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

宋·张元千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注]①管领:主管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写出了春去的内心感受:春来春又去,时光匆匆过。这最易引起一个垂老之人内心的翻腾。
B.“醉后”两句写词人虽有了白髭须,但没有丝毫的悲伤,还希望如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承接上一句的“争肯输年少”。
C.“醉后少年狂”句是借用苏轼《江城子》词中“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趣。而“管领风光处”则是化用白居易《早春晚归》“金谷风光依旧在,无人管领石家春”的诗意。
D.“插花”两句写词人晚年常插花起舞,饮酒作乐,得过且过,无所事事。
2.古人说,“真字是词骨”,请分析本词的语言风格。
2022-05-11更新 | 28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

黄庭坚

男儿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

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

山中是处有黄菊,洛下谁家无白醪

相得秋来常日醉,伊川清浅石楼高。


[注]①龙门:在洛阳南,伊水由此北流。②白醪:一种糯米酒名。③石楼:龙门香山寺中的一处建筑。武则天常会群臣于此,有过著名的“赋诗夺锦”的故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潘秀才壮年时即优游林泉自有拔出流俗的气度,暗寓其不得志之意。
B.“明月清风”句写清风明月非凡夫俗子能欣赏,喻指潘秀才超凡脱俗。
C.“轻裘肥马”句写潘秀才弃富贵生活取高雅迈俗的境界,与前句呼应。
D.本诗体现诗人追求“不俗”的人格境界,使读者受到诗人人格的感染。
2.诗评家认为本诗“以气概豪迈见长”,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2-05-04更新 | 32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蓟门:在今北京西南,依山靠海,地势险要,是唐朝重兵屯驻地。关北是契丹族。②燕台:即黄金台,燕昭王建台,置千金于其上,以招纳天下贤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笳鼓喧喧”渲染出一种欢快的气氛,同时这又是集结军队奔赴沙场的序曲。
B.本诗前三联均是远望之景,意象雄浑阔大,表现诗人豪迈开阔的胸襟。
C.颈联看似写景,实则写事,既体现了“战”,又写出了“守”,内涵丰富。
D.尾联运用班超、终军两人的典故,抒发作者渴望投笔从戎、立功疆场的豪情。
2.客心因何而惊?请结合前三联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夜泊

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注】①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诗人北上京师应试,当时明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内外交困的境地。②吴会:吴地的会稽,即作者故乡。③燕台:指燕京,明朝的京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描绘出苍凉壮阔的黄河月夜图。“似战场”表明思之所向,透露出诗人对国事时局的忧虑。
B.三四句视听结合,移步换景,有动景有静景,有远景有近景,有物象有心声,隐含着深沉的情思。
C.五六句叙事抒怀。“书难达”见离乡之路远,“路正长”言报国之途艰,表露诗人忧国伤己之情。
D.七八句语言质朴平实,不事雕琢。诗人久客异乡竟不辨故乡他乡,慨叹中蕴含复杂感情,耐人寻味。
2.请分析诗歌第三、四句在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两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菊梦

曹雪芹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九日登高台寺

沈辂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

对酒披襟形独放,凭风落帽笑谁加。

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菊梦》抒梦中情,写醒时怨,虚实结合,写出了梦境与现实的距离,读后令人产生无限悲凉之情。
B.《菊梦》是《红楼梦》中众人结社赋诗时黛玉所作,这种风雅之事已成俗,可从沈诗中得到印证。
C.沈诗首联写登高所见所感,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含蓄而深沉。
D.曹诗借梦表达想与陶渊明那样的隐士结交,沈诗“对酒披襟”则直接描绘出作者率性而为的风姿。
2.两首诗均以景结情,其意蕴却迥然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2-04-10更新 | 726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棉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泛若耶溪【注】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写诗人跟随伴侣,去隐居之地,不与世事。
B.“晚”字点明泛舟时间,“花”字切合题中的“春”,看似信笔写来,却又显得用心细致。
C.“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描写随着时间推移,舟行所至另一新境,抬头遥望南天斗宿,不觉已经“隔山”了。
D.“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抒发感慨极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觉世事的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2.有人说所写的景物虽然寂静,但整体上却有动势,恍忽流动,迷蒙缥缈,呈现出隐约跳动的画面。请结合全诗,说说诗人是怎样表现这种动势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江州李史君

朱庆馀

起家声望重,自古更谁过。

得在朝廷少,还因谏诤多。

经年愁瘴疠,几处遇恩波?

入境无余事,唯闻父老歌。


【注】①史君: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史,通“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夸张的手法,盛赞李史君踏入仕途时就有极高的声望,自古无人超过。
B.颔联为流水对,上下联意思贯串:李史君之所以少在朝廷,正因其直言敢谏。
C.第五句承上句而来,写李史君被贬往南方暑湿之地,也曾多年为瘴疠而忧愁。
D.第六句设问,为李史君鸣不平:在长期贬谪中,他何曾遇到过君主的恩泽呢?
2.本诗尾联运用何种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试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诗首句实写寒食禁火的萧索景象,与尾句杜陵青草实虚相生,互为呼应,照应主题。
B.韦诗第二句意蕴丰富,诗人面对春江,又听莺鸣,却着一“独”字,更显寂寥与惆怅。
C.韦诗由花及人,与“泪眼问花花不语”异曲同工;孟诗借繁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D.韦诗以景结情,藏深情于行间,情深意远;孟诗末句运用典故,寄托深情,耐人寻味。
2.两首诗均是诗人遇寒食节即兴之作,但所表达的情感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

【唐】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快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读书

【宋】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

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

犹课蝇头二万言,


【注】①梠(lǚ):屋檐。②蠹鱼:虫名,这里借指书籍。③元元:黎元。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皮诗首联运用设问,表示他没有其他的家产,值得夸耀的就是能堆到屋顶的书。
B.皮诗颔颈两联叙自己读书的情况和心得,尾联通过比较,强调自己不爱“俦侣”。
C.皮诗中“圣人”“英贤”,指书的作者,或者指书中记录的对象,或二者兼而有之。
D.陆诗三四句通过自叙,给读者呈现出了一个在孤灯下老眼昏花读书的诗人形象。
2.两首诗写的都是读书,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隋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注】①此诗是诗人晚年江东之游时所作,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当时李商隐因柳仲郢推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②日角:帝王相,此喻指李渊。③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未的。《隋书·炀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紫泉宫”是宫殿名,此处代指隋炀帝在长安的宫殿,照应标题“隋宫”。
B.第四句诗人想象隋炀帝的游船会走到天涯,是以他贪图逸游的性格特征为依据的。
C.第五句说当年放萤的地方此时已成废墟,只有“腐草”而已,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感。
D.尾联诗人以假设、反诘的语气,讽刺隋炀帝观赏《后庭花》舞蹈的行为是亡国之因。
2.杜牧在《阿房宫赋》里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处于同一时代的李商隐在诗中也有类似表达。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