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3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白黄赤黑,东西中南北;五色的经纬,织出山与水。”2023央视兔年春晚,《满庭芳·国色》以曲为韵、以舞为语,织就出一场华美的视觉盛宴。“满庭芳”是词牌名,清徐筑《词苑丛谈》认为,该词牌取自唐柳宗元“满庭芳草积”的诗句,后代诸多文人都曾依此词牌写下(       )的诗句,苏轼在《满庭芳·蜗角虚名》中云:“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李清照在《满庭芳·小阁藏春》中写下:“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国色》分寻色、舞色、唱色三个段落,五种民族乐器与五种颜色、五位顶尖舞者相互对应、配合,将人间绝色吟之以曲,绘之以舞。桃红迎水袖、凝脂搭折扇、细叶载油伞、群青合翎子、沉香配宝剑……婀娜轻盈而又刚健有力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表明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凸显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节目将四十多种中国颜色的名称作为歌词配以国风旋律,让世界认识了那些充满独特东方审美情趣的中国色彩——苍烟落照、香炉紫烟、东方既白、藕丝秋半。世间至艳不过五彩,人间至美不过国色。这些色彩(       )了千年的审美和智慧,如沧海遗珠,在历经岁月的洗礼之后变得更加(       )。

国色出圈,文化破壁。中华传统文化是无尽的宝藏,如何将传统文化和当代技术完美结合,让青灯古卷重焕光彩,则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课题。

1.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脍炙人口       凝结       熠熠生辉
B.名噪一时       凝聚       熠熠生辉
C.脍炙人口       凝结       琳琅满目
D.名噪一时       凝聚       琳琅满目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婀娜轻盈而又刚健有力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表明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诠释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
B.刚健有力而又婀娜轻盈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体现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彰显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
C.刚健有力而又婀娜轻盈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表明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彰显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
D.婀娜轻盈而又刚健有力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体现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诠释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
3.“世间至艳不过五彩”中的“五彩”泛指青、黄、赤、白、黑等颜色,下列与“五彩”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出自姚鼎的《登泰山记》,以“赤”描摹日出时的色彩
B.“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出自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以“白”来凸显屈原的品德高尚,
C.“满地黄花堆积”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黄花”指菊花,菊花之“黄”正是秋日的色彩。
D.“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出自柳永的《扬州慢》,以“青青”写荠麦的长势旺盛,凸显扬州的繁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幸福的光亮

张金凤

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间店铺还闲着。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还有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闹闹。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笤帚在扫地。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这个孩子,叫旺旺。

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

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所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下去。

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买卖虽小,却是一家人的根基。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时间: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

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

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

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这次是怎么了?

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她说: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时热热闹闹的合欢树下变得十分安静,表现了街坊大妈们对店铺新来房客的好奇,引出了对新房客一家的介绍。
B.旺旺爸遭遇车祸后,旺旺妈率先振作,置办货架开小超市,并以儿子的名字“旺旺”命名,寄予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C.旺旺超市是一家人的根基,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
D.“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旺旺妈自豪的语气说明一家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改善。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而合欢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一家的形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有助于表达主题。
B.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增强感染力,如夫妻俩痛哭,与下文“脸上逐渐有了笑容”“满脸灿烂的笑容”形成对比,塑造了人物形象。
C.“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这一情节的设置,既表现了超市的生意好,同时也设置了悬念,使行文有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在塑造旺旺妈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还通过合欢树下老人们的评价侧面烘托形象。
3.旺旺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以“幸福的光亮”为题,有哪些内涵?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延安交响

刘成章

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延安。

记得那年离别时,风吹着我的黑发。今天,当我再来时,头上已是白雪厚积。虽然我老了,肿了,但延安应能认得我;而延安,却变得令我目神迷。

眼前是延安吗?当然是。信天游依旧,革命旧址依旧,宝塔山连同宝塔依旧,依旧的延河依旧哗哗啦啦地哼唱着奔流。此刻云彩此刻风,也有几分当年的感觉。可是,除了这些,延安变得我也认不出了!

