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鹅公坪

聂雄前

①“哭脸巴,轧棉花。三斤籽,两斤花,到屋后菜园里摘黄瓜。黄瓜冇打花,回来还是个哭脸巴。”生命的第一声啼哭,是快乐还是哀伤?谁都不知道。大概四五岁的时候,我就熟悉了这首童谣。鹅公坪上,只有我和长斌是娇滴滴的哭脸巴。哥哥差不多大我十岁,父母每天都要出工。长斌呢,好多年好多年都和春婶叽相依为命。坪上其他的家庭至少有三个孩子,更多的家庭有五六个孩子。

②六岁的时候,我开始上学,五个女同学都比我年纪大,都比我聪明,都不太理我。六岁的时候,我接下哥哥的班,放养柘塘公社最大的一头水牛,同时,拾狗粪、割猪草。一点也不紧张,一点也不紧迫,日子像丝滑的泥汁一样流过。风吹过我的鹅公坪,我知道春天的泥土下蚯蚓蠢蠢欲动;夏天水塘边的苦楝树上知了在叫个不停;黄叶纷飞的秋天,残荷的孤勇让我颤抖;寒风凛冽的冬天,苦楝树光溜溜的枝干刺破青天。

③我的童年是孤独的。大概八九个冬季都在火膛边的灰坑里度过。母亲出工的时候将一个红薯埋到火膛底下的灰烬里。我就盯着,聚精会神地盯着。三四个小时后父母散工回来,母亲第一时间从灰坑里把我扯上来,顺带把金黄金黄的煨红薯递给我,我感觉到无限的温暖和幸福。鹅公坪的乡亲和同学都感受过我的温暖和幸福。上双峰十四中的八里路,年年月月天天都有人叫我“煨红薯”,他们觉得聂雄前和煨红薯就是一个音,就是一个快乐。特别是走到西祠坳的时候,每一次都有十几二十个小孩齐齐整整地喊“煨红薯”。

④父亲很早就看出我懵懵懂懂,到小学二年级我放下书包还要吃娘的奶,还穿着开裆裤自自然然地上学。父亲就很忧虑,担心我缺了一根筋。他偷偷地给我娘嘀咕:“这个满崽好像没有建四宝聪明,也好像没有建四宝强蛮呀!”我娘很生气,说:“要这么聪明干什么,要这么强蛮干什么。”然后,就看出我娘恨铁不成钢的眼神。

⑤十岁的那个春天,我得了很严重的脑膜炎,在县人民医院住了个把月的医院,命垂一线,几次变相,终于活了下来。一个姓彭的医生在院子里,要我举手,要我踢腿,要我摇头,要我低头,要我眨眼,要我扣衣服……最后,他一脸严肃地讲:“小朋友,你一辈子都不要讲你得过脑膜炎,得过脑膜炎就不能参军、不能当工人、不能读大学,记住呵!”我牢牢地记住了他的话。回到鹅公坪,已是插秧季节。身体虚弱得不行,刘新乾老师来看我,说:“休个学,养好病就来报到。”我就把胡子德老师送给我的四只小鹅喂得膘肥体壮,早晨一次、傍晚一次,把鹅训练得归法归服,身体就完全好了。秋季开学之后,一二个月数学稍微差点,其他一切如常。到学期中段,好多同学用各种方式测试我是不是蠢了,但他们都悻悻而去。

⑥我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已年过五旬,每天都要出工干活,哪里有工夫管我呢。而我有无数的时间琢磨。青黄不接的月份听到父母的叹息,我琢磨着向哪家借米。伯伯家?细公公家?宋家?同新叔叽家?我总能一借而中。大雪纷飞的日子,我娘大清早熬一锅红薯藤和糠为主的猪食,牵着我的手高一脚低一脚来到晒谷坪的牛栏房。我看到大水牯的惊喜,看到我娘的慈祥和怜悯,我就知道牛是农家宝,非把大水牯喂得油光水滑膘肥体壮不可。和那个年代的小孩一样,上树掏鸟窝的缺德事我做过,下塘摸鱼虾的开心事我做过,跋山涉水跟在大水牯的背后远征我做过,翻山越岭跟着哥哥看样板戏电影我也做过。日子一天天过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⑦我坐在鹅公嘴上,那是一片坟地,我爷爷1961年草草埋在了那里。过了八年,我奶奶又埋在那里,伴在了爷爷身边。我一点也不害怕,我相信所有的村庄都是一样的,有平地有山丘有水塘有稻田有房屋有树林有鸟兽有鸡鸭猪狗……我也相信所有的村庄都是鹅公坪,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日头会照着山岗照着我的水塘,会晒着稻谷晒着我的脸蛋,还有我的大水牯……鹅公坪上世世代代的乡亲活得像草木一样,无一例外的卑微。鹅公坪二十来户人家,除了吃国家粮在外工作的那几个干部,其他人都低眉顺眼从不抬头。

