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I: 近年来,烟台地区苹果种植户开始发展生态果园模式,如下图一: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来看,食用菌属于_______
(2)果树开花期,果农利用一种小型蜜蜂传粉,蜜蜂传粉时相互通过跳摆尾舞或震动翅膀发出嗡嗡声来进行交流,从信息类型来看,上述信息分别属于________。花天牛以果树的花和叶为食,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的营养,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利用肿腿蜂控制花天牛数量属于_______防治。
(3)该生态系统中,鸡鸭等家禽的存在既有助于消除杂草,控制虫害,又可以为果树提供粪肥,假设家禽的能量4/5来自杂草,1/5来自害虫,那么家禽每增加2kg,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___kg。
(4)上图二是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1),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据图分析,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
(5)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生态果园能实现生态系统内____等优点。
II:“碳中和”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推进“碳中和”对全球气候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6)图中的途径①、④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丙、丁分别为____________
(7)有同学说,人们要维持生活不可能不排放二氧化碳。你是如何理解“零排放”的?__。人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以实现“碳中和”(至少列举2项)?________
2 . 种群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人员调查了一个牧场内某种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以体重作为划分田鼠年龄的标准,体重≤40g的为幼龄鼠,体重≥90g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体重田鼠的数量统计表

体重(g)

<1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10

数量(只)

32

57

102

72

61

71

79

68

102

112

85

95

31

(1)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一般来说,被捕获过一次的田鼠被再次捕获的几率会降低,种群密度的估算值会偏_______________。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2)由表1可知,该调查区域中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_______,年龄结构可以通过影响种群的_______________来影响种群密度。
(3)为有效控制田鼠种群数量,常采取减少其食物来源、毁灭巢穴和养殖天敌等措施,目的是_______________。有学者认为,通过捕杀体重>90g的田鼠也可有效控制该区域内田鼠的种群数量,你觉得这个建议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4)该牧场内有一条“植物→田鼠→鼬”的食物链,研究人员对该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单位J/(hm2·a))。

植物

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35×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①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
②田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J(hm2·a)。
③表2数据表明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 . 科研人员采用田间试验方法,   设置试验Ⅰ   (单作稻) 、Ⅱ   (稻-蟹) 和Ⅲ   (稻-蟹- 泥鳅) 3   种生态系统,研究稻-蟹-泥鳅田生态系统的效益。 Ⅱ 、Ⅲ生态系统放入蟹、鳅 种后,每天投喂 1 次饵料,每次按Ⅱ生态系统河蟹体重的 5%~6%(随河蟹体重增加而增加)投喂, 蟹吃饵料、杂草、昆虫,泥鳅吃蟹粪、残饵。相关试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在Ⅲ生态系统中,水稻为蟹、泥鳅提供________,蟹和泥鳅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
(2)水稻、螃蟹和泥鳅都各自生活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这有利于利用________,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3)图 1 结果表明Ⅱ 、Ⅲ生态系统的土壤肥力比单作稻田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
(4)图 2 结果表明Ⅱ 、Ⅲ生态系统水稻产量均高于Ⅰ生态系统, 从种间关系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     
(5)图2结果表明Ⅲ生态系统输出较多的泥鳅,经济效益明显比Ⅱ生态系统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 其原因是____ 。稻-蟹-泥鳅田生态系统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其原因是_______
4 . 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发展“海洋牧场”进行海洋渔业生产,“海洋牧场”是将人工放养的鱼。虾。贝。藻等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的海上放养和系统管理,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某研究小组建立贝—鱼—藻复合生态系统,在贝类养殖区开展网箱养鱼,间养大型海藻,其物质循环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据图判断珠母贝可能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填成分),与传统网箱养鱼相比,此生态系统中鱼类的粪便和残饵为海藻和珠母贝提供营养物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
(2)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____。与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相比,传统网箱养鱼往往受自然灾害及病害影响较大,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
(3)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需要不断进行物质投入,原因是_____
(4)如图为其中能量[单位为103kJ/(m2·a)]流动过程示意图, 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A流向C的能量包括自身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_____中的能量。
11-12高二下·甘肃嘉峪关·期中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
名校
5 .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  )
A.掌握能量流动中的传递效应B.了解能量流动的方向
C.熟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设法调整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2022-11-08更新 | 409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期末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采用原位治理技术治理污染水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生态浮床植物可吸收水体营养和富集重金属
B.为了增加溶解氧,可以采取曝气、投放高效功能性菌剂及其促生剂等措施
C.重建食物链时放养蚌、螺等底栖动物作为初级消费者,摄食浮游动、植物
D.人为操纵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和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2022-10-14更新 | 5378次组卷 | 1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马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长江十年禁渔令颁布后,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人工养殖。下图是一个生态环境改善型鱼塘物质循环流程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螺蛳位于食物链的第三、四营养级,可以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类有利于促进其对鱼、虾、蟹粪便中有机物的吸收
C.不同年龄段的某种草食性鱼分布在不同水层,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对种养废弃物的饲料化、肥料化和能源化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途径利用
8 . 研究者设计了“海洋牧场”海水生态养殖模式,即在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中层挂笼养殖牡蛎等滤食性贝类,在底层设置人工鱼礁,养殖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下图是该“海洋牧场”部分构造和物质循环关系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等,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
(2)牡蛎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填成分)。若养殖海带量过多,会导致牡蛎的产量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
(3)该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能量流动过程如下图所示(a~d表示能量值)。图中M2表示_____。图中表示牡蛎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是_____(填字母)。
(4)“海洋牧场”养殖模式提升了群落_____方向上结构的复杂程度,充分利用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但在构建该模式时,还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从而确定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9 . 某桃园盛产大桃,但果园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园主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又提高了桃的产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设计“生态桥”工程主要遵循的基本原理是循环、整体
B.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能量的利用
C.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对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密度无影响
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10 . 生态系统功能多样,其复杂的功能关系影响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保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所有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B.农田除虫、拔草是人为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C.群落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D.对于濒临灭绝的保护性生物,都应采用就地保护,尽量避免迁移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