枣园那几棵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大梨树,曾经给领袖们许多清凉,现在它们天矗立,蓊郁郁,越长越茂盛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脸上闪烁着梨叶间洒下的光斑,灰布军装八角帽,手提小马扎,仰,流连,围坐一圈讨论。既是重温滚烫的初心,也是寻找那绝美的伏笔。一队一队,摩肩接,出入于每一位领袖的窑院,立定天地精神。枣园四周的梁梁峁峁,沟沟岔岔,以至全延安的千山万岭,一改当年黄漠漠的干的颜色,全都变绿了,水意溶溶,就像秦岭之南。雨中的枣园,燕子掠翅带雨,宛若唐寅笔下的江南小景。千百年来,一直被老黄风频吹的延安,成了翠的延安、湿润的延安、水晶晶的延安、江南一样的延安。

包心菜似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紧抱着延安。古书上说:三山鼎立,太和第一。太和就是清凉山,它山顶上的太和庙,被巨掌捧着,金碧辉煌。可是现在,你退回到凤凰山上看看吧,清凉山上那一握金光,猛扎扎落下来了,落了好几个层级。其实,清凉山一点儿也没有变矮,只是在它的后边,削平了33个山头,填埋了更多的沟壑。削平和填埋中,金属的悬崖隆起,隆起;玻璃的绝壁隆起,隆起;钢筋混凝土的山峦,隆起,隆起。延安新区灿烂地隆起了。78.5平方千米的辽阔,40余万人的喜和乐,陕北口音的歌腔笑,硬生生地被托起来了,在云中,在霞中,在鹰翅旁。

犹记得,古延安沟壑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喘息。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冲上天,好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也记得,延安城周边的千百条沟壑,年年月月冷清无人,纵有野花野草,也是道不尽的寂寞,自生自灭。现在,摩天楼丛掩去了沟,那楼丛开的花朵是一扇一扇的玻璃窗,和那窗里的三弦弹奏、小曲轻唱:酒瓶瓶高来酒杯杯低。那一丛一丛的马兰花,一丛一丛的野艾,则成了人们阳台上的摆设。

驾车在延安行走,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不由分说地挡住你的去路,你还来不及思索,车子已进入一条条隧道,满壁灯光,云霞明灭。延安自古挖而居,延安的黄土天生是挖窑的好材料。现在,人们把挖窑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杨家岭、大砭沟,还是黄蒿洼、万花山,处处都有道。延安周围的群山,都被隧道串起来了。唐朝诗人章碣的《对月》诗,好像是专门为今天的延安写的: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今日之延安,真是别有洞天。汽车快如银箭,车轮碾着丹霄,满眼是水晶台殿般的隧道风光。

上中学的时候,我读过一首歌谣:燕子回来找旧窝,找了一天没着落。现在,我就像这只燕子,怎么也找不见我的旧窝了。一溜一溜的房舍,一块一块的牌匾,虽然还弥漫着当年的气息,但我扑上前去住的是一连串的迷失。真可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在旧窝前用手机留了影。延水汤汤,在不远处流过,在我的心头流过。

此次回延安之前,我和97岁高龄的诗人贺敬之通过话。贺老说,他和我很近。我听了心里热乎乎的。贺老和我,都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欣喜地发现,许多前来瞻仰延安的人,都可以随口背出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句诗最贴切地道出了时代的心声,不管把它放到哪段历史的诗词中,都会力压群芳,引人叫绝。

在《回延安》中,诗人还说: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此刻,面对母亲延安,我的感受完全不是这样了。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早已是过去的故事。而母亲延安,也绝不只是换了一件新衣。被锁在山沟里、千百年闭着的延安——风,通了;气,通了;经脉,通了!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语言,索性借用贺老写过的一句唱词来表达我的感触:

看眼前是何人?又面熟来又面生。

回看革命的来路,延安的秧歌一直扭到了北京城,我们的队伍一直歌载舞。而今天的延安,在欢庆我们党的百年辉煌之际,阳光照透的林间,光线有如各种琴,其间还有笛子、唢呐、圆号、萨克斯,一场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朋友们最知我心,安排我住在离宝塔山最近的宾馆。每当暮色四合,宝塔山上的灯光哗啦一下全亮了,宝塔山红了,如火焰燃烧,也点燃了我的心。我想起母亲告诉我,1937年春天,当我过满月的时候,刘志丹去人同桂荣妈妈给我做了一双老虎鞋;我想起,我骑在南关大礼堂的短墙上玩耍,适逢来开会的毛泽东走过,他慈爱的目光在我身上停留了几秒;我想起,在清凉山上的新华广播电台,在那贴着自毡的小窑洞演播室里,我稚嫩的嗓音乘着电波飞遍全国……我这个出生在延安的孩子,是呵护着长大的。