⑧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消息传到鹅公坪已经过了个把月时间了。那个晚上,乡亲们绝大多数不敢在家里睡,有的背竹床,有的背席子,横七竖八地躺在晒谷坪上。上半夜无人入眠,有人讲地震就是地动,很危险的。有人讲,梅山坪底下有条阴河,好像也不对劲了,这段时间一直在冒黄水。一片人心惶惶。子时过后,皓月当空,一颗流星划过,所有的乡亲都安静了,痴痴地盯着水洗般的月华。长河渐落、碧海青天,或许这是乡亲们生命中的第一次洗礼,有死亡主题,有人间眷恋,有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爸爸看出“我”没出息而不喜欢“我”,娘对“我”则是一种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在爸爸面前极力维护我,一方面又对我的不成才很恼火。
B.第⑥段结尾说日子过去了,“也无风雨也无晴”,重点强调的是在孩子的心目中,日子几乎每天都一样,既新奇美好又波澜不惊。
C.鹅公坪上世世代代的乡亲卑微地活着,有生活艰难的原因,也有其他因素。
D.作品以一种干净、明快且富有乡土气息的文风,写出了乡村社会的人际情感,表达出中国人对故乡那种温暖、美好的情感。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将日子比喻为“丝滑的泥汁”,既写出了时光流逝的从容平缓,也暗示了生活的苦楚无奈。
B.第⑥段中,直接列出四个选择疑问句,传神地再现了“我”琢磨着向哪家借米时的心理,也反映了“我”对村子里各家各户的情况了然于胸。
C.第⑦段中,句子中间没加标点,脱口而出,一气而下,反映了“我”对乡村生活的熟稔以及对自己持有的乡村认识的坚信。
D.第⑧段中,通过对乡亲们上半夜与下半夜情形的不同描述,真实地展现了他们在听到大劫消息后的惶惶心态与安顺本性。
3.选文叙事看似散乱,却自有章法。请任选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4.书评说:《鹅公坪》有着一种历尽世事后对生命、对生活的理解和体悟。请结合节选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关注农村、研究农村、理解农村绕不开的基础问题。追溯学术传统,提及乡村社会的研究,则必须言及《乡土中国》。费老提到“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个“土”是关键词,它揭示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土土的”。

那么,“土”意味着什么?

一、“土”意味着土地。乡里人世代靠着土里的庄稼为生,不像游牧业者逐水草而居或像工人自由搬迁。乡土社会安土重迁,以农为主的特性也就决定了社会人口的非流动性、相对固定性。

二、“土”意味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农民的活动范围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小到三两口的小村,大到千百户的大村,基本上就在一个地方相互接触、过日子,保持着社会空间的地域性。

三、“土”意味着“土气”,土生土长。“土气”是一种熟悉的亲切,是“自己人”的感觉。人的一生在村庄度过,重大仪式由村民们见证和参与,乡村形成了一个“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如此,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社会关系是熟悉性的、信任性的,由内而生发出一套稳定持久的社会秩序。

当下,中国处于大转型时期,理解这一时期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就需要与时俱进、观照现实的新思路,而贺雪峰的《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注解。

“新”是指向什么呢?

一、农民们的生产方式与生计来源呈现“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一方面,家庭中年龄较大的父母在家务农;另一方面,年轻子女外出务工经商,农村流动人口主要以青壮年为主,动态收放、平衡自如。

二、农村的社会类型既有别于传统的熟人社会,也不同于完全的陌生人社会,而是介于“熟人—陌生人”二元之外的第三种可能:半熟人社会。在转型期,青壮年长期在外,缺少共生共情的村庄经历,很难理解村庄规则习俗,渐渐对村庄的主体感就减弱了;此外,地方性共识逐步丧失,致使村庄规范越来越难以约束村民行为,村庄内生秩序能力逐渐消失。

三、村庄社会结构存在鲜明区域差异,不同村庄结构衍生出不同行为逻辑,以致村民个性和交往方式呈异质性。

毋庸置疑,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

(摘编自《中国乡村社会:从“乡土”到“新乡土”》)

材料二:

