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抉择

张爱国

客栈的门被轻轻敲了一下。我爷爷大惊,紧捂口鼻,一只眼贴上门缝。外面,除了风雪声,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见。

“张老板,在吗?我从城外来。”声音很低也很平静。听到“城外”,我爷爷不知道怎么就拉开了门。来人不高,不胖,很精干,握住我爷爷微微颤抖的手,低声道:“谢谢同志。哦,我可以称呼您同志吗?”

我爷爷略显迟疑:“长官……”

“别,我姓范,叫我老范。我还叫你张老板。”老范说话很干脆,“张老板,客栈里没有住客吧?请给我一间房,能容我一人就中。这是房费。”老范将两块大洋塞进我爷爷手里。

“不,不……”

“有住客?”老范立马有了警惕。

“城都被你们围了一个多月了,外乡人哪里还住得起店?”我爷爷将两块大洋往老范手里回塞,“这个不要,你们也是为了……”

“所以你更得收下。”老范将大洋摁到我爷爷掌心“四十八天了,别说外乡人,你们也不好过哦。没办法啊,这么一座千年古城,炮火一开,我们都是历史和民族的罪人。”

“我懂。青沙城的人都懂。”我爷爷将老范领上二楼最东头的房间,两人的脚步都轻得没有一点儿声音。关上门,我爷爷要给老范送瓶开水泡泡脚,被老范制止:“不用,习惯了。”老范拍拍我爷爷后背:“张老板,你能让我进来,就能为我保密,是吧?”

我爷爷木讷地点了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回楼下,隐隐觉得刚才不该让这个人进来,他此时能从城外进入城内,说明绝非一般人物。他的到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呢?我爷爷不由地害怕。

“铃”,铃声非常低,却惊得我爷爷一大跳,房里哪来的铃声?

“铃,铃”,我爷爷立即知道了铃声的来源,全身的汗毛立马竖立。四五年没用了,那个很难引人注意的铃铛已落满灰尘,那根从楼上穿壁而来的丝线也落满灰尘,正被轻轻牵动着。“他来了?什么时候来的?”我爷爷紧搭猛烈跳动的胸口,蹑手摄脚走上三楼最西头那间房前,轻轻触碰门头隐蔽的小钉子。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了。

房内温暖如春。魏鸣之倚在大床上,手里捧着烟枪,烟枪换了,周身镶嵌着红蓝宝石。“子林兄,外面如何?客栈里如何?有无异样?”魏鸣之吐一口烟圈。

“没,没……”我爷爷知道魏鸣之的厉害,愈发紧张。

“咔!”魏鸣之一只手继续捏着烟枪,另一只手变魔术般举着一把手枪,子弹也被推上了膛,枪口对准我爷爷的眉心:“张老板,别和我耍心眼儿。”

我爷爷反而平静了——与魏鸣之打交道这么多年,受到他不小的影响,越是紧急时刻越表现得平静。“鸣之兄,哦,长官,我可以请你离开这儿吗?这是我的客栈,你入住经过我同意了吗?按你们的法律,我有权这么做。”

魏鸣之手腕一闪,手枪不见了,坐起,向我爷爷微微一抱拳:“子林兄勿当真,兄弟不过开个玩笑。子林兄,并非兄弟信不过你,实在是兄弟重任在身,不可有丝毫差错。不瞒子林兄,不出三日,兄弟我,我们,就大功告成,城外那些……”

“明白,鸣之兄一到,我就知道事关重大。我也明白,鸣之兄一出手,局势就会逆转。”我爷爷淡淡地说。

“张子林,不是你,我早已死于日本人之手,故而你也是抗日英雄。然,此时同样国难当头,你若胆敢有丝毫背叛,我魏鸣之的子弹是不认人的!”魏鸣之说着从保险柜里拿出一根金条,“子林兄,兄弟也只能如此相报了。子林兄放心,青沙城解围,全国秩序恢复后,兄弟和南京都不会忘记你。”

