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9 道试题
1 .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研究人员利用纯合突变体M探究玉米花“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该突变体表现为雄穗中雌蕊发育,雄蕊退化,即雄穗雌性化。将M与野生型杂交,所得的F1全部表现为雄穗正常,F1个体间随机传粉,所得F2中雄穗正常:雄穗雌性化=108:35。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野生型玉米雄穗中的雌蕊发育不久即退化消失,这一生命现象属于细胞的_____
(2)玉米1号染色体上有一标记序列S,不同品种S序列长度不同。科研人员利用S序列对突变体M的雄穗雌性化基因进行定位,PCR扩增上述杂交实验的亲本、F1及F2若干个体的S序列,电泳结果如图1。

推测:雄穗雌性化基因与S序列均位于1号染色体上。理由是:图1所示电泳结果中,只出现突变体M的S序列的植株均表现为_____,且F2中的_____(填图中序号)均表现为雄穗正常。
(3)进一步研究发现,雄穗雌性化基因的定位区间中包含性别决定基因T(表达产物是抑制雌蕊发育的信号),推测M的表型是T基因突变所致。为验证这一推测,科研人员PCR扩增突变体M的T基因序列与野生型对比,该基因的非模板链部分序列及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如图2。

①请从基因表达的角度阐明突变体M雄穗中雌蕊发育的分子机制_____
②发育中的雌蕊会产生赤霉素,过量的赤霉素抑制雄蕊发育。由此可知,T基因突变使得玉米的内源赤霉素含量_____,最终表现为雄穗雌性化。
(4)科研人员向野生型玉米的T基因中插入片段使其功能完全丧失,构建了纯合突变体M1。突变体M1雌性化完全,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突变体M雌性化不完全,能产生少量有功能的花粉。为验证M是M1的等位突变体,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期结果_____
2024-05-0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2 . 某植物的有成分R(A_B_cc)和无成分R是一对相对性状,受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3个无成分R的稳定遗传的个体(甲、乙、丙)。甲、乙、丙之间相互杂交,F1均无成分R。然后选其中一组杂交的F1(AaBbCc)作为亲本,分别与甲、乙、丙3个个体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
杂交编号杂交组合子代表型(株数)
IF1×甲有(199),无(602)
F1×乙有(101),无(699)
F1×丙无(795)
注:“有”表示有成分R,“无”表示无成分R。
(1)A、a,B、b,C、c属于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__,C、c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
(2)无成分R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种,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用杂交1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与杂交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杂交,理论上其后代中有成分R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4)若丙植株C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的片段缺失,则丙表型为____________。该可遗传变异属于_______
2024-04-3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3 . 遗传学技术在突变检出领域中有着重要的贡献与作用。
(1)Muller-5技术常用于果蝇X染色体上突变的检出,已知果蝇棒眼对圆眼为显性,红眼对杏色眼为显性,且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皆位于X染色体上。下图为利用Muller-5品系雌果蝇检测基因突变的过程图。不考虑交叉互换。

为检测出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突变,F1代需进行_____(填“自由交配”“自交”或“单对交配”)获得F2代。现有某纯合致死突变基因被检出,则在F2代中,最好选取性状为_____果蝇进一步研究该突变基因的作用。
(2)PCR扩增法可用于基因点突变的检出,其基本原理是,如果引物的3'端碱基与模板碱基不互补,则用耐热DNA聚合酶无法延伸。已知某变异果蝇品种在Badh2基因的EXON7区出现了一个8bp的碱基对缺失和三个位置的碱基替换(其他序列与野生型一致),为了检测该变异,现设计以下四条引物进行PCR(如图所示)。

除了题干中提到的引物、耐热DNA聚合酶和DNA模板外,PCR反应体系中还需添加_____。若在8bp缺失型的DNA样本中同时加入四条引物进行PCR扩增,实验结束后应使用_____技术对产物进行检测,且理论上可以得到_____种序列不同的DNA片段。
(3)在检出突变基因后,科学家往往利用基因工程的方式获得该基因对应的蛋白质并进行下一步研究。如图为构建重组质粒的流程示意图,在该过程中,应使用_____对质粒S进行酶切。将重组质粒通过转化导入亮氨酸合成缺陷细菌后,应使用_____(填“添加亮氨酸”或“不添加亮氨酸”)的选择培养基,同时挑取_____(填“有绿色荧光”或“没有绿色荧光”)的菌落进行进一步鉴定。

4 . 某植物的着丝粒组蛋白3(CENH3)基因发生突变后,会导致合子发育过程中产生单倍体,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单倍体胚胎的产生表示新物种的形成
B.CENH3突变可能不影响减数分裂但却影响有丝分裂
C.单倍体胚胎含有来自CENH3突变体母本的遗传物质
D.该单倍体胚胎产生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5 . 桃树的矮化与乔化是由Tt基因控制,常绿与落叶是由Gr/gr基因控制,果核的离核(核与果肉易分离)与粘核(核与果肉不易分离)由F/f基因控制。桃树开花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结的果实又让人们饱口福和增加果农的经济收入,但是却在冬天落叶。科研工作者尝试培育既能接优质桃果,又兼具绿化功能的乔化常绿离核和矮化常绿离核桃树,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开展了如下杂交实验(见表1)。
表1杂交组合及后代表型与比例

