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9 道试题
1 . 浅水湖泊养殖过程中,含N、P的无机盐含量增多,湖泊出现富营养化,驱动浅水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转换,如图1所示。科研人员进一步调查浅水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变化过程中营养化程度以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食物,微囊藻是一种蓝细菌,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形成曲线如图2所示。

(1)湖泊从清水态变成浑水态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是有限的。根据图1和图2分析,富营养化浑水态湖泊水体中氧气含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有_____
(2)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角度来看,湖泊中的鱼鳞藻和脆杆藻属于______营养级。根据图2推测鱼鳞藻数量不断下降的原因属于_____(填“生物因素”或“非生物因素”)。
(3)据图2可知,微囊藻的数量随着营养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其数量变化可通过_____法进行调查。微囊藻大量繁殖,造成鱼虾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即_____平衡等被破坏。选择茭白、莲藕等挺水植物种植,除了能通过______(种间关系)抑制微囊藻的繁殖,治理富营养化,还可以获得经济收益,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原理。(至少写出两个)
(4)该生态系统中养殖的各种鱼类都占据着各自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_。养殖的草鱼除饲料外还以鱼鳞藻、脆杆藻为食,科研人员对草鱼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鱼鳞藻、脆杆藻同化的能量草鱼摄入食物中的能量草鱼同化饲料中的能量草鱼粪便中的能量草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草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301.2117.615.255.642.4
据表分析,草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KJ/(cm2·a),从藻类到草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024-06-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2 . 太湖流域每年都会因N、P排放超标,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饮水安全造成影响。如图为科研人员通过对太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调查,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______(能/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湖中的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鲚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和中下层,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这种群落结构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湖水出现富营养化时,通过投入生态浮床和种植挺水植物,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4)研究者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对某单细胞藻进行计数了解治理效果。治理前后分别在相同样点取多个湖水样品混合后,稀释100倍进行计数,结果如图所示,左、右图分别为治理前、后某单细胞藻计数情况(一个计数室共25个中格)。治理后该藻种群密度减少了______个/L。
   
(5)下表为太湖某区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数据(单位:KJ·m-2·a-1),其中Ⅰ—Ⅳ表示食物链中不同的营养级,能量X为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则表中生物类群V和能量Y分别表示的是____________,最高营养级及其上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生物类群

同化能量

871.27×105

141.1×105

15.91×105

0.88×105

211.85×103

能量X

369.69×105

61.77×105

2.81×105

0.34×105

19.26×105

能量Y

501.58×105

79.33×105

13.1×105

0.54×105

192.59×105

(6)从2020年10月起,政府对太湖实施十年禁渔。太湖禁渔期间______(能/不能)提高太湖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禁渔期间太湖生态系统将主要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该调节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存在______调节机制。
2023-11-18更新 | 27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考试生物试题
3 . 图I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Ⅱ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图I中构成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_,与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有关的生理活动主要是[____]______。其中①过程表示_________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之外,还可来自于_________
(2)图I中A→C和D→E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Ⅱ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_________。该食物网中,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kJ,能量传递效率按10%~20%计算,则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_________kJ的能量。
(4)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I中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了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的复杂程度,其基础是_________
2024-06-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4 . 紫茎泽兰原产于中美洲,入侵我国后在某些区域泛滥,危害当地生态和农业生产。研究人员拟采用替代控制法防治紫茎泽兰,筛选出3种本地植物(南酸枣、假地豆和狗尾草)分别与紫茎泽兰混种,一段时间后测定植物的生物量(有机干物质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1紫茎泽兰与3种植物混种后的生物量     图2本地植物单种及与紫茎泽兰混种后的生物量
(1)紫茎泽兰能在入侵生境大量繁殖,主要原因是____(答出1点)。紫茎泽兰泛滥后降低了入侵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使生态系统的____,导致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2)根据实验结果,能有效控制紫茎泽兰生长的本地植物是____,判断依据是____。利用本地植物控制紫茎泽兰生长,其机理可能是____
(3)紫茎泽兰粉碎后可作为燃料,或加工后作为饲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
2023-11-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研究发现,在某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5年后,导致耐高盐的碱蓬大面积萎缩而芦苇扩张,这种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长距离相互作用”(由非生物物质等介导),如图1所示。
假设有3种植食性昆虫分别以芦苇、碱蓬和互花米草为主要食物,昆虫数量变化能够反映所食植物种群数量变化。互花米草入侵后3种植食性昆虫数量变化如图2所示。

