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外国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质

1944年秋,正当盟军向德国步步推进时,陆军上将弗里德里希·冯·德克斯特接到了元首的直接指令,要他担任比利时前线的蒙塔弗里尔要塞的司令官,并要求他们坚守到最后一个人。

那是个什么样的要塞?他的妻子阿洛伊斯竭力掩饰自己焦虑不安的心情,关切地问。

我看它根本不是什么要塞。他说。

那是没有希望的了?阿洛伊斯问道。

我的职责是服从命令。然而,在敌人包围中搞进一步的防御是毫无用处的。他说,当防线已经被突破,敌人的炮火占压倒优势时,坚守的时间越长,伤亡也就越惨重。

阿洛伊斯在内心深处认为:没有什么局势值得要上万人去送死。但她并没有把这个想法说出来。

大多数人都认为,作为一个训练有素、性格坚强的职业军人,弗里德里希·冯·德克斯特将军对任何女人很少有什么爱情。一个是60岁的老妇人,一个是63岁的老头子,在暗淡无力的秋天阳光的照射下,肩并肩的沿着街道缓缓前行,一边谈论着几千人面临着的死亡——这算得上是爱情吗?算得上的,只不过他们的爱情就像那些生长在岩石缝隙中间的花朵罢了。

亲爱的,德克斯特说,他不敢看妻子的眼睛。你知道有一条关于人质的法令吗?

知道。

在德国,没有人不知道这条法令的。如果哪一个军官想开小差,那么他的亲人就要被杀掉。一个不忠于职守的人,往往给他最亲爱的人惹来杀身之祸。

现在,你只剩下孤零零一个人了,亲爱的。德克斯特说,他们的小儿子已经战死在阿拉曼,二子战死在斯大林格勒。

你注意到我的委任状上是谁当我的参谋长吗?德克斯特问。

一个党卫队军官——我记不起他的名字了。

分队长弗雷?德克斯特说,我知道为什么派他来。

暗中监视你呗。

要我忠于职守。德克斯特说。

他们走回到家门口,德克斯特吻了吻他的妻子,登上正在等他的小汽车,他的脑海里老是萦绕着人质这件事。

在围攻蒙塔弗里尔的第17天,盟军发动了第三次进攻,突破了外部的防御线。那一天,将军参加了战斗,并亲自做了战略部署。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弄得他眼花缭乱,天旋地转。但是,等他恢复了神志,重新平稳地站起来的时候,反攻已经失败了。

当他走进司令部地下室时,党卫队分队长弗雷站起来迎接他。祝贺你,将军!弗雷以一个做作的姿势,把一只金属制的什么东西递给德克斯特。铁十字骑士勋章!这真是从未有过的最高奖赏。

从哪儿弄来的?德克斯特盘问道。

飞机今天早晨扔下了一件小邮包。邮包里有党卫队总部给我的私人指令。

有我的东西吗?

一封信,将军。

德克斯特一把将信从弗雷的手中夺过来。有什么报告吗?德克斯特问。

副参谋长布塞说,有两个逃跑的军人被抓回来,正等候枪毙。要是守军众志成城,对他们是不能怜悯的,这是德克斯特不容推辞的职责。不过,他能不能饶恕两条生命呢?或者甚至是整个守军一万人的生命呢?突然他意识到弗雷的眼睛正盯着他的脸。

我希望男爵夫人很好。他说,这是话中有话。

德克斯特恨不得拔枪出来把这个疯子打死,但是,这样做对阿洛伊斯毫无帮助。我要去休息一会儿。他说。

屋角挂有一块毛毡当做屏风,把他的床铺遮挡起来。德克斯特手里拿着那封信在床上躺了下来,把信打开:

亲爱的,当你收到这封信时,我已不在人间。我得了癌症,医生一直给我药丸以催我入睡,我把它们都储存起来。今天晚上,当我寄了这封信以后,我准备把这些药丸一次统统服完。我将要死去,我唯一剩下的思恋就是你。再见吧,亲爱的。

阿洛伊斯死了——她终于摆脱了党卫队的罗网。德克斯特拔出手枪后,走进了地下室。

不许动,动就打死你!德克斯特对弗雷说。

布塞,马上给福塞尔将军打电话。

你想投降吗!?弗雷说,他的身躯由于激动而颤抖个不停。

是的。德克斯特说。

可是,您的妻子!弗雷说。

我的妻子死了。

可是我的妻子——我的孩子——弗雷的声音变得近乎哀号,他想用手去拔手枪。德克斯特砰砰两枪就把他击毙了。

那天晚上,英国广播公司电台播送了关于蒙塔弗里尔投降的新闻。一万人摆脱了迫在眉睫的死亡的阴影,走进了盟军的战俘营。

同一个晚上,四个男人叩响了韦尔芬大街一幢房子的门,一位举止端庄的老妇人应声出来开门。他扫了来人身上的制服一眼,就认出了他们的身份。

我一直在等候诸位先生的光临。她用平静的口吻说的,她身上一点癌症的迹象也没有,但是,正如她在给丈夫的信中所说的那样,她此刻,除了苦苦思念着丈夫之外,什么也不想。

(选自《外国小说精选》,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德克斯特不愿去守卫要塞,主要是因为他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不想再失去妻子。
B.阿洛伊斯为了打消丈夫的后顾之忧,保住上万名士兵的生命,谎称自己得了癌症。
C.德克斯特的妻子是人质,而被上司派去监视德克斯特的军官弗雷同样也是人质。
D.德克斯特打了败仗,弗雷却向他表示祝贺并给他颁发奖章,这其实是对他的嘲讽。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一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B.党卫队分队长弗雷是作者安排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言行对德克斯特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C.小说的许多故事情节都是通过人物对话展开的,这样写大大节省了笔墨,也增强了小说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D.小说结尾令人动容,作者通过对阿洛伊斯肖像、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使这一形象在读者心目中顿时高大起来。
3.简要概括阿洛伊斯这一形象的特点。
4.小说在叙述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毛姆

一幢老式的石头房子和遮蔽它的树木一样,成了风景的一部分。屋前是座精致的花园.林荫道旁两排榆树长得如此华美。住在这个农场里的人和他们的房子一样,稳重、刚毅、朴实。他们父传子,子传孙,世世代代生与死都在这里。乔治·梅多斯今年五十,比妻子长一两岁,正值壮年,他们都是高贵、正直之人。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也都外形俊美,体格健壮。

不过这家的一家之主却不是乔治·梅多斯,而是他的母亲。老太太七十岁了,身材高挑,腰板也还直挺,气质高贵。

那天在回家的路上,乔治太太喊住我,一脸慌张的样子(我们把她婆婆称作梅多斯夫人,以示区别)“你知道今天谁要来吗?”她问我,“乔治·梅多斯叔叔。就是那个去了中国的乔治。”

“咦,不是说他已经死了吗?”“我们都以为他已经死了。”

乔治·梅多斯叔叔的故事我已经听了不下十几回。大概五十多年前,当梅多斯夫人还是埃米莉·格林的时候,乔治·梅多斯叔叔和他的哥哥汤姆·梅多斯都曾追求她。后来她选择嫁给汤姆,乔治就远赴他乡了。

他们听说他到了中国。有二十年的时间,他时不时寄礼物回来,然后就断了消息。汤姆·梅多斯去世的时候,遗孀写信通知小叔,也石沉大海。最后他们只能推断乔治已经死了。但两三天前.他们收到了朴茨茅斯一个“海员之家”女主管的信,看后都大为惊诧。照信上说,过去十年乔治·梅多斯因为风湿病,行动不便,一直由“海员之家”照顾,现在他觉得来日无多,想再见一见自己出生的房子。他的侄孙阿尔伯特已经开着福特车去朴茨茅斯接他,下午就会回来。