回到楼下,爷爷愁死了,事情已经很清楚,老范和魏鸣之,一个城外,一个城内,正在领导一场针锋相对的重大行动。“魏鸣之当年孤身潜入被日本人占领的青沙城,与敌人展开殊死较量,身受重伤,是我冒着危险救他。可是,我不能成为罪人啊!”我爷爷终于咬了咬牙,走向二楼最东边的房间,默默念道,“鸣之兄,我并非背叛。我当年救你,是救英雄;现在,我是……”

补记:《青沙志》载,是夜,魏鸣之被捕。次日,解放军挫败青沙城守军一次重大阴谋。旋即,青沙城宣告解放。

(摘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7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老范坚持将两块大洋摁到“我爷爷”的手掌心,与后文希望“我爷爷”为他保密用意相同。
B.老范、魏鸣之在风雪之夜先后到来,这使“我爷爷”始终处于紧张害怕之中,慌乱无措。
C.小说在对话中多处使用省略号,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意,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D.魏鸣之对“我爷爷”的称呼多变,能看出他对“我爷爷”既有试探、威胁又有安抚、利诱。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环境描写用语简练,在写自然环境的同时,又营造出紧张的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B.小说情节在冲突中展开,城外与城内的矛盾冲突引发了“我爷爷”的内心冲突,富有张力,引人入胜。
C.小说将解放青沙城这重大事件聚焦于客栈,这与老舍的《茶馆》以茶馆为舞台展现社会沧桑巨变异曲同工。
D.小说正文结尾留有空白,又用补记的形式明确交代了故事的结局,与前文相互印证,突出了主题。
3.小说的标题“抉择”有多重意蕴,请简要分析。
4.请分析“我爷爷”的人物形象。
2021-11-09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悠然亭记

【明】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入闽、越之隩阻,兹山何啻泰山之叠石?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

(选自《明清散文》)


【注】①僦(jiù)居:租房。②两海:这里指东海与南海。③隩(ào)阻:深险难行之地。④罍(lěi)石:大石。⑤缗(mín):这里指杂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B.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C.忆余少时偿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D.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指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形式的文体。它取材范围较广,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
B.“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嘉靖三十年”是王公年次纪年法。
C.“阳”指山岭的南面或河流的北面。一般在两个字构成的地名中,如果第一个字是山、水名,第二个字就可能是“阴”或“阳”,如“江阴”。
D.“靖节”,陶渊明的私谥。靖,在古代有“报”“显”的意思,如靖志就是显志的意思。以此来表明陶渊明保守节操,显身之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叙写了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后随遇而安,建筑庭园,修建悠然亭,颇有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情趣。
B.淀山公现居的马鞍山虽然与泰山的一块大石无异,但他现在面对此山与曾经游览泰山等名山时的心态,是同样悠然的。
C.淀山公有才能,做官时,多有声名和功绩;罢官后,朝廷仍然认为他可被重用,但是他自己却已忘怀,纵情于山水之间。
D.作者借写悠然亭记,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僦居、悠然自得的生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2)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
5.淀山公给亭子命名为“悠然”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乐元年夏四月,命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江南。时嘉兴、苏、松诸郡,水患频年,屡敕有司,督治无功,故有是命。六月,命侍郎李文郁往佐尚书夏原吉,相度水田,量免今年租税。秋八月,遣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赍《水利集》赐夏原吉,使讲求疏治之法。原吉上言:“江南诸郡,苏、松最居下流。常、嘉、湖三郡土田,高多下少。环以太湖,亘绵五百里,纳杭、湖、宣、歙诸山水,注淀山诸湖,入三泖。顷浦港湮塞,汇流涨溢,伤害苗稼。拯治之法,宜浚吴淞诸浦港,泄其壅淤,以入于海。吴松江二百余里,广百五十余丈,西接太湖,东通海。前代屡疏,以当潮汐,沙泥淤积,旋疏旋塞。自吴江长桥至下界浦约百二十余里,虽稍通流,多有浅窄。又自下界浦抵上海南仓浦口,可百三十余里,潮汐壅障,茭芦丛生,已成平陆。欲即开浚,工费浩大。臣相视得嘉定刘家港,即古娄江,径通大海;常熟白茆港,径入大江:皆广川浚流。宜疏吴淞江南北两岸安平等浦港,引太湖诸水入刘家、白茆二港,使直注海。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下流壅塞难即疏浚傍有范家浜至南仓浦口可径达海宜浚令深阔上接大黄浦以达茆湖之水俟既开通,相度地势,各置石闸,以时启闭。每岁水涸时,修圩岸以御暴流。”疏上,行之。役夫凡十余万。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百姓暴体日中,吾何忍!”于是水泄,农田大利。二年春正月,复命户部尚书夏原吉往苏、松疏通旧河,以大理寺少卿袁复副之。九月戊辰,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功成,还朝。三年夏六月,命户部尚书夏原吉、佥都御史俞士吉、通政使赵居任、大理寺少卿袁复赈济苏、松、嘉、湖饥民。嘉靖元年,巡抚李克嗣开吴淞江。至是,克嗣用华、上、嘉、昆四县民力,开吴淞江四千余丈,十余年无水旱之忧。

