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计算双星问题中双星的总质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两个远离星系的天体,它们在彼此之间的引力作用下互相环绕,A的转动半径较小,其它天体对它们的作用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同的时间内A转过的角度大
B.在相同的时间内A通过的弧长小
C.若A、B的中心间距变小,则转动周期逐渐增大
D.若A为黑体逐渐吞噬B而两者中心间距不变,则转动周期逐渐增大
2024-04-30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2 . 如图所示,“食双星”是两颗相距为d的恒星A、B,只在相互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彼此掩食(像月亮挡住太阳)而造成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两颗恒星。观察者在地球上通过望远镜观察“食双星”,视线与双星轨道共面。观测发现每隔时间T两颗恒星与望远镜共线一次,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  )

A.恒星A、B运动的周期为TB.恒星A质量小于B的质量
C.恒星A、B的总质量为D.恒星A线速度大于B的线速度
2022-06-12更新 | 1240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3 . 如图所示,两恒星A、B构成双星体,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绕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在观测站上观察该双星体的运动,测得该双星的运动周期为T,已知两颗恒星A、B间距为d,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可推算出双星的总质量为(  )
A.B.C.D.
4 .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天文学家,以表彰他们对于人类对宇宙演化方面的了解所作的贡献。其中两位学者的贡献是首次发现地外行星,其主要原理是恒星和其行星在引力作用下构成一个“双星系统”,恒星在周期性运动时,可通过观察其光谱的周期性变化知道其运动周期,从而证实其附近存在行星。若观测到的某恒星运动周期为T,并测得该恒星与行星的距离为L,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由这些物理量可以求得(  )
A.行星的质量B.恒星的质量
C.恒星与行星的质量之和D.恒星与行星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
2020-04-16更新 | 932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南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练习物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学家威廉·赫歇尔首次提出了“双星”这个名词。现有由两颗中子星AB组成的双星系统,可抽象为如图所示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已知A的轨道半径小于B的轨道半径,若AB的总质量为MAB间的距离为L,其运动周期为T,则(     
A.B的线速度一定小于A的线速度
B.B的质量一定大于A的质量
C.L一定,M越大,T越小
D.M一定,L越大,T越小
6 . 现代观测表明,由于引力的作用,恒星有“聚焦”的特点,众多的恒星组成不同层次的恒星系统,最简单的恒星系统是两颗互相绕转的双星。它们以两者连线上的某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样就不至于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而吸引在一起。如图所示,设某双星系统中的两星S1S2的质量分别为m和2m,两星间距为L,在相互间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绕它们连线上的某点O转动.已知引力常量G,求:
(1)S1S2两星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
(2)S2星到O点的距离;
(3)它们运动的周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