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甲】

五美吟·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选自曹雪芹《红楼梦》)

【乙】

虞姬

(明)朱妙端

力尽重瞳霸气消,楚歌声里恨迢迢。

贞魂化作原头草,不逐东风入汉郊。

注:①黥彭:黥布和彭越,与项羽同为秦汉之际崛起的诸侯,归附刘邦,为西汉开国功臣,初封异姓王,后以谋反罪被处死。②朱妙端,工诗,善吟咏,颇有诗名,被称赞“闺品之豪”。

1.对两首诗题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羁旅B.咏史C.闺怨D.边塞
2.以下评价适用于甲诗的一项是(       
A.雄浑沉郁B.淡远清新C.幽怨悲壮D.含蓄蕴藉
3.简析两首诗借虞姬形象表达情思的异同。
2024-05-1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纸上的故乡

王瑢

①我的家乡是太原。在北京工作那会儿,酒店里有个老客户是个久居帝都的老头,是个画家,上海人。此人好酒,尤其喜欢喝黄酒。他总是独自前来,自斟自饮,优哉游哉,但他来了也不多喝,黄酒一瓶,喝完即走。他每次点菜都十分简单,一碟油炸花生米,半份猪头肉,偶尔来份鸭脖或鸡胗。如果来的那日,恰逢是某节令,便要一例白切鸡(四分之一只),外加一盅老火靓汤。他从来不点主食。

②在酒店找个角落里的位子坐定,老头从衣兜里把纸巾掏出来,筷子首尾抹个几遍,再把面前的一小片桌面来来回回仔细擦拭,然后把酒杯拿过来,热水烫过后倒半杯黄酒,等上菜的工夫,小口慢抿,一抹朗逸的微笑挂唇边。

③虽说来京多年,老头一开口,仍满满的上海老味道。有相熟的老客跟他闲聊,“这大冷的天儿,上酒店不嫌烦哪您。”他只是笑笑,并不多言。

④有一回,我的一个太原朋友到北京出差,恰好那老头也在,我于是特意安排他俩坐一桌,对饮总好过独自寻欢。

⑤老头率先开口道,“哪里人啊?”

太原朋友性子直,急脾气,酒桌上讲速度。坐到一处就是兄弟,“来,走一个!”脖子一仰已经干了。五十三度老白汾。

上海老头微微一笑,说,“这样喝酒,我不来赛。”照旧小口慢抿,夹粒花生米慢慢嚼,还不忘帮太原朋友把酒杯倒满。

⑧太原朋友跟我直撇嘴,趁其不备悄声嘀咕,“那也能叫喝酒?”眼睛里满是不屑。

⑨光阴荏苒,一眨眼,我已回沪十多年。而就在上个月,我的这位太原朋友来上海出差。长久未见,甚是想念,提前订好饭店设宴款待,特意邀约几位我的上海好友作陪。席间,太原朋友想起北京那老头,他于是提议,“今天换小杯?”自问自答,“入乡随俗嘛,上海人喝酒讲究精致嘛。”一桌八个人,就数我酒量最差。几位上海朋友里面有一位,曾在东北插队七八年,酒量相当了得,于是由他来代表我尽地主之谊。举杯开场,“有朋自远方来,欢迎。”先干为敬。与太原朋友四目相对,“陪酒陪好,好事成双。”脖子一仰。“一杯两杯不尽欢,三杯过后笑开颜。”

⑩我的太原朋友这晚喝得十分尽兴,喝到后来不禁有点懵圈,他盯着看我一眼,目光紧随主陪位子上的上海朋友,欲言又止似的,他踌躇犹豫,忖度再三,侧过身来附耳问我,“那哥们儿到底是哪里人?”

⑪我母亲是上海人,但我常年生活学习工作在北方,上海话听是完全没问题,讲起来则稍显蹩脚。记得当年在北京,我们酒店的白案师傅是上海人,我得空就找他闲聊,温故而知新,学说上海话,以至于现在一口的“洋泾浜”。

⑫那天酒过三巡,喝至兴起时我的上海朋友忽然立起,他说,“唱几句?欢迎太原朋友远道而来……”

⑬大家鼓掌。

⑭他唱的竟然是一首山西民歌。“三月的桃花开的艳比不上妹妹的粉脸脸粉格腾腾俊格蛋蛋咋看妹子咋好看……”

⑮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望着眼前这欢腾而热烈的场面,耳畔老听见有个声音在说,“你老家哪儿的?哪儿?哪里?哪?哪?”那声音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复而又复,萦绕不歇……

⑯现代化都市生活日益繁华,焚膏继晷将喧嚣白热化,然而花钱也难买到“回乡”之感。“故乡”于是只能跃然于纸上。或许忙于赶场之人,某一天忽然间吃到某一道菜,久违的滋味告诉你,这是一道家乡菜。抑或是你去看了一场年末贺岁大片,然后在摇曳不定、模糊堆叠的镜头中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

⑰弹指间已逾不惑之年,离开故乡许多年的我,早已经习惯行走于路上。南来北往,脚步难歇,然而何时能“回乡”?我是指真真正正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小住一段。转念又一想,不禁踌躇难安起来——我究竟要回哪个家乡呢?是我成长生活过的太原,还是学习工作过的北京,抑或是久居于此的魔都?

