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36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天到了,家园前的草坪露出了红红绿绿的生机,一位新搬来的中年人回家不忍心践踏那片草坪,便绕了点路,没想到刚上楼时,邻居老太太微笑着迎上来,一番话让中年人颇感意外:我整天都在想,很有点担心新来的邻居是个什么样的人?顿了一下,老太太又说,当你刚才绕过那片草坪时,我算了解了你,知道我没什么好担心的。

生活常常时这样,刻意为之往往不能缩短彼此的距离,而偶尔发生的一个细节、一个举动,却会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美丽的桥梁。

请以“心灵的距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要求以真实经历为素材,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学校名。

2024-01-02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一学期的高中生活里,我们追随师长,相约同伴,捧读语文教材中一篇篇经典之作,开展《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投身征文大赛、诗歌诵读、校园辩论等语文实践活动,往往会有新的收获和成长,不经意间常会有一种感悟:哦,这才是真正的高中语文课。

请以“哦,这才是真正的高中语文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叙这学期语文学习中的某件事,来表达你对高中语文学习的认识,不少于800字。

2023-12-3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滕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的诗词水准公认非常之高,苏轼被王国维列为与庄子、陶渊明、杜甫同列的一线诗人。不过今天翻苏轼诗词,精彩的篇章固然________,但似乎写作并不费力,很少给人一种苦心孤诣的感觉。他的诗词始终有一种飘然轻举、高飞万里的畅达感,似乎未经意,又是天然的大手笔。而有些名句,一眼就能看到一种功力。比如李白的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明显能看出作者的较劲,力求达到耸人耳目的效果,创造阅读的陌生感。

苏轼诗词,很少有这种感觉,他似乎没有刻意地发力,刻意制造特殊的阅读体验。比如《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诗很著名,但要说哪里好,却又抓不到什么亮点。是炼宇还是警句?是境界还是气象?似乎都有些谈不上,但就是这种娓娓道来,却在不知不觉间沁人肺腑,随之流传千古。这就是,一种天才。所谓天才,就是有一种俯视感,不屑于炫技,也不有意________自己的风格,信笔而挥,就是非凡的笔墨。苏轼曾评价自己的书法是吾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其实评价他的诗词也恰当。天才是不需要参照系的,不会表现________的紧迫,就像嘴上说我没复习的学霸,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一交卷却是高不可攀。

     ),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后世评价苏轼的诗词,常见的是以文为诗”“以诗为词。苏轼的创作常常是跨界的,创作在他眼中都是文体不限,诗、文、词是可以混搭的。这种跨界,恰恰是苏轼天才面貌的________:我创造规则,而非被规则所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多如牛毛   展示   迫在眉睫   呈现B.比比皆是   标榜   亦步亦趋   流露
C.多如牛毛   标榜   亦步亦趋   呈现D.比比皆是   展示   迫在眉睫   流露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态度
B.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态度是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
C.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态度,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是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
D.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态度,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
3.文中说苏轼“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这在《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都有所体现,请选择其中一篇中的相关内容写一则文学短评,分析苏轼“透彻了悟”的哲思。字数150-200字。
2023-12-31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滕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大家都知道敦煌的故事。在一百年前,敦煌的一位姓王的道士,无意中敲了敲背后的墙,发现声音异常,于是打开这面墙,一个宝库被发现了。敦煌藏经洞的文书是中国最值得骄傲的文物,几万卷千年以前的各种文书被发现,。可惜的是,差不多是两万卷最好的东西都被英国的斯坦因和法国的伯希和拿走了,分别藏在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图书馆。伯希和是敦煌文书劫夺者,不过,我们不要对他太过于有仇视之心,因为公正地说,他又确是20世纪最有水准的西方汉学家,他在1920年发表在河内出版的《通报》(T’oung Pao)上的《牟子考》中提出,在公元初,恐怕不只有一个西域的通道,云南与缅甸之通道、2世纪时交州南海的通道,大概也应当是佛教传来的途径,他怀疑地说,如果佛教都是从西面来,为什么最早一部中国人关于佛教的书,却产生于交州呢?

还有一个人是梁启超,他是清华大学1920年代研究院的教授,是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了不起的改革派思想家与学问家,对中国影响极大,在现代学术研究方面也是开创者。虽然他对每个问题的研究都欠深入,但几乎在每个领域都有天才的想法,他很会吸收各种信息,尤其是日本方面的成果,他在《佛教之初输入》附录二里便说道,“佛教之来,非由陆而由海,其最初之根据地,不在京洛而在江淮”。这可能是从日本学者那里学来的,也可能只是一种想象和猜测,不过他很聪明,也很敏锐。