(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五,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下流壅塞∕难即疏浚∕傍有范家浜至南仓浦口∕可径达∕海宜浚∕令深阔上∕接大黄浦以达茆湖之水∕
B.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下∕流壅塞难∕即疏浚傍∕有范家浜至南仓浦口∕可径达海∕宜浚令深阔∕上接大黄浦以达茆湖之水∕
C.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下流壅塞难∕即疏浚傍∕有范家浜至南仓浦口∕可径达海∕宜浚令深∕阔上接大黄浦∕以达茆湖之水∕
D.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下流壅塞∕难即疏浚∕傍有范家浜至南仓浦口∕可径达海∕宜浚令深阔∕上接大黄浦以达茆湖之水∕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侍郎,职官名,本为宫廷近侍,唐以后,为各部各部长官之副职,官位渐高。
B.广袤,指土地的长和宽,从东到西的长度叫“广”,从南到北的长度叫“袤”。
C.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D.大理寺,明清时官署,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三法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代永乐初年,嘉兴、苏州一带接连多年遭受水灾,尽管朝廷多次下诏命令有关部门治理,还是没有收到功效。
B.户部尚书夏原吉治理水灾时,得到朝廷大力支持。朝廷不光多次派员辅佐,还赏赐有关书籍。
C.户部尚书夏原吉关于治理水灾的上奏报告,是在经过实地考察后,根据各地地势的高低和水势的大小提出来的。
D.永乐元年,吴淞江是巡抚李克嗣开通的,长约四千多丈,动用了四个县的民力,却使当地十多年没有水旱忧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患频年,屡敕有司,督治无功,故有是命。
(2)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
5.根据文本内容,列举事例说说明朝永乐、嘉靖年间对治理嘉兴、苏州一带水灾所采取的措施(至少举出两件)。
2021-11-05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东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
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
C.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没有日光的夜晚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之精神。
D.“青春”指春天,“青春恰自来”是说正值春天到来,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
2.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外,各自还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021-11-03更新 | 335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黄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 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晏子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诎:通“屈”,委屈。②抑损:谦逊,谦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B.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C.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D.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灵公是春秋齐国国君吕环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后世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一般分为美谥、恶谥、平谥三种,灵公与庄公、景公都是美谥。
B.缧绁,古时捆绑犯人的黑绳索,文中的用法同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的“缧绁”用法相同,均是使用引申义。
C.左骖,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边的叫“骖”,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D.妾,作为名词,指旧时男子在妻以外纳的女子;作为代词,是旧时女子自称的谦词。文中指晏子仆御之妻对自己的谦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他辅佐了齐国三代国君,他正直能干,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国君的命令去做;国君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
B.越石父宁愿在缧绁之中,是因为他认为晏子并不了解自己,因此被晏子赎出来后,不但没有表示感谢,还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C.晏子虽是齐国的宰相,但非常谦虚,常常表现出甘居人下的姿态,与驾车的仆御形成鲜明的对比。
D.司马迁推崇晏子,表示倘若晏子在世,非常乐意做他的驾车人,这既表现了他对晏子的无限敬仰,也包含着深沉的感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
(2)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5.文中写了晏子的哪两件轶事?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请简要回答。
2021-11-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公布,梁晓声《人世间》以最高票拿下茅盾文学奖。