“你想啊,”乔治太太说,“他已经有五十年没回来过了。他甚至还没见过我的那位乔治,等生日一到他就五十一了。”

“梅多斯夫人怎么说?”我问道。

“她就坐在那里,自顾自笑了笑。她只说:‘他走的时候可是个英俊的小伙子,只是没有他兄长那么沉稳。’那也是她选择汤姆的原因。她还说:‘不过现在他也应该平和些了吧。’”

乔治太太邀请我去见见那位叔叔。我以为既然我们都去过中国,肯定有一些相通之处。于是就答应了。一进门,我就发现他们全家人都聚齐了,有意思的是老太太穿上了自己那身最好的丝绸长裙。壁炉另一边坐着一个老头,蜷缩在椅子里。他很瘦,皮肤挂在骨架上,好似一件过于宽大的西服;蜡黄的脸上都是皱纹,牙齿基本就没剩下几颗。

我和他握了握手。

“真高兴您能顺利回来,梅多斯先生。”我说。“叫我梅多斯船长。”他纠正道。

“他是走过来的,”他的侄孙阿尔伯特告诉我,“车到大门口的时候,他要我停车,说他想走走。”“你要知道,我已经两年没下床了,是他们把我从床上抱到车里的。我以为我永远都不能走路了,可当我看到那些榆树,就想起我父亲当年那么在意这些树,忽然觉得我又能走了。五十二年前我离开的时候,走的就是这条道,现在我又沿着它回来了。”

“要我说呀,你又在犯傻了。”梅多斯夫人说。

“我有十年没觉得自己这么强健了。埃米莉,我肯定得把你先送走了。”“你净会吹牛。”她回答道。

我猜有整整一代人的时间大家没听过梅多斯夫人的小名了,我微微惊了一下,感觉好像这个老头刚刚是对夫人无礼了。老夫人看着小叔的时候眼里带着伶俐的笑意,而老头一边和嫂子说话,一边笑得露出空空的牙床。

“您结婚了吗,梅多斯船长?”我问。

“我可不结婚,”他笑着说,声音有些抖,“我太了解女人了,哪里还会想娶?”

“你说是这样说,”梅多斯夫人呛道,“要是有人跟我说,你这些年养很多黑人妻子,我也不会吃惊的。”

“埃米莉,中国女人是黄种人啊,这糊涂话可不像你说的。”

“可能你自己也就是这么黄起来的吧,刚才见你,我心里想:怕是得了黄疸病吧?”“埃米莉,我说过非你不娶的,所以我就没有结婚。”

他说这话时听不出有悲情和怨恨,仿佛只是陈述一件事实。语气中有一丝得意。“要是你真娶了我,恐怕早后悔死了。”她回道。

我和老头聊起了中国。他说他对中国的熟悉程度,让我坐在这儿六个月,都未必能听他讲完一半。“要我说,有一件事情你始终没干成,乔治,”梅多斯夫人说,眼神中的笑意依然像是在嘲弄他,但也很温暖,“就是你从来没挣着大钱。”

“我不是会存钱的人啊。挣了就得花,这才是我的座右铭。但我要替自己说一句;要是让我选的话,我这辈子还是愿意照这样再活一遍。世上又有几个人能说这句话。”

“的确不多。”我说。

第二天一早,我琢磨着可以再和老头聊聊。我沿着那条美不胜收的林荫道走到花园中。梅多斯夫人正在摘花。

“梅多斯船长好吗?”我问道。

“早上莉齐给他送茶的时候发现他已经死了。”梅多斯夫人闻了闻臂弯中的白花,说,“好了,最起码他能回来,我很高兴。其实吧,自从我嫁给汤姆,乔治又离家之后,我一直不太确定自己是否嫁对了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梅多斯夫人给自己的儿子也取名叫乔治·梅多斯,暗示她内心隐藏着对乔治·梅多斯叔叔的一种深情。
B.乔治·梅多斯叔叔向“我”强调船长身份,也是说给梅多斯夫人听的,他想证明自己的人生没有失败。
C.乔治·梅多斯叔叔喊梅多斯夫人的小名,又吹嘘自己在中国的见闻,所以引得她当众奚落他没挣到钱。
D.乔治·梅多斯叔叔与梅多斯夫人的对话,相互使用讽刺挖苦语气,其实是爱与关怀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从多个角度渲染乔治·梅多斯一家宁静和谐的生活,与下文乔治·梅多斯叔叔的单身生活形成对比,又与结尾梅多斯夫人的疑惑形成照应。
B.文中对乔治·梅多斯叔叔和梅多斯夫人的肖像描写形成反差,突出了乔治·梅多斯叔叔为爱而忍受的漂泊之苦,也能衬托梅多斯夫人的爱之真。
C.“我”和乔治·梅多斯叔叔的对话聚焦于对婚姻状况的询问,这个情节来自作者的有意安排,看似漫不经心,却是引导读者理解主旨的关键。
D.小说主要以有限视角叙事,用“我”的好奇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对乔治·梅多斯叔叔形象的刻画,则是由他本人和亲属们的叙述来完成。
3.文中细节很好地表现了乔治·梅多斯叔叔和梅多斯夫人二人之间的深情,请各举例说明。
4.“反高潮”即经过层层铺垫,临近高潮时,作者没有如读者期望的那样叙写故事高潮,而是克制地宕开一笔,转移读者的视线。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2022-02-24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大教育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阴森的牢房,门前站着岗哨,点着风灯,尽管蒙着一层洁白的雪幕,使大门、屋顶和墙壁都显出一片雪白,尽管监狱的一排排窗子灯火通明,它给聂赫留朵夫的印象却比早晨更加阴森。

威风凛凛的典狱长走到大门口,凑近门灯,看了看聂赫留朵夫和英国人的通行证,困惑不解地耸耸强壮的肩膀,但还是执行命令,请来访者进去。他先领他们走进院子,然后走进右边的门,沿着楼梯走上办公室。他请他们坐下,问他们有什么事要他效劳。他听说聂赫留朵夫要跟玛丝洛娃见面,就派看守去把她找来,自己则准备回答英国人通过聂赫留朵夫翻译着向他提出的问题。

这座监狱照规定可以容纳多少人?英国人问,现在关着多少人?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多少儿童?有多少苦役犯,多少流放犯,多少自愿跟着来的?有多少害病的?

聂赫留朵夫给英国人和典狱长作着翻译,并没思考他们话里的意思。他想到即将同卡秋莎见面,不禁有点紧张。他给英国人翻译到一半,听见越来越近的脚步声,办公室的门开了。像以往历次探监那样,先是一个看守走进来,接着是身穿囚服、头包头巾的卡秋莎。他一见卡秋莎,立刻感到心情沉重。

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孩子,我要过人的生活。当卡秋莎没有抬起眼睛,快步走进房间里时,聂赫留朵夫头脑里掠过这样的念头。

他站起来,向前迎了几步。他觉得她的脸色严肃而痛苦,就像上次她责备他时那样。她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她的手指痉挛地卷着衣服的边。她一会儿对他望望,一会儿垂下眼睛。

减刑批准了,您知道吗?聂赫留朵夫说。

知道了,看守告诉我了。

这样,只要公文一到,您就可以出狱,在您愿意住的地方住下来。让我们来考虑一下……

她赶紧打断他的话:我有什么可考虑的?西蒙松到哪里,我就跟他到哪里。

她尽管十分激动,却抬起眼睛来瞧着聂赫留朵夫,这两句话说得又快又清楚,仿佛事先准备好似的。

哦,是这样!聂赫留朵夫说。

倘若他要跟我一块儿生活,她发觉说溜了嘴,连忙住口,然后纠正自己的话说,倘若他要我待在他身边,我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指望呢?我应该认为这是我的福气。我还图个什么呢?……

