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00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关,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朝议急西北边,守仁条八事上之。正德元年,刘瑾逮给事中御史戴铣。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十一年,南方盗贼蜂起。前巡抚托疾避去。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隶守不敢隐,因贳其罪,令阴觇贼,贼动静无勿知。檄福建、广东会兵而讨贼。仁亲率锐卒,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治器械舟楫,传诏暴宸濠罪,俾守令率吏士勤王。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大败。守仁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贼平,京师闻,诸大臣震惧。张忠尝纳宸濠贿,忌为守仁所知,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欢呼。忠扬言于帝前,曰守仁必反。守仁入九华山,日晏坐僧寺。帝觇知之,曰:守仁学道人,何谓反?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守仁天资异敏。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其为教,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守仁以直节著。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文臣用兵,未有如守仁也。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指因而,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字意思不同。
B.益,指更加,与《师说》中“圣益圣”的“益”意思相同。
C.军,指军队,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晋军函陵”的军意思相同。
D.方,指正,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方六七十”的“方”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德元年,刘瑾逮捕给事中御史戴铣。王守仁刚正地上奏章营救戴铣,并在朝廷上怒斥刘瑾,杖责刘瑾四十杖。
B.正德十一年,王守仁前往南方平定盗贼。他知道身边有不少人是贼寇的耳目,便借机赦免了一个老仆隶的罪行,令他暗中侦察贼寇。
C.朝臣张忠曾经接受过反贼朱宸濠的贿赂,害怕被王守仁知道,他轻视王守仁是个文士,强迫其射箭,没想到王守仁三发全中。
D.王守仁虽是文臣,但能率领众书生扫除多年的贼寇,平定反叛的藩王;他还在阳明洞建筑屋舍,授徒教学,专以传授良知为主,求学的人一致追随他。
4.与文中“忠扬言于帝前”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厌之有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C.以其无礼于晋D.是寡人之过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贼平,京师闻,诸大臣震惧。
6.王守仁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2024-04-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对文化常识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古人把第一个小时叫作初,把第二个小时叫作正。
B.经首,相传为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一说为黄帝所作。
C.揖,古代作揖与后世不同,古人作揖是推手。《周礼·秋官》:“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
D.黔首,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的贱称。黔,红色。据说秦尚红色,当时平民皆用红布包头,故名。
2024-04-2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列各句相关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图之                    唯:只有。
B.失其所,不知          与:结交,同盟。
C.牧以谗诛                 洎:及,等到。
D.多于在之粟粒          庾:谷仓。
2024-04-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善刀而藏之
B.不霁何虹
C.莫春者
D.当与秦相较
2024-04-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列各句画线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是(  )
A.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B.思厥先祖父
C.行李之往来
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2024-04-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隌邻?邻之厚,君之簿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面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鸿门宴》)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召公谏厉王止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B.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D.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一般指办事的官员,有时表示尊敬,文中的“执事”指后者。
B.行李,古代指出使外国的使者所携带的装备,与今之行李基本相同。
C.列士,古称天子的上士,与“烈士暮年”中的“烈士”所指不相同。
D.耆艾,古人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耆艾泛指老年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忠勇神武,很有口才。鸿门宴外他知情势不利,则闯门而入,拔剑割彘,慷慨陈词,最后竟让项王无话可说。
B.召公说领导要善于倾听各阶层的谏言。他说,治水者通过排除壅塞而加以疏通,领导者也要善于开导并善于倾听。
C.召公重视群众的言论或建议。他把群众的言论看得很重要,把君王的纳谏之心视为平坦肥沃的良田和人们生活基础的来源。
D.烛之武洞悉并善于利用国际形势。他的成功不仅是因为言巧舌利,更是因为他看出了大国关系的本质并加以利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5.烛之武、樊哙、召公三人的劝说辞,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024-04-21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小说每每被视为史余、史补而受轻视,大方之家每不屑道及。“戊戌变法”前后,一些较早接触域外文学文化的知识分子,基于小说可以化民成俗的认识,开始译介欧美及日本的小说,并充分肯定小说的社会价值和教化功用。梁启超首倡“小说界革命”,他肯定了小说的“载道”功用,以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者,适应了晚清维新派改良群治的愿望。兼之借助日渐兴盛的报纸刊物等快捷面广的传播媒介,动摇和瓦解了以往歧视小说的正统文学观,使得小说的译印和创作风起云涌。这就改变了中国文学场域的格局,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语境

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一些有新思想、用新方法的学人开始以空前的热情对古代小说开展了学术研究。1918年3月15日,胡适首先在北大文科研究所作了《论短篇小说》的演讲,讲稿修改后发于《新青年》。该文虽只6000余字,却昭示了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研究的系统性。不过让胡适付出更大热情的是中国章回小说的考证研究。1920年8月,上海亚东图书馆推出汪原放标点版的《水浒传》,胡适撰写的《水浒传考证》置于卷首作为前言。此后8年中,胡适先后为《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章回小说撰写了20余篇考证及序跋文章。