梁晓声说自己写《人世间》,是在尽最大的努力向现实主义致敬。他要通过他笔下不同社会层面的人物,传达他对社会的感知和愿景。“文学应该有能力温暖这个世界”,所以,“我既写人在现实中是怎样的,也写人在现实中应该怎样。通过‘应该怎样’,体现现实主义亦应具有的温度,寄托我对人本身的理想”。

梁晓声的《人世间》写作,从酝酿到完成共计115万字,前后经历了八年的时间,这八年的时间里,梁晓声一个字一个字在稿纸上“爬格子”,写了3600多页。写完这部长篇小说,梁晓声步入70岁。

《人世间》40多万字一本,共有三本。在这个视听时代,会有人读吗?有朋友提醒梁晓声,最好只有二三十万字,写那么长谁看呀?梁晓声回答“《人世间》是我对家乡的文学汇报,是对家乡50年历史做一个小结,最主要的,我要用笔来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画一组群像,在书中呈现出我所熟悉的哈尔滨人的样子:豪爽、仁义”,就是要把《人世间》写成“一部背对市场的作品”,“畅销不是写作的唯一目的”。

梁晓声说,他知道怎样的作品能够获得商业化的成功,也知道加入什么元素、怎么操弄能写出畅销书,但他不愿去迎合市场,“越写年纪越大,写到70的时候,可能就只剩下一个愿望:向文学致敬。向文学致敬——我是因为这而写的”。

(摘编自袁跃兴《“背对市场”的文学写作》)

材料二:

作为新兴的文学样式,年轻的网络文学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成为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七十年来的中国文学,留在民族记忆和人们心灵中的深刻影响了精神世界的作品,无一不是深刻地呼应着时代要求的作品,网络文学发展至今,与时代同步伐也应当成为它的题中之意。

“与时代同步伐,首先要认识的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方向,认识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在干什么。”在第五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主题报告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阐释与时代同步伐的要求,“这涉及一个作家根本的自我建构问题,这是对写作意义的探寻。每一个作家都从自己的个人经验、文学观念和文学信念出发,给出解答。但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证明,那些伟大的对民族生活和民族精神产生影响的作家,一定是对我们民族的命运、对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的人民承担着责任的作家,这份责任感到现在依然是在心底思考的问题。”

在李敬泽看来,作为一个作家,一定是通过复杂的、曲折的精神方式与这个时代连接,需要对这个时代进行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认识时代的本质,与时代同步伐,关系到作家们如何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作家是不是将精神、价值放在第一位,这永远是网络文学的课题。这也就要求网络作家们创作精品,这也永远是文学的根本问题。

网络文学自身的艺术规律在哪里?好的方法、好的经验在哪里?客观上来说,还处在摸索的阶段。李敬泽认为,网络文学通俗大众的类型化特点和新时代特点结合,获得新的增长点,成为当下网络文学需要思考的问题。网络文学更需要讲好故事,有效、有カ、感人地把这个时代丰盛的经验化为讲述化为故事,另一方面讲好故事包含着提供新的想象方式、新的想象图景、新的讲述方式、新的讲述角度,由此反映、改变、塑造这个时代中国人对自己、对世界、对生活新的认识。