要是您爱他……他说。

什么爱不爱的!那一套我早丢掉了。不过,西蒙松这人确实和别人不同。

是啊,那当然,聂赫留朵夫又说,他是个非常出色的人,我想……

她又打断他的话,仿佛生怕他说出什么不得体的话,或者生怕她来不及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要是我做的不合您的心意,您就原谅我吧。她用她那斜睨的目光神秘地瞧着他的眼睛说,看来只好这样办了。您自己也得生活呀。

她说的正好是他刚才所想的,但此刻他已不这样想,他的思想和感情已完全变了。他不仅感到羞愧,而且感到惋惜,惋惜他从此失去了她。

我真没料到会这样。他说。

您何必再待在这儿受罪呢?您受罪也受得够了。她说,怪样地微微一笑。

我并没有受罪,我过得挺好。要是可能的话,我还愿意为您出力呢。

我们,她说我们两个字时对聂赫留朵夫瞅了一眼,我们什么也不需要。您为我出的力已经够多了。要不是您……她想说些什么,可是声音发抖了。

您不用谢我,不用。聂赫留朵夫说。

何必算账呢?我们的帐上帝会算的。她说,那双乌黑的眼睛泪光闪闪。

您是个多好的女人哪!他说。

我好?她含着眼泪说,凄苦的微笑使她容光焕发。

您好了吗?这时英国人问。

马上就好。聂赫留朵夫回答。

那么我该走了吧?她发现英国人在等聂赫留朵夫,就说。

我现在不同您告别,我还要跟您见面的。聂赫留朵夫说。

请您原谅。她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他们的目光相遇了。从她古怪的斜睨的眼神里,从她说请您原谅而不说那么我们分手了时伤感的微笑中,聂赫留朵夫明白,她作出决定的原因是不想连累自己。

她握了握他的手,慌忙转身走出办公室。

聂赫留朵夫在靠墙的木榻上坐下来,忽然感到无比疲劳。他所以疲劳,不是由于夜里失眠,不是由于旅途辛苦,也不是由于心情激动,而是由于他对整个生活感到厌倦。他靠着木榻的背,闭上眼睛,顿时沉沉睡去,像死人一般。

(节选自《复活》,有删改)

文本二:

西蒙松也是沙皇官吏的后代,可他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就认定他父亲做军需官挣来的钱是不义之财,要父亲交还给人民。后来他加入民粹派,到农村里做教员。他的被捕和判刑是因为宣传他认为正确的一切东西,否定他认为错误的东西,但只是开导、启蒙而已,并非鼓动暴力革命。西蒙松影响了卡秋莎·玛丝洛娃,他说:我对她一无所求,只是非常想帮她,减轻她的厄运。西蒙松的影响使她成了精神的人,这是托尔斯泰所倡导的人类爱感情的一种体现。

(摘编自都本海《玛丝洛娃的精神复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典狱长威风凛凛的样子,以及他对到访者来监狱调查的困惑不解,表现了他对监狱工作的敷衍。
B.第三段英国人的一系列发问,既表现了沙俄统治下监狱存在的问题,又表现了聂赫留朵夫此时的厌烦。
C.“凄苦的微笑使她容光焕发”既写出了玛丝洛娃想到以前痛苦经历的辛酸,也写出了她被称赞时的激动。
D.教材节选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在“你”“您”称呼间犹豫,体现亲近与尊重,选文称“您”,则完全出于尊重。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洁白”“雪白”“灯火通明”等词语,反衬了监狱的阴森﹐表现了聂赫留朵夫走进监狱时的心情。
B.小说善于透过眼睛反映人物心理,“垂下眼睛”“斜睨的眼神”,表现玛丝洛娃面对贵族固有的骄傲与冷漠。
C.小说善用对话描写,大量的人物对话富有意味,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文本一西蒙松的形象通过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对话侧面地表现出来,这一形象在文本二中得到了印证。
3.文本二中说:“西蒙松的影响使她成了‘精神的人’”,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玛丝洛娃精神的“复活”体现在哪些方面?
4.小说结尾聂赫留朵夫的一系列反常行为,表现了他的复杂心理。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格诺韦法的时间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一九一四年夏天,两名穿浅色制服、骑着马的沙俄士兵来抓米哈乌。米哈乌眼看着他们从耶什科特莱的方向慢慢向他走来。炎热的空气里飘荡着他们的阵阵笑声。米哈乌站立在自家的门槛上,身穿一袭由于沾满了面粉而发白的宽大长袍,等待着——虽说他心知肚明这些大兵所为何来。

米哈乌从他们手上接过一张纸条,拿去交给了妻子。妻子格诺韦法一整天哭哭啼啼,为米哈乌打理参战的准备工作。由于哭了一整天,她实在太虚弱,身心是那么地疲惫而沉重,以至于没能跨出自家的门槛,目送丈夫过桥。

当马铃薯的花凋谢,而在开花处结出一些小小的绿色果实的时候,格诺韦法肯定自己是怀孕了。她掰着手指头算月份,算出孩子该是五月末割第一批青草的时候怀上的。不错,正该是那个时候。

现在令她伤心绝望的是,她没来得及把怀孕的事告诉米哈乌。或许一天天大起来的肚子是某种征兆,说明米哈乌会回来;他必须回来。格诺韦法亲自管理磨坊,就像米哈乌在的时候所做的那样。她照管工人们干活儿,给送粮食来的农民开收据。她倾听推动磨石的水的喧腾和机器的轰鸣。面粉落满了她的头发和睫毛,以致她晚上往镜子跟前一站,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个老太婆。老太婆对着镜子脱衣服,研究自己的肚子。她躺到床上,尽管身边塞了好几个小枕头,脚上还穿着毛线袜子,可她仍然睡不暖和。因为她总是像赤着脚跨进水里一样进入梦乡,久久不能入睡。于是她便有很多时间祷告。她从“我们的天父”开始,念到“圣母马利亚”,最后到了睡意朦胧的时候,她以自己所喜爱的对守护天使的祈祷来作结。她祈求自己的守护天使关照米哈乌,因为战争中的人或许需要不止一位守护天使。后来这祷告逐渐变成了战争的画面——简单又乏味,因为格诺韦法除了太古这个地方,不知还有另外的世界;除了礼拜六在市场上的斗殴,她不知还有另一个模样的战争。格诺韦法想象的战争,就是那种喝的醉醺醺的男人在泥泞、水洼和垃圾中间的徒手搏斗,在这种搏斗中所有的问题都能一下子解决。所以她感到奇怪,战争竟然会持续这么久。

有时,她到小镇购物的时候,偶然听见人们的交谈:“沙皇比德国人更强大。”他们说。或者:“到圣诞节,战争就会结束。”但是战争既没有在圣诞节结束,也没有在接下来的四个圣诞节中的任何一个结束。

就在节日前的某一天,格诺韦法到耶什科特莱去采办过节的用品。市场上男人三五成群都在谈论战争。许多城市遭到破坏,居民的财产都散乱地堆放在大街上。人们为躲避炮弹的袭击纷纷逃亡。妻离子散,兄弟分隔。谁也不知到底是俄国人更坏还是德国人更坏。德国人放毒气,一挨着毒气眼就会变瞎。青黄不接的时候将是普遍的饥饿。战争是第一灾难,其他的灾难将随之而来。

格诺韦法绕过一堆堆马粪,那些马粪融化了中贝尔特商店门前的积雪。门上钉的一块胶合板上写的是:

本店只卖一流产品

肥皂、漂白内衣的群青

小麦淀粉和大米淀粉

橄榄油、蜡烛、火柴

杀虫粉……

“杀虫粉”几个字突然使她感到恶心。她想起了德国人使用的毒气,眼睛一遇上就变瞎。如果拿中贝尔特的杀虫粉去撒蟑螂,蟑螂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为了不致呕吐,她不得不一连做了好几次深呼吸。

“太太想买点儿什么?”一个肚子挺得老高的年轻孕妇用唱歌似的嗓音问道。她朝格诺韦法的腹部瞥了一眼,笑了起来。

格诺韦法要了煤油、火柴、肥皂和一把新的棕毛刷子。她用手指去碰了碰尖尖的鬃毛。“过节我要大扫除,清洗地板,洗窗帘,清刷炉灶。”

“我们不久也要过节,要净化神庙祈神赐福。太太是从太古来的,对吗?是从磨坊来的吧?我认识太太。”

“现在我们两人已经彼此相识了。太太您的预产期在什么时候?”

