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8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不同类型的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液体培养基中不含凝固剂,可用于大规模繁殖某种微生物
B.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的生长速度比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快
C.合成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完全清楚,一般用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D.天然培养基成本较低,更多地被用于大规模的生物发酵工业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为探究菌株ZI对病原菌Ⅰ、Ⅱ、Ⅲ生长的抑制效果,取病原菌的菌丝块放置在平板中央,在距离中央3cm处用接种环分别在4个位点接种菌株ZI,28 ℃培养3~5天,观察抑菌圈大小,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菌株ZI能在图中所示培养基上生长
B.三种病原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速度不同
C.菌株ZI对病原菌Ⅱ的抑制作用最强
D.菌株ZI可能通过释放分泌物抑制病原菌生长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能将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分布于整个自然界,是一种天然发酵剂。在生活中人们常用茶酵母、面包酵母和啤酒酵母来制作食品。
资料1:《书经》中的“若作酒醴,尔惟曲蘖”提到酿酒必须要用酒曲。酒曲是以谷物为原料,破碎加水压制而成的。酒曲富含酵母菌和霉菌等多种微生物,经水浸泡活化后投入蒸熟的米即可用于酿酒。
资料2: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酿酒酵母产酒精能力强,但没有合成淀粉酶的能力;糖化酵母能合成淀粉酶,但酒精发酵能力弱。为了实现以谷物为原料高效生产酒精的目的,科研人员进行了酵母菌种的改良实验。
资料3:在酿酒过程中要随时监控酵母菌的数量增长情况,在实验室常用血细胞计数板来观察培养结果,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培养液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酒曲中霉菌分泌的蛋白酶可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B.夏季气温升高,需用沸水浸泡酒曲以防杂菌污染
C.酒曲经水浸泡活化有利于提高酶的活性和酵母菌的代谢
D.酿酒过程中,待蒸熟的米冷却后才能加入酒曲
2.下图为资料2中提到的改良酵母菌种的实验。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PEG诱导之前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两种酵母的细胞壁
B.在培养基X中以淀粉为唯一碳源即可筛选出杂种酵母
C.以谷物为原料用酿酒酵母酿酒时,需对原料进行糖化处理
D.以淀粉转化为还原糖的效率作为最终鉴定目的菌的指标
3.下图是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到的某一次培养结果,其中样液稀释10倍,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经台盼蓝染液染色后,图中双边线内有4个细胞为蓝色(台盼蓝是细胞活性染料,检测细胞是否存活,活细胞不会被染成蓝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中培养液的体积、温度都是无关变量
B.该实验需要设置对照组,并且做重复实验
C.图中双边线内共有20个细胞可参与计数
D.视野中酵母菌存在“抱团”现象,可能与取样前没有充分振荡、摇匀有关
2023-05-30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浙江省高考生物6月二次选考卷真题变式题11-15
4 . 某兴趣小组对土壤中细菌进行分离并计数,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某种细菌,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可配制以(NH4)2SO4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用于筛选硝化细菌
B.所有培养基的成分均需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C.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pH降低,加入酚红指示剂后变红
D.本实验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的接种方法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高效生产酒精的优良酵母菌菌种需具备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特性,酿酒酵母产酒精能力强,但没有合成淀粉酶的能力;糖化酵母能合成淀粉酶,但酒精发酵能力弱。科研人员进行了图甲所示的酵母菌种改良实验,并对获得的杂种酵母菌进行不同基质的发酵测试,检测结果图乙所示。

      

1.下列关于菌种改良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纤维素酶除去细胞壁,获得两种酵母菌的原生质体
B.可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的无菌水来终止PEG的作用
C.培养基X是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用来筛选出杂种酵母
D.若对目标酵母进行耐酒精的筛选,可在含较高酒精浓度的培养基中多次继代培养
2.下列关于杂种酵母菌在不同基质中的发酵测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检测酵母菌数量时需先摇匀,再取少量培养物适当稀释后检测
B.实验结果表明,杂种酵母菌对蔗糖和淀粉均有较高的利用效率
C.营养条件如温度,溶解氧等是影响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动态变化因素
D.检测过程只要及时补充培养液,就能使酵母菌保持持续增长
6 . 为探究GsERF6基因在水稻耐盐碱应答中的作用,科学家通过实验获得了两个纯合的GsERF6超表达转基因水稻株系(即该水稻株系中GsERF6表达量较高),并检测相关指标以具体验证GsERF6基因的作用,以下为基本实验过程:
   