第三个人是胡适。胡适大家都熟悉,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也是中国最能够开拓思路与研究领域的学者,他思维极敏锐,但在正式提出证据时又比较慎重。虽然在正式发表的文章里他没有谈到,但是早在1937年1月,他看汤用彤的《魏晋两汉南北朝佛教史》稿本时,就写了一封信给汤用彤,说佛教从海上来的说法,不可以完全否定。他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太平经》一系的道教,多起自齐地,就是山东半岛,最早作《包元太平经》的甘忠是齐人,其信徒贺良、李寻是齐人,作《太平清领书》的于吉和他的信徒襄楷也是齐人,如果承认《太平经》和佛教有关,那么这些和《太平经》相关的都来自齐地,是否就有海路传来的可能呢?他又说,到了2世纪,笮融在江南的佛教传播,多达“五千余人户”,牟子在靠近南海的交州见过很多沙门,不也证明这一海路的可能吗?他还进一步提出了尚有蜀印一路,就是说佛教有从印度经过云南到四川的可能性。1952年2月7日,他还在写给后来当了哈佛大学教授的杨连陞的信里说:“我深信佛教入中国远在汉明帝之前,我也深信佛教之来,不止陆路一条路,更重要的是海道,交州在后汉晚年已是佛教区域,所以佛教大概先由海道来,由交广到长江流域及东海滨,先流行于南方。”

其实,就连汤用彤也没有完全否定佛教自其他通道传入中国的可能,在他的名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里,他只是说,北方佛教多来自中亚,而且他又说,从中亚传来的印度北方的佛教,可能和海路传来的印度南方的佛教不同,印度西北方向的佛教,多大乘佛教,所以般若、方等经典从这边传来;而从海路传来、在南方先登岸的佛教就不一样,他说,南朝时,佛教多由海路而来,但多来自印度南部,那里却是以小乘佛教为主的区域,所以像锡兰、缅甸、暹罗、马来半岛、南洋群岛等,都受这种佛教的影响,而中国接受的也应当是巴利文经典系统。

那么,这些天才学者的怀疑是否有道理呢?。虽然,但,近年有人再次提出了佛教传来的路线问题,这当然是要打破传统的一条道路的说法。

(节选自《中国古代文化讲义》葛兆光)

1.下到选项中填入文中横线①处。正确的选项是(     
A.和库兰在中东发现的1950年代死海文书意义是一样的
B.就像是库兰发现的1950年代中东死海文书的意义
C.和1950年代中东的库兰发现死海文书的意义是一样的
D.就像是1950年代中东的库兰发现死海的文书意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部中国人关于佛教的论著指出,佛教是从两广、缅越之地传入内地。
B.梁启超对于现代学术有自己的想法和研究,但关于“佛教传入途径”的想法来源于日本。
C.胡适认为汤用彤关于“佛教由海路传入”的说法不可以完全否定。
D.关于佛教传入途径的探索,其实也是关于古代中国航道交通的探索。
3.请在文中横线②③④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它与上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每处字数不超过10字。
2023-12-3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新东方新高一语文期末考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5 . 同学们回顾初中生活,拟写对联。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畅叙依依师生情,感念
光阴似箭,惜别,祝福金榜题名。
A.①白驹过隙     ②春风化雨     ③拳拳赤子心
B.①白驹过隙     ②师者仁心     ③悠悠同窗谊
C.①岁月如歌     ②春风化雨     ③悠悠同窗谊
D.①岁月如歌     ②师者仁心     ③拳拳赤子心
2023-12-3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高一新东方开学考 语文试卷 02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6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5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博物馆的力量来自哪里呢□主要是来自博物馆丰富多彩的藏品□自然标本、考古遗物、艺术珍品、革命文物……不同类型的藏品记录着自然和人类文明的多元信息,蕴含着提升审美水平、厚植家国情怀、促进文明交流等多种力量。

A.”。               B.。”              
C.”。              D.。”              
2023-12-30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高一新东方开学考 语文试卷 02
7 .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科普活动如约举行。②神舟十三号的3名航天员向全球观众演示了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③天宫课堂激发了全球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④此次活动让中国科普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2023-12-3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高一新东方开学考 语文试卷 02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8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要学会选择。选择与自然有关的书,以丰富知识;选择与历史有关的书,以         视野;选择与哲学有关的书,以         智慧。读书还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才会有         ;善于思考,才会有取舍。读好书,善读书,才会读有所获。

A.开阔       吸收       鉴定B.开辟       吸收       鉴别
C.开阔       汲取       鉴别D.开辟       汲取       鉴定
2023-12-3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高一新东方开学考 语文试卷 02
9 . 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它既可以指聪明才智,如机敏”“智谋,也可以指超越一般的认识,具有把握真理(或本质)的能力。

根据你的理解,请以“身边的小智慧”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套作。

2023-12-2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高一新东方开学考 语文试卷 02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__________之作。诚然,当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___________的变化,但重温此书,人们不仅仍可感受到理性的光辉和人文的忧思,更会为生活在进步如此神速、变革如此伟大的时代而庆幸。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论述了14个问题,涉及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其中提到的一些概念,让人印象深刻,比如熟人社会”“生熟社会___________。曾经,熟人社会是我们绕不过去的坎儿,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小的城市里,人员难以随意流动。而在乡村,大家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狭小空间里,家长里短、恩怨纷争___________,每个人都生活在透明的社群里,几无隐私可言。

A.殚精竭虑   改天换地   此起彼伏   一清二楚
B.处心积虑   改天换地   此起彼伏   泾渭分明
C.处心积虑   翻天覆地   此消彼长   泾渭分明
D.殚精竭虑   翻天覆地   此消彼长   一清二楚
2023-12-2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