“网络文学本身就有一个造梦机制,网络文学一定是一个关于梦想、关于我们对生活的应然的想象。”李敬泽表示,网络文学近来加强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成为一个亮点,这个现实里包含着应然的向度、理想的向度、梦想的向度,有着巨大的艺术空间和接受空间。当下网络文学缺的就是能够在大众水平上有力地反映我们对于现实的认识和梦想,有力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关于国家、民族、地球、人类获得的全新的经验和理想的作品,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大有可为。

(摘编自2019年9月12日《文学报》)

材料三:

曾经,在高额利益的驱使下,一些网文作者毫无职业操守,肆意抄袭、拼凑他人作品;一些作者道德缺失,在作品中掺杂淫秽色情内容……这些都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前进脚步,拉低了读者的口碑与社会的认同,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如今,读者的审美层次和需求越来越高,对于不良作品的容忍度不断降低,对网文品质的要求自然水涨船高。网络文学正处于由量到质的转变拐点,低俗、庸俗、媚俗的市场空间只会不断收窄并最终被淘汰。这是对网文作者的重大考验,也是抛给整个行业参与者的思考题。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方向已经明确,如果仍旧故步自封或是想走歪路,面对的只会是读者的抛弃和监管的大棒,敢于触碰法律底线的还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网络文学必须坚持正确价值取向、遵守社会公序良俗,决不允许藏污纳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释放想象力和创新力,不断发掘精品、提升境界,才能够推动网文整体品质的提升,塑造更强大的“核心竞争カ”,让网络文学富有更鲜活的生命力。

(摘编自静文《网络文学不容藏污纳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对家乡五十年历史作一个小结,梁晓声特意把《人世间》写成了一部背对市场的作品,他不希望此书畅销。
B.网络文学作为新兴文学样式,应该同七十年来的中国文学一样呼应时代要求,影响人的精神,留于民族记忆。
C.网络文学的根本问题在于作家怎样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时代,如何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从而创作出网络文学精品。
D.某些网络作家低俗、庸俗、媚俗,拉低了读者的口碑,阻碍了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这种现象应该得到清除。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作家应当依据个人经验、文学观念、文学信念,认真解答关乎写作意义的探寻的自我建构的问题。
B.优秀网络作家能凭借其掌握的网络文学自身的艺术规律,讲好故事,从而提升中国人对世界、生活的认识。
C.网络文学近来加强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合乎引导人们爱党爱国的现实需要,可以说大有可为。
D.网络文学已到了由量到质的转变拐点,主要是因为读者的审美层次和需求越来越高,越难以容忍不良作品。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2019年度获奖优秀网络作品《宛平城下》抒写了抗战时期青年一代挺身为国的壮志豪情。
B.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认为,网络文学的出现是社会环境发展使然,符合人们的文化需求。
C.网络文学应注意表达方式,寓教于乐,而不是在利益的诱导下,给普通大众制造混乱。
D.路遥《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反映了社会和时化的进步。
4.材料二最突出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有很强的说服力?请简要说明。
5.综合上述材料,网络作家应该主要持有怎样的文学创作思想?
2021-11-0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

司马光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


[注]①诗人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退居洛阳。后曾任宰相的文彦博(潞国公)也因反对新法入洛定居。君贶(kuàng),即宣徽使王拱辰。东庄,文彦博在洛阳的宅第。②丕构:大厦。③萧相:汉代名相萧何,曾辅佐汉高祖,终遭猜忌,有人劝他“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景由远及近,浓淡相间,描绘出一幅恬静雅致的庄园山水图。
B.第二句水天相连,浑然一色,与王勃“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近。
C.第五句运用借代手法,暗指国家这座大厦需要依靠辅弼大臣来支撑。
D.全诗波澜起伏,感情抑扬有致,在严密的章法中写出诗人的不尽之意。
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8 . 卫公孙朝①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叔孙武叔②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节选自《论语·子张》)