“二月。”

“我也是二月。”

申贝尔特太太开始把一块块灰色的肥皂摆到柜台上。“太太考虑过没有,这儿周围都在打仗,我们这些傻女人干吗还要生孩子?”

“一定是上帝……”

“上帝,上帝……那是个优秀的账房先生,照管着‘亏欠’和‘盈余’项目,必须保持平衡。既然有人丧命,就得有人降生……太太这么漂亮,准会生个儿子。”

格诺韦法拎起了篮子。

“我想要个女儿,因为丈夫打仗去了,没有父亲的男孩不好养。”

申贝尔特太太从柜台后面走了出来,送格诺韦法到门口。

“我们压根儿需要的就是女儿。倘若所有的妇女都开始生女儿,世界上就太平了。”

两个孕妇都笑了起来。


【注】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波兰女作家,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九一四年夏天”暗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引出下文米哈乌被征参战后,妻子生活所发生的变化。
B.文中用“马铃薯的花凋谢”“五月末割第一批青草”等生活场景来标识时间,突出表现了太古环境的农耕特色。
C.“(战争)也没有在接下来的四个圣诞节中的任何一个结束”,拉长了故事的时间跨度,拓宽了小说的叙事空间。
D.“二月”和“我也是二月”写出两个新生命都将在初春时节降生,饱含了作者对旺盛、蓬勃生命力的热情赞美。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照管工人干活”“给送粮农民开收据”“倾听水的喧腾和机器的轰鸣”,白描式叙事写出了格诺韦法的辛劳与能干。
B.格诺韦法“想象的战争”与她看到的战争灾难形成对比,既表现了太古人的封闭与质朴,更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
C.结尾处关于“生女儿”的对话描写,与杜甫诗句“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样,都是对战争的间接控诉。
D.文中写了很多碎片化的小故事,这些故事看似毫无关联,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但放在一起,却收到了奇异的效果。
3.小说中“杀虫粉”让格诺韦法几乎呕吐这一细节,有哪些作用?
4.小说借孕妇格诺韦法的眼睛写战争,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这种艺术构思的效果。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善人

[捷克]雅罗斯拉夫·哈谢克

“真善人”行善俱乐部委员会,在十二月初结账的时候,发现他们还有一百二十克朗的现款。于是委员们便聚集在俱乐部的房间里,商量在圣诞节以前怎么样更好地利用这笔款项。

满脸酒气的主席正在喋喋不休地大谈孤儿寡母,甚至还脸色阴郁地讲起,一个在圣诞树上上吊的穷寡妇的秘史。可接着他却打起嗝来,并让人去给他拿李子酒来。

这时, 出纳员又弄来三瓶啤酒,委员会这才又议论起这笔慈善基金的最适宜的用途来。当主席喝了两口掺在啤酒里边的李子酒后,建议在报纸上征求穷苦的孤妇五名,可是一定要在征求启事里讲清,只有那些清贫、拖儿带女、既贤德又正经的孤孀才能应征,并请他们在每天晚上五点至六点之间,来行善俱乐部交呈应征申请书。

对入选的寡妇,每人将发给二十克朗的救济金,五名一共一百克朗。还剩下二十克朗,而这笔钱又该怎么样处理呢。

委员们机智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他们决定用剩余的这笔款买酒喝。于是这样便把这笔慈善基金变成了一个整数。

从登报征求以来,效果很好。主席在每天晚上五至六点之间,坐在俱乐部里,一边喝着酒,一边面色阴郁地收着寡妇们呈交来的申请书。头一天就收了六十份,尚有二十份是邮寄来的。主席给弄得十分疲乏,心中很是焦躁,对行善之事已经不那么样热心了。这群源源不断地涌上门来的寡妇们,一个个吻着他的手,向他哭诉着,使得他没有好气。

有一个寡妇领进屋里十二个小孩子来,可怜的主席睁大了眼睛呆呆地盯视着那群相貌几乎完全相同的小家伙。只听母亲一声令下,他们便一齐大放悲声,并吻起他的手来。他们那副埋汰的样子,在主席的眼里更显得格外可怜。使得他几乎要从自己衣袋里掏出几个小钱来赏赐他们。

不料正在这个时候,又有一群人蜂拥着进入房间。这一次共有五个小家伙,由一个威风凛凛的女将率领。当她一见已经有人先来到这里,顿时脸上杀气腾腾,双脚一跳就扑向那十二个孤儿的“亲娘”,一连打了她好几个耳光。

“老娘才是真正守寡的人呐!”她厉声大叫:“你有汉子,整天吃鱼吃肉,却把全屋的小鬼们都弄这儿来骗人,你这个不要脸的! ……”

主席又吃惊又害怕地呆望着这出全武行的开打。挨了耳光的妇人,在她的对手身上打断了主席的一把伞。这群小鬼们也互相揪斗着厮打起来,几下子便将书橱上的玻璃打得粉碎。

主席在盛怒之下,也抡起双拳投入了这场混战。多亏俱乐部的看门人及时到来撵跑了那位“亲娘”; 小卖部的人员也闻讯赶到,轰走了那个刁妇,小鬼们也一个个溜之大吉。最后总算是安静了下来,这时才听到主席有气无力的声音:

“快给我拿点白兰地来……”

将近六点钟的时候,二十杯酒已经进入主席的肚里。他将桌布抓扯过来胡乱盖在身上,在安乐椅上呼呼入睡了。可是,申请书却撒了一地。

当俱乐部委员们到齐了之后,主席正在隔壁的房间里的长沙发上闷睡呢。于是,他们大家便预感到一定是出了什么岔子。

这天晚上,这帮善人们的酒喝得很有节制,总共才喝了十五克朗的酒。扣除给书橱重新配上玻璃之后,慈善基金的现款,就净剩八十克朗了。因此,救济金的数目也只好相应削减,其结果是二十克朗的救济金的名单,一下就变为四人。

次日,改由出纳员来收申请书。这个人更不是块好饼。当有一个申请人伸出一双手搂住他膝盖的时候,他即气势汹汹地大发雷霆:

“滚开! 给我滚开! 这成何体统!”

接着,又来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寡妇。

“少啰嗦!” 出纳员大声嚷道:“交上申请书一切手续就算完了。懂吗?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子。走开!”