春节回到家乡盐城,在享受亲情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家乡的美丽、时尚与生机。曾经的苏北农村革命老区,正在加速转型为一座现代化的美丽城市。

切片一:天更蓝地更净。大年初一、初二,盐城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杂质,记者在街头随手拍下一张张图片,都有满溢的“水晶蓝”。而大街小巷,曾经常见的鞭炮烟花屑,完全找不到踪影。大年初二一早,记者就看到周俊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报道:盐城空气质量再次进入全国前五。这得益于近年来盐城的绿色转型,也离不开春节期间“禁放”等各项措施的严格执行。

切片二:休闲消费在升级。大年初一下午,记者决定带孩子去中南世界城的CGV影城看电影。到了影院,门口人头攒动,60元一张的电影票早已售罄。楼上楼下两层的咖啡店里同样人满为患,记者好不容易才等到座位。大年初三,姨父邀请去盐城著名的韩式汗蒸馆,在两层巨大的空间内,人们或打牌,或按摩,或聊天,尽情享受着愉悦的休闲时光。妹妹说,过去盐城人春节最喜欢打麻将。今年全市“禁赌”深入人心,人们纷纷改换新的娱乐休闲方式。再加上现在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提高了,消费自然也升级了。

切片三:返乡创业越来越多。初三亲友聚会中,碰到亲戚陈诚。他说,春节这几天,他在欧风花街开的“飞沙走食”小花车生意火爆,一天能卖一两千元!“你真别小看了盐城的消费能力,不比南京差!”他开心地告诉记者。“开始我的一份‘轻食’卖40元时,我妈死活不信,直到我一天卖出二三十盒后,妈妈主动来帮我打下手了!”陈诚笑着说,现在正是返乡创业的好时候,我们是越忙越开心啊!他说,像他这样的年轻返乡创业者,这两年在盐城越来越多了。

(摘编自《江苏:新年晒家乡,家乡变化真的大》)

材料三:

2009年,恩施州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2014年进入标准化提升阶段。10多年来,恩施州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乡村社会面貌变化巨大。

恩施州境内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土地呈点状分布,平坦地块相对较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动传统农业转型与升级:“能干型”村民及村集体因地制宜。推动耕作技术更新,结合本地气候条件、农业资源优势或引进外地新品种,大力发展茶叶、蔬菜、中药材、水果、烟叶和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效益凸显。同时,通过壮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来推动整村发展,如花枝山村、春沟村等已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美丽乡村要建,更多村庄的基本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也亟须改善。要结合村情村貌,在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人居环境与乡村“美丽”建设之间有所协调,两者并不冲突。2009年以来,恩施州将“个别试点+全面铺开”相结合,采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方式,截止到2013年共争取上级资金累计4.10亿元,从小问题入手,渐次改变面域生活环境。最终,恩施州69个美丽乡村村容村貌实现“旧貌换新颜”,村寨环境改善特别明显,村民生活空间变得整洁、靓丽,层次感增强。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恩施州以建构文化活动物质空间为基础,为每个村修建文化活动广场,配备音响设备设施,使得村民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具备了基本条件。政府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并借“元宵节”“社节”“端午节”“女儿会”等节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演出来,激发并提升村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认同,使村民在精神享受上感知文化的魅力并成长为抵制文化低俗现象的主要力量。让撒叶儿嗬、摆手舞、肉连响、江河号子、打溜子、丝弦等代表性非遗文化从田间地头逐步走向舞台,在各级各类平台上参演、比赛、传播,有效扩大了土家族、苗族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与受众面。

(摘编自《从“乡土中国”到“美丽乡村”: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与路径调适——恩施州个案调查》)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中的“上”可以指乡里人世代以上地为生,且安土重迁,上生土长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熟人社会中。
B.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生产方式、生计来源以及社会类型和村庄社会结构都不同以往。
C.恩施州生活环境的成功改善,主要得益于争取到了上级资金,也得益于不放过小问题,紧抓大问题,渐次推进工作。
D.社会建设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盐城的“禁放”“禁赌”等各项措施,对盐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十分有利。
2.下列对材料论证方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分条列举,条理清晰,结构分明,利于读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B.材料一运用了引用、对比、因果等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C.材料二运用生活场景特写镜头来展现乡村的现代化转型,直观、亲切。
D.材料三注重方法和具体措施的结合,以事实为依据,论证很有说服力。
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城市化将成为一种趋势,只要处理好环境问题,提高居民收入,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就可以实现。
B.现今农村社会类似“半熟人”社会,这与青壮年外出务工有关系,乡村内生秩序将越来越没有约束力。
C.返乡创业不仅可以缓解大城市的资源紧张等问题,也可以促进人员的就业,还能助力乡村更好地发展。
D.让一些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化从田间地头逐步走向舞台,给这些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恩施州的做法值得借鉴。
4.三则材料写作内容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
5.某市下辖A县将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请结合材料,为其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多地文旅局局长“披挂上阵”,走到镜头前,为家乡代言,为旅游助力,一时间圈粉无数。

