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人体内的抗原呈递细胞(APC)可将它的端粒以囊泡形式转移到另一种细胞-T细胞(在人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端粒上,从而保护T细胞免受细胞分裂导致的细胞衰老。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APC和T细胞中端粒的化学组成相同,都含有DNA和蛋白质
B.APC的端粒通过囊泡转移到T细胞,说明衰老T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C.衰老T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
D.APC的端粒转移到T细胞,可避免因T细胞衰老而导致的免疫力下降
2 . CTLA-4和PD-1均为T细胞膜上的受体,两者结构相似。科学家发现抑制CTLA-4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抑制PD-1则能够活化T细胞,从而增强免疫功能。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TLA-4和PD-1功能可为降低免疫排斥提供思路
B.人体内CTLA-4和PD-1相关基因表达过低可能出现自身免疫病
C.促进CTLA-4相关基因的表达可提高人体识别自身突变肿瘤细胞的能力
D.CTLA-4和PD-1的作用可体现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2023-02-13更新 | 71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2月质量检测考试生物试题
3 .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②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
⑤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⑥抗生素消灭病菌的过程体现了人体的免疫防卫功能
⑦初次接种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和抗体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4 . 呼吸道黏膜能阻碍SARS-CoV-2等病原体的入侵,是黏膜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表示呼吸道黏膜的部分免疫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___________等功能。呼吸道黏膜的免疫类型有________
(2)SARS-CoV-2借助气溶胶进入呼吸道后,黏膜DC细胞摄取、处理病毒,并将抗原肽呈递到细胞表面,通过与Th细胞接触,促进Th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后者进一步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能分泌分泌型IgA的___________细胞和记忆B细胞;同时启动细胞免疫获得___________等特异性细胞。
(3)陈薇院士团队已研制出可雾化吸入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疫苗,通过改造人类5型腺病毒,在阻止___________,降低病毒毒力的同时,通过向病毒载体中插入___________序列,在人体细胞中合成S蛋白,诱导黏膜免疫。
(4)与肌肉注射疫苗相比,雾化吸入疫苗的应用优势有___________。雾化吸入疫苗不能选用灭活病毒疫苗或重组蛋白疫苗,而用腺病毒载体疫苗,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升高会抑制粘液和分泌型IgA的产生。生活中我们发现,长期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的人更容易患感冒,原因是这类人___________
5 . mRNA疫苗是将含有编码抗原蛋白的mRNA导入人体,直接进行翻译,形成相应的抗原蛋白,从而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达到预防免疫的作用。下图为mRNA疫苗免疫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疫苗接种后,封装在脂质体中的S蛋白mRNA进入细胞,在______中合成S蛋白。图中通常将mRNA疫苗包装成脂质体的目的是:______
(2)细胞翻译形成的一部分S蛋白被细胞切割成大小不等的肽段,会与______上的MHCl结合,形成抗原肽-MHC1复合体,通过______形成的囊泡移动到细胞表面,被CD8+细胞识别并启动______免疫。
(3)细胞翻译形成的另一部分S蛋白被分泌到胞外,激活B细胞并启动体液免疫。结合上图分析:激活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是______;分泌的S蛋白又被抗原呈递细胞吞噬,并形成MHC2—抗原复合物呈递到细胞表面,被______识别,该细胞表面______提供了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启动后开始发挥作用,据图分析其免疫效应除了有激活的CD8+T细胞与被新冠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结合,使其裂解死亡;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抗体,中和新冠病毒;还有____________
(5)相对于DNA作为疫苗,mRNA具有的独特优势是:______
6 . 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摘除胸腺的小鼠后,将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处理(等量注射)抗体免疫功能
胸腺中的淋巴细胞
骨髓中的淋巴细胞
胸腺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正常正常
生理盐水
A.大剂量X射线照射摘除胸腺的小鼠目的是杀死体内的淋巴细胞
B.表中实验结果表明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与淋巴细胞有关
C.甲组与丙组的结果表明抗体的产生与骨髓中的淋巴细胞有关
D.甲组与乙组的结果表明胸腺中的淋巴细胞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22-23高三上·北京·阶段练习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癌细胞可以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目前的免疫疗法只对少部分患者有效,且效果欠佳。研究者推测癌细胞的免疫逃逸可能存在其他机制,并进行了相应研究。
(1)机体能够识别和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功能。
(2)基于线粒体在免疫细胞内的重要作用,研究者用红色荧光标记乳腺癌细胞(BCC)和细胞毒性T 细胞(CTL),用绿色荧光标记细胞毒性T细胞中的线粒体,将其和乳腺癌细胞混合培养。16个小时后,再次检测两种细胞中的荧光,结果如下表1所示。由此推测______________
表1