⑱“故乡”并非一个代名词,它无声无息却如影随形,带给我在面影模糊的人潮汹涌中安身立命的力量。纵然是早已经习惯了南去北来,一刻不停地途经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过客经此。但我永远愿意相信,一定有更美好的景物在向我招手。这样想来,紧张的神经顿时松弛下来,“故乡”回不回得去,又有什么关系呢?“故乡”将在我的笔下得以永生,她的鲜活与苍然都将铭刻于心,并且永远跟别人所说所唱所以为的截然迥异。还不够么?

(选自2022年2月18日《文汇报》)

1.本文擅长勾勒人物形象,以第⑥⑦段为例加以赏析。
2.分析文中“我”的作用。
3.本文选材颇具匠心,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4.结合最后三段,围绕作者对故乡的情感和认识,评析其内心世界的变化。
2024-05-1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秋的歉意

林语尘

①这是很多年前的画面了:年轻的我爹,一个鸡窝头蓬乱、戴着酒瓶底眼镜、穿夹克衫的文艺青年,牵着三岁的我,在街心公园里,跟一棵树玩。

②树是一丛紫薇——说一丛是因为它没有明显的主干。三五根粗细差不多的杆子,彼此簇拥,在离地一尺多高处就开始分枝、生叶,每根枝条最顶端,都开着一团紫红色的花。树丛与成人身高相仿,并不高大,但对幼小的我来说,枝头那些花朵,已经需要仰望了。草地上触手可及的蛇莓、婆婆纳和蒲公英,才是我熟悉的玩伴,紫薇花远远探向天空,看起来完全没有陪我玩的意思。

③北京地安门的雁翅楼,开了一家中国书店。初秋时节从店里逛出来,门前就是一排矮矮的紫薇,正开着花。在传统建筑映衬下,紫薇花的古典之美格外鲜明毕竟长了副绉纱模样,有工艺品般的精致。《红楼》里,薛姨妈给贾府姑娘送来宫里头作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枝,我想象的,就是紫薇花的模样。

④这精巧的花,衬碧瓦朱蕊的景,明明富丽,却又暗藏着一种寂寞气息,使人联想深宫禁苑,长日寥落,无数不被珍惜、掷水而去的青春。紫薇花期很长,在夏秋之间,持续三四个月都见得到花。太常见、太理所当然,也就太容易被忽略了。有的年头,一夏天浑浑噩噩、生计奔忙,等蝉声消失、初秋来到,才想起:该去看看紫薇花。这种时候,就忍不住对这位老朋友心生歉意。

⑤晏殊有一首《清平乐》,写一个平常的秋日黄昏:金风初起,梧桐叶落,小酌后带着微醺,一觉睡到了夕阳西下,感受到鲜明的秋凉。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⑥来到北京,恍然大悟。晏殊笔下,初秋与紫薇同残的,应该是江北随处可见的木槿花啊。在绿地里,木槿常与紫薇相对而栽,二者花期都横贯夏秋。木槿多见淡紫的花,有单瓣也有重瓣,清晨初开时偏粉紫,傍晚凋谢时,会变成一种更忧郁的蓝紫色。此时花瓣上的筋脉也会变得更明显,像迟暮之人手背青筋浮凸

⑦虽然总体花期甚长,但木槿单朵花只开一日,花树每天都在纷纷开且落。无论形貌,还是气质,都更符合我对汴京城里、晏家花园那个秋日黄昏的想象。

⑧我对木槿,也怀有与紫薇相似的歉意。

⑨今年的夏,阴雨格外多。总是没见两天太阳,天空就换了张泫然欲泣的面孔。可温度并不因此稍减,空中弥漫着烫人的白色水汽,整座城市发着高烧,从早到晚都在三十八九度。

⑩这样反常的天气,人也像得了热病,日常工作都变得更难完成。拖着疲惫的躯体下班,还有一阳台植物等着收拾——养花最怕湿热天气,每天都在抢救烂根、消除菌病和杀灭虫害之间疲于奔命。老旧房屋经不住雨水,今日窗台渗水,明日橱柜生霉,后天下水道还堵了……无处不在的小麻烦,就跟雨后花园里无孔不入的蚊子一样,消磨着人的冷静。带着苦夏的一腔烦躁,看见盛花不断的木槿,甚至会想:它怎么还在开?这见鬼的夏天怎么还不结束?

⑪这是迁怒,毫无道理、任性又可恶,我知道的。

⑫木槿花并不在意人的喜恶。草木有本心,它只是在属于自己的季节尽情恣意罢了。正是这种不在意,让它们显得温柔宽厚,也让我放松。情绪化没关系,不开心、发脾气没关系,袒露糟糕的自己也没关系,无论怎样,我总是被植物包容的。

⑬漫长苦热的夏天也终究会过去。初秋,飒踏而来了。

⑭木槿花仍在开。雨后黄昏,昏暗的天光色调,反而将它那略带忧伤的淡紫衬得明亮起来。我经过草坪,植物吸饱水,绿得发蓝。一丛木槿就在墙根底下,垂下碧色沉沉的枝条,梢头悬着半开半谢、似粉又似蓝的紫花。往前走,又一丛,换了个品种,洁净的白色花瓣挂满水珠,花心殷红,像满树白瓷酒盏,倾杯畅饮后,亮出杯底一抹胭脂,说不出地风流蕴藉。

⑮真美啊,之前怎么就没留意呢?