对于文旅局局长们主动触网并跨界代言,认为接地气、有创意的声音有之;质疑的声音也有之。尽管颇受争议,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的推介,的确带来了流量,形成了声势。不少原本“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景点因此,在游客数量、旅游收入方面创造出了实实在在的亮眼成绩。

“宣传是为了引流,引流是为了推动投资,投资是为了丰富业态,丰富业态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还是要靠产品与服务的“硬实力”。文旅局局长们的代言,只是解决了“如何被看见”的问题,但能不能把流量留住,让游客来得了、玩得好,则是更考验内功的地方。如果产品、管理服务跟不上,搞“一锤子买卖”,只有广告没有“疗效”,反过来会加速一个地方品牌形象的消耗。以前,有的景区、酒店哄抬价格和辱骂游客等行为在网上引发舆情,这样的教训殷鉴不远。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概括上面这段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年来,学者们通过对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的记录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论语》的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论语》的解读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学者们通过对《论语》逐字逐句地解读,揭示其中的哲理和价值观念。例如,孔子在《论语》中提到“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表明了重视传统和经验的重要性。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则体现了孔子对于师德和教育的看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内涵,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论语》的应用是研究的另一个方面。《论语》中的智慧和道德准则可以指导人们的言行和处世之道。例如,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道德准则,即不要。这个原则在人际关系中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促进社会和谐。此外,《论语》中还有关于领导力,教育、家庭伦理等方面的智慧和教诲,对于现实生活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1.请以“《论语》”为主语开头,将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四个较短的句子,使之与下文衔接自然紧密。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在某一社会群体中高度集中的形象投射,即构成这一时代的精神偶像。当下,科技创新被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这种时代召唤下,无数中国科学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潜心研究,倾情奉献,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非凡贡献。作为民族崛起的重要力量,这些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值得被铭记,科学家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境界理应被褒奖。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以科学工作者为表现对象的影视作品尤其是科学人物传记片,数量并不多,产生较大影响力的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更是屈指可数。

探究科学人物传记片创作式微的原因,一方面是科学人物传记片的创作门槛较高,要求主创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充沛的学习热情、较高的学习能力,以及相当的艺术造诣。主创需花大力气将深奥的理论和技术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才能让观众真正理解这些科研项目的艰辛和科学事业的意义。另一方面,创作者对此类电影的认知定位有些模糊。比如究竟是历时性地深入挖掘科学工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人生亮点,彰显科学工作者的丰硕成绩,以及他们对国家,甚至是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还是围绕他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世界的互动关系,展现人物的人性弧光;是照搬平移人物的生平轨迹,还是在此基础上加入必要的艺术想象,将现实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此类问题搞不清楚,创作就容易出现生硬拔高人物精神境界,使人物塑造扁平化,以及剧情囿于“成绩罗列”“忘我工作”“与病魔抗争”等程式化模块,缺乏创新之类的问题。比如《人到中年》把更多力气花在反映科学工作者日常生活的描写和坚毅品质的渲染上,作品虽然感人,却没有充分反映出科学工作的特殊性。《超导》则过于专业,无法引起观众的广泛共鸣。因此,如何运用电影艺术手段更好地讲述科学工作者的故事,让更多闪耀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的科学之星成为时代偶像,是新时代对电影创作者提出的新创作命题。