在胡适的系列考证中,影响最大的首推1921年5月置于亚东版《红楼梦》卷首的《〈红楼梦〉考证》。《红楼梦》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影响,可能难以与流播久远的世代累积型经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相比,但因其精神内涵丰富,艺术表现高妙,题材与格调更适合文人读者的口味,所以程甲本问世后,它便受到读书人阶层的群体青睐。中国的读书传统一向是文史不分家,读者习惯以史家笔法来阅读小说中的人和事。《金瓶梅》问世之初,即有诸多有关本事的传闻,《红楼梦》问世之后更是如此,因其开卷第一回写出甄士隐、贾雨村两个有符号意味的人物,脂批道是“真事隐”去、“假语存”焉,导致不少读者以“微言大义”的方式揣测《红楼梦》究竟隐去了什么本事,因此便有了“和珅家事”“张侯家事”“傅恒家事”“明珠家事”等各种说法。最初它们不过是民间茶余的传闻、文人酒后的谈资,直至1914年王梦阮、沈瓶庵《红楼梦索隐》,后又附《红楼梦》以刊行,“索隐”旗帜由此高张。1916年蔡元培发表《石头记索隐》,次年又以单行本行世,将“索隐”往前又推进了一步。蔡元培是一位翰林出生的宿儒,有过留学德国的经历,曾是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7年1月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当时教育界、文化界威望颇高,胡适亦以“领袖”称之。以蔡元培这样的身份、声望,论述《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赋予它以重大的内容,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它的价值和影响。

“隐”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写作策略,也是传统史学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无论是孔子的春秋笔法,还是屈骚的香草美人,都有“隐”的成分在。因此《文心雕龙》专设“隐秀”一篇,与“比兴”“夸饰”等并举,以“文外之重旨”来解释“隐”的内涵。有文本之“隐”,也就有研究之索“隐”。“索隐”由此自然成为中国传统学术之于文本的一种解读方式。“隐”是作者层面的写作手段,“索隐”是读者层面的思维方式和解读途径。即此而言,《红楼梦》索隐派试图从小说文本表面的字里行间演绎、求索出文本背后的微言大义,实际上是沿袭了传统学术的解经思维。既然作者说“真事隐去”,那就一定有隐去的历史真相,索隐派孜孜以求的,就是要将这真相找出来,以使自己的阅读与接受符合传统学术的解经轨道。然而胡适的考证,却完全改变了这样的思维方式。

胡适对古代小说的考证,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对《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世代累积型小说采用历史演进法,主要考察小说的历史演进情况;二是对《儒林外史》《红楼梦》这类个人创作的小说,则侧重考证其作者与版本。在20多篇古代小说考证及序跋文章中,胡适在很大程度上厘清了诸多作品的成书过程、版本之间的关系,考证了不少古代小说作者的生平事迹,大多数工作是开创性的。他对《红楼梦》的考证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

胡适《红楼梦考证》首先向索隐派提出批评。对早期所谓的“纳兰家世说”和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胡适用考证历史事实的方法予以批驳;对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则用“猜笨谜”的措辞指破它的牵强附会。《红楼梦考证》后一部分是对著者和本子的考证。他根据顾颉刚、俞平伯寻求出的文献,勾稽出与作者相关的六条结论,前五条关涉曹雪芹生平与家世,最后一条提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认为甄贾两宝玉是曹雪芹自己的影子,甄贾两府是当日曹家的影子。关于本子,胡适认为程高120回本的后40回是乾隆六十年(1795)高鹗在中进士之前补作的,这就是著名的“高续”说。胡适《红楼梦考证》的面世及其随后发生的与蔡元培之间的论战,在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一则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蔡元培的身份背景,二则是因为胡适之说是附亚东版的《红楼梦》小说刊行的,小说读者面有多大,胡适观点的受众范围就有多大。虽然胡适的考证成果并未完全终结索隐派,但蔡胡论战确实是以胡适的胜利而告终。这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亚东版《红楼梦》的大行于世。

胡适对古代小说的系列考证工作最重要的学术意义,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中,促使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他在晚年曾这样评价:“这种工作是给予这些小说名著现代学术荣誉的方式:认定它们也是一项学术研究的主题,与传统的经学、史学平起平坐。”胡适的考证将长期受到贬抑、轻视的小说提高到与经学、史学等传统的“学术研究的主题”平等的地位,不仅实现了学术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突破,而且更重要的是借助新标点分段的亚东版古代小说席卷全国的运势,使考证的学术理念和全新的阅读方法渗入世人之心,改变了传统学术研究的重心,大大推进了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