(选自《文汇报》2023年10月,有删改)

1.分析文章第⑤段引用晏殊《清平乐》一词的作用。
2.请赏析第⑥段划线句。
3.简析第⑪段中作者写到“迁怒”的用意。
4.请结合全文,赏析本文标题“初秋的歉意”。
2024-04-2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关山月

南北朝 徐陵

月出柳城东,微云掩复通。

苍茫萦白晕,萧瑟带长风。

羌兵烧上郡,胡骑猎云中。

将军拥节起,战士夜鸣弓。

注:①拥节:执持符节。亦指出任一方。

1.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最为贴切的一项是(     
A.刚劲凝练B.深沉含蓄C.清新自然D.沉郁顿挫
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描写边塞景象,给人雄壮之感。
B.五六句描写敌寇大举进犯,凶狠残暴。
C.最后两句写将士奋起杀敌,英勇豪迈。
D.静谧、清冷的氛围,反衬出战争的激烈。
3.请结合高适的《燕歌行》,分析两首诗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异同。
2024-04-18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文, 完成小题。

大雪中的呼喊

牟群

①我又来到了这个让我流下眼泪的逼仄路段。我感谢那日的呼喊,让我的人生醒了过来。

②那日,天空飘着鹅毛雪,嘴里呵出的雾气似袅袅烟雾扩散开去,顷刻之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裸露的双手被冻得没了知觉。算了,还是把双手揣在兜里,头缩进脖子里,暖和些。

③前面是块斜坡,这块斜坡几乎垂直于水平面,可我根本没把它看在眼里。我刚踏上路面,“啪”,屁股与大地来了个亲密接触。“哎哟,好痛!”我感到骨头与地面来了一场较量,地面无事,只是我有骨裂般的疼痛。双手按在地面上,光溜溜的冰覆盖在上面。我看看后面,我可以抓着一旁的枯草缩回去,再踩着来时的破裂马路退到家里。

④可我不想回去,我要走出这个深深的山沟,沿着破裂的山路走到柏油马路,穿过街道,穿过河流山川,抵达父母打工的地方。

⑤那年我十岁,相信只要自己一直跑就可以成为主宰者。于是,趁周遭安静下来,我蹑手蹑脚地沿着破裂的公路一直跑,直到这斜坡将我绊倒,使我第一次的远行落寞又激昂地收尾。

⑥摔倒后,我直埋怨。可恶,连这烂路也要欺负我?我不愿妥协。继续爬起来,拍了拍屁股,像冲锋的勇士一般直接跑下去。“啪嗒”。这次腿部火辣辣的,一阵热之后便是疼痛。我不能认输!我艰难地爬了起来,膝盖微屈,放慢速度,先用脚尖试探,再慢慢地把整只脚放上去。右脚忽向前奔去,左脚未反应过来,“啪嗒”,又摔倒在地了。

⑦完了,这次我真的起不来了。全身暖乎乎的,我忽然看见耸立的山峰,川流不息的车辆,以及高楼大厦朝我排山倒海而来。我父母模糊的身影也向我走来。“爸爸,妈妈……”我轻缓地叫了两声,随后失去了知觉。

⑧“找到了,找到了,在这里,快来人啊?你快醒醒!”这撕裂的声音伴着剧烈的摇动使我迟缓地睁开了双眼。我好像全身都不能动弹,唯有眼皮可以张开合上。我浑身都在抖动,舌头也不听使唤。

⑨天空飞着猛雪,我的身上还裹了一层。眼前这位梳着“二分头”的青年正跪着将我身上的雪推开。恍然一见,这模样似曾相识。噢,我想起来了。

⑩此前的某日放学回家,我坐在家门口做作业。梳着油亮“二分头”的他从我家门前经过,看着我在学习,就大声地对我说:“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我没敢回应,只是腼腆地笑了笑,但还是受到了一些鼓舞,感觉心里暖暖的。此后,我也常常盼望着见到他,就像期待有人关注我的未来。有时他经过,我就故意弄出声响或者喊叫其他人来吸引他的注意。 不过,他大多是匆忙而过。

现在,他又在我面前叫了一声,不过这次不是鼓舞,而似怒吼一般。这一声喊叫,引来无数手电筒照射过来,我所躺着的位置成了黑夜里最亮的地方,嘈杂声瞬间包围了这里。我的独自远行牵动的竟是整个村庄。沉寂的夜色里,一村子的人聚集于此并喧闹起来。我听见人堆里,吐着各种声音。“这么小就到处跑,长大还得了。”“揍她一顿,长长记性。”“爸爸妈妈没在家里的娃儿就这个样子。”“娃儿就是要多管教。”……

“你们别说了,她现在身体很虚弱,马上送去医院看看。”他发话了,语调虽低。但语气坚定,像头怒吼的狮。

奶奶火急火燎地赶过来,边抹眼泪边说:“幺儿,你怎么样啊?”我紧闭着双眼,无论如何我也不想睁开。

“你们在家里等消息,我带她去镇上看看再回来。”这位青年雷厉风行地当机立断,说着就将我抱了起来。去往医院只能步行。旁人找来一件衣服盖在了我身上,他背起了我,一只手扶着我,一只手打着手电筒,快步地向小镇走去。