不久,委员们又重聚一室,又郑重其事地开始讨论起俱乐部的崇高宗旨来。主席要求赔偿他那把被弄断的伞。总而言之,他希望得到二十克朗的损失费: 一是赔伞,二是赔偿他昨晚值班时的精神损失。大家都说他是个酒鬼,企图把俱乐部整垮。

出纳员大声说,如果主席能领取这二十克朗的话,那么所有值过班的委员们也都要照顾一份。另外,他要求报销他今天值班时,吃掉的一盘烤牛排和三瓶啤酒,共花去二克朗。

他们争论得十分激烈。最后大家意见逐渐趋于一致: 如果让这二十克朗落入不义者之手,倒不如将它们救济给两名淑仪贤惠的寡妇更好些。

酒会散了之后,慈善基金又消耗了一大笔。

圣诞节的前夜即将降临了,而俱乐部的钱柜里,仅仅就只剩下六十八厄尔了; 桌子上却堆满了穷苦寡妇们交上来的三百二十二份申请书。

“诸位!”主席宣布说:“今年由于种种原因和突如其来的情况,圣诞节的救济金就不能照发了。 现在, 剩下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处理这笔剩余下的六十八格聂耳现款。本人建议将它移到来年的慈善基金中去。好吗?!”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讨论如何更好地利用善款时,主席讲起在圣诞树上上吊的穷孤妇的故事,脸色阴郁,体现出他内心的沉重和同情。
B.在确定给每位寡妇二十克朗救济金后,为把救济金变成一百克朗的整数,委员们想出用买酒喝的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C.“威风凛凛”的女将,进门便认出十二个孤儿的“亲娘”是骗子,上前扑打叫骂,表现了真正需要救助的孤妇的气愤。
D.委员们认为主席是酒鬼,并与他攀比报销,争论很激烈,说明他们对利益分配有分歧,但最终对基金用途达成一致。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为突出人物性格,有时适度运用民间的粗俗言词,个性化语言描写生动传神。
B.“酒”是小说的重要物象,作者借各种类型的酒凸显了“善人”形象,深化主题。
C.“机智”“郑重其事”“崇高宗旨”等词语正话反说,蕴含作者嘲讽的情感色彩
D.小说结尾救济金不能照常发放,情节设置并不出乎读者意料之外,仍在情理之中。
3.“一百二十克朗现款的消耗”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幽默讽刺小说”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别。请从“幽默”与“讽刺”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带玛丝洛娃来的看守在离桌子稍远的窗台上坐下。对聂赫留朵夫来说,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他不断责备自己,上次见面没有说出主要的话,就是他打算跟她结婚。现在他下定决心要把这话说出来。玛丝洛娃坐在桌子一边,聂赫留朵夫坐在她对面。屋子里光线很亮,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在近距离看清她的脸:眼睛边上有鱼尾纹,嘴唇周围也有皱纹,眼皮浮肿。他见了越发怜悯她了。

他把臂肘搁在桌上,身子凑近她。

“要是这个状子不管用,那就去告御状。凡是办得到的事,我们都要去办。”

“唉,要是当初有个好律师就好了……”,她打断他的话说,“我那个辩护人是个十足的笨蛋。他老是对我说肉麻话,”她说着笑了,“要是当初人家知道我跟您认识,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

“她今天好怪。”聂赫留朵夫想,刚要说出他的心事,却又被她抢在前头了。

“我还有一件事要跟您说。我们那儿有个老婆子,人品挺好。说实在的,大家都弄不懂是怎么搞的,这样一个顶刮刮的老婆子,竟然也叫她坐牢,不但她坐牢,连她儿子也一起坐牢。大家都知道他们没犯罪,可是有人控告他们放火,他们就坐了牢。她呀,说实在的,知道我跟您认识,”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转动脑袋,不时瞟聂赫留朵夫一眼,“她就说:‘你跟他说一声,让他把我儿子叫出来,我儿子会原原本本讲给他听的’。那老婆子叫明肖娃。怎么样,您能办一办吗?”玛丝洛娃说,对他瞧瞧,又垂下眼睛笑笑。

“好的,我来办,我先去了解一下。”聂赫留朵夫说,对她的态度那么随便,越来越感到惊奇。“但我自己有事要跟您谈谈。您还记得我那次对您说的话吗?”他说。

“您说了好多话。上次您说了些什么呀?”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不停地微笑,脑袋一会儿转到这边,一会儿转到那边。

“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恕。”聂赫留朵夫说。

“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您最好还是……”

“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聂赫留朵夫继续说,“不是嘴上说说,我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我决定跟您结婚。”

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发呆了,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这又是为什么呀?”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

“我觉得我应该在上帝面前这样做。”

“怎么又弄出个上帝来了?您说的话总是不对头。上帝?什么上帝?咳,当初您要是记得上帝就好了。”她说了这些话,又张开嘴,但没有再说下去。

聂赫留朵夫这时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才明白她激动的原因。

“您安静点儿。”他说。

“我可用不着安静。你以为我醉了吗?我是有点儿醉,但我明白我在说什么,”玛丝洛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我是个苦役犯,是个……您是老爷,是公爵,你不用来跟我惹麻烦,免得辱没你的身分。还是找你那些公爵小姐去吧,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

“不管你说得怎样尖刻,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低声说,“你不会懂得,我觉得我对你犯了多大的罪!……”

“‘我觉得犯了多大的罪……’”玛丝洛娃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当初你并没有感觉到,却塞给我一百卢布。瞧,这就是你出的价钱……”

“我知道,我知道,可如今我该怎么办呢?”聂赫留朵夫说。

“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重复说,“我说到一定做到。”

“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

“卡秋莎!”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摸她的手。

“你给我走开!我是个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她尖声叫道,气得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急不可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嚷道。

看守走到他们跟前。

“你闹什么!怎么可以这样……”

玛丝洛娃垂下眼睛,把她那双小手的手指紧紧地交叉在一起,又坐下了。

聂赫留朵夫站在她前面,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你不相信我。”他说。

“您说您想结婚,这永远办不到。我宁可上吊!这就是我要对您说的。”

“我还是要为你出力。”

“哼,那是您的事。我什么也不需要您帮忙。我对您说的是实话,”玛丝洛娃说。“唉,我当初为什么没死掉哇?”她说到这里伤心得痛哭起来。

聂赫留朵夫说不出话,玛丝洛娃的眼泪也引得他哭起来。

玛丝洛娃抬起眼睛,对他瞧了一眼,仿佛感到惊奇似的,接着用头巾擦擦脸颊上的眼泪。

这时看守又走过来,提醒他们该分手了。玛丝洛娃站起来,也没有对他瞧一眼,就跟着看守走出去。

“嘿,姑娘,这下子你可要走运了,”玛丝洛娃回到牢房里,柯拉勃列娃就对她说。“看样子,他被你迷住了。趁他来找你,你别错过机会。他会把你救出去的。有钱人什么事都有办法。”

“这倒是真的,”道口工用唱歌一般好听的声音说。“有钱人想什么有什么,要怎么办就准能办到。”

“怎么样,我的事你提了没有?”那个老婆子问。

玛丝洛娃没有回答同伴们的话,却在板铺上躺下来。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墙角。她就这样一直躺到傍晚。她的内心展开了痛苦的活动。聂赫留朵夫那番话使她回到了那个她无法理解而对之满怀仇恨的世界。她在受尽了折磨后离开了那地方。现在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而要清醒地生活下去又实在太痛苦了。到傍晚,她就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

(选自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不着来那一套……您最好还是……”欲言又止,语意未尽,希望他不用口头上道歉,要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
B.玛丝洛娃两次说道“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一百卢布”,这是对聂赫留朵夫侮辱自己人格感情的指责与控诉。
C.作者巧妙地把对话安排在玛丝洛娃醉酒的状态下,其实是为了让她无所顾忌地宣泄压抑已久的痛苦和悲愤之情。
D.文末写她“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现实生活的痛苦让她无法“复活”,除了沉沦堕落,她别无选择。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通过聂赫留朵夫的视角观察玛丝洛娃的脸庞,写了她脸上的皱纹和浮肿的眼皮,表现他的怜惜之情。
B.玛丝洛娃虽身陷牢狱,饱受折磨,但她仍然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助明肖娃母子,从侧面体现了玛丝洛娃的厚道和善良。
C.文中柯拉勃列娃、道口工等人的劝告既突显了牢房中底层民众的现实追求,也反衬了玛丝洛娃对人格尊严的坚贞执着。
D.文章在描述二人会面的场景时,主要借助对话的形式展开,既深入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3.选文中,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称呼有着怎样的变化?其中体现了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玛丝洛娃为什么会拒绝聂赫留朵夫的求婚?请联系所学与选文,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间王国(节选)

