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三首

   

其一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其二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注】①菰(gū)蒲:茭白和蒲草。②瀹(yuè):烹茶或泡茶。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需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
B.第二首前两句写主人公碾茶烹茗和课儿读书两件家庭小事,自有闲适情趣。
C.两诗都写秋日,时间都在秋夜,而地点有别:“其一”为舟中,“其二”在家里。
D.两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但都已主人公观察细致入微见称,语言清新动人。
2.两首诗都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 别

李白[唐代]

寻阳①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②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注:①寻阳:原为湓城县(又叫湓口城),唐武德四年改为浔阳县,治所在现今江西九江。②南中:指川南和云贵一带。 指岭南地区。 泛指南方,南部地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怀古

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觜距:禽鸟的嘴和爪甲。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所写之事与《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
B.一二联以描写为主,三四联以议论为主,具体分析了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C.第三句紧承上句士气如云的场景,写千艘战船横布长江,突显曹军雄壮气势。
D.“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
2.请从内容、表达方式、风格中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分析本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注]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进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末,当时安史叛军气势正盛,国事艰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裴迪东亭送客时看到早梅,赠一首诗给杜甫,杜甫因此动了“诗兴”。
B.诗人善用比喻,颔联以雪喻梅,契合了季节特点,也形象地描绘了梅的色彩。
C.本诗前两联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构思重点在于抒情,不在咏物。
D.尾联转到现实,写诗人所见的江边一树也将开花,催人白头,令诗人心生感慨。
2.请从诗意和艺术手法两个角度赏析颈联。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本词写于词人闲居江西期间。山园,即词人的居第。②社,指祭祀土地神的活动。③西风,指秋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松、竹高大,与白云相连。其树木葱茏、环境清幽,正是常见的山林隐居的环境特色。
B.词人无奈闲居山园,虽然生活富足,有酒有肉,但仍借“白酒”句表达借酒消愁之意。
C.儿童手握长竿扑打梨、枣,“偷”字写出了儿童贪吃嘴馋,又怕被人发现的天真童趣。
D.本词写山园所见,既描绘了自然景色,也刻画了生活场景。字里行间透露出词人心情。
2.“亲仁善邻”“睦乃四邻”是古人对美好邻里关系的表述。本词表现了词人与乡人之间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答龚深之

秦观

深巷茅檐日渐长,卧看花鸟竞朝阳,

惜无好事携樽酒,懒有邻家振烛光。

尚友颇存书万卷,封侯正阙木千章。

错刀锦段相仍至,小子都忘进取狂。


【注】①龚深之:龚原,字深之,自幼师从王安石,曾任国子直讲,退居广陵,与秦观结识。②“错刀”,王莽时铸造的货币;“锦段”即锦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春日渐长,诗人居住在深巷中的茅屋里,横卧着欣赏花、鸟在阳光中的形态。
B.颔联委婉地道出诗人当时的生活境况比较清贫,但幸好邻居在自己需要时总会帮忙。
C.颈联运用典故,赞赏友人藏书万卷,才华横溢,正是封侯拜相一展宏图的大好年华。
D.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了友人与自己深厚的情谊,言浅意深。
2.诗人发出“小子都忘进取狂”感慨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此词为姜夔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家中过年的途中所作。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的家已近。②恶:猛烈,很。禁持:摆布。③亚:接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上重云密布,大雁都心情紧张,不敢啼叫,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词人乘坐雕画着美丽图案的船经过石塘西,心中的愁苦更加浓重了。
C.渐生的新绿和船头的恶浪,两处景象对比,意在表现生命力的顽强。
D.这首词虚实结合,词人想到了“灯火”,借“灯火”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2.本词情随景变,上阕和下阕写了词人归家时的不同心情,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甲】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乙】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③下岭便无难,赚得④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②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③莫言:不要说。④赚得:骗得。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万山拦住溪流,溪水在山间日夜不停地喧闹,溪到山脚尽处,终流出前村,写出了“山”与“水”间的矛盾。
B.乙诗用“赚”字幽默风趣地写出了行人下岭时的轻松容易,与“空”字呼应,为后两句蓄势。
C.甲、乙两首诗都用到了“拦”字,巧妙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了万山以人的情感,使之更具艺术感染力。
D.甲、乙两首诗均以“万山”设喻说理,寓意不尽相同,足见诚斋体用语明确、形象生动的特点。
2.两首诗歌作者都从人们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十分敏锐地发现和领悟到了某些新鲜的人生经验,结合作品分别分析这两首诗所蕴含的道理。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桃源行

王安石

望夷宫①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②,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③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注】①望夷宫:秦国宫名。②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③重华: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化用“指鹿为马”了这一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
B.诗中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
C.“春风”一句表达了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
D.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叙述的。
2.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2-08-12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田家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8月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

陶渊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①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注]①孟公:刘龚,字孟公,东汉人(见《后汉书·苏竟传》)。当时有文士张仲蔚,家里很穷,住的地方蓬蒿没人,时人都不注意,只有刘龚知道他(见《高士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少年罕人事”可与“少无适俗韵”相互阐释,“好六经”是平生安身立命的根本。
B.诗歌二、三联直抒胸臆,说自己虽年过半百,但一事无成,虽饥寒交迫却选择坚守节操。
C.第五联“敝庐”“悲风”“荒草”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破败的意境,与作者的心境相吻合。
D.此诗语言简练自然,包蕴着渊明一生的心路历程与心灵境界;辞气和婉,而精神凛然。
2.读此诗,读出了渊明在黑暗时代之中的莫大孤独寂寞,但同时,又读出了一种超越回上之精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之。
2022-07-22更新 | 21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检测(二)语文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