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9 道试题
1 . 单细胞生物并没有免疫系统,但是科学家发现细菌中存在消除入侵病毒的功能系统,并发明了基因编辑技术。该系统主要包含单链向导蛋白两个部分,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特定的序列,从而引导蛋白到相应位置并剪切,最终实现对靶基因序列的编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通过切断磷酸二酯键对进行剪切
B.基因编辑技术本质上是对靶基因进行编辑引发染色体结构变异
C.识别序列与链存在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
D.向导的序列越短,会导致脱靶率越高
2 . 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果蝇的性染色体有如下异常情况:(无X染色体)在胚胎期死亡、为可孕雄蝇、(无Y染色体)为不育雄蝇。某红眼雄果蝇与一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出现了一只红眼雄果蝇。究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A.亲本雄果蝇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X和Y染色体片段交换
B.亲本雌果蝇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r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C.亲本雄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性染色体未分离
D.亲本雌果蝇产生了不含性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基因型为的精子结合
3 . 60Co辐射可使部分花粉活力降低, 通过受精过程可诱导卵细胞发育成单倍体幼胚。科研人员利用此原理, 通过下图所示操作培养西葫芦优良品种。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雌花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B.经②得到的部分幼苗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与④获得的品种相同
C.④处理可在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③应挑选幼苗中叶片大、茎秆粗壮的个体即为单倍体
4 .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婴幼儿中常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位于5号染色体上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所致。SMN1的致病性突变包括基因内某段长序列缺失以及微小突变两种类型。未发生长序列缺失的SMN1基因的拷贝数可通过PCR测定,而发生长序列缺失的SMN1基因不能通过PCR扩增得到。SMN1在人群中的拷贝数为0~4个,SMN1拷贝数为0个会导致SMA,基因型表示为“0+0”型;SMN1拷贝数只有1个为杂合缺失携带者,基因型表示为“1+0”型;两条5号染色体上各携带1个SMN1基因型为“1+1”型;2个SMN1位于同一条5号染色体上的杂合缺失携带者,基因型为“2+0”型;携带3~4个拷贝者基因型分别为“2+1”型和“2+2”型。微小突变(表示为1d)是指基因中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变化。与SMA有关的部分基因型中SMN1的种类、拷贝数及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MN1基因内某段长序列缺失所属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而微小突变所属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B.SMA患者的2条5号染色体上均没有正常的SMN1基因,而非SMA患者2条5号染色体上各含有1个正常的SMN1基因
C.若一个父母皆正常的SMA患者经检测为两条5号染色体SMN1基因某段长序列都发生了缺失,则其父母的基因型均为“1+0”型
D.若一对夫妇基因型分别为“2+0”型和“1+1d”型,则生一个女儿患病的概率为1/4
5 . 如图2所示为某种碱基缺失造成的遗传病系谱图,图1为相关基因的电泳图。研究人员对Ⅱ-1 个体细胞中关于该病的DNA片段进行电泳,不考虑 XY染色体同源区段,关于该病及电泳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属于隐性遗传病, I-2、Ⅱ-2、 Ⅱ-3 均为杂合子
B.碱基的缺失、增添、 替换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
C.若Ⅱ-1 电泳结果为两条带,则Ⅱ-1 和Ⅱ-2 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1/8
D.若Ⅱ-1 电泳结果为一条带, 则Ⅱ-3 和Ⅱ-4 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1/2
6 . 玉米(2N=20)的传统育种方式是杂交育种。现代农业中,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都是玉米育种的重要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单倍体育种一般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B.诱变育种形成的新性状有可能稳定遗传
C.基因工程育种能定向改变玉米性状
D.杂交育种较诱变育种操作简便,一定能快速得到所需新品种
7 . 某二倍体植株的花色有红色(显性)和白色(隐性) 两种,受等位基因 R/r控制。为探究等位基因R/r是否在1号染色体上,研究小组选取了一株1号染色体三体的纯合红花植株,让该三体植株与正常的白花植株杂交,再让F1中三体植株与正常的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得到 F2。(已知四体植株不致死)
(1)正常情况下,自花闭花授粉的二倍体植株的杂交步骤是____
(2)若F2中红花:白花=____,则等位基因 R/r 不位于 1 号染色体上。
(3)若F2中红花:白花=____,则等位基因R/r位于1号染色体上。
(4)若F1中三体植株进行自交,则 F2中三体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
2024-04-0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三)生物试题
8 . 图1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两种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甲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5/81。用某种限制酶对图1中部分个体的甲病相关基因切割后电泳,甲病相关基因的酶切位点及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病致病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
B.甲病致病基因是正常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所致
C.8号个体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D.若9号为正常女性,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5/81
9 . 研究发现许多类型的肿瘤细胞会被巨噬细胞吞噬和摧毁。但多种肿瘤细胞高表达CD47,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SIRPα(信号调节蛋白)相互作用,使肿瘤细胞逃避吞噬清除,神经细胞也会表达SIRPα研究者将含有表达CD47的非肿瘤细胞的培养液均分成两组,一组加入不同浓度的CD47单克隆抗体,另一组加入不同浓度的无关单克隆抗体,然后两组都加入等量的荧光标记的SIRPα,检测细胞表面的荧光强度,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CD47单克隆抗体对肿瘤治疗效果存在剂量依赖效应
B.研制抑制CD47基因表达的靶向药物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C.抗SIRPα的靶向药物对肿瘤有一定疗效,同时也可能会引起神经毒性
D.肿瘤细胞的CD47与SIRPα相互作用降低了机体免疫防御能力
10 . 科研人员利用诱变方式选育可高产β-胡萝卜素的三孢布拉霉负菌的过程如图所示。未突变菌不能在含有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随β-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菌体颜色从黄色加深至橙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培养基分装于培养皿中后灭菌,可降低培养基污染的概率
B.进行③操作时,应选择直径较小的橙红色菌落中的菌株继续接种培养
C.能在添加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长成菌落的细菌,其遗传物质不一定发生改变
D.经过程①紫外线照射的三孢布拉霉负菌有的不能在含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