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此词为姜夔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家中过年的途中所作。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的家已近。②恶:猛烈,很。禁持:摆布。③亚:接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上重云密布,大雁都心情紧张,不敢啼叫,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词人乘坐雕画着美丽图案的船经过石塘西,心中的愁苦更加浓重了。
C.渐生的新绿和船头的恶浪,两处景象对比,意在表现生命力的顽强。
D.这首词虚实结合,词人想到了“灯火”,借“灯火”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2.本词情随景变,上阕和下阕写了词人归家时的不同心情,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甲】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乙】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③下岭便无难,赚得④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②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③莫言:不要说。④赚得:骗得。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万山拦住溪流,溪水在山间日夜不停地喧闹,溪到山脚尽处,终流出前村,写出了“山”与“水”间的矛盾。
B.乙诗用“赚”字幽默风趣地写出了行人下岭时的轻松容易,与“空”字呼应,为后两句蓄势。
C.甲、乙两首诗都用到了“拦”字,巧妙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了万山以人的情感,使之更具艺术感染力。
D.甲、乙两首诗均以“万山”设喻说理,寓意不尽相同,足见诚斋体用语明确、形象生动的特点。
2.两首诗歌作者都从人们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十分敏锐地发现和领悟到了某些新鲜的人生经验,结合作品分别分析这两首诗所蕴含的道理。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桃源行

王安石

望夷宫①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②,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③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注】①望夷宫:秦国宫名。②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③重华: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化用“指鹿为马”了这一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
B.诗中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
C.“春风”一句表达了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
D.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叙述的。
2.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2-08-12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田家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8月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

陶渊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①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注]①孟公:刘龚,字孟公,东汉人(见《后汉书·苏竟传》)。当时有文士张仲蔚,家里很穷,住的地方蓬蒿没人,时人都不注意,只有刘龚知道他(见《高士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少年罕人事”可与“少无适俗韵”相互阐释,“好六经”是平生安身立命的根本。
B.诗歌二、三联直抒胸臆,说自己虽年过半百,但一事无成,虽饥寒交迫却选择坚守节操。
C.第五联“敝庐”“悲风”“荒草”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破败的意境,与作者的心境相吻合。
D.此诗语言简练自然,包蕴着渊明一生的心路历程与心灵境界;辞气和婉,而精神凛然。
2.读此诗,读出了渊明在黑暗时代之中的莫大孤独寂寞,但同时,又读出了一种超越回上之精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之。
2022-07-22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检测(二)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①淑气:和暖的天气。②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和诗,杜审言与僚友陆某同游唱和,诗人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B.“梅柳渡江春”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新春伊始,北方是残冬未消,只能雪里寻梅,遥看柳色,但是到了江南,梅红柳绿,春意盎然。
C.“淑气催黄鸟”一句,“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一个“催”字,便突出了这一特点。
D.“晴光转绿蘋”一句,由上句的描写春鸟转为描写水草,晴朗的阳光下绿蘋颜色转深,和上句一样呼应首联中“物候新”。
2.江南早春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诗人却赏心而不乐,请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注:①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杜甫在代宗永泰元年出蜀东下,途中参谒了禹庙。②桔柚:禹治洪水后,人民安居乐业,东南岛夷之民也将丰收的桔柚包好进贡。③龙蛇:指壁上所画大禹驱赶龙蛇治水的故事。④四载: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期战乱使人民苦不堪言,山“空”庭“荒”是当时社会面貌的写照。
B.秋风虽劲,落日虽残,却更显禹庙的巍然独峙、庄严肃穆,令人敬慕。
C.这首咏史怀古诗,旨在歌颂禹公而忘私、严明法度、民族至上的精神。
D.本诗风景形胜、庙貌功德无所不包;语言凝练,章法严谨,气象宏丽。
2.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本诗写景部分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2022-07-14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述怀(节选)

魏征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注]①这首诗创作于魏征投奔唐朝之后,准备出关去山东招降瓦岗军残部之前,所以此诗又名《出关》。②九逝魂,这里指旅途遥远而艰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准备出关去山东之前,前四句的景物描写是虚写,想象了出关后征途的艰险景况。
B.唐王以国士之礼相待,诗人要报其知遇之恩,故面对荒凉的沿途景象和艰辛的旅途,诗人并不感到担心害怕。
C.九、十两句赞美重诺守信行为:诗人借此表达要像季布那样,一诺千金;像侯赢那样践言而舍生。
D.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气势雄伟,意境开阔。景物描写意境雄浑,情感抒发悲壮而不消沉。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节选部分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

李白[唐代]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2-07-06更新 | 12424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龙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节选)

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

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

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注】①“故拾遗陈公”指陈子昂,初唐著名诗人,年轻时常在金华山观后读书。曾任右拾遗,直言敢谏,后遭迫害,冤死狱中。②“仙人”,指访道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既点明了金华山的地理位置,又写出了金华山高峻雄伟、气象万千的壮丽景象。
B.五、六句视听结合、融情入景,“日色死”写出环境的死寂,“有馀哀”烘托诗人的感伤之情。
C.七、八句写善女信男求仙访道,道观香火旺盛,与“陈公读书堂”的冷清构成鲜明的对比。
D.“石柱仄青苔”与《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异曲同工,都写出了环境的荒凉、冷清。
2.本诗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2022-07-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①因革新失败,刘禹锡被朝廷贬谪,先后置于朗州、连州、夔州及和州等地。此诗作于由夔州刺史赴任和州刺史途中。②王浚:晋益州刺史。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浚造大船,出巴蜀。③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一“下”即“收”,表现了胜利者摧枯拉朽的气势。
B.颔联写眼前所见之景,“铁锁沉江底”“降幡出石头”,写出了双方的强弱对比、战争的方式和结局。
C.“山形依旧枕寒流”,诗句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描绘了山水相依的景象,又寓情于景,蕴含丰富。
D.本诗将历史、景物和情感糅合在一起,三者相映相衬,营造了苍凉的意境,给人沉郁顿挫之感。
2.诗歌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