGF-β蛋白过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单选)
A.TGF-β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程度下降
B.TGF-β基因启动子区域与其他蛋白质结合
C.TGF-β基因的mRNA上终止密码子结构改变
D.体内部分RNA片段与TGF-β基因转录的产物结合

(8)结合题干及已学知识推测,为缓解青光眼所引发的症状,下列方案合理的有______。(多选)
A.移植正常的神经干细胞修复或再生视神经
B.阻断Bax与Bcl-2结合降低小梁网细胞凋亡
C.基因治疗修正MYOC突变基因并注入眼球组织
D.诱导多能干细胞产生小梁网细胞并注入眼球组织
2024-04-13更新 | 2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6 . 人类的学习、记忆、运动等都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如图1所示,箭头表示信息的传递方向,A、B表示不同结构,其中甲是结构B的放大。

(1)据图1所示,信息在A、B结构处的形式分别是____。
A.生物电、生物电B.化学信息、化学信息
C.生物电、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生物电

(2)信息在神经系统的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编号选填)
①A处信息传导的单向性
②B处信息传递的单向性
③A、B处信息传递都具单向性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是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一般认为是由ATXN3基因中CAG序列重复扩增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一般CAG序列重复56~86次就导致患病,且CAG序列扩增的长度与疾病表型的复杂程度成正相关,与疾病的发病年龄呈负相关。图2表示某SCA3家系图,其中Ⅰ1不携带SCA3致病基因。

(3)根据题干分析,引起SCA3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
A.基因突变B.染色体片段重复
C.基因重组D.染色体片段易位

(4)Ⅲ3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____。若要预防Ⅲ3患SCA3,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
A.基因检测     B.染色体数目分析
C.B超检查     D.染色体结构分析
(5)经检查发现,Ⅲ1和Ⅲ2都是SCA3致病基因携带者,但都未出现任何SCA3症状,原因可能是____
SCA3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小脑和脑干神经元内突变的蛋白质ATXN3容易聚集,从而在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包涵体引起神经元功能障碍和神经元的死亡。
(6)神经元内形成的包涵体可破坏线粒体功能。下列神经元的生理过程会因此受到影响的是____。(编号选填)
①Na+-K+泵的运行
②Na+大量进入膜内
③K+大量向膜外扩散
④神经递质的释放
(7)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的形成,进而导致神经元的死亡,这种细胞死亡的方式属于____(细胞凋亡/细胞坏死)。
(8)研究发现,SCA3患者存在广泛的周围神经系统损害。图3中表示周围神经系统的是____(用数字编号表示)。

目前尚没有药物被批准用于SCA3患者的常规治疗。干细胞技术为治疗SCA3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9)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各种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是SCA3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细胞类型。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
A.强大的增殖能力B.来源方便,易于培养
C.多向分化的潜能D.特有的分化全能性
7 .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主要表现为视网膜感光细胞进行性和不可逆转丧失导致的视力下降,多由磷酸二酯酶6b基因(Pde6b)突变引起。研究人员利用Primeediting技术成功纠正突变,使Pde6brd10突变体小鼠恢复视觉功能。Pde6brd10突变体突变位置和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如图1所示,Primeediting技术过程如图2所示。

(1)据图1,Pde6brd10突变体中甲链突变的核苷酸由______组成。(编号选填)
①核糖②脱氧核糖③磷酸基团④磷脂⑤胞嘧啶⑥胸腺嘧啶
(2)Pde6brd10突变体小鼠的甲链是_________(编码链/模板链)。
如图2所示,Primeediting技术的工具包括蛋白PE和pegRNA两部分。pegRNA的5'端能引导PE精确识别并结合到基因组的特定靶点,其3'端提供逆转录的模板。PE的乙区域可以对目标DNA分子进行切割,PE的丙区域能以pegRNA的相应区为模板合成新DNA链,从而完成对目标DNA的编辑。
(3)关于Primeediting技术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逆转录所需的原料是dNTP
B.Primeediting无法实现序列的插入或删除
C.PE的乙区域可以使目标DNA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D.pegRNA内部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4)研究人员利用Primeediting技术对Pde6brd10突变体小鼠的突变位点进行编辑以纠正突变,图2丙区域虚线框中的pegRNA序列可能为5'-______-3'。(编号选填)
①ACG②AGC③CCG④GCG⑤UCG⑥GCC
(5)PE乙区域的SpRY蛋白是由SpCas9蛋白经6处氨基酸替换改造而来,关于该过程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SpRY蛋白改造利用了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B.该过程中运用了基因的定点突变策略
C.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可以区分改造前后的蛋白
D.该过程中未涉及重组DNA技术

(6)为通过视觉引导的主动回避实验来评估Pde6brd10突变体特异性突变纠正的治疗的效果,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穿梭箱,如下图所示。A空间的灯泡周期性地开关,当A中灯泡关闭时A中小鼠会受到电击,小鼠在A中的灯光关闭前通过AB间的小门进入B空间,记为1次主动回避。选出合理的实验步骤组合______。(编号选填)