[古巴]阿莱霍·卡彭铁尔

很快传来了可怖的消息:毒物已进入宅院。一天下午,鸡鸣庄园的主人吃了一个鸡蛋卷之后,好好儿的突然栽倒。这个消息还没来得及传到邻近的庄园,又有几个庄园主中毒而死。总在伺机进攻的毒物潜伏在小桌上搁着的杯子里,隐藏在汤锅、药瓶、面包、酒、水果和盐里。不祥的钉棺材声随时可闻,送葬的队伍随处可见。恐怖正扼紧人的喉咙,使人形销骨立。绿色、黄色、无色的毒物继续像蛇那样爬行,或经由厨房的烟囱落下,或从紧闭着的门的缝隙里钻进屋内,犹如一株寻找阴影并使物体变成阴影的不可阻挡的藤。

庄园主们惶惶不可终日,因不敢喝井水而以酒止渴,整天喝得醉醺醺的他们对奴隶们严刑拷打以追问究竟。可是毒物仍在造成大量死亡,人、畜均不能幸免,无论是祈求、许愿、医生的告诫,还是一个会妖术、能除病的英国水手所施的法术,都不能制止死亡的秘密挺进。在圣灵降临节的那个星期天,勒诺芒·德梅齐太太吃下一个特别诱人的柑子之后不久(过于殷勤的果枝把那柑子直送到她面前让她摘取),就匆匆忙忙地咽了气。整个平原已宣布了戒严,太阳下山后,只要发现有人在田野或房屋附近走动,就当场用火枪撂倒。法兰西角的驻军列队在大街上耀武扬威,可笑地叫嚣要严惩那个抓不到的敌人。

一天下午,“罗圈腿”被拷问,主人威胁说要把火药塞进他的屁股。“罗圈腿”只好开口。他说,成了拉达祭礼祭司的麦克康达尔,几次被真神召去并被赋予奇特的法力,成为司毒药的神;另一个世界的主宰赋予他绝对的权威,指定他担当消灭白人并在圣多明各岛建立一个自由黑人大帝国的使命,他已宣布要打一场灭绝战;成千上万的奴隶信奉麦克康达尔,谁也阻止不了毒物的前进。气恼点燃的火药炸飞了那个嘴封得不紧的黑人的肚肠,一个信差被火速派往法兰西角。当天下午,所有能出动的人统统出发,去追捕麦克康达尔。

一月份的一个星期一,北部平原各庄园的奴隶们拂晓时开始进入法兰西角。他们由骑着马的庄园主和管家们领着,后面跟着荷枪实弹的卫兵,慢慢地走进大广场;广场上,军鼓敲打着庄严的节拍。几个士兵把一捆捆干柴堆放在一根坚木树的木桩周围,另外几个士兵把一个火盆里的火拨旺。教事会主事和总督、法官、国王的官员们全都坐在放在教区大教堂门廊里的高高的红色扶手椅里,靠一顶用斜撑和长竿支起来的办丧事用的布篷遮阳。轻巧的阳伞在阳台上晃动,就像窗台上放着的欢快摇曳的花朵。拿着扇子、戴着露指手套的太太们如同坐在大剧院一个个包厢里那样高声交谈,因为激动而改变了说话的腔调。广场上越聚越多的满身汗水的黑人在等着专为他们准备的一出戏;对于黑人来说,那真是一出奢靡、铺张的戏,当局为此花费了一切该花的钱。因为这一次不仅要让黑人为学到一点东西而付出代价,而且要用火来教训他们;为了使黑人牢牢记住,还点了不少价格昂贵的彩灯。

突然,所有的扇子同时合拢。军鼓队后面一片肃静。腰里围着条纹短裤的麦克康达尔正向广场中心走去。他被一道又一道的绳索捆绑,又黑又亮的皮肤上布满落下的伤痕。庄园主们扫视着奴隶们的脸,黑人们现出一种恼人的无动于衷的神情。

白人们哪里懂得黑人的事情。麦克康达尔在他的变形周期中曾多次加入昆虫的秘密世界,长出许多对足、四个鞘翅和长长的触角,作为对他缺一条胳膊的补偿。他曾变作苍蝇、赤蜈蚣、蛾子、白蚁、意大利狼蛛、七星瓢虫和绿光闪闪的萤火虫。到了关键的时刻,绑在麦克康达尔身上的绳子会因那个身体的隐遁而在一刹那间仍保持着人的轮廓,然后顺着木桩滑到地上,麦克康达尔则会变作嗡嗡叫的蚊子,落到军队统帅的三角帽上,看着白人惊慌失措而暗自好笑。主人们哪里知道这一切,所以他们花了那么多钱搞了这一幕;不过这不会奏效,只能表明他们没有办法对付被伟大的洛阿神施过涂油礼的人。

麦克康达尔被捆在柱子上。刽子手用钳子夹起炭火。总督用前一夜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过的姿态抽出利剑,下令执行判决。火苗升腾,朝独臂人身上舔去,烧灼着他的腿。这时,麦克康达尔吓人地挥舞起他那没被捆住的残肢(尽管只是一小截胳膊,却显得那么可怕),用嗥叫般的声音念起奇怪的咒语,身躯猛地向前一倾。捆在身上的绳子落到了地上,黑人的身体腾空而起,在一些人的头上飞过,落进奴隶们组成的黑色海洋。广场上响起同一个喊声:“麦克康达尔得救了!”

广场上一片混乱,喊声震天。卫兵们用枪托打着,扑向吼叫的人群,广场上似乎再也容纳不下的大群黑人纷纷爬向阳台。在沸天震地的嘈杂声和一片混乱之中,谁也没有看见麦克康达尔被十个士兵抓住,投进了火堆。因烧着了毛发而燃得更旺的火焰吞没了他最后的喊叫。当奴隶们平息下来时,火堆已恢复正常的火势——就像任何一个架着木柴燃烧的火堆一样。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写毒物入侵宅院,继鸡鸣庄园主人离奇死亡后,又有若干庄园主中毒而死,营造出浓重的恐怖氛围。
B.作者用“耀武扬威”“可笑”“叫嚣”等词,生动地表现了法兰西角驻军的外强中干,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C.黑奴知道麦克康达尔的变形能力,所以当麦克康达尔被捆绑时他们并不担心,这是白人庄园主们意料之外的事。
D.麦克康达尔虽然挣脱了绳索,但最终仍被卫兵再次抓住,投入火堆烧死。由此可见,麦克康达尔并不具备变形能力。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爬行的毒物喻为“一株寻找阴影并使物体变成阴影的不可阻挡的藤”,表现了毒物给白人统治者带来的恐惧和压力。
B.小说中麦克康达尔是一位深受黑奴拥护爱戴的领袖。他带领黑奴反抗统治者的压迫,为争取独立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斗争。
C.小说生动描写白人官员及太太们观看行刑前的表现,突出其喜悦和兴奋之情,表现了统治者和黑奴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
D.节选部分以倒叙开篇,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领读者进入一个真真假假、惝恍迷离的世界之中。
3.请简要分析“罗圈腿”这一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4.本文和《百年孤独》都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请从不同角度谈谈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本文中的具体体现。
2022-01-30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

[美国]欧·亨利

证券经纪人哈维的机要秘书皮彻,上午九时,看到他的老板和年轻的女速记员莱斯利小姐一起匆匆进来,他那往常毫无表情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诧异。哈维飞快地朝办公桌冲去,埋头在一大堆等着他处理的信件里。

莱斯利小姐替哈维当了一年速记员。她的美丽是一般速记员所没有的。她的灰色衣服虽然很朴素,穿在她身上却合适而文雅。今天上午,她身上有一种温柔而羞怯的光辉,眼睛梦一般晶莹,脸颊桃花般娇艳,带着幸福的神色和追怀的情调。

皮彻好奇地注意到她今天的举止有些异样。她不像往常那样,径直走进她办公桌所在的套间里,而是有点踌躇地逗留在外面的办公室。有一次,她挨近哈维的办公桌,近得仿佛要让他知道自己在场。

坐在办公桌前的纽约市经纪人简直成了一部机器,由那些营营作响的齿轮和正在展开的发条忙碌地推动着。

“哦—怎么?有事吗?”哈维粗声粗气地问道。他那些拆开了的信件堆在那张杂乱的办公桌上,好像舞台上的假雪。他那锐利的灰色眼睛唐突而不近人情,有点不耐烦地扫了她一下。

“没事。”莱斯利小姐回答道,微笑着走开了。

“皮彻先生,”她对皮彻说,“哈维先生昨天有没有对你说另请一个速记员?”