我以为自己走了很远,实际上我还未走出自己身处的村庄。

夜色里,只有我们走的地方有光亮,只有我们还在前行。我隐约听到后面传来阵阵嘈杂声,即使渐行渐远,那些声音依旧在我心里留下了疤痕。我虽已离开那里,但讨论从未有过休止,一直伴随到我的梦境里。那些声音听得越多,我越想跑,一直跑,一直跑。跑到了大海边,望着广阔的海面,吹着静静的海风,我从未感到如此轻松,快活。突然,海水涌了上来,随后下起了雹子雨,而且越下越大,叮叮当当,大地似乎正在演奏一支激昂的曲子。我睁开双眼,一看,噢,原来是屋檐上的雪正融化成水往下滴,嘀嗒嘀嗒。

我悄悄地环顾四周,这位青年已经趴在床边睡着了,响起了微鼾声。目光转向窗外,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树枝上被压了厚厚的一层。我试图回想昨晚的经过,印象里只有那些嘈杂声,还有一个勇敢的孩子闯荡世界,被大雪冰封阻拦,全世界都是白茫茫的,我不知去路。

护士走了进来,我赶紧闭上眼睛。这位护士为我换了液瓶,又拍了拍睡得正香的他:“大人要注意娃儿的液体,不要顾着睡觉。”“哦,好。”他猛然睁开双眼,显得局促不安。我督见他的眼里闪着泪光与血丝,我害怕与他对视,眼睛继续看向窗外。

护士出去后,他没说话,跟着走了出去。我感到一阵落寞,他是不是自己回去了?我死死地盯着液体,就像盯着我无人照看的人生,生怕我永远地留在这里。液体一滴一滴地流下,我的心随之提了上来,就在我准备大叫护士时,他回来了。他身上还有雪,脸色通红,疲惫依旧清晰可见。他双手提着冒着热气的饭菜,后面跟着护士。

“醒啦,来吃饭。”“哦,好。”

饭后,液体输完,我跟在他后面沿着来时的路走回去。有时他很奇怪,踉跄几步,我以为他要摔倒了,一会儿又走稳了。我不知道怎样和人主动交流,我们就这样默默地走到我家。他看着我走进家门,我还是不敢说话。

“好好读书哈!”响亮的一声划破了大雪后的孤寂。

“嗯!”这一声似乎使我得到了久违的释放。

奶奶闻声赶了出来,“谢谢你啊,小伙子,给你添麻烦了,快进屋子里烤火。”

“没有麻烦,不用了。”他的声音依旧那么低沉。

我们朝着各自的方向走去,没有回头。

后来,从家人的谈话中得知,他是当年新来的村支书,于第二年冬日因白血病融进了山林里的泥土中。少年时,我多次去寻找过他,皆挂着两条泪痕而归。只是我不再畏惧寒冷,不再想着逃离。

再次抵达这条路,眼前已不再破烂,不再狭窄。青山如旧,风雪如常,而我再也不曾听见呼喊。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有删节)

1.分析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
2.赏析第⑯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结合小说内容,赏析标题“呼喊”一词的含义。
4.本文运用第一人称儿童视角叙事,请赏析其效果。
2024-04-1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群山的时间

①在西开河的源头,我聆听到群山的苍郁嗡鸣。

②暮春初夏,莽莽大别山内部,绿意沿529国道七拐八弯地喷射。燕子河、杨家河、老湾、蔡販、后湾、老湾塘、野岭,以及抱儿山茶原产地,诸多蓝地白字的地名招牌在车窗外热烘烘急泻。红黄绿翠白紫,紫白翠绿黄红,一路堆积,彼此交错,仿佛人间的兴衰更替。河柳、枫杨、银杏、水杉、马尾松,各类知名和不知名的青褐灌木,柔叶纷披掩映纠缠,像层层起伏、古老绵延的水绸,波浪般涌来,蓬发出万物奇异的勃勃之力。白墙红瓦的农家院落,墙角偶露的亮红桃李缀在枝头,风吹过,摇晃出一种行将坠落的危险之美。绵绵密密的白亮溪流如针脚扎在群山之中,显得如此荒芜和繁华,或许它将见证此行的际遇。

③沿河而上,铺设不久的狭窄卵石小径,夹道的灌木林晃幻着沉郁。视线里全是望不到顶的幽蓝幕布。山。山。山。树。树。树。树。无边群山中诞生的树木之神,拥有庞阔而寂寥的绿叶家族。树木生长,我几乎可以看见它内部的速度,在靠阳的一面迅疾,在靠阴的一面缓慢。阳面绿光摇曳,炫示、夸张、甜蜜、奔放,树木皆层次丰富,像静矗着的浓艳的彩色壁画——无声奔突的壁画又是活的,里面有微漾的火影溶解,不由分说地,汇入泠泠山溪和人的呼吸……背阴之处让人体会到暗黑滋味——似乎不是那么浓烈的探险,但那阴郁的沧桑仍在幽光交织的林蔓间出没……满山乱石横陈,全被山林掩映,遮不住的高峰巨石,如时间的大手耸立在森森林木间,其雄健之姿和藤柯灌木的阴柔之态互相映衬——时间是动静错杂的绚烂,如泉水幽鸣,苍老和新艳奇妙地共生一处,然而,从泥土深处汲取力量的堆云花朵业已凋谢……