细胞毒性T细胞

乳腺癌细胞

0小时

红色、绿色荧光

红色荧光

16小时

红色、绿色荧光

红色、绿色荧光


(3)研究者用荧光分别标记细胞毒性T细胞与乳腺癌细胞的线粒体,检测含荧光标记的细胞在混合培养细 胞中的占比(结果如图1)发现,线粒体在细胞毒性T细胞和癌细胞间的运输特点是______

(4)用电子显微观察发现,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存在纳米管样结构。研究者推测,线粒体通过这种纳米管进行胞间转移。研究团队靶向敲除了纳米管形成相关基因(Sec3,Sec5)后,检测相关数据如图2。据 图分析,支持上述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5)为检验异源线粒体能否提升乳腺癌细胞的代谢能力,分别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乳腺癌细胞的耗氧量(OCR),及其在48h内的增殖能力,结果如图3。此外,研究发现与乳腺癌细胞混合培养的细胞毒性T细胞 功能显著减弱。
请结合上述研究,从物质与能量观的角度,分析这种“损人利己”的逃逸机制可以帮助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原因。______________
2023-01-04更新 | 54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预科部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考试生物试题
8 . 下面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HIV会降低人类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B.新冠肺炎的无症状感染者只能通过核酸检测进行筛查
C.可以用模拟呼吸道黏膜的培养基培育新型冠状病毒
D.HIV可在辅助性T细胞中增殖,其增殖速率与T细胞增殖速率相同
9 . B细胞是参与执行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其通过表面BCR-Igα/β复受体和BCR辅助受体(CD21)识别摄取抗原后,经抗原加工以抗原肽-MHCII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B细胞表面,供辅助性T细胞(Th细胞)识别,进而Th细胞也能对B细胞有激活作用,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B细胞和Th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_________,两类细胞中,属于抗原呈递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_
(2)据图可知,抗原在B细胞中加工形成抗原肽,与MHCII形成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分子,共同诱导产生T细胞活化信号①;通过Th细胞表面LFA-1和CD28与B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分子分别结合,共同诱导产生Th细胞活化信号②。
(3)Th细胞活化也能促进B细胞活化。活化B细胞的信号①是____________,而通过表面CD40和ICAM-1分子与____________分子分别结合,可诱导产生B细胞活化信号②,使B细胞活化,同时在活化的Th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等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细胞。
(4)科研人员将新冠病毒灭活后研制出灭活病毒疫苗。为了探究疫苗不同接种方案对接种效果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并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组别

A1

A2

B1

B2

C1

C2

D1

D2

接种试剂剂量(/针)

疫苗

6

/

6

/

6

/

6

/

生理盐水

/

6

/

6

/

6

/

6

第一针接种时间

第0天

第二针接种时间

不接种

第14天

第21天

第28天

相应抗体相对含量

15.2

0

172.4

0

290.7

0

221.0

0

注:A1、B1、C1、D1组分别接种该疫苗A2、B2、C2、D2组分别接种生理盐水。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
①疫苗两次接种组的抗体含量均明显高于一次接种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疫苗两次接种时间间隔为21天的效果最好,间隔时间过短抗体含量较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10 .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TLR是位于其细胞表面的一种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其途径如图所示。
   
(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树突状细胞的形成过程能体现细胞膜有流动性
B.树突状细胞能识别抗原
C.树突状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D.图中病毒相当于抗原
(2)下图为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
B.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C.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将立即发生过敏反应
D.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

细胞免疫疗法为晚期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引起免疫细胞攻击肿瘤细胞的部分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
   
(3)图1中抗原呈递细胞通过___________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4)图1中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__________性,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___________死亡。
(5)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某种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___________运输与___________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
   
(6)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_,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可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B细胞。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0-14更新 | 58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