“说过,”皮彻回道,“他吩咐我另找一位。昨天下午我就通知了介绍所,让他们今早送几个来看看。”

“那么,在有人顶替之前,我照常工作好啦。”她说罢走进自己的办公室。

经纪人分分秒秒都忙碌不堪。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开始痉挛地吐出一卷卷纸条,电话机犯了不断营营发响的毛病。人们开始拥进事务所,在栏杆外探进身来向他呼唤,有的高兴,有的慌张,有的疾言厉色,有的刻薄狠毒。送信的小厮捧着信件和电报奔进奔出,事务所里的办事员跳来跳去,连皮彻那不露声色的脸上也泛起了有生气的神态。交易所里有了飓风、山崩、暴风雪,冰川移动和火山爆发。哈维忙得像在跳脚尖舞。他从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跳到电话机旁,从办公桌边跳到门口,灵活得像个训练有素的小丑。

正在忙得不可开交的当口,皮彻领着一个年轻姑娘,给经纪人介绍:“速记员介绍所派来的小姐,来应聘的。”

哈维打了半个转身,皱皱眉头说:“应什么聘?”

“应聘当速记员。”皮彻说,“昨天你吩咐我打电话,叫他们今早派一个来。”

“你糊涂了,皮彻。”哈维说,“我干吗要这样吩附你?莱斯利小姐的工作令人十分满意。只要她愿意干下去,这个职位永远是她的。”

那姑娘愤愤离去。

业务越来越忙,节奏越来越快。哈维像一部高速运转、精巧坚固的机器紧张万分,开足马力,正确精密,从不犹豫,言语、动作和决断都恰当而迅速。证券和公债,借款和抵押,保证金和担保品……这是一个金融的世界,其中没有容纳人类世界或是自然界的丝毫空隙。

将近午餐时间,喧嚣暂时平静下来。哈维站在办公桌边,手里满是电报和备忘便条,右耳上夹着一支自来水笔,一绺绺头发凌乱地垂在前额上。窗子是打开的,春天在大地的暖气管里添了一些热气。窗口飘进一股迷惘的气息,一股紫丁香优雅的甜香,刹那间使经纪人动弹不得。因为这种气息是属于莱斯利小姐的,是她的,只是她一个人的。那股气息使她美丽的容貌几乎是触摸得到地显现在他眼前。金融的世界突然缩成一个遥远的小黑点。

“天哪,我现在就去求她。”哈维脱口而出,“我为什么早不去做?”

他冲进里面的办公室,向速记员的办公桌冲过去。

“莱斯利小姐,”他匆忙地说,“我只有一点空闲,我利用它来说几句话。你愿意做我的妻子吗?我实在没有时间用普通的方式跟你谈情说爱,但是我确实爱你。请你快回答吧,那帮人正在抢购太平洋铁路的股票呢。”

“喔,你说什么?”莱斯利小姐嚷道,眼睛睁得大大地盯着他。

“你不明白吗?”哈维急切地说,“我要求跟你结婚。我爱你,莱斯利小姐。我早就想对你说了,所以事情稍微少一点就抽空跑来。你肯不肯,莱斯利小姐?”

莱斯利小姐起先似乎愣住了,接着泪水从她惊讶的眼睛里流下来,之后她愉快地笑了,温柔地勾住经纪人的脖子。“我现在懂得啦,”她柔声说,“这种生意使你把什么都忘了,吓了我一跳。难道你不记得了吗,哈维?我们昨晚八点在街角的小教堂里举行过婚礼啦。”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从机要秘书皮彻的角度描写速记员莱斯利小姐,可以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增强可信度与真实性。
B.哈维前一天吩咐秘书皮彻招聘速记员,可推知他当时对速记员莱斯利小姐的工作不满,是一时冲动。
C.作为证券经纪人,证券在哈维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压倒一切的位置,使他的行为变得荒诞而怪异。
D.“金融的世界突然缩成一个遥远的小黑点”,表明莱斯利小姐的人格魅力使哈维暂时走出了金融世界,恢复了正常人性。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对哈维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如“粗声粗气”“不耐烦”“锐利的灰色眼睛”“唐突而不近人情”,反映了哈维在工作重压下的冷漠粗俗。
B.小说语言极具内涵和感染力,如“交易所里有了飓风、山崩、暴风雪、冰川移动和火山爆发”,运用想象和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交易所的忙乱和喧闹。
C.小说结尾通过对莱斯利小姐一连串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集中展现出莱斯利小姐惊讶、不满、感动、讨好等复杂微妙的心理。
D.小说以小见大,通过哈维夸张荒诞的行为,揭示了西方社会过度注重物质财富,从而对人们精神和人性造成摧残的现实。
3.小说是如何刻画哈维的忙碌不堪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颇具艺术魅力,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2-01-25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三声枪响

海明威

营帐里,尼克正在脱衣服,帐篷的帆布上清晰地印着正在篝火前闲谈的父亲和乔治叔叔的身影。尼克觉得非常不安,同时也感到羞耻,他匆匆地脱了衣服,整整齐齐叠放在一边。他感到羞耻,是因为他边脱衣服边想起前一天晚上的事情。这件事情他一整天都没去想。

事情是这样的:前一天晚上,他父亲和叔叔吃完晚饭拎着手提灯到湖上去打鱼。在出发之前,父亲嘱咐他说:我们走了之后,如果有紧急情况发生,你可以打三枪,我们听到枪声就会很快赶回来。尼克从湖边穿过林子回到营地。他听得见黑夜中船上划桨的声音。他父亲在划桨,叔叔低沉的歌声在船尾荡漾。他父亲将船推出去的时候,叔叔已经拿着钓竿坐在那里了。尼克听他们往湖上划去,后来桨声越来越远,最后被茫茫黑夜吞没了。

尼克穿过林子往回走,他害怕起来。他在黑夜总有点怕森林。他打开营帐的吊门,脱掉衣服,静静地躺在毯子里。外面的篝火烧成一堆炭了。尼克想快点入睡,他闭上眼睛静静地躺着。四下没有一点声音。尼克觉得,他只要听见一只狐狸、一只猫头鹰或者别的动物的叫声,他就会感觉踏实一些。只要知道是什么声音,他似乎就不害怕了。可现在他害怕极了,突然之间,他想到了死。几个星期之前,在家乡教堂里,他们唱过一支圣歌:银线迟早会断。在唱的时候,尼克想到,迟早有一天,他也会死的,这是尼克第一次想到死亡。

那天的夜格外静,他坐在客厅里读《鲁滨逊漂流记》,免得去想银线迟早会断这件事。保姆看见他在读书,出于关心他,说如果他不去睡觉,就要去告诉他父亲。他进去睡了,保姆这才放心地回到自己的卧室。过了一会儿,尼克又来到客厅看书,直到早晨才回去睡觉。

同那天的感觉一样,尼克昨夜在营帐里也是一样害怕。他只有夜里才有这种感觉。开始并不是害怕,而是一种领悟。可它总是在害怕的边缘徘徊,只要开了头,它马上就变成了害怕。等到真正害怕的时候,他就拿起枪,把枪口伸出帐外,放了三下。枪反冲得厉害。他听见子弹穿过树干、树干割裂的声音。