④一些岩石山壁,渗透了不绝如缕、叮叮经年的泉水和泉声,生出的苔藓卑微纤小,几乎无人注意。苔藓密密麻麻,纷披如石头的衣衫,毛茸茸的,在树影婆娑的底层,沉静,淡然。你根本无法计数它们的年龄,一年年,它们聆听着流瀑的诵经之声。

⑤山顶飞瀑如百年积雪忽泻,至潭面又顿然凝固。仿佛探下身子的一条磅礴雪龙,瞬间,又被施予了定身之术。

⑥整个十里溪,如此踊跃的飞瀑难以计数,金蟾瀑、石板溪、玉龙登天泽、青蛇泽、蝙蝠瀑、龙井潭,激水泪流,似乎是书艺的辩证法移植此地——从王羲之到张旭,从柳公权到米芾,其书风均能在瀑布中予以印证:疏密、俯仰、迎让、向背、呼应、参差、疾徐、轻重、欹正……山势用极度简洁又抽象的线条,组合、传达一种深刻和有趣恣肆烂漫、欹侧生姿。臻于自然乃技法消散,文章至妙乃技法消散。技法至高乃无法,随心随性随意,遂山水合一,天人合一,天地合一,思行合一。师从山水自然,或许才能抵达与世界言和的境地。

⑦蹲下身子,又是一大匹落差近百米的白瀑迎候我们,阳光褐红澎湃如金汁璨璨敷于深潭,泛起层层古老而生动的波光。捧掬潭中水,清凉,甘甜。

⑧捕捉不到边际的蓝天底下,是荒寂得只剩浓绿堆叠、黛铁般发黑的绵延群山。蓝。黑。简单粗暴。这时候,一只鹰,像一朵孤零、浓郁的暮云,慢慢地,从绿黑群山背后翻了上来。蓝天之下,绿黑群山之上,这朵暮云般的王者,在巡行疆域。

⑨自然壮且美,但是相对人的生存而言,自然又是如此酷与烈。

晓月千重树,春烟十里溪。

过来还过去,此路不知迷。

(唐·孟迟《徐波渡》)

⑩南北过渡地貌的中国群山,发育出阔美的十里溪,一路奔流至河口集,左纳莲花河,形成西淠河,进入响洪甸水库库区,后与东淠河汇合,在正阳关注入淮河。东西淠河之汤汤大水,使淮河亦蓬勃绵长,两岸沃野百里。淮河界分中国南北,淮河以北,亦是皖地之北。《徐波渡》是南方中国迷离摇荡、山水清嘉的写照。夕光粼粼中,我曾路过六安虎头潭西淠河大桥,见落日苍黄如怀孕的大地溢血,皖北风物有雕版印刷的粗粝,也有茫茫平原一望无际的枯索、寂然。

⑪连绵汹涌的群山皱褶中,这条隐秘古溪,日日被暮霭缓沉入古老、松散的静谧。又日日被新发的松烟和藤萝从清晨挽救。岁月的美囚禁了它,使它与尘世彻底隔绝。我略有担心,在傻傻的原始性被毁灭后,为美而生的它将如何继续存在,成为无限的少数人刻意维修的幽径吗?

⑫在万物归于内心的一瞬,我突然想去古凉州,看无人大地,看风的另一种歌颂。在诗人古马的一本书里——在一碗灯火里啼哭的黎明,白云飞远,马匹走过……看看这一切留下的,未必都是永恒。

⑬在时间的对话里,我是喜欢更呆、更内心、更散漫的——十里溪声……

(选自《散文》2020年9月,有删改)

1.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喷射”的精妙之处。
2.赏析第②段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妙处。
3.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⑩段的作用。
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2024-04-03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7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祖父死了的时候

萧红

①祖父总是有点变样子,他喜欢流起眼泪来,同时过去很重要的事情他也忘掉。比方过去那一些他常讲的故事,现在讲起来,讲了一半下一半他就说:“我记不得了。”

②某夜,他又病了一次,经过这一次病,他竟说:“给你三姑写信,叫她来一趟,我不是四五年没看过她吗?”他叫我写信给我已经死去五年的姑母。

③那次离家是很痛苦的。学校来了开学通知信,祖父又一天一天地变样起来。

④祖父睡着的时候,我就躺在他的旁边哭,好像祖父已经离开我死去似的,一面哭着一面抬头看他凹陷的嘴唇。我若死掉祖父,就死掉我一生最重要的一个人,好像他死了就把人间一切“爱”和“温暖”带得空空虚虚。我的心被丝线扎住或铁丝绞住了。

⑤我联想到母亲死的时候。母亲死以后,父亲怎样打我,又娶一个新母亲来。这个母亲很客气,不打我,就是骂,也是指着桌子或椅子来骂我。客气是越客气了,但是冷淡了,疏远了,生人一样。

⑥“到院子去玩玩吧!”祖父说了这话之后,在我的头上撞了一下,“喂!你看这是什么?”一个黄金色的橘子落到我的手中。

⑦夜间不敢到茅厕去,我说:“妈妈同我到茅厕去趟吧。”

⑧“我不去!”