然而我深知,延安不是我一个人的。延安,是冼星海的延安,是石鲁的延安,是贺敬之的延安,是全国人民的延安,是永恒的革命圣地。作为地地道道的延安人,我的心,将永远伴着延河奔流的强节拍而跳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肿(yōng)       (yùn)       道(suí)       摩肩接(zhǒng)
B.天(qíng)       (biě)       住(jué)       歌载舞(zài)
C.强(jìn)       (hè)       (sè)       神迷(xuàn)
D.仰(zhān)       (yáo)       (xuán)       蓊郁郁(wěng)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3.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引用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诗句起到哪些作用?
4.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5.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将现实与回忆相穿插,拉开了时空距离,在今昔对比中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延安的巨大变化。
B.本文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主要写作对象,以质朴的语言介绍了延安的变化,情感由开头平淡到结尾逐渐变得浓郁。
C.文章既有自然景观的描摹,也有风俗人情的展示,流露出对童年岁月的怀念,弥漫着无尽的生活气息。
D.作者引用《对月》诗表现了当今延安的隧道风光,表达了对诗人章碣神奇预测能力的惊叹。
E.作者笔下枣园中的“大梨树”,是萦绕作者情思的延安记忆,既见证了领袖们那段峥嵘岁月,又吸引全国各地的人们去感受那段革命历程。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与“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树之B.具告
C.其无礼于晋D.如其礼乐,俟君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2018-06-09更新 | 3663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天津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之,能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
B.先妣抚甚厚                                吾妻死年所手植也
C.后六年,吾妻死                         制稍异于前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再变矣     四遭火,得不焚
20-21高一下·全国·课时练习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不吾知也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 
③风乎舞雩 
④加之以师旅 
⑤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⑥为国以礼 
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⑧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A.①⑦/②③④/⑤⑥/⑧B.①⑤/②⑦/③④/⑥⑧
C.①⑦/②⑤/③④⑥/⑧D.①②⑦/③④⑥/⑤/⑧
2021-03-20更新 | 137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樵者

【唐】崔涂

行山行采薇,闲翦蕙为衣。

避世嫌山浅,逢人说姓稀。

有时还独醉,何处掩衡扉。

莫看棋终局,溪风晚待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渔樵”本是农耕文明的基本生活方式,比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它代表了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和淡泊洒脱的人生境界,在诗文中常成为隐者的象征。
B.衡,横木,横木为门,是贫者之居的布置。衡扉,简陋的房屋。从颈联中可以看出樵者生活清苦,“独醉”中透着近似“新停浊酒杯”的“潦倒”之意。
C.本诗尾联与“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典类同,但用意不同。本诗更强调山中遇仙的情节而非刘诗中的人事沧桑之感。
D.本诗语言自然朴质,但余韵悠悠;字里行间既展现了樵者的日常生活,又流露出作者对樵者的赞赏与向往。
(2)“香草美人”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特殊含义。本诗哪一句承袭了“香草美人”意象的文学传统,有什么寓意?
(3)“莫看棋终局,溪风晚待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释: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pí)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鱼龙怒”指潜蛰深水的鱼龙等因受战火威胁而怒,写出吴蜀联军火攻曹军时翻江倒海之势。
C.“今如许”三字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
D.“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感慨三国至今几次改朝换代,历史往事已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起势同样不凡,同样气势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B.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这首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
C.“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D.本词豪情壮采,结句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3.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相关小题。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此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②宫阙名。
(1)下面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衣》每章首句都提问:”岂曰无衣?”然后分别以“同袍”“同泽”“同裳”回答,表达了士卒之间患难与共、互助友爱的情意。
B.《无衣》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四字一句,铿锵有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诗中主旋律充满战斗的激情。
C.杨炯《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过程。整首诗既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雄劲。
D.杨炯《从军行》中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表现了英雄的气概。
(2)面对外敌入侵,人们同仇敌忾,誓死保家卫国,两首诗都表现了可贵的家国情怀。但在表现手法上却有明显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023-02-26更新 | 477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