要创作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首先是在讲述科学家的故事,表达理性的科学精神,并在表达过程中涉及科学概念、科学事实,以及理性思考时,尽量避免科教片式的过程演示与概念阐释。无论是科学家抽象的理性思维,还是相关科学概念和事实,都应该服务于塑造人物、表达情感,作为情节发展的一种变量,构成叙事表达的结构性要素。让创作始终围绕人物的情感、动机与目标追求,进行戏剧化的叙事建构。既表现科学人物理性的存在状态,更要表现他非理性的情绪与情感的冲动。既要表现超然物外的执着一面,更要有平凡世俗,甚至是迟钝的一面。通过反差、吸引、冲突与转化等一系列艺术手段,所塑造的科学人物才能具备丰富个性和温暖情感,才能更接地气,更有生气。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更能艺术化地表现其作为科学工作者异于常人的观看世界、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此外,电影叙事在根本上是有关“关系”的叙事。其中,既包括人与自我的关系,更包括人与他人、与社会群体、与社会机制间的关系。因此,仅仅是深入挖掘科学工作者的自我成长经历,以及他的科学成就,对于科学人物传记片而言,还远远不够。没有天生有趣的人物,人物的人性弧光需要在互动关系中得以呈现。对于那些有着明确科学目标追求的科学家而言,在他们所要面对的“关系冲突”中,最重要的是与自我的冲突,借用一句京剧的行话,即“不疯魔,不成活”。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疯魔”状态,影片中科学探索的荆棘之路才会彰显出人物真正的精神。

除了解决创作层面的问题,高质量科学人物传记片要批量涌现,也与整体社会氛围密切相关。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发挥好引导、规划、组织、调控的主导作用,吸纳更多具有制作实力的组织机构参与科学人物传记片创作。通过强化政策扶持,推出重量级、标杆性的作品,在电影行业掀起创作热潮。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着力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有了对科学家精神的深入理解,以及更多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创作者和受众才能在更高维度上形成共鸣并且互相激发。

总之,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更有希望。希望越来越多的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能涌现出来,用感人的科学家故事激励引领越来越多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紧随他们的步伐接力奋斗,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摘编自孙承健《让科学家成为时代偶像》)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代的精神偶像是时代精神高度集中的形象投射,它可以反映出这个时代所特有的时代精神。
B.科学人物传记片的创作中,照搬平移人物的生平轨迹,就会出现生硬拔高人物精神境界的问题。
C.创作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不仅要表达科学精神,还应尽量避免科教片式的过程演示与概念阐释。
D.高质量科学人物传记片的批量涌现,离不开有关部门发挥在引导、规划、组织、调控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数科学家取得了辉煌成就,做出了非凡贡献,这些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值得被铭记。
B.新时代的电影创作者应深入思考如何运用电影艺术手段更好地讲述科学工作者的故事。
C.科学家面对的“关系冲突”中最重要的是与自我的冲突,这是科学人物传记片的主要内容。
D.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能够用感人的科学家故事激励引领越来越多的观众,特别是青少年。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A.电影《奥本海默》是一部关于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传记电影,如果不熟悉背景知识和这些举足轻重的物理学家,可能会觉得很难跟上剧情。
B.纪录片《超凡未来》尽显中国科学家的浪漫和仁心,这种对科学家人文情怀的描述,给予观众深刻的思想启迪:科学创新的终极目标,是让世界更美好。
C.为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拍摄的电影《钱学森》,主要讲述的是钱学森青年赴美、励志求学、涉险回国、建功立业等一系列的曲折人生。
D.影片《居里夫人》讲述了居里夫人发现“镭”的前后经历,致敬了她的独立探索、不唯名不唯利的精神,给予后世的科研工作者以无尽的启示。
4.请简要分析文本的论证思路。
5.班级计划为袁隆平院士拍摄一部传记片,你认为应做好哪些准备?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在成为经典之前,险些被野蛮芟除绝灭。秦始皇“焚书坑儒”,《诗经》________①________。一把冲天大火,关关的雎鸠,喓喓的草虫,交交的黄鸟,喈喈的仓庚,由哀鸣归于死寂;夭夭的桃花,滚滚的蔓草,青青的绿竹,绵绵的葛藟,被火舌舔成了灰烬。倘若《诗经》遭此劫难从此湮没亡佚,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那么,没有诗源润泽的中国文明将是多么乏味、枯瘠。

文献记载,孔子编订《诗经》后,传给弟子子夏,数度辗转由大儒荀子传给了毛亨。但到了毛亨这儿,历史之河陡起滔天巨浪,《诗》《书》被秦帝下令焚毁,而保存传承者面临身死族灭的命运。向秦始皇献此毒计的是丞相李斯,李斯与韩非、毛亨同为荀子的弟子,韩非为李斯所害,毛亨的处境也________②________,他被迫亡命他乡,一路寻寻觅觅,最后在相对荒僻但水草丰美的武垣县(河间)落下脚来。民间传说他在居所挖了地窖,将《诗经》刻在四壁上。毛亨作为一代大儒、《诗经》的嫡传人,肯定将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早已烂熟于心了。