⑨“那我害怕呀!”

⑩“怕什么?”

⑪“怕什么?怕鬼怕神?”父亲也说话了,把眼睛从眼镜上面看着我。

⑫冬天,祖父已经睡下,赤着脚,开着纽扣跟我到外面茅厕去。

⑬学校开学,我迟到了四天。三月里,我又回家一次,正在外面叫门,里面小弟弟嚷着:“姐姐回来了!姐姐回来了!”大门开时,我就远远注意着祖父住着的那间房子。果然祖父的面孔和胡子闪现在玻璃窗里。我跳着笑着跑进屋去。但不是高兴,只是心酸,祖父的脸色更惨淡更白了。等屋子里一个人没有时,他流着泪,他慌慌忙忙的一边用袖口擦着眼泪,一边抖动着嘴唇说:“爷爷不行了,不知早晚……前些日子好险没跌……跌死。”

⑭“怎么跌的?”

⑮“就是在后屋,我想去解手,招呼人,也听不见,按电铃也没有人来,就得爬啦。还没到后门口,腿颤,心跳,眼前发花了一阵就倒下去。没跌断了腰……人老了,有什么用处!爷爷是八十一岁呢。”

“爷爷是八十一岁。”

⑰“没用了,活了八十一岁还是在地上爬呢!我想你看不着爷爷了,谁知没有跌死,我又慢慢爬到炕上。”

⑱我走的那天也是和我回来那天一样,白色的脸的轮廓闪现在玻璃窗里。

⑲在院心我回头看着祖父的面孔,走到大门口,在大门口我仍可看见,出了大门,就被门扇遮断。

⑳从这一次祖父就与我永远隔绝了。虽然那次和祖父告别,并没说出一个永别的字。我回来看祖父,这回门前吹着喇叭,幡竿挑得比房头更高,马车离家很远的时候,我已看到高高的白色幡竿了,吹鼓手们的喇叭苍凉的在悲号。马车停在喇叭声中,大门前的白幡、白对联、院心的灵棚、闹嚷嚷许多人,吹鼓手们响起呜呜的哀号。

㉑这回祖父不坐在玻璃窗里,是睡在堂屋的板床上,没有灵魂的躺在那里。我要看一看他白色的胡子,可是怎样看呢!拿开他脸上蒙着的纸吧,胡子、眼睛和嘴,都不会动了,他真的一点感觉也没有了?我从祖父的袖管里去摸他的手,手也没有感觉了。祖父这回真死去了啊!

㉒祖父装进棺材去的那天早晨,正是后园里玫瑰花开放满树的时候。我扯着祖父的一张被角,抬向灵前去。吹鼓手在灵前吹着大喇叭。

㉓我怕起来,我号叫起来。

㉔“咣咣!”黑色的,半尺厚的灵柩盖子压上去。

㉕吃饭的时候,我饮了酒,用祖父的酒杯饮的。饭后我跑到后园玫瑰树下去卧倒,园中飞着蜂子和蝴蝶,绿草的清凉的气味,这都和十年前一样。可是十年前死了妈妈。妈妈死后我仍是在园中扑蝴蝶;这回祖父死去,我却饮了酒。

㉖过去的十年我是和父亲打斗着生活。父亲对我是没有好面孔的,对于仆人也是没有好面孔的,他对于祖父也是没有好面孔的。因为仆人是穷人,祖父是老人,我是个小孩子,所以我们这些完全没有保障的人就落到他的手里。后来我看到新娶来的母亲也落到他的手里,他喜欢她的时候,便同她说笑,他恼怒时便骂她,母亲渐渐也怕起父亲来。

㉗我懂得的尽是些偏僻的人生,我想世间死了祖父,就没有再同情我的人了。

㉘我饮了酒,回想,幻想……

㉙所以我哭着,整个祖父死的时候我哭着。

1.分析第⑮⑯两段画线句表达情感的异同。
2.从构思角度分析第㉑段画线句的作用。
3.本文语言平淡中蕴含深情,以第㉕段为例加以赏析。
4.你的学习小组要编写语文读本中的一个单元,请从《我与地坛》《项脊轩志》中选择一篇和本文组成单元,并给出组合的理由。
2024-03-1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8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百灵

王世襄

①我喜欢百灵,却从来也没有认认真真养过百灵。

②儿时在北京,接近了一些养百灵的人。他们多数是八旗旧裔,但也有贩夫走卒,甘心把家中所有或辛勤所得全部奉献给百灵。从这些行家口中得知,如果养百灵不像京剧那样有“京派”“海派”之分,至少也有“北派”“南派”之别。北派对百灵的鸣叫有严格的要求,笼具朴质无华,尺寸也不大。南派讲求百灵绕笼飞鸣,故笼子高可等身,而且雕刻镶嵌,十分精美,价值可高达千百金。正因其高,富家遛鸟,多雇用两人,杠穿笼钩,肩抬行走。