①各组选取数目相同,年龄体重相近的小鼠
②对野生型小鼠视网膜下注射生理盐水
③对野生型小鼠视网膜下注射PE和无意义pegRNA的腺病毒载体
④对Pde6brd10突变体小鼠视网膜下注射生理盐水
⑤对Pde6brd10突变体小鼠视网膜下注射PE和无意义pegRNA的腺病毒载体
⑥对Pde6brd10突变体小鼠视网膜下注射PE和Pde6b特异pegRNA的腺病毒载体
⑦记录一段时间内各组小鼠主动回避的次数
⑧记录一段时间内各组小鼠在两侧箱室之间穿梭的总次数
8 . 法布雷病(FD)是一种溶酶体贮积症,是由于编码α-半乳糖苷酶的GLA基因突变导致患者体内该酶的底物三已糖基神经酰胺(GL3)无法被代谢,逐渐堆积于溶酶体内而发病。图1是某FD患者的系谱图。图2是先证者的GLA基因检测结果,箭头所指的是该基因编码链上的第119位碱基。

(1)GLA基因突变导致其所编码的肽链的第______位氨基酸发生改变。
(2)GLA基因突变对FD患者的α-半乳糖苷酶的影响可能是______。
A.活性中心结构更加稳定B.与底物的结合能力降低
C.水解能力降低D.酶量增加

(3)结合图1和图2分析,该FD家系中突变的GLA基因是______(显性/隐性)基因,位于______(X/常)染色体上。
(4)推测该家系中先证者Ⅱ-2的基因型是______。(相关基因用G、g表示)
(5)Ⅱ-2体内可能含有两个GLA突变基因的细胞有______。(编号选填)
①神经干细胞②神经细胞③初级卵母细胞④次级卵母细胞⑤第一极体⑥卵细胞
(6)下列能降低Ⅲ-2后代FD患病率的措施有______。(编号选填)
①禁止近亲结婚②适龄生育③建议生男孩
(7)人为干预可以延缓FD的病程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请从下列①-③中找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和一个不可行的方案,分别说明理由______
①补充α-半乳糖苷酶
②通过RNA干扰使突变基因表达下降
③使用药物抑制GL3的合成
9 . FBN1基因突变引起的马凡综合征(MFS)临床表现为身材高大、二尖瓣反流、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3)基因突变引起的软骨发育不全(HCH)临床表现为软骨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等。研究发现MFS和HCH的遗传方式相同。现发现MFS和HCH罕见共病的家系,系谱图如图。

(1)MFS和HCH的致病基因均在_____(编号选填:① 常 /② X / ③Y )染色体上。
(2)进一步研究发现先证者的致病基因仅来自其母亲,由此推测Ⅲ-6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BN1基因用A、a表示,FGFR3基因用B、b表示),若Ⅲ-6再生育一个后代,该后代至少患一种疾病的概率是_________
(3)对该家系中先证者母亲的FGFR3基因和正常FGFR3基因进行测序,结果如图所示,由此推测,先证者母亲FGFR3基因发生了碱基______(编号选填:①替换/②插入/③缺失)。

(4)在先证者正常减数分裂形成的某个精子中可能同时检测到_______。(编号选填)
①正常FBN1基因   ②突变FBN1基因   ③正常FGFR3基因   ④突变FGFR3基因
(5)发生突变的FGFR3可能存在于        表面。
A.红细胞B.上皮细胞C.软骨细胞D.神经细胞

(6)先证者及其母亲有心力衰竭症状,而先证者姐姐心血管系统正常,可能的原因有       
A.先证者姐姐的FBN1基因可能再次突变,导致该基因不完全表达
B.先证者姐姐的FBN1基因发生了甲基化修饰
C.先证者姐姐的FBN1基因未发生突变
D.先证者姐姐的体细胞中其他基因发生突变,影响FBN1的表达

(7)FBN1基因发生致病突变时,使转化生长因子活性改变进而导致长骨生长速率过快,身高较高。请从理论角度分析阐述先证者母亲和姐姐骨骼系统临床表型与先证者身高是否有明显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
10 .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s)是一种人体运动能力、协调能力障碍的单基因遗传病,图1为某SCAs6患者(SCAs中一种亚型之一)的家系图,图2为该病致病CACNA基因和正常基因编码链的部分碱基序列,其编码的蛋白为钙离子通道蛋白。

   

(1)研究人员对家系中正常个体进行相关基因检测,CAG都为重复22次一种类型, 由此判断致病CACNA基因为位于_______(常/X/Y)染色体上的_______(显性/隐性)致病基因。
(2)根据图2判断SCAs6的变异类型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

(3)致病CACNA基因所表达的钙离子通道蛋白的功能异常,根据图2推测可能的原因是该蛋白质的       
A.氨基酸种类增加B.氨基酸种类减少
C.氨基酸数量增加D.氨基酸数量减少

图3表示SCAs6患者神经—肌肉接头模式图,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

   

(4)图3所示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称为_____ ,该方式与细胞膜具有_______的特性相关。
(5)下列关于图3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①中含有神经递质
B.②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兴奋时,轴突末梢处的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D.兴奋的传递方向为②→③→④

(6)SCAs6患者运动障碍的原因是可能在神经冲动传导时     
A.体内缺钙B.钙离子内流减少
C.神经递质含量减少D.钠离子通道减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