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暗地里
B.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暴露、泄露
C.虞常果张胜 引:牵扯
D.单于使使晓武,会虞常 论:讨论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而去之。

后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去职,赋《归去来》。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要延之坐,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注】舁,yú,抬;篮舆:轿子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州刺史檀道济往             候:等候
B.而去之                                 麾:挥手
C.不能                                 致:招致,约请
D.弘欲要延之坐,日不得          弥:整,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汉代为一郡长官。刺,检核问事质疑,即监察之职;史,“御史”之意。
B.绶,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东西的丝绸,“解绶去职”指解下官印辞去官职。
C.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嘉四年”属于按照帝王年号来纪年的。
D.谥号,古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如“靖节先生”。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B.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C.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D.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而率真,清高而自负。
B.州郡召用陶渊明担任州郡的官职,他不忍官场,弃官回家,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身体瘦弱而患上了疾病。
C.陶渊明曾经去过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好了丰盛的酒席,在半路粟里(地名)邀请他。
D.郡将(官名)曾经来拜访,正赶上陶渊明酿的酒糟熟了,郡将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6.结合文章,简单说说陶渊明不与檀道济交往的可能原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3 . 下列句中“者”与“客有吹洞箫者”中的“者”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B.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
C.石之铿然有声D.南冥
2020-11-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1高一上·浙江·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4 .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的通史,它是(     
A.《汉书》B.《史记》C.《三国志》D.《左传》
2020-11-06更新 | 2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新东方】语文057
20-21高一上·浙江·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5 . 根据中国建筑特点,面对大院门口,你的左手边是什么方向?(     
A.东B.西C.南D.北
2020-11-06更新 | 2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新东方】语文057
20-21高一上·浙江·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6 . “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A.十五岁B.十八岁C.二十岁D.三十岁
2020-11-06更新 | 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新东方】语文057
文言小题-选择类 | 容易(0.94) |
名校
7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B.《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其中核心是“修身”。
C.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D.墨子,即老聃,名翟,字伯阳,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的阅读,向来为传统的人文教育所注重。中国的旧式教育自不必说,近代的西方教育也不例外。如英国近代中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类即为“文法学校”,顾名思义,便是以古典语言的教授为基础,引导学生进入经典之中。

不过,自20世纪以来,传统的经典教育逐渐失色,各级学校愈发重视自然科学乃至于实用技能的教学,这自然引起了守旧人士的不满。据说,19世纪末任哈佛学院院长的著名教育家布里格斯曾经忿忿不平地说:“新设立的科学学士并不能保证拿到学位的人懂得什么科学,但可以肯定,他不懂任何拉丁文。”然而,无可奈何花落去,经典阅读的式微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似乎与传统渐行渐远——不论是传统的教育方式本身,抑或是传统教育方式中对经典的珍视。

令人意外的是近十余年来,传统文化在中国似乎正以惊人的速度回归。所谓“国学”已俨然成为社会的热潮、身份的象征,而其中经典阅读又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乃至于在不少小学中,《弟子规》成了必读必背之物。在这“复兴传统”几成“政治正确”之话语的时代,阅读经典究竟当如何进行,又有何意义?

坦率地说,我们若轻佻地倡导传统,不仅是对时代的背离,也是对传统的无知。无论中西,古今教育在目标上都有着根本的差异。古典教育强调的是对人之灵魂的塑造,经典阅读在其中的意义,是指引人们对终极之“道”的探究和对个人修养的追求,成为合格的“劳心者”。中国传统旨在培养君子,不以一技谋生,而求“内圣外王”,此之谓“君子不器”;类似的,西方传统以“自由技艺”为核心,通过对音乐、算术、几何、天文以及语法、逻辑、修辞等“形而上者”的研习,成就人的自由心智。一言以蔽之,传统意味着对不拘于物的小众精英的培养。

现代教育则恰恰相反,愈发倾向于面对大众,培养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下的合格劳动力,故而着重于器与技——或者说谋生手段——的掌握。近年来日本、德国、英国等地的大学改革,无一不在转而追求实用技能和就业率。对于中国来说也同样如此,一句惯常的口号“知识改变命运”便已道尽现代教育的实质。

在传统教育中,经典阅读是必须的,因为它规定了一种文化传统中最核心的价值、最终极的回答,在一个缓慢变化、相对封闭的社会中,我们尽可依靠掌握此奥义而无需为稻粱谋的少数精英,来为社稷立心立命,守护纲常,凝聚共识。

在如今不可逆转似也无可厚非的教育导向之下,个人尤需找到自己的“生命之弦。但现在“国学热”中的某些潮流,却似乎正是在“强不能以为能”,以一种文化“原教旨主义”的方式,产生了“一些不堪入目的怪物”,即文化本位主义或者说中国特殊论——将中国经典(更确切地说是汉族经典)奉为圭臬,将他者的传统视若无物,或视为敌手。

全球化时代的经典阅读,需要我们在回溯自身传统的基础上,兼涉其他文明的经典,由此,才能真正洞察和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近十余年来,不少哲学家都在讨论,世界有没有共通的价值观,若有的话,它又该多“厚”。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既不能走向一个极端,以一种价值观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无可无不可,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淖。通过阅读多种经典、游走于不同的传统之中,我们或可在各种文明交汇碰撞的当下,求得其中的平衡,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在。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哈佛学院院长布里格斯所说的话旨在阐述反对现代教育重“器”与“技”而忽视人的自由心智的观点。
B.近十余年来,传统文化在中国正在回归,所谓“国学”已俨然成为社会的热潮、身份的象征,这又让作者产生了担忧。
C.古典教育强调的是对人之灵魂的塑造,能指引人们对终极之“道”的探究和对个人修养的追求,成为合格的“劳心者”。
D.作者认为我们应该阅读多种经典,了解不同的传统,在各种文明的交汇碰撞下求得平衡,真正洞察和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2.根据文意,下列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
A.在生活中多阅读经典B.在多元的世界阅读多元的经典
C.阅读经典促进君子的养成D.多元的学识来源于不停的阅读
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个人尤需找到自己的‘生命之弦’”中加点字“生命之弦”的理解。
2020-11-02更新 | 3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7年好题进阶卷(三)
9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葵花歌

[唐]岑参

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

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

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

1.诗歌的前四句中“______”“_______”两字形象传达了盛衰无常、光阴难再的亘古之理。
2.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2020-11-02更新 | 59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浙江省高三高考语文模拟训练卷(三)
10 .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同的一项是(     )
A.之二虫又何知B.彼且奚适也C.彼且恶乎待哉D.《齐谐》者,志怪者也
2020-10-23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