③北派专养“净口百灵”。所谓“净口”就是规定百灵只许叫十三个片段,通称“十三套”。十三套有一定的次序,不得中间偷懒遗漏或胡乱重复。十三套的内容可惜我已不能全部记清了,只记得从“家雀闹林”开始,听起来仿佛是隆冬高卧,窗纸初泛鱼肚色,一只麻雀从檐下橡孔跃上枝头,首先发难。继而是两三声同伴的呼应,随后成群飞落庭柯,叽叽喳喳,乱成一片。首套初毕,转入“胡伯喇搅尾儿”。胡伯喇就是伯劳,清脆的关关声中,闻以柔婉的呢喃,但比燕子的呢喃嘹亮而多起伏,真是百啭不穷。猛地戛然一声是山喜鹊,主音之后,紧促而颤动的余音作为一句的结尾,行家们称之为“咯脑袋的炸林”,以别于“过天”。过天则音调迥异,悠然飘逸,掠空而去。原来“炸林”和“过天”是山喜鹊的两种基本语言,在栖止和飞翔时叫法有别而已。下去是学猫叫和鹰叫……十三套还有几句常规的结尾,据说西城的和东城的叫法还小有区别,明耳人能一听便知,说出它是西城的传统还是东城的流派。十三套连串起来,要求不快不慢、稳稳当当、顺顺溜溜、一气呵成,真可谓洋洋洒洒,斐然成章!

④过去东西南北城各有一两家茶馆,名叫“百灵茶馆”。东城的一家就在朝阳门外迤北,夹在护城河与菱角坑之间的“爱莲居”。凡是百灵茶馆都只许净口百灵歌唱,别的鸟不许进门,只能扣上笼罩,在窗户外边听,连敞开罩子吱一声都要受到呵斥。

⑤进门一看,真叫肃静,六间打通了的勾连搭茶室,正中一张八仙桌是百灵独唱的舞台,四匝长条桌围成一圈,上面放着扣好罩子的百灵笼,不下百十具,一个个鸟的主人靠墙而坐,洗耳恭听。

⑥俗语说:“父以子贵,妻以夫荣”,养百灵的却可以说“人以鸟尊”!哪一位的鸟是班头,主人当然就是魁首。只要他一进茶馆,列位拱手相迎,前拥后簇,争邀入座,抢会茶钱,有如众星捧月,好不风仪,好不光彩, 而主人也就乐在其中了。

⑦当年我也曾想养一笼净口百灵,无奈下不起这个苦工夫。天不亮,万籁俱寂、百鸟皆暗的时候便提出笼来遛,黎明之前必须回家。白天则将笼子放在专用的空水缸内,盖上盖,使百灵与外界隔绝,每天只有一定的时间让它放声鸣叫。雏鸟初学十三套时,要拜一笼老百灵为师,天天跟它学,两年才能套子基本稳定,三年方可出师,行话叫做“排”。意思和幼童在科班里学戏一样,一招一式,一言一语都是排出来的。所以养净口百灵,生活起居,必须以笼鸟为中心,一切奉陪到底。鸟拜了师,人也得向鸟师傅的主人执弟子礼,三节两寿不可怠慢失仪。鸟事加人事,繁不胜繁,所以我只能望笼兴叹了。

⑧中年以后,有机会来到南方的几个大城市,看到北派行家口中所谓的南派养法。高笼中设高台,百灵耸身登上,鼓翅而鸣,继以盘旋飞翔,有如蹦跹起舞。至于歌唱,则适性任情,爱叫什么叫什么,既无脏口之说,更谈不上什么十三套了。我认为去掉那些人为的清规戒律,多给百灵一点自由,也未可厚非。当年我曾抑南崇北,轩轾甲乙,自然受了北派的影响,未免有门户之见。

⑨不意垂老之年,来到长江以南的濒湖地区——湖北咸宁。我被安排住在围湖造田的工棚里、放了两年牛。劳动之余,躺在堤坡上小憩,听到大自然中百灵,妙音来自天际。极目层云,只见遥星一点,飘忽闪烁,运行无碍,鸣声却清晰而不间歇,总是一句重复上百十次,然后换一句又重复上百次。如此半晌时刻,蓦地一抿翅,像流星一般下坠千百仞,直落草丛中。这时我好像从九天韶乐中醒来,回到了人间,发现自己还是躺在草坡上,不禁嗒然若失。这片刻可以说是当时最高享受,把什么抓“五一六”等大字报上的乌七八糟语言忘个一干二净,真是快哉快哉!