毛苌从此在河间一带广泛传播《诗经》,撒播了诗的种子。河间成为“毛诗”的发祥地,毛公最早居住并传播《诗经》的村庄被称作诗经村。这独特的名字散发出诗的芬芳,诵之令人________③________。

1.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下面句中引号用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真”和“善”是人类美好的品格,也是长期以来哲学领域探讨的重要话题。
B.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
C.曹植在建安诗人中成就最为突出,他的诗艺术精湛,钟嵘《诗品》誉之为“诗中之圣”。
D.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止咳药不是“甜水儿”,想怎么喝就怎么喝。今天,药师就来给大家介绍服用这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①         。服用这一类药品时,应将药品倒入勺子中,然后直接口服,这样做可以避免因瓶口沾上病菌而使糖浆污染变质,无法继续使用。

这一类药品直接口服即可,       ②         ,这样会降低药物的黏稠度和浓度,使药效大打折扣。服用药物后不能马上喝水,很多人喝完这一类药品后,觉得有点“齁”,所以立即喝水。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糖浆、浸膏类的药物主要是靠黏稠药液将咽喉黏膜覆盖,形成保护膜,减少外界刺激进而发挥药效。如果服药后立即喝水会稀释药液,       ③         ,影响药效的发挥。

很多人为了让咳嗽的症状尽快好转,便加大服用这一类药物,这一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一类药物含有很多中药成分,如果过量服用,会引起腹痛、腹泻、头晕、烦躁和血压上升等不良反应。所以一定要依据说明书按照规定的剂量服用。忌长期服用。按照说明书要求,如果连续服用3日症状还未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1.下列句子中的“一定”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一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停滞不前。B.今天的会议有要紧事,你一定不能迟到。
C.天下一定,晏然无事,百姓和乐。D.我们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捧在碗里的故乡

余继聪

自从搬进城里与我们一起生活后,母亲每次回故乡总是会带回一些故乡的土特产,一袋小白菜、土鸡蛋,一小坛腌菜,一块腊肉什么的,一家人就常常把故乡捧在碗里。

无论是半袋红薯,还是一把青葱、一把辣椒、一捆小白菜、三五个茄子洋瓜、一块腊肉,都会让我们全家高兴。吃饭的时候,一端起碗,甚至一进家门,闻到母亲带回来的新鲜蔬菜香甜的味道,妻子和孩子都会高兴地说,是故乡的味道。一端起碗,就把故乡捧在碗里,捧在手里了。那种新鲜香甜,那种亲切,几乎让我们流泪。有时甚至不舍得吃,不舍得咀嚼下咽,怕把故乡嚼化了。

母亲到城里来跟我们一起生活,是因为原本离城很遥远的故乡村庄被征占拆迁了,即将城市化。故乡沙溪河边一溜几个村,田地基本都被征占完了。家家户户的农具基本都送给深山里那些村庄的亲戚了,即便有些人家还舍不得送人和丢弃,还想珍藏,但是一旦住进统一规划的安置小区,也没地方放了。失地的故乡,失地的亲人们,长期难以适应,难以适从。每一个播种的节气来临,勤俭的亲人们还会按节气在路边种上几窝几簇辣椒茄子、葵花苞谷、芫荽香葱,播撒下一眼小白菜什么的。每一个节气来临,关节和骨头里,还会像春风来临、庄稼发芽一样,嘎嘣嘎嘣作响,总想拿起镰刀,扛起锄头,下地播种,总想扛起犁耙下地耕耘。

其实,以前老家村子的瓦房院落还没有拆除的时候,母亲每一次进城,买化肥,买农药,买农具,都会给我们送房来故乡老家的蔬菜。这些蔬菜都是她和父亲自己栽种的,或是村里亲人们邻居家让地捎带给我的。只要母亲一进城来,家里就堆满了故乡的蔬菜,溢满了故乡的味道,一家人,就常常把故乡捧在碗里。

从我刚参加工作,到老家故乡的田地改建为蔬菜大棚以前,我吃的大米,都是父母亲送来的,都是故乡的稻谷碾的。从我刚参加工作,到讨媳妇、生儿子,我们城里这三口人吃的瓜果蔬菜,常常是故乡送来的。离开故乡,进城工作,这么二十多年了,故乡的亲人们、亲戚们,一直把我当故乡人,当自家人,每有收获,每有新鲜吃食,总不忘给我送些来,常常给我们送来故乡的味道。

