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应用动能定理解多段过程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一个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半径R=0.45m,下端恰好与平台平滑对接,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静止的、足够长的木板c,木板的右端紧靠侧壁竖直的平台,平台的上表面光滑并与木板上表面等高,小滑块ab可视为质点。已知两个小滑块与木板的质量均为m=1kg,小滑块a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小滑块a由圆弧轨道顶端无初速释放,ab碰撞时间极短。
(1)求小滑块a滑到圆弧轨道底端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
(2)若初始小滑块b静止在木板右端,ab碰后粘连在一起运动,求系统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
(3)若初始小滑块b静止在距离木板右端L=2.5m处,ab间发生弹性碰撞,求碰撞后小滑块ab之间的最大距离。
2 . 如图所示,光滑轨道由水平面内的直轨道AB与竖直面内的半圆形轨道CD组成,BC点光滑无缝衔接,在C点底部放置一压力传感器(不考虑其厚度)。质量为1kg的物块P静止在A点,在拉力F的作用下加速向B点运动。到达B点时撤去F,在C点进入轨道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80.0N,之后沿半圆轨道到达D点,已知半圆轨道半径R=1m,,外力F=14N,,取,求:
(1)A点到B点的距离;
(2)物块到达D点时的速度;
(3)将物块P换为质量为2kg的物块Q,再次用F将物块Q从A拉到B,到达B点时撤去F,Q达到的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
3 . 如图,一小物块从斜面上的A点静止下滑,在AB段和BC段分别做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至C点恰好静止,全程斜面体保持静止状态。若小物块在AB段和BC段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且AB=2BC,则(  )
A.在物块滑行的全过程中,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始终小于物块和斜面的总重力
B.在物块滑行的全过程中,地面对斜面始终没有摩擦力作用
C.由题意知:
D.小物块在下滑过程中先超重再失重
2021-05-06更新 | 2766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 第五章 第二节 动能定理
4 . 如图所示,半径R=0.5m的光滑圆弧轨道的左端A与圆心O等高,B为圆弧轨的最低点,该圆弧轨道与一粗糙直轨道CD相切于COCOB的夹角为53°,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P点静止开始下滑,PC间距离为R,滑块在CD上所受滑动摩擦力为重力的0.3倍。(sin53°=0.8,cos53°=0.6)求:
(1)滑块从P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多少;
(2)滑块第一次经过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为保证滑块不从A处滑出,PC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5 .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凹槽,一辆长为、质量为M=2 kg的平板车停在凹槽最左端,上表面恰好与水平面平齐。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与一质量为m=4 kg小物块接触但不连接。用一水平力F缓慢向左推物块,当力F做功W=72 J时突然撤去。已知小物块与平板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其它摩擦不计,g取10 m/s2,平板车与凹槽两端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可以忽略不计。求:
(1)小物块刚滑上平板车时的速度大小;
(2)平板车第一次与凹槽右端碰撞前二者已共速,平板车与凹槽右端碰前瞬间小物块距平板车左端的距离;
(3)小物块离开平板车时,平板车未与凹槽左端相碰,小物块离开平板车时平板车右端到凹槽右端的距离。
6 . 如图甲为某缓冲装置模型,劲度系数为k(足够大)的轻质弹簧与轻杆相连,轻杆可在固定的槽内移动,与槽间的滑动摩擦力为定值f。轻杆向右移动不超过l时,装置可安全工作。一质量为m的小车以速度撞击弹簧后,轻杆恰好向右移动l,此过程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在0~t1时间内,图线为曲线,在t1~t2时间内,图线为直线。已知装置安全工作时,轻杆与槽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不计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t1时间内,小车运动的位移为
B.在t1时刻,小车速度为
C.在t1+t2时刻,小车恰好离开轻弹簧
D.在0~t2时间内,轻杆摩擦产生热Q=fl
2021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如图所示,一质量的滑块从距斜面底端高度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已知斜面倾角,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滑块滑至斜面底端时与挡板相碰,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为。求:
(1)滑块第一次碰撞挡板前的瞬时速度大小;
(2)第一次碰撞过程中,挡板对滑块的冲量大小;
(3)所有碰撞过程中,挡板对滑块总的冲量大小。
2021-03-02更新 | 438次组卷 | 2卷引用: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动量定理培优练习
8 . 水上滑梯可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倾角为θ=37º的斜道AB和水平滑道BC平滑连接(设物体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起点A距离水面的高度为H=7.0m,BC长度为d=2.0m,端点C距水面的高度为h=1.0m。一质量m=50kg的运动员从滑道起点A无初速度自由下滑,运动员与ABB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sin37º≈0.6,cos37º≈0.8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可看成质点)
(1)求运动员沿AB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a
(2)求运动员从A滑到C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和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v
(3)保持水平滑道左端点在同一竖直线上,调节水平滑道高度h和长度d到图中B´C´位置时,运动员从滑道平抛到水面的水平位移最大,求此时水平滑道B´C´距水面的高度h´。
2021-02-05更新 | 394次组卷 | 3卷引用: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1.3动能和动能定理巩固练习
19-20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解答题 | 较难(0.4) |
9 . 过山车是一种惊险的游乐设施,其运动轨道可视为如图所示的物理模型。已知轨道最高点A离地面高度为h,圆环轨道半径为,过山车质量为,不计一切阻力。
(1)若A点高度,过山车从A点静止释放后,经过圆环轨道最低点B时的速度为多大?对轨道压力是多少?
(2)若过山车从A点静止释放后,经过圆环轨道最高点C时,轨道对车的作用力恰好等于车的重力,A点的高度h是多少?
(3)若过山车从A点静止释放后,能够到达C点,则A点高度h至少是多少?
(4)随着A点高度h的变化,过山车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轨道对过山车的弹力N也发生变化,试画出Nh变化关系的图像。
(5)若考虑阻力的影响,A点高度,过山车从A点静止释放后,经过C点时对轨道恰好无压力,则在过山车从A点运动至C点的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为多大?
2020-12-30更新 | 2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 第3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 基础训练
10 . 如图所示,某滑草场有两个坡度不同的斜草面ABAB'(均可看作斜面)。质量不同的甲、乙两名游客先后乘坐同一滑草板从A点由静止开始分别沿ABAB'滑下,最后都停在水平草面上,斜草面和水平草面平滑连接,滑草板与草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沿斜面下滑的时间比乙沿斜面下滑的时间长
B.甲、乙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合外力冲量相同
C.甲沿斜面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比乙的大
D.甲、乙最终停在水平草面上的同一位置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