⑩听到了大自然中的百灵,我才恍然有悟,北派的十三套和南派的绕笼飞鸣,都不过是各就百灵重复歌唱的习性,使它在不同的场合有所表现而已。北派十三套,可以把活鸟变成录音带,一切服从人的意志。南派的绕笼飞鸣,也终不及让鸟儿在晴空自由翱翔, 自由歌唱。

1.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语言表达效果。
2.请从选材的角度,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3.作者对百灵的喜爱之情经过了几次微妙的转变,请做简要分析。
4.请评价本文的思想意义。
2024-02-01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去吃小龙虾的路上

王恺

①小龙虾的美名和恶名始终共同生长,这种外来有害物种中排名甚高的稳定蛋白质提供者,迄今我都不知道是如何漂洋过海进入中国普通人家的厨房的。与动物相比,它更接近某种植物,是田里种出来的,像麦苗一样使劲蹿。长江中下游的广袤田园被神速攻占,几乎每个区域,都开张出品这种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水生动物

②我第一次是在厨房里接触到小龙虾的。那是一九九〇年酷暑的宜昌,那时候这玩意还便宜得很,一大网兜,也就是几毛钱。当年夜市还不流行,居民的厨房成了它们的命运终结之地。大家还不太挑剔这些生猛的活物是不是饱满,就光顾着看它们张牙舞爪地舞动着钳子的样儿。经常有漏网之虾,在厨房的地面上乱爬。

③那模样着实喜庆,鲜活的东西总是让人觉得生气勃勃。

④那时候做小龙虾都是用大量的蒜片和花椒快速下锅翻炒。小龙虾做好了,家里人都谨慎地吃着,觉得壳硬,又觉得不入味,但大约是我主动做饭,都不好批评,只是赞美,还行之类。

⑤大部分时间还是父母做得多,我负责吃,吃夏天小城的各种食物。野生的枇杷,便宜得几乎白送,江边的旷野里全是,农民们摘下来卖,只是赚了个力气钱。非常少的果肉,但是甜,在那里密集地剥开,就吃一点甜水。雨后的松树下的蘑菇,一大股土腥气味,但还是掩藏不住本质的鲜,尤其是撕成片,用大蒜片和辣椒炒了吃。长江里肥美的只有一根主刺的鱼,脂肪奇怪地多,煮食最好,要用油煎,则觉得过于腻了。

⑥伴随着外面电视机年复一年的《西游记》主题曲的声音,是那个年代暑假的最强音。

⑦之后也没怎么在家烹饪小龙虾。簋街的麻小从几块一只,涨价到几十块一只,似乎只是一瞬间。真的有点奇怪,这么普通的食物,何以被这么多人所爱?说来说去,大概还是因为龙虾这个词语带来的虚荣感,虽然冠以了之定语,但后面的两字主语足够让这种食物流行开来,并且越来越昂贵。尤其是夜市兴盛之后,小龙虾成了当之无愧的主角。再平庸的舞台上也有光鲜的舞者,穿着闪亮的蓬蓬裙,左支右开地撑起一台场面,让舞台变得多了些豪气。

⑧食物流行到一种程度,自然成了焦点,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遇见。我并不热爱这种食物,大约还是早年间它以过于平常的姿态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所以一直不够好食。后面知道了这食物已经昂贵到一定地步,三四人吃一顿小龙虾需要破费千元,才大惊,原来吃小龙虾,在很多城市已经是招待贵宾的一项节目。

⑨去延安出差,逛夜市看到一种食物叫虾尾,原来是去头的小龙虾。大概那时候物流不像今天发达,小龙虾无法鲜活地运输到西北,索性去头后运输,实在是不再鲜美,更是不可吃,不知道为什么还要吃,大概还是归因为流行吧。

⑩等到真觉得小龙虾是种美味,还是回到了湖北。新认识的一位摄影师执意要带我去荆州玩。对于这个曾经度过童年的城市,我已经是完全的异乡人,在炎热之中,拼命寻找着童年的记忆,然而付之杳然。

⑪傍晚的车在荆州古城内走。古城比较残破,大概旅游的人也不多,都是老房子、老人,有着一种被时间抛光的温润感。城墙下,自行车叮铃铃地过去了。能看到斜飞的燕子,轻轻地鸣叫了一声,也过去了。漫天的霞光照耀着满城碧树,处处水塘,显得凄美极了。水塘均不大,也不成片,浮萍盖满,映出矮楼、高树、拆迁的店铺和漫天的红色天光,照出老城市的沧桑之态。

⑫我们在这个城市里寻找着小龙虾,因而也有一种梦幻之感,最终决定不管哪家,就在能看见城墙的地方吃一顿小龙虾吧。没有想到,这居然是我吃过最美味的小龙虾。旋转木架上,放了大约三十多只硕大的酒醉小龙虾,一只只全须全尾,依旧那么鲜活,每一只都是巨大的满足。

⑬想起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一句话——食物不只是好吃,也好想。吃着小龙虾,忽然有了一种依恋的感动。

(有删改)

1.第①段画线部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加以赏析。   
2.第⑤段叙写夏天小城的各种食物,请从选材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3.赏析第⑪段的景物描写。   
4.作者的吃小龙虾之路历经“厨房——夜市——古城”。结合全文,分析这一过程中作者对小龙虾情感态度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2023-12-08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甲】木芙蓉

(宋)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乙】木芙蓉

(宋)   王安石

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浓。

还似美人初醉起,强抬青镜欲妆慵。


【注释】①语出《史记·李将军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1.曾季狸评价甲诗: “极雍容含不尽之意,盖_______(体裁)之法也。”   
2.下列关于乙诗语言风格的说法贴切的一项是(        
A.清淡高远B.婉约清丽C.含蓄深沉D.平淡典雅
3.两首诗都以“木芙蓉”为题,你认为哪一首更契合《红楼梦》中“芙蓉女儿”晴雯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   
附:

晴雯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红楼梦》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 立新场情传幻境情

2023-11-3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