其实,故乡的亲人们,许多都勤俭惯了,舍不得花钱坐车,而我的祖母、外婆、母亲、姨妈等都严重晕车,坐一次车,上吐下泻,就像大病一场,几天都难以恢复。每一次给我送大米来,父母亲都是趁天晴,骑三轮车,一路坑坑洼洼、艰难颠簸、烘烤辣日、汗流浃背而来。每一次独自给我送红薯苞谷等东西来,母亲都是用竹篾背箩或者花篮背,沉重而来,蹒跚而回。让她坐公交车到城郊,她往往舍不得花那五角钱或者一元钱。再说,母亲严重晕车,也不愿遭那个罪。姨妈给我送粮食瓜果蔬菜,也是如此。

搬进城里与我们一起生活以后,母亲又开始经营起菜地,在我们家阳台里、楼下的花圃里种植各种蔬菜。装水果的泡沫箱,母亲把它们直接变废为宝,装上泥土,放在阳台上,就成了母亲种菜的微型菜地。栽种一两棵茄子、番茄,或是一丛辣椒、香葱、芫荽。楼下的花圃,废弃多年了,无人管理,母亲翻挖出来一溜,晾晒几天,捡拾干净杂草,就开始播种小白菜,并像在老家故乡一样在菜地边栽种上一簇簇茄子、辣椒、青葱。

狭窄拥挤的小屋,又溢满了故乡的味道。一回到家,就看见阳台上摇曳着的辣椒茄子、芫荽小葱,闻到故乡的味道。母亲的微型菜园总让我觉得好像又回到了故乡老家,晚上睡觉,也好像还睡在故乡村子里、庄稼地、菜地边,一身的疲惫、满心的烦恼沮丧马上就被洗掉,云开雾散。

儿子上初三时,为了给儿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我们三口搬离了嘈杂拥挤的教育小区,母亲仍然住在教育小区的老房子。那片教育小区,建于九十年代,房子面积都很小,最大的也只有七十多平米,我们家那一套房子更狭窄,是最小的户型,只有五十九平米。新住宅离教育小区老房子有三公里多,母亲从老家带回来瓜果蔬菜,或者她在教育小区阳台花圃里栽种的蔬菜可以采摘了,仍然会走着路来,一袋袋送到新房子给我们。我到教育小区去看她,她也会像我以前回到故乡老家一样,总是不忘在我离开时候,顺手从花圃菜地里采摘一袋蔬菜给我。看着这一颗颗水灵灵的小白菜,几枚红红的辣椒或是一把绿色的小葱,就会闻到满碗的清香,满碗都是忍情和感动。

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但我常常把故乡捧在碗里,满碗都是新鲜香甜,满碗都是忍情和感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里的土特产,有的是乡亲捎来的,有的是父母、亲戚送来的,即使是普通的小白菜、土鸡蛋等,也能让作者感受到故乡的味道。
B.舍不得花钱坐车进城的描写,折射出母亲的节俭以及经济的拮据和生活的困苦,也揭示出当时农村普通的经济状况。
C.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抒写故乡的味道,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念和赞美之情,读来既真实又亲切感人。
D.作者搬离小区后,母亲仍走路送瓜菜的行为对“故乡的亲人们,许多都勤俭惯了”作了很好地诠释,慈母之心可见一斑。
2.下列有关“微型菜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型菜地是母亲搬进城里与我们一起生活后开始经营的菜地,它凝聚着母亲的一片深情。
B.微型菜地很特殊,虽然在我们家阳台上、教育小区楼下花圃里,但它照样有故乡的味道。
C.正是因为有了微型菜地中的辣椒香葱等,拥挤的小屋才洋溢着故乡情味,让“我”不再倦怠。
D.“我”离开教育小区之后,依然可以享用到“微型菜地”里结出的菜蔬,是母亲送过来的。
3.第三段是如何刻画故乡亲人们的形象的?表现了乡亲们怎样的心情?请简要说明。
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以“捧在碗里的故乡”为题的作用。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平,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学编程、做兼职……人和人之间的精力差别,有时候可以大到离谱。为什么会这样呢?