(摘编自俞晓红《胡适与〈红楼梦〉百年阅读》)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的文化语境”指由于梁启超的推动,以往歧视小说的正统文学观被改变,小说价值和功用得到充分肯定的中国文学场域新格局。
B.“索隐”在文中指读者以史家笔法阅读小说中的人和事,以传统解经思维揣测《红楼梦》究竟隐去了什么“本事”的阅读和研究方式。
C.“微言大义”在文中指被索引派认为隐含在《红楼梦》精微的语言和叙事中的作品内涵和历史真相,他们为找寻其答案而孜孜不倦。
D.“自叙传”在文中指胡适对《红楼梦》成书由来的认识,他认为作品中的甄贾两府有曹家的影子,曹雪芹借甄贾宝玉写自己的人生。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富的精神内涵,高妙的艺术表现,更适合文人读者口味的格调,使《红楼梦》有别于《三国演义》等小说而受到读书人的群体青睐。
B.胡适注重文献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创见,他认为程高120回本的后40回为高鹗所续,这一观点终结了有关《红楼梦》作者之谜的争论。
C.文章详细介绍了索隐派代表蔡元培显赫的身份地位,蔡先生的学界影响力虽增加了胡适推广新学说的难度,但客观上也为其提供了帮助。
D.胡适对古代小说的系列研究,实现了学术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突破,其考证的学术理念和全新的阅读方法也推动了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有着深刻的隐喻意义,读者可以通过谐音理解甄士隐、贾雨村的符号意味,索隐派即以此种方法探寻作品背后的真相。
B.胡适在写作《红楼梦考证》时,首先运用了不同策略对索隐派提出批评,蔡胡论战最后以胡适胜利而告终,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此。
C.从小说之于经史的地位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受到贬抑、轻视的对象不一定不具备研究价值,曾被称为“诗余”的宋词即是典型代表。
D.传播媒介对学术研究具有推动作用,如果没有《新青年》杂志、新标点分段的亚东版古代小说,胡适的考证成果就很难被公众认可。
4.作者认为“隐”也是传统史学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你对此如何理解?请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②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红。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节选自《红楼梦》)
5.作为名词,“启示”指领悟了的道理或深刻的含义。倘若你未来要从事学术研究,你能从胡适的考证工作中获得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分条概括。
2024-04-2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考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宿江边阁/后西阁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①大历元年(766)春离开成都的杜甫来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江边阁、高斋,皆指西阁。②暝色:暮色。③次水门:位于水门。水门,指翟塘峡口。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寄宿的时间、地点,“延”字将暝色、山径连接起来,写出了苍茫暮色自远而至之状。
B.颔联通过写深夜山间停宿的薄云和日夜奔涌不息的大江来烘托诗人孤寂的处境和难平的心境,构成了一种幽渺的艺术境界。
C.颈联由所见写到所闻,所选用的意象颇具象征性,鹳鹤追飞捕捉鱼介,豺狼争相噬食兽畜,鹳鹤、豺狼象征在战乱中被掠夺、压迫的劳动人民。
D.尾联卒章显志,情感深沉,一个“无力”表达了诗人曾经“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夙愿无法实现的无奈。
2.本诗写景极富艺术魅力,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024-04-2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将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①本词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②佳气:指产生帝王的一种气,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乡子》开头使用叠词“郁郁葱葱”,从整体上对金陵这一形胜之地进行描写,面对六朝“四百年”的兴亡历史,词人把它看作人生一梦,其中寄托着词人的兴亡之感。
B.《桂枝香》“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晚秋”与下句“初肃”相对,随后写眼前景,澄江如白练,夕阳照翠峰,呈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C.《南乡子》“上尽层城更上楼”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的思想情感很相似。
D.《桂枝香》“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践行了作者“一洗五代旧习”的词学主张。
2.《南乡子·自古帝王州》和《桂枝香·金陵怀古》是王安石同一时期的怀古之作,请简要分析两首词结尾处的化用手法?并分析感情的不同。
2024-04-21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

1.下列画波浪线的句子必须断句的是(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A而不及今令B有功于国C一旦D山陵崩E长安君何以F自托于赵?

2.下列选项中,相关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
B.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为别人的力量,却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C.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
D.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
3.下列选项中,有关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老,无能为也已”,烛之武连用语气助词,引发多重感叹,传达出他内心的满腹牢骚,让人倍感辛酸,也表现出自己不愿入仕的决心。
B.“君之所知”,一个“也”字表明烛之武尽可能以客观陈述的语气,让秦伯相信这一切是为了秦国着想。
C.“日食饮得无衰”,疑问语气词“乎”看似是平日里闲谈式的问候,恰恰为触龙进谏的成功拆除了第一道屏障。
D.“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采用反问语气,是对已经意气渐平,能听人言的太后的一次助推,结果自然而然赢得了一声“然”。
4.翻译下列句子。
(1)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2)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新发于硎。
2024-04-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