组合

后代表型及比例

1

乔化落叶×矮化常绿F1乔化常绿

2

组合1F1乔化常绿

乔化常绿:乔化落叶:矮化常绿:矮化落叶=9:3:3:1

3

常绿粘核×落叶离核F1常绿离核

4

组合3F1常绿离核

常绿离核:落叶离核:常绿粘核:落叶粘核=9:3:3:1

5

乔化常绿粘核×矮化落叶离核F1乔化常绿离核
据表1回答下列问题
(1)表1中杂交育种的原理是____,发生的时期是____
(2)如果控制离核与粘核的基因与控制桃树高矮的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组合5中F1自交后代表现型为矮化常绿离核个体占比为____
(3)与小麦、水稻杂交育种相比,科研工作者在果树育种中一般采取杂交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方式,最可能采取的“现代生物技术”是____,原因是____
(4)红果肉的桃因富含花色素苷等抗氧化成分(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肿瘤、防止心血管硬化等功效)而广受消费者的喜爱。果肉花色素苷重要基因PpMYB10,1的启动子有两个变异位点。一个是位于ATG上游-554bp(碱基对)的位置483bp的缺失,另一个是位于ATG上游-1609bp的位置插入5243bp的转座子。单倍型的缺失为D1,正常为D2;单倍型的插入为T1;正常为T2。对应组合与果肉颜色对应关系见表2。
表2   PpMYB10.1的启动子与果肉颜色关系

D1D1、T1T1

深红色果肉

D1D2、T1T1

红色果肉

D1D2、T1T2

浅红色果肉

D2D2、T1T1

浅白色果肉

D2D2、T2T2

浅白色果肉

从以上信息得出可以通过缺失碱基对和插入转座子来实现育种,此方法中的缺失碱基对和插入碱基对属于生物变异中的____,深红色果肉品种可以遗传的原因是____
6 .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根据靶基因序列设计向导sgRNA,精确引导核酸酶Cas9切割与sgRNA配对的DNA,相关酶在修复断裂DNA的过程中会改变连接部位的碱基序列。科研人员通过删除编码PD-1蛋白基因的2、3、4片段造成蛋白质的功能缺失,制作PD-1基因敲除鼠的流程如图1所示。将体外转录获得的 Cas9mRNA和sgRNA 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获得了12只基因编辑小鼠。利用PCR鉴定小鼠的基因型,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已知P1和P2是PCR的引物。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敲除2、3、4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B.敲除前,根据敲除的位置需要设计3个sgRNA
C.图2中,4和12个体杂交的子代均为敲除纯合子
D.图2中,3、5、7个体的体内均能检测到PD-1
2024-04-22更新 | 3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7 . 如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的一个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其中①~⑥表示细胞,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I、Ⅱ过程中均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结束后,①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C.若④的基因型是AbY,则⑤的基因型也一定是AbY
D.⑥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8 . 研究人员在野生型绿叶水稻种偶然发现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浅绿叶突变体pgl,并用X射线处理野生型水稻得到另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浅绿叶突变体y45,分别用pgl与y45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①将浅绿叶突变体pgl与绿叶野生型水稻分别进行正反交,F₁均为绿叶水稻,F2中绿叶与浅绿叶之比约为3:1②将突变体y45 与突变体pgl杂交,F₁均为绿叶水稻,F₂中绿叶水稻723株,浅绿叶水稻为564株。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突变体pgl与y45 的出现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根据①实验,浅绿叶突变体pgl为隐性突变
C.根据②实验,y45的突变基因与pgl的突变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D.将②实验的F₁与F₂中浅绿叶水稻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绿叶:浅绿叶=17:11
9 . 茶树在3000万年前曾发生全基因组重复事件(WGD),WGD 后的植株通过保留、丢失和修饰基因等途径,快速重建二倍体遗传。下图为我国科学家对现存茶树基因组甲基化数据进行检测的部分结果,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据图1可知,碱基序列的高度甲基化使基因的转录水平下调
B.据图2可知,低温胁迫可使茶树植株的抗冻能力增强
C.全基因组重复的最可能原因是茶树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D.WGD的发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遗传材料
10 . 果蝇的翅型有裂翅和非裂翅两种类型,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现用一只裂翅雌蝇与一只非裂翅雄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表型及数量如下表所示。

表型

裂翅雌蝇

裂翅雄蝇

非裂翅雌蝇

非裂翅雄蝇

数量/只

102

92

98

109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表型比例与有较大的差异,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2点)。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____________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则亲本可能的表型组合有____________种。
(4)果蝇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的催化,而酶是在基因控制下合成的。若酶A是基因A控制合成的,在裂翅果蝇的发育过程中有关键作用。酶A正确空间结构的形成依赖于多肽链3号位置和50号位置的赖氨酸和谷氨酸的R基之间形成的离子键,否则会导致酶A无法正常折叠进而使个体表现为非裂翅。通过基因测序发现裂翅果蝇种群中存在三种隐性突变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如图(未显示的碱基没有变化)。

   

①突变基因1、2、3的纯合子中表现为裂翅的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②如需用杂交的方式判断突变基因3与突变基因1、2的显隐性关系,实验思路为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