最新研究表明,精力差别的原因,,剩余多半来自疾病、生活和工作状态等。双胞胎研究显示,同卵双胞胎两人之间的精力差别明显低于异卵双胞胎,由于两种双胞胎的成长环境类似,区别只在于同卵双胞胎的基因更相近。但即使是基因非常接近的一对同卵双胞胎,,这部分差异主要来自后天环境和状态影响,如受到很多疾病的影响,包括心脑血管病、焦虑症等。最后,精力水平还与生活和工作状态密切相关,如近年来,因“996工作制积劳成疾的新闻并不鲜见。

如何改善精力水平?运动或许是很好的选择。研究证实,相对于经常运动的同龄人,运动不足的成年人感觉疲劳的可能性增加了64%。其实,精力充足的人更有可能去运动,后天的锻炼通常又能改善精力。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与文中引号相同的一项是(     
A.在外国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捧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这种现象的蔓延是发人深思的。
B.这些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C.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
D.“五四运动”在一代代中国青年心目中,就像是熊熊燃烧的火炬,激励着他们的斗志。
2022-09-22更新 | 455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时代,网络全面重塑了人们的生活。从物质到精神,网络基本上完成了对人的一切延伸,包括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当人们依赖网络而生活时,也几乎不假思索地依赖网络而思考。极度便利的物质世界呈现出令人警觉的批量化、同质化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早就蔓延到了精神领域。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网络文化的原创性问题被提了出来:在这个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已居于高水平的网络时代,人们如何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文化又何以保持其原创性活力?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或许需要我们转换一下思路,即网络时代的文化原创性可能已经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表达方式,需要我们在种种芜杂的现象之中进行辨析。其中,与原创性紧密相关,却往往被草率地置于其对立面的二次创作问题就具有代表性。

二次创作并非网络时代的独特产物,而是作为一种文艺创作的手段古已有之且广泛存在。如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即是对史书《三国志》的二次创作。元杂剧《灰阑记》更是经历了从布莱希特的剧作《高加索灰阑记》到香港作家西西的小说《肥土镇灰阑记》这般跨语言、跨文体的再创作。网络时代二次创作的特殊性在于,它在一个虚拟空间里实践了后现代主义的创作观念。

在后现代语境下,所有的创作者、所有的文体、所有的素材及创作成果都获得同等的地位。后现代多使用拼贴的手法,视快感——而非崇高——为艺术的主要追求。后现代艺术得以实现的技术性前提是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艺术品在科技的支持下得到广泛传播,欣赏艺术的门槛全方位降低,创作者们也真正走进了大众世界。由此,技术改造了艺术的价值观。后现代主义的视野有助于人们发掘出网络时代二次创作现象内部的原创性活力,将其与抄袭、复制等恶劣的侵权行为区分开来。二次创作是网络时代原创性的特殊表现形式,植根于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达和大众表达欲望的空前高涨。网络世界缩短了文艺作品创作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标准的网络原创性作品,如以连载方式发表的网络文学,其创作过程已无法脱离作者与读者评论之间的互动。而二次创作是一种反向的互动,扎根于原作的评论自身获得了独立生长的可能。二次创作是一种真正的大众文艺形式,大众不再是默认的受众,而是创作本身的一部分,他们不仅仅满足于以反馈的方式参与作品的完成,而是进一步拆解、打碎成品,并通过自己个人化的表达方式加以重新组装。

网络文艺的二次创作绝不意味着抄袭或复制,而是以自我表达为前提的创造性重构。这种创作本身的著作权如何得到保障,以及二次创作对原作如何使用才不会造成侵权,需要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与引导。二次创作借助互联网平台,将创作权利与发表途径开放给了所有网络用户,在激活大众文艺活力的同时,也对权利边界和创作导向的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到通俗而不低俗、享权而不侵权,是二次创作真正激活网络文艺原创性力量所面临的挑战。

(摘编自谭雪晴《网络文艺二次创作面临挑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人们依赖网络生活、思考,批量化、同质化的现象从物质领域蔓延到精神领域。
B.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是后现代艺术得以实现的技术性前提,这导致了侵权行为的发生。
C.网络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对原作的评论可以成为个人表达的“二次创作”。
D.“二次创作”激活了大众文艺,但也面临如何做到通俗而不低俗、享权而不侵权的挑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网络全面重塑了人们的生活”为背景,引出了网络文化的原创性问题。
B.文章列举《三国演义》《灰阑记》等例子,是为了论述“二次创作”古已有之。
C.文章第四段讨论技术改造了艺术价值观,有助于挖掘“二次创作”内部原创性活力。
D.文章肯定“二次创作”的积极效果,也流露出对网络文艺原创性面临挑战的担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二次创作”被置于原创性的对立面,说明当下人们没有辨析芜杂现象的能力。
B.空前高涨的大众表达欲望,是网络时代原创性的特殊表现形式的最重要的条件。
C.原创网络文学的创作必然会受到读者评论的影响,包括以连载方式发表的作品。
D.网络文艺的“二次创作”作为一种创造性重构,需要法律法规的引导与保护。
2021-11-08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