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数列的综合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3-14高三·江苏·阶段练习
解答题-问答题 | 较难(0.4) |
1 . 已知数列满足是数列的前项和.
(1)若数列为等差数列.
(ⅰ)求数列的通项
(ⅱ)若数列满足,数列满足,试比较数列项和项和的大小;
(2)若对任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016-12-02更新 | 14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数学试卷
12-13高三·黑龙江佳木斯·阶段练习
解答题-问答题 | 适中(0.64) |
2 . 正项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令,求数列的前项和.
2016-12-02更新 | 666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届黑龙江省绥化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期初开学联考理科数学试卷
12-13高三·江苏无锡·开学考试
解答题-证明题 | 较难(0.4) |
3 . 已知数列中,,前
(Ⅰ)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Ⅱ)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Ⅲ)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若存在,求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2016-12-02更新 | 7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中高三期初考试理科数学试卷
4 . 已知首项为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 且成等差数列.
(Ⅰ)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 证明.
2016-12-02更新 | 3964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新高考)数学试题
5 . 设A是由m×n个实数组成的m行n列的数表,满足:每个数的绝对值不大于1,且所有数的和为零,记s(m,n)为所有这样的数表构成的集合.
对于A∈S(m,n),记ri(A)为A的第ⅰ行各数之和(1≤ⅰ≤m),Cj(A)为A的第j列各数之和(1≤j≤n):
记K(A)为∣r1(A)∣,∣R2(A)∣,…,∣Rm(A)∣,∣C1(A)∣,∣C2(A)∣,…,∣Cn(A)∣中的最小值.
对如下数表A,求K(A)的值;
1
1
-0.8
0.1
-0.3
-1

(2)设数表A∈S(2,3)形如
1
1
c
a
b
-1

求K(A)的最大值;
(3)给定正整数t,对于所有的A∈S(2,2t+1),求K(A)的最大值.
解答题-应用题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6 . 某公司一下属企业从事某种高科技产品的生产.该企业第一年年初有资金2000万元,将其投入生产,到当年年底资金增长了50%.预计以后每年资金年增长率与第一年的相同.公司要求企业从第一年开始,每年年底上缴资金d万元,并将剩余资金全部投入下一年生产.设第n年年底企业上缴资金后的剩余资金为an万元.
(Ⅰ)用d表示a1,a2,并写出与an的关系式;
(Ⅱ)若公司希望经过m(m≥3)年使企业的剩余资金为4000万元,试确定企业每年上缴资金d的值(用m表示).
2016-12-01更新 | 1279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数学试题
11-12高三下·江苏·开学考试
7 . 对于数列,如果存在一个正整数,使得对任意的都有成立,那么就把这样一类数列称作周期为的周期数列,的最小值称作数列的最小正周期,以下简称周期.例如当是周期为1的周期数列,当是周期为4的周期数列.
(1)设数列满足不同时为0),求证:数列是周期为6的周期数列,并求数列的前2012项的和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①若,试判断数列是否为周期数列,并说明理由;
②若,试判断数列是否为周期数列,并说明理由;
(3)设数列满足数列的前项和为,试问是否存在实数,使对任意的都有成立,若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不存在,说明理由.
2016-12-01更新 | 6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
11-12高三下·吉林长春·开学考试
8 . 在数列中,为常数,,且成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
(1)求的值;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试比较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016-12-01更新 | 2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文科数学试卷
11-12高三下·江苏淮安·开学考试
解答题-证明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
(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2)若,是否存在q的某些取值,使数列中某一项能表示为另外三项之和?若能求出q的全部取值集合,若不能说明理由.
(3)若,是否存在,使数列中,某一项可以表示为另外三项之和?若存在指出q的一个取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答题-证明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分别为),将集合中的元素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构成数列.
⑴ 求
⑵ 求证:在数列中、但不在数列中的项恰为
⑶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016-11-30更新 | 1130次组卷 | 8卷引用: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