(1)据材料分析,本研究中介导“长距离相互作用”的非生物物质是_____
(2)图2中,若昆虫①以互花米草为食,则昆虫③以_____ 为食;互花米草入侵5年后,昆虫②数量持续降低,直接原因是_____
(3)物种之间的关系可随环境变化表现为正相互作用(对一方有利,另一方无影响或对双方有利)或负相互作用(如:竞争)。1~N年,芦苇和互花米草种间关系的变化是_____
(4)互花米草入侵5年后,该湿地生态系统极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有_____(多选)。
A.互花米草向内陆和海洋两方向扩展
B.群落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
C.群落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均更加复杂
D.为某些非本地昆虫提供生态位
E.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6 . 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爆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2023-07-2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河北省生物竞赛初赛试题
7 . 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如图1所示。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在群落交错区的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的增大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在庄稼——草地交错区生存了许多天性警觉的啮齿类动物,如大足鼠。图2中的圆圈处为放养鹌鹑的群落交错区,养殖人员通过增加边缘的长度、交错区面积的方法来提高鹌鹑的产量和质量。回答下列问题:

(1)为调查大足鼠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对其进行调查,但调查的结果可能会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根据以上信息分析,理由是____________。大足鼠等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治理沙漠的过程中会出现群落交错区,该交错区具有较高的_______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_______。若要研究群落交错区的特殊性,往往需要研究_______________(写出2个即可)等群落层面的问题。
(3)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指出,鹌鹑的肉、蛋有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热结之功效。利用群落交错区的边缘效应,养殖人员采用图2中的鹌鹑放养模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7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林荫校区)高三下学期三诊热身考试理综试题(5月6日)-高中生物
8 . 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仍残留某些难以降解的含氮、磷的物质,直接排放尚未达标的尾水已成为重要的污染源。研究者设计了一条生态水处理通道(图1)。图2为微生物去除水体中含氮无机盐的反应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受到轻微污染时,生态系统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机制。
(2)曝气塘利用太阳能电机系统使底层水体与表层水体的交换,提高水体溶解氧,塘中加入的微生物是图2中的_____。由于曝气塘未能彻底清除含氮物质,为了提高总氮去除率,据图2分析图1中①号塘设置的最佳方案是_____选择的理由是_____
A.曝气塘+氨氧化细菌
B.厌氧塘+反硝化细菌
C.兼性塘+氨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
(3)为进一步进化污水,在曝气塘和①塘之后设置多个人工湿地的作用是_____。表面流湿地和稳定塘中混种不同植物,也需要根据植物的_____差异,合理布设高度不同、对光能需求不同的植物,
(4)反硝化细菌对污水总氮去除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分离筛选反硝化细菌,先使用_____培养基(“液体”或“固体”)进行富集。利用含溴麝香草酚蓝(酸性显黄色,中性显绿色,碱性显蓝色)的培养基平板筛选反硝化细菌,挑选_____色菌落,原理是_____
9 . 红树林湿地是大陆和海洋间的生态过渡带。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干扰下,部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的核心是红树林群落修复,修复模式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树林群落修复首先应退塘还湿,修复过程中往往需要筛选乡土树种进行种植,这些植物的根系应具有______等特点,该种选择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原理。
(2)配置群落结构时应稀疏种植红树,为后期红树林的自然修复提供_____;在浅水区域的红树林间隙还可种植多种本地挺水植物,营造多样化水生生境,其目的是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
(3)红树林湿地所处地理位置独特,湿地沉积物中有机氮含量较高,氮循环主要过程如图2所示。

①螃蟹等底栖动物的穴居活动可加速有机氮矿化,其原因可能有____
②土壤中的硝化细菌与氮循环密切相关,可利用_____释放出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糖类。
③红树主要吸收土壤中的___等含氮无机盐;若湿地中氮元素过量会造成富营养化,而图中的___作用可使湿地“脱氮”。
④湿地土壤是产生温室气体N2O 的主要场所,人类的______等活动会增加N2O的排放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10 . 水体污染是最为常见的环境污染之一,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对某湿地不同种类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生物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从4个不同的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号)、工业污水(2号)、混合污水(3号)、未受染的池塘水(4号),分别测定4种水样的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量,单位:mg/L)和总氮含量(单位:mg/L)。再取等量的上述4种水样,经菖蒲分别处理后,再次测定其BOD和总氮含量,数据整理后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对照等原则
B.因变量检测指标是水样中的BOD和总氮含量
C.4种水样中,有机物污染浓度最高的是2号
D.实验结果说明菖蒲对不同的污水均具有净化作用
2024-05-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