听到枪响,尼克的心平静下来了。他躺在暖暖的毯子里等待父亲的归来,可没等他父亲和叔叔在湖那一头灭掉手提灯,他已经睡着了。

该死!乔治叔叔往回划的时候骂道,你是怎么跟尼克说的,叫我们回去干什么?他也许是害怕了。

啊,是啊。他还小。他父亲说。

让他跟我们到林子里来是个错误的决定。

我知道他特别胆小,他父亲说,不过我们在他那个年龄也都胆小。

我真是拿他没办法,乔治说,他这么会撒谎。

好了,算了吧,反正鱼够你打的。

他们走进帐篷,乔治叔叔打开手电筒照着尼克的眼睛。

尼克,发生了什么事?他父亲问。尼克从床上坐起来。

这声音介于狐狸和狼之间,就在帐篷的周围。尼克说,有点像狐狸,但更像狼。”“介于……之间这个词是他从叔叔那里学来的,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他可能听到猫头鹰的尖叫声了。乔治叔叔说。

早晨,尼克的父亲发现有两棵大树交错在一起,风刮过时就会互相撞击发出声音。

尼克,你听到的是这种声音吗?父亲问。

也许是。尼克说。他不想去想这件事。

林子并不可怕,尼克。没有什么会伤害你。

打雷也不用怕?尼克问。

不用怕,打雷也不用怕。碰到大雷雨,到空地上去或者躲在毛榉树底下是绝对安全的。雷绝对打不到你。

真的吗?尼克问。

我从未听说过雷打死过人。他父亲说。

哈,毛榉树管用,太好了。尼克高兴地说。

现在尼克准备脱衣服休息了,他注意到帐篷帆布上两个人的影子,但是他不去看它们。接着他听见拖船的声音,两个人影不见了。他隐约听到父亲在与什么人交谈。

穿衣服,尼克。父亲喊道。

他快速地穿上衣服。他父亲进来,在露营袋里摸索。

尼克,把大衣穿上。他父亲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尼克告别父亲往回走,先还听到桨声后桨声被黑夜吞没,这就使尼克害怕有了可能。
B.尼克父亲让尼克“把大衣穿上”,意味着他要带尼克一起去打鱼,免得他再害怕。
C.保姆看到尼克深更半夜看书就让他去睡觉,但保姆用父亲压尼克给人狗仗人势之嫌。
D.父亲发现两棵大树交错在一起后与尼克的对话,既表现父亲的关心,又承上启下。
2.小说塑造乔治叔叔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3.文中描述了尼克的害怕,那作者是怎样写尼克的“害怕”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穷人的专利权

狄更斯

我的名字叫约翰。学的是打铁的行当。打十九岁那年起,人家看见我没几根头发,就一直管我叫老约翰了。现时我已经五十六岁了,头发并不比上面提到的十九岁的时候多,可也不比那时候少,因此,这方面也就没有什么新的情况好说。

我发明过一种螺丝,挣了二十镑钱,这笔钱我这会儿还在用。整整有二十年工夫,我都在断断续续地搞一样发明,边搞边改进。上一个圣诞节前夜十点钟,我终于完成了这个发明。完成之后,我喊我妻子也进来看一看。这时候,我跟我妻子站在机器模型旁边,眼泪簌簌地落到它身上。

那是在差不多一年之前的圣诞节前夜十点钟完成的。我把凡是能节省下来的钱统统都用在模型上了。我想自己去申请专利。

我的姻兄弟,西布罗密奇的乔治·贝雷临死的时候遗留给我的妻子、他的姊妹一百十八镑零十个先令的英格兰银行股票。我和我妻子一直还没有动用过这笔钱。我们俩都同意拿这个发明去申请专利。我的朋友威廉·布彻替我写了一封信给伦敦的汤姆斯·乔哀。我乘四等车上了伦敦,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了一间为期一个礼拜的房子。

汤姆斯·乔哀说要申请专利,第一步得向维多利亚女王提交一份申请书。我在靠近司法院法官弄的桑扫普顿大楼里找到了一位推事,在他那儿提出了陈述书,付了十八便士。他叫我拿着陈述书和申请书到白厅的内务部去,把这两份东西留在那里请内务大臣签署,缴付了两镑两先令又六便士。六天后,大臣签好了字,又叫我拿到首席检察官公署去打一份调查报告。我照他说的去办了,缴付了四镑四先令。

我临时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期已经延长了一个礼拜,这会儿五天又过去了。首席检察官写了一份所谓例行调查报告,打发我带着这份东西到内务部去。内务部根据它搞了个复本他们把它叫作执照。为了这张执照,我付出了七镑十三先令六便士。这张执照又要送到女王面前去签署,女王签署完毕,再发还下来,内务大臣又签了一次。

我现在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住到了第三个礼拜了,费用挺大,我只好处处节俭过日子。我感到自己都有点泄气了。

在林肯旅社的专利局里,他们替我的发明搞了一份女王法令草案的东西,还准备了一份法令提要。就为这份东西,我付了五镑十先令六便士。专利局又正式誊写两份法令文本,一份送印章局,另一份送掌玺大臣衙门。这道手续下来,我付了一镑七先令六便士,外加印花税三镑。这个局里的誊写员誊写了女王法令准备送呈签署,我付了他一镑先令。再加印花税一镑十先令。接下来,我把女王法令再送到首席检察官那儿签署。我去取的时候,付了五镑多。拿回来后,又送给内务大臣。他再转呈女王。女王又签署了一次。这道手续我又付了七镑十六先令六便士。到现在,我待在汤姆斯·乔哀那儿已经超过了一个月。我都不大有耐心了,钱袋也掏得差不多了。

女王法令还得送到设在河滨大道上桑莫塞特公馆的印章局去——印花商店也在那里。印章局的书记搞了一份供掌玺大臣签署的印章局法令,我付了他四镑七先令。掌玺大臣的书记又准备了一份供大法官签署的掌玺大臣法令,我付给他四镑两先令。掌玺法令转到了办理专利的书记手里,誊写好后,我付了他五镑七先令八便士。在此同时,我又付了这件专利的印花税,一整笔三十镑。接着又缴了一笔专利置匣费,共九镑零七便士。各位,同样置办专利的匣子,要是到汤姆斯·乔哀那里,他只要收取十八个便士。接着,我缴付了两镑两先令的大法官财务助理费。再接下来,我又缴了七镑十三先令的保管文件夹书记费。再接着,缴付了十先令的保管文件夹协理书记费。再接下来,又重新给大法官付了一镑十一先令六便士。最后,还缴付了十先令六便士的掌玺大臣助理及封烫火漆助理费。到这时,我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待了六个礼拜了。这件获得顺利通过的发明已经花掉了我九十六镑七先令十八便士。这还仅仅在国内有效。要是带出联合王国的境界,我就要再花上三百镑。

(陈才宇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约翰办理专利权经历了三十六道手续,花费了六个多星期,交纳了近百英镑,终于办理了通用的专利权。
B.小说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刻画了作品中的“我”——约翰——一个聪明勤劳、温和老实的老工人形象。
C.小说叙述了老约翰申请专利时国家机关的层层盘剥,一系列不合理流程的出现有着浓浓的讽刺意味。
D.小说深刻揭露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虚伪、丑恶的本质,同时满怀热情地抒发了普通民众的心声。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写姻兄弟,西布罗密奇的乔治·贝雷给约翰妻子留下英格兰银行股票,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我”办理专利权的花费做了铺垫。
B.小说通过个性化的表述,运用幽默诙谐的笔法,不厌其烦地议论说理,以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塑造了约翰这个人物形象。
C.这篇小说不以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取胜,但批判的倾向从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也蕴含于形象的描绘中。
D.作者以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为中心构思情节,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通过情节揭示社会问题,从而突出主题。
3.小说中多次谈到“我”在汤姆斯·乔哀家租住的事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4.小说以“我”为叙事视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