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此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竹叶:在这里指竹叶青酒。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感:诗人客居夔州,重阳节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月秋色。
B.菊花是眼前之景,竹叶却并非真物。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加上因病不能饮酒,诗人索性希望菊花从此不必开放。颔联凸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诗人偏爱饮酒远胜赏菊。
C.颈联借景抒情,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比,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因为抱病,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D.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苍劲有力,写景、叙事和诗人的忧思紧密结合,颇能显示出杜甫流寓夔州时期七言律诗的悲壮风格。
2.这首诗饱含了诗人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06-1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把人世喻为梦境。苏轼借梦抒怀,以此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所抒发的情感一致。
B.“夜来风叶已鸣廊”意为:在冷落清秋的夜里,凉风吹打着庭院里的树叶,在空旷的长廊里发出凄凉的回响,以景写情,表达了词人寂寞凄凉的心境。
C.“北望”二字既包含着苏轼对亲人的浓浓思念,又有对国事的深切忧虑,也有对自己被重新启用的渴望。
D.本词借助中秋之夜清寒的月色、空寂的长廊、黯淡的灯光传递出词人深沉的人生思考与真挚的人事之恋,深深打动读者。
2.本词悲苦哀婉,虽与一般苏词风格不同,但却同样表现出词人对世事敏锐深刻的洞察力,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2023-06-1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 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 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诗人大妹,因封长安县君,故称。时诗人将使辽,行前以此诗赠妹。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年轻时就看重离别,年老了,即使相逢也会引起心中的伤悲。
B.末尾两句既是对亲人的安慰,又暗含了对完成出使任务、一展宏图的抱负与信心。
C.此诗抒写了兄妹之深情,表达了诗人对妹妹长安君的担忧不舍之情。
D.全诗未用一个典故,以家庭生活细节人诗,语言传神,质朴自然。
2.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颈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2023-06-0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作此诗时,黄庭坚贬谪戎州(今四川宜宾)。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前韵”,指依前一首诗的韵作诗。这首词是黄庭坚在宴席上与眉山隐士史应之相互酬唱之作。
B.“风前横笛斜吹雨”中的“风雨”与苏轼《定风波》“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意蕴不同。
C.“身健”“加餐”“舞裙”“歌板”是诗人勉励众人保养行乐之辞,也写出了宴席热闹欢快的场景。
D.“黄花”“白发”色彩明快,相互映衬,照应上阕的“簪花”。赏菊、簪菊是重阳旧俗,寄寓丰富。
2.有人认为,这首词塑造了一个“狂士”形象,其“狂”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3-06-08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意

【唐】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①磔②。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①猬毛:这里比喻胡须稠密。②磔(zhé):张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
B.第二句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带人,为下面的描写张本。
C.第七句写黄云白云表面似乎在写景,实则两两对照,寓情于景,写得极为精细。
D.最后四句写“辽东少妇”用羌笛吹奏“出塞”曲是为了体现长征男儿对少妇的关心。
2.诗歌运用多种手法刻画“男儿”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023-06-0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兴宁市一中高三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

岑参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今甘肃凉州。②晋昌:今甘肃瓜州,在武威西北一千余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以景起笔,颔联情景交融,颈联由景到人,尾联以事作结,脉络清晰又富于变化。
B.本诗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本诗感情更丰富。
C.首联用淅淅沥沥的春雨和明艳的黄鹂,营造了清新明丽的意境,为下文抒发感情作了铺垫。
D.尾联既有好友出使归来的喜悦,又有自己滞留边塞、归日无期的伤感,含蓄蕴籍,意味深长。
2.请赏析颔联中“飘”与“挂”二字的妙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诉衷情(小桃灼灼)

黄庭坚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①鬖鬖:音 sān,丝条披垂之貌。②搀:掺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拈出桃红柳绿这春天最典型的景物作为描写对象,描绘出动人的春景。
B.下片开头三句,还是以景起,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景象。
C.结句以人醉春色上酒楼来回应上片的“醺酣”,将春景与赏景的人相结合。
D.黄庭坚的七言律诗《登快阁》和这首词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2.本词描绘的春景令人心醉,试结合词句分析词人是如何做到的?
2023-05-3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最后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春词

【唐】 刘禹锡

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

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

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注】临江心事违。

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

【注】楚客,指屈原,后成为唐宋诗词中的代名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昨来迎春”“今日送归”暗含对比,诗句含而不露,情在言外。
B.颔联采用拟人手法,写出兰花凋零、兰露如泣、柳枝迎风招摇的情状。
C.颈联对仗工整,典故运用巧妙,不着痕迹,妥帖自然,抒发心中积郁。
D.尾联时空交织,“一醉尽忘机”意味深长,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
2.“万古至今同此恨”中的“此恨”包含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周十一

储光羲

秋风陨群木,众草下严霜。

复问子何如?自言之帝乡。

岂无亲所爱,将欲济时康。

握手别征驾,返悲岐路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围绕标题中的“送”字谋篇布局,写了送别环境、别时交流、别后感受等。
B.首联描写了风吹落叶、草披寒霜的秋景,对句中的“下”字有化静为动的效果。
C.颔联以一问一答的方式交代离别的原因,颈联又对周十一的情况做了补充交代。
D.诗歌使用了动静结合、以景结情等手法,其语言具有简洁凝练、质朴自然的特点。
2.有评论者认为,诗人在送别周十一时亦喜亦悲,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贺新郎 ·怀辛幼安用前韵

【宋】   陈亮

话杀浑闲说。不成教、齐民也解,为伊为葛。尊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 新著了、几茎华发。百世寻人犹接踵,叹只今、两地三人月。写旧恨,向谁瑟。

男儿何用伤离别。况古来、几番际会,风从云合。千里情亲长晤对,妙体本心次骨。 卧百尺、高楼斗绝。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壮士泪,肺肝裂。

【注】①杀浑:杀同“煞”,止住;浑,简直。②伊:即伊尹,商时名臣。葛:即诸葛亮,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③斗绝:即陡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词人满心而发,自己虽有救国良策,亦无从施展,说得再多都只是闲说一场罢了。
B.“千里情亲长晤对”两句谓友人虽远隔千里,也会有如常会面般的亲切,只要两人见解一致,就能体察对方的“本心”。
C.“天下适安耕且老”两句,如今天下太平,人人安适,自己也打算耕田送老,流露出归田园居的退隐之意。
D.全词慷慨沉痛,寓悲于壮,气势雄健,文辞典丽宏富,又杂之以俚语方言,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2.作为辛派词风的一员干将,陈亮所作之词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诸多相似之处,本词亦然,请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