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杨辉三角”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成就,它比西方的“帕斯卡三角形”早了300多年.下图是由“杨辉三角”拓展而成的三角形数阵,记为由图中虚线上的数1,3,6,10,…依次构成的数列的第项,则的值为______.

2024-03-26更新 | 469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2022年高考最新原创信息试卷(二)文数
2 . 如图的形状出现在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商功》中,后人称为“三角垛”.“三角垛”的最上层有1个球,第二层有3个球,第三层有6个球……设各层球数构成一个数列,则____________
2024-01-1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3 . 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里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杨辉三角,这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个伟大成就.在杨辉三角中,第行的和为,若去除所有为1的项,依次构成数列2,3,3,4,6,4,5,10,10,5,……则此数列的前45项和为(       
A.4052B.2047C.2048D.2026
4 .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用沙粒和小石子来研究数,他们根据沙粒或小石子所排列的形状,把数分成许多类,如图,第一行图形中黑色小点个数:1,3,6,10,…称为三角形数,第二行图形中黑色小点个数:1,4,9,16,…称为正方形数,记三角形数构成数列,正方形数构成数列,则____________.
2023-05-23更新 | 54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数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垛积术”在我国古代早期主要用于天文历法,后来用于求高阶等差级数的和.元代数学家朱世杰在沈括(北宋时期数学家)、杨辉(南宋时期数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四元玉鉴》中利用了“三角垛”求一系列重要的高阶等差级数的和.例如,欲求数列,…,的和,可设计一个正立的行三角数阵,即正三角形的区域中所有数的分布规律为:第1行为1个,第2行为2个,第3行为3个,…,第行为个1;再选一个数列(其前项和已知),可设计一个倒立的行三角数阵,即正三角形的区域中所有数的分布规律为:第1行为,第2行为,第3行为,…,第行为1个1.这两个三角数阵就组成一个列的菱形数阵.若已知,则运用垛积术,求得数列,…,的和为____________.

   

2023-05-23更新 | 940次组卷 | 7卷引用:热点04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2022年高考数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6 . 公元前四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和形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借助几何图形(或格点)来表示数,称为形数,形数是联系算数和几何的纽带;下图为五角形数的前4个,现有如下说法:①第9个五角形数比第8个五角形数多25;②前8个五角形数之和为288;③记所有的五角形数从小到大构成数列,则的前20项和为610;则正确的个数为(       
A.0B.1C.2D.3
2023-05-23更新 | 896次组卷 | 8卷引用:考点24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备战2022年高考数学典型试题解读与变式
7 . 欧拉公式,它将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扩大到复数,建立了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联系,被誉为“数学中的天桥”,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则数列前2022项的乘积为__.
2023-02-22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题
8 .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最早可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叫做“物不知数”,原文如下: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现有这样一个相关的问题:数列由被3除余1且被4除余2的正整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而成,记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9 . 我国古代数学家沈括,杨辉,朱世杰等研究过二阶等差数列的相关问题.如果,且数列为等差数列,那么数列为二阶等差数列.现有二阶等差数列的前4项分别为1,3,6,10,则该数列的前10项和为(       
A.120B.220C.240D.256
2023-01-11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铜川阳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理科数学试题
10 .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女子善织,日增等尺,三日织9尺,第二日、第四日、第六日所织之和为15尺,则其七日共织尺数为几何?”大致意思是:“有一女子善于织布,每日增加相同的尺数,前三日共织布9尺,第二日、第四日、第六日所织布之和为15尺,问她前七日共织布多少尺?” (     
A.28B.32C.35D.42
2023-01-08更新 | 371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