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轨迹问题——椭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古希腊后期的数学家帕普斯在他的《数学汇编》中探讨了圆锥曲线的焦点和准线的性质:平面内到一定点和定直线的距离成一定比例的所有点的轨迹是一圆锥曲线.这就是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或称为统一定义.若平面内一动点到定点和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则点的轨迹为(       
A.圆B.椭圆C.双曲线D.抛物线
2023-09-15更新 | 940次组卷 | 8卷引用:3.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AB分层训练)-【冲刺满分】2023-2024学年高二数学重难点突破+分层训练同步精讲练(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3-24高二上·全国·课后作业
解答题-问答题 | 适中(0.65) |
2 . (数学探究活动)准备一张圆形纸片(如图(1)),其中表示圆心,表示圆内除点以外的任意一点.将纸片翻折,使翻折上去的圆弧经过点(如图(2)),将折痕用笔上色,继续上述过程,绕圆心一周,你观察到了什么?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023-09-1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3.1 椭圆
3 . “工艺折纸”起源于中国,它不仅是一种把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也是一种有益身心、开发智力的思维活动.折纸凭借着折叠时产生的几何形的连续变化而形成物象,这中间蕴含着数学、几何、测绘、造型等多学科、综合学问的运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某学校开设了“折纸与数学”校本课,课上让每位学生准备一张半径为8的圆形纸片,按如下步骤进行折纸、观察和测绘.
步骤1:在圆内取一点,使得到圆心的距离为6(如图);
步骤2:把纸片折叠,使圆周正好经过点
步骤3:把纸片展开,留下一道折痕;
步骤4:不停重复步骤2和步骤3,得到越来越多的折痕.
作其中一道折痕的垂线,垂足为,则______;经观察,学生发现圆面上的所有折痕围成了一条优美的曲线,若以所在直线为轴,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的方程为______.
   
2023-05-31更新 | 428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3讲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 章节验收测评卷(综合卷)-【帮课堂】2023-2024学年高二数学同步学与练(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4 . 如图,是双曲线的左右顶点,是该双曲线上关于轴对称的两点,直线的交点为

(1)求点的轨迹的方程;
(2)设点,过点两条直线分别与轨迹交于点.若,求直线的斜率.
2022-06-15更新 | 761次组卷 | 4卷引用:突破3.2 双曲线(课时训练)-【新教材优创】突破满分数学之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重难点突破+课时训练 (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已知线段BC的长度为4,线段AB的长度为,点D,G满足,且点在直线AB上,若以BC所在直线为轴,BC的中垂线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A.当时,点的轨迹为圆
B.当时,点的轨迹为椭圆,且椭圆的离心率取值范围为
C.当时,点的轨迹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D.当时,面积的最大值为3
2022-06-07更新 | 1548次组卷 | 6卷引用:圆锥曲线之间的综合问题
6 . 已知定点和动点
(1)再从条件①、条件②这两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求:动点M的轨迹及其方程.
条件①:
条件②:
(2),求:动点M的轨迹及其方程.
2022-04-24更新 | 2071次组卷 | 9卷引用:沪教版(2020) 选修第一册 新课改一课一练 第2章 2.2.1椭圆的标准方程
21-22高二·全国·课后作业
解答题-问答题 | 容易(0.94) |
7 . 用圆规画一个圆O,然后在圆内标记点A,并把圆周上的点折叠到点A,连接,标记出与折痕的交点(如图),若不断在圆周上取新的点,…进行折叠并得到标记点,…,则点,…形成的轨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2022-03-05更新 | 719次组卷 | 6卷引用:习题 2-1
8 . 已知椭圆与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相切于点,过点且与垂直的直线分别交轴,轴于两点.
(1)证明:直线与椭圆相切;
(2)①当点运动时,点随之运动,求点的轨迹方程:
②若不共线,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
2022-03-01更新 | 1313次组卷 | 3卷引用:突破3.1 椭圆(课时训练)-【新教材优创】突破满分数学之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重难点突破+课时训练 (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1-22高二·全国·课后作业
解答题-问答题 | 适中(0.65) |
9 . 设AB分别是直线上的动点,且,设O为坐标原点,动点P满足,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2022-03-01更新 | 23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 本章小结
21-22高二·江苏·课后作业
10 . 在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我们曾得到这样一个方程,将其变形为,你能解释这个方程的几何意义吗?
2022-02-28更新 | 260次组卷 | 3卷引用:3.1.2 椭圆的几何性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