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9 道试题
1 . 为解决农村三料(饲料、燃料、肥料)缺乏的问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科研工作者们设计出了粮桑渔畜新型农业生态体系。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体系中的农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物质循环、________________。农田生态系统容易遭受虫害,而森林生态系统抵抗虫害的能力较强,具体原因是________
(2)由图分析可知,构建该农业生态体系的意义是:不仅实现了对物质的循环利用,还实现了________
(3)经调查,该农业体系中池塘生态系统第一、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表所示:(净同化量是指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单位:J/cm2/a)

项目

净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流向分解者

未利用

人工输入

第一营养级

216

92

24

158

0

第二营养级

42

18

5

15

26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是________J/cm2/a;第一、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2024-04-0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2 . 生态学家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了图甲所示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该池塘生态系统除了图甲所示的成分外,还包括___。分析图甲中浮游动物的生态位是___
(2)鲈鱼体重增加1kg,则最多需要消耗___kg的浮游植物。太阳鱼的价格一般要低于鲈鱼价格,从图中的营养结构及能量流动情况分析,原因是___
(3)污水排放是破坏池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但轻微排放对该池塘生态系统影响甚微.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其基础是___
(4)图乙中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有两个变量:x和y,其中能衡量恢复力稳定性的是___一般情况下,该变量越大,说明恢复力稳定性越___(填“高”或“低”)。
3 . 当河流穿过市中心人口密集区时,因常年有大量生活污水排入,会造成水质污染。研究人员为探索河流污染治理方法,将污染河水引入人工湿地生态实验田,在湿地中分别引种挺水植物(莒蒲、千屈菜、旱伞草)、浮水植物(水葫芦)、沉水植物(黑藻),检测水质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能够净化水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图示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
C.据图可知,水葫芦净化效果最好,只引种水葫芦就可显著提高河流的抵抗力稳定性
D.尽量引种净化能力强的多种植物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4 . I.研究小组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生物A、B、C、D、E,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并对这5种生物体内的2种污染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千克重污染物含量/mg

某种杀虫剂

A

鱼(甲)

鱼(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鱼(乙)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m


(1)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需要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各组分间的关系以及营养结构,据表中结果,绘制由A、B、C、D、E形成的营养结构:_____
(2)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
II.人们向遭受污染的湖泊中引入一些浮游动物(轮虫、桡足类等)、滤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1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的相对值。回答下列问题:
   
(3)图1中乌鳢属于_____级消费者。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乌鳢等肉食性鱼类数量一般较少,原因是_____
(4)图2中能量在I、Ⅱ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用百分数表示,且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字)。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通常只有10%-20%能传递到下一营养级,该营养级其余能量的去向是_____(多选)。
A.排出粪便,被分解者利用B.呼吸作用消耗C.用于生长、发育、繁殖D.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利用E.未利用
(5)生活污水排入湖泊后,引起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根据图1分析,投放一定数量的乌鳢可防止蓝细菌数量爆发性增长,原因是_____
5 . 每年的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为:“海洋星球 潮流之变”。海洋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CO2会导致“海洋酸化”,造成海洋生物多样性锐减,为进一步研究其成因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研究者做了以下实验。
(1)研究者通过实验得到了某种单细胞藻在四种条件下的增长率,结果如图1所示。
      
①据图1结果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CO2浓度升高、海水pH下降对该单细胞藻数量增长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
③对该藻类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法,计数时用图2所示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计数室体积为0.1mm3),将培养液稀释10倍,检测四角上中方格的该藻类数量分别为12、16、14、18,估算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个/mL。
(2)研究还发现,浮游动物能排泄出HCO3等缓冲物质,而浮游动物的分布与海洋环境密切相关,研究者调查了四个区域浮游动物的总丰富度,结果如表所示:

对照区

海带养殖区

牡蛎养殖区

人工鱼礁区

总丰富度(ind/m3

20.35

20.95

12.11

47.54

综合以上研究___________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者还提出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即在水的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水的中层,挂笼养殖滤食性贝类或网箱养殖投饵性鱼类;而在底层,则投放了人工鱼礁,并养殖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这种养殖模式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6 . 氧化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氧化塘中的水生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污染物,藻类和细菌可作为浮游动物的饵料,浮游动物又是鱼类的饵料。从而使氧化塘从单纯的处理污水,发展到处理和利用相结合,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可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1)藻类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其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可供池水中的好氧细菌继续利用。
(2)生态学家建议在氧化塘出水口处适当引入芦苇(经济作物)这样的挺水植物,阐述提出该建议的理由:
①芦苇能与藻类竞争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抑制藻类生长,避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②芦苇能增加氧化塘的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芦苇是经济作物,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等
(3)由于污染物的流入,导致某氧化塘藻类大量繁殖。研究人员通过投放食鱼性鱼类肉食性鱼类)来控制藻类数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可知,不投放食鱼性鱼类氧化塘的自我调节能力并没有丧失,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上述资料分析,投放食鱼性鱼类能控制藻类数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下图为氧化塘中食物网,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已知其直接食用的甲所占比例为a,则至少需要的生产者(甲)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8-2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期中生物试题
7 . 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逐年进行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为C,作曲线如图1。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1中两个树种处于竞争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
(2)此针、阔混交林中,d年份的优势种是________
(3)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而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从长远看,在森林生态系统趋向稳态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调节。
(4)研究人员对该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某昆虫种群数量的入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__曲线增长,5年后λ值开始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
8 . 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利用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如图甲是某人工湿地公园污水处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A区域中以挺水植物芦苇为主,B、C区域以沉水植物伊乐菜、苦草为主,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污泥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污水有控制的投配到人工湿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地建立了一个集种植、养殖和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并对其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如下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J/cm2·a,肉食性动物按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

生物类型

X

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生产者

44.0

5.0

95.0

20.0

0

植食性动物

9.5

1.5

11.0

Y

5.0

肉食性动物

6.3

0.5

6.5

0.7

11.0

X是指______ 的能量,数据Y为______ J/cm2·a。
2023-06-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6月联考生物试题
9 . 材料一:星云湖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属于富营养化湖泊,其水华发生的发展变化很快。科研团队采用国产卫星高分一号,实现高时间频率和空间上连续的监测湖泊藻类动态变化。
材料二:通过卫星高分一号以归一化植被指数法(NDVI)对星云湖藻类水华区域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法公式为NDVI=(PNIR-PR)/(PNIR+PR),PNIR是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PR是红光波段的反射率。
材料三:下图1为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间水华面积变化的卫星数据,图2为水华覆盖区域内NDVI值、污染指数、营养指数的相关数据。

(1)蓝藻属于___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请在下列生物里选出和其是同种类型的生物____。(选填编号)
①大肠杆菌   ②酵母菌   ③球藻   ④人类
(2)藻类中的叶绿素能反射更多的近红外光和绿光,吸收更多的____。并说明NDVI值与藻细胞数量的关系____
(3)分析并概括材料三中的两张图表____
(4)该湖泊水华的频繁发生与该生态系统的____稳定性下降有关。请结合书本提出几条建议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___
2024-03-2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高三“新高考”最终质量调研生物试题
10 .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③和②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该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
(3)植食性动物能根据植株的性状、气味等因素判断食物并进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的功能。
(4)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______
(5)在食物链“草→兔→鹰”中,假如现有草100kg,最多可使鹰增重___________kg;假如要使鹰增加2kg体重,最多要消耗草___________kg。
2023-08-2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