(1)GsERF6超表达载体构建:上图为构建的GsERF6超表达载体的部分序列,其中LB、RB分别为T-DNA的左边界与右边界,NeoR为新霉素抗性基因,35S为启动子。与野生型水稻相比,所有转入该重组DNA分子的植物细胞都会表达GsERF6基因,且表达量较高,则该35S启动子的特点为______(写出两点)。将GsERF6超表达载体先转入大肠杆菌,在______培养基(填物理性质)中进行扩大培养,再提取重组DNA分子导入农杆菌;已知大肠杆菌的增殖速度明显快于农杆菌,在上述过程中,先转化大肠杆菌,再转化农杆菌的意义是______
(2)遗传转化水稻:为验证GsERF6超表达载体是否成功导入农杆菌,挑取农杆菌菌落进行PCR验证,在开始PCR前,需先将农杆菌置于水浴锅中沸水浴5分钟,沸水浴的意义是______,PCR反应体系中,应加入无菌水、农杆菌和______。将水稻种子消毒后,置于A培养基中诱导形成______,并将其转移至B培养基中与转基因农杆菌共培养一段时间,再将其转移至C培养基中诱导其__________形成完整植株;上述培养基中,需要添加新霉素的有______
(3)转基因植株生理指标检测:将两个转基因水稻株系和野生型水稻株系进行______处理,并检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实验结果见下图;据此推测,GsERF6基因的功能为______
   
(POD、SOD和CAT是植物抗氧化系统中主要酶,活性水平能反映植物受外界逆境影响的程度)
7 . 下图为不同稀释度的酵母菌培养液涂布后的实验结果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使用接种环完成上述涂布过程
B.涂布时避免涂布到琼脂边缘,因为沿着琼脂边缘计数菌落更加困难
C.酵母菌扩大培养过程中需要使用液体培养基静置培养
D.计数10-5稀释度下培养皿的菌落数,可以计算出每毫升培养液的酵母细胞个数
8 .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的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在污染的粮油及其制品中含量较高。科研人员用黄曲霉毒素B1(AFB1)的结构类似物——香豆素(C9H6O2)筛选能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筛选出AFB1降解菌,常从霉烂的花生、玉米和棉花中采样,原因可能是霉烂的花生、玉米和棉花中含有_____。香豆素不耐高温,一般采用______灭菌方法,为了提高灭菌速度还可以进行_____操作。
(2)筛选AFB1降解菌时,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物质是_____,在香豆素浓度较高的培养基上,利用稀释涂布法接种,所有培养基中菌落数极少的原因有可能是______
(3)菌体对有机物的降解途径有胞外分泌物降解和菌体吸附降解两种。实验小组对降解菌的发酵液进行离心,发现上清液中AFB1的残留率明显低于菌悬液中AFB1的残留率。
①分析以上信息可知,菌体降解AFB1的途径主要是______
②经检测发现上清液中存在多种蛋白质,请设计实验验证蛋白质K是降解AFB1的有效成分,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实验材料:若干试管、培养过降解菌的上清液、蛋白质K水解酶、含AFB1的液体培养基)
实验思路:取若干试管均分为甲、乙两组,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培养过降解菌的上清液,然后在甲组各试管中加入_____,乙组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两组试管中的培养液分别加入到含______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检测培养基中AFB1是否被降解。
预期结果:________
9 . 某同学想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土壤悬浮液,接种于表面铺有一张滤纸的培养基,经培养得到了单菌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pH需中性偏酸
B.可取相对干净的土壤土制作悬浮液
C.培养基中需加入酵母提取物
D.分离得到的细菌均能分解纤维素
10 . 下面为某文献中分离异养硝化菌的步骤:
①取河底泥沉积物接种于无菌水中,摇床培养3h,取出静置;
②将菌悬液接种至150mL灭菌后的异养硝化菌富集培养液中,相同条件下培养48h;
③取富集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至异养硝化菌分离固体培养基中培养48h后,根据菌落形态,挑选典型菌落在平板上进行划线分离,纯化所筛菌株。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②与③中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基本相同,但用途不同
B.异养硝化菌需在富含有机物、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存
C.③中的两种接种方法均既可分离微生物,又可计数
D.可通过观察菌落形态等特征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类型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