【注】①公孙朝:卫国大夫。     ②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名州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于地                            坠:毁坏
B.子服景伯以子贡               告:告诉
C.叔孙武叔仲尼                  毁:毁谤
D.犹可                            逾:逾越,超越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B.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C.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D.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武之道,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国之道,现泛指宽严相济、张弛有致的治国和处事方法。
B.宫墙,指王宫的围墙,如王宫之内的柳树就被称为“宫墙柳”。
C.仞,古代度量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文中用“数仞墙”比喻学问高深。
D.日月,子贡把孔子比作日月,后世甚至有人称孔子为代天发令的“天铎”,极尽美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2)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5.子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说明诽谤孔子没有用?诽谤孔子没有用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
2021-10-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行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起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早就又一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巴掌了。

你算反动到底啦!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啥,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了……

我看你要陪他殉葬啦。我狠狠地说。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

就凭你对蒋介石的这个迷信态度,你还能……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ー下子来了个立正。

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并且厉声说:

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

长官,你打吧!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有立正,被团政调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句那个人的名字,我马上就来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不注意冷不防一提到那个人的名字,我没反应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从那以后落下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一说到那个人的名字就立正。弄得像个神经病似的,可却受到嘉奖,说这是对领袖的忠诚……长官,你打吧!你狠狠地打一顿也许能打好呢。长官,你就打吧打吧!被虏连长说着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恳切求我打他。

这可怪了。可听得出来,他连蒋介石三个宇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射,不能怀疑他的这些话的真诚。

他闹得我有些傻眼了,不知该怎么办啦。

1948年我在管理国民党军队的俘虏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当时那个俘虏大队里都是国民党连以下的军官,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到竟遇到这么一个家伙。

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也许能揍过来呢。我向大队政委请求说。

不得胡来!咱们还能用国民党军队的方法吗?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个人吗?

啊!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

那么……我心生忐忑。

你去让军医给他看看。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个究竟来,也没有医疗办法。以后集训完了,其他俘虏作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使打发回了家。

事隔30年,文化大革命后,我到河北一个县里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到他,他坐在一个轮椅里,隔老远就认出我来。

教导员,教导员!他挺有感情地扯着嗓子喊我。

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我问他腿怎么坏的,他说因为那个毛病没有改,叫红卫兵给打的,若不是有位关在牛棚的医生给说句话,差一点就要没命啦!

我听了毛骨悚然,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法。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

你这一辈子叫蒋介石给坑啦!

天啊!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将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提,做了个立正的姿势。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给读者真实可信的感觉,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我”既是事件的参与者,更成为主人公命运的见证人和思考者。
B.面对主人公“文革”中的遭遇,“我”发出“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的感慨,升华了小说的主题,引导读者开掘小说更深层次的内涵。
C.结尾的细节描写,仿佛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凸显了人物形象,增强了人物的悲剧性,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D.小说情节的脉络为:不惯立正——被迫立正——习惯立正——因立正断腿——轮椅立正,这些情节塑造了一个顽固不化的战俘形象。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3.有评论家评论《孔乙己》说:“孔乙己断的不只是腿。”这话也适用于本文主人公。请结合此文本和《孔乙己》分析,两人除了腿,还“断”了什么?
2021-10-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陬邑。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

鲁昭公卒,定公立。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般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B.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D.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如诸葛亮写给刘备的《出师表》一文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B.唐虞,是古代唐尧与虞舜的并称。相传唐虞执政时天下太平,古人以为太平盛世,于是很多史籍常用唐虞代指太平盛世。
C.礼乐,包括礼仪、音乐。礼乐始自夏商,到周朝初期周公“制礼作乐”,形成文化体系,后经孔孟传承,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礼乐文化。
D.六艺,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又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书。文中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奔走游说,即使遭到打击、排斥,甚至受到围困,仍执着追求。
B.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专任相国的职务,参与国政三个月,民风大变,社会清明,各地宾客有归家之感。
C.孔子整理和编纂了《诗》《礼》《乐》《书》等古代儒家文化典籍,对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D.孔子编写《春秋》时,该写的内容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删去的内容一定要删掉,连子夏等人也不能增删一句。
4.把文中两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2)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5.齐景公向孔子询问,孔子的三次回答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理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