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1 . 下列各项加点词语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合乎)绳    非能(游泳)也        君子博学(知识渊博)
B.虽有槁(晒干)        𫐓以为(认为)轮        用心(专一)也
C.(借助)舆马者     金(接近、靠近)砺则利        而闻者(清楚)
D.君子(出生)非异也  圣心(具备)焉       (使……快,走得快)足也
2022-01-0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叶塘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2 .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
B.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说明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明而行无过矣”。
C.荀子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劝学》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2021-12-3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叶塘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木棉花

宋湘

历落嵚崎可笑身,赤腾腾气独精神。

祝融以德火其树,雷电成章天始春。

要对此花须壮士,即谈风绪亦佳人。

不然闲向江干老,未肯沿街买一缗。

【注】①木棉花,落叶乔木,花大而红,盛于岭南。②“历落嵚崎”一句化自《世说新语·容止》:“周伯仁道桓茂伦,历落嵚崎可笑人”,本指山的高峻,后常比喻人的杰出不群。③祝融,传说中的火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腾腾气”避熟就生,打破了一般七言诗二二三的节奏,前四字不可分。
B.木棉是花中的火德之君,和雷电一起敲响天鼓,涂抹春回大地的壮丽画卷。
C.诗人认为木棉是散发着强烈青春气息的奇女子,与之相配者该是“壮士”。
D.诗人以拟人、比喻等手法,借景抒情,在对木棉的描绘中寄寓了其思想情感。
2.诗中的木棉花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2021-12-31更新 | 357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叶塘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乡土中国》片段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

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乡土中国》第一章:乡土本色


(1)这段话用两个实例,是想告诉我们,中国人有__________传统。(15字以内)

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我已说过,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在一个地方出生的就在这地方生长下去,一直到死。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母之邦。生于斯,死于斯的结果必是世代的黏着。这种极端的乡土社会固然不常实现,但是我们的确有历世不移的企图,不然为什么死在外边的人,一定要把棺材运回故乡,葬在祖茔上呢?一生取给于这块泥土,死了,骨肉还得回入这块泥土。

——《乡土中国》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


(2)从这段话中提取两个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5个字以内)
2021-12-28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叶塘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对《短歌行》有关诗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四句由景中的朝露经风吹日晒转瞬即逝,想到自己年华过半,壮志未酬,心中涌起无限忧虑,是对时光易逝、人才难得的焦虑。
B.“青青子衿”以下八句写思念贤才忧思绵绵;“明明如月”以下八句写得到贤才,热情款待。两部分,一正一反抒发了对贤才的渴望。
C.本诗主要抒写诗人对岁月流逝而功业未就的消极心情,吐露了诗人为实现统一全国的政治理想而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宽广胸怀。
D.通篇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中比喻用得多而贴切,化用《诗经》成句自然而不露痕迹。
2.作者在诗歌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两例结合诗句分析。
2021-12-28更新 | 38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叶塘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秋思

陆游

人生四十叹头颅,久矣心知负壮图。

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

风凋木叶流年晚,秋入窗扉病骨苏。

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莼鲈[注]

【注】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还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感叹自己年龄已到四十岁,内心也早知道辜负了一生的抱负。
B.颔联中的“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无可奈何的心情。
C.颈联写落叶和透过门窗的寒气,点明了深秋的时节和诗人的身体状况。
D.闲居的诗人面对着秋色秋景,思绪万千,全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秋日所感。
2.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治河

老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那么,维系水莲和治河的爱情的这根线就是淮河。庚子年上半年,水莲作为医护人员参加河南医疗队驰援武汉工作,安徽阜阳的治河给武汉运送爱心菜。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两人认识了。水莲随口问道:你父母是不是都是水利工作者?治河知道水莲话里的潜台词,说:我家住在淮河边上,父辈是农民,曾吃过淮河泛滥的苦头,父亲便给我起名治河。

这么巧啊,我家也在淮河边上,信阳淮滨。水莲惊讶地说。治河幽默地说:我把河治理好了,水莲才能永远灿烂。水莲忍俊不禁。几句话下来,两个不同省份的人,距离一下子拉近了。然后他们添加了微信,一来二去,彼此有了好感。

水莲找了几个男友,都因与爸妈的意见不合而黄了。妈妈对未来女婿的要求,代表了当下大多数丈母娘的观念:有房,有车,有资产。爸爸呢,比较传统一点,说穷没根,富没苗,只要孩子勤奋本分就中。孩子好才是硬道理。这就给水莲找对象增加了难度,毕竟十全十美的小伙子尚属凤毛麟角。认识治河后,水莲觉得他既符合爸爸的要求,也能达到妈妈的标准。治河是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他家里有两层小楼,也有小车,有三个鱼塘,2018年投了上百万元的鱼苗。

结束驰援任务后,水莲瞒着爸爸妈妈去了治河的老家。说实话,她是想验证一下真伪。

这年头,不得不防。治河在微信上开玩笑说,你要是一条鱼就好了,从上游游下来就能见到我。两地相距七十多公里,水莲开车用了一个半小时,按照治河发的位置,导航到了目的地——王家坝。治河并没有说谎,他家的两层小楼是前年刚刚盖的,金碧辉煌,很是气派。三个鱼塘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仓库,货车,一应俱全……在农村,这样的家底已经很是出类拔萃了。治河的父母也都是实在厚道的农村人,跟水莲也能说到一起,像是多年不见的老亲戚。

水莲回到家,对爸妈彻底坦白了。这一次,爸爸和妈妈的意见空前一致,而且答应了水莲和治河农历七月初七订婚。七月初连续的几场大雨,使得淮河水位暴涨。一旦决堤,水莲家的二百亩莲子种植基地就要毁于一旦。这个莲子种植基地可是她家的全部家当啊!

当年投入30万,贷款10万,种植生态无公害莲子。采用莲鱼共养”“种养共存的经营模式养殖田螺、鲤鱼、泥鳅,还在莲子基地中建了步行观赏走廊、休闲亭子。去年还完了全部债务,实现了盈利。今年还打算建特色餐馆和农家民宿,提供观赏、游玩、吃住一条龙服务。爸爸和妈妈担心有个闪失,日夜守候在莲子基地。村干部已经要求几次,让他们撤出基地,他们还抱着幻想,河堤不会垮,基地没事。村干部没办法,打电话让水莲回来做父母的工作。

趁着下午休班,水莲开车回到了自家的莲子基地。雨后初晴,那田田荷叶上带着晶莹的水珠,有的像反撑开的伞,有的像绿色的圆盘,有的像扇子。一枝枝荷花,有红色的,有粉色的,有白色的,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开了两三片花瓣儿,像少女含羞的脸蛋……若是毁了,不知道爸爸妈妈会伤心成什么样子。

听到汽车喇叭声,爸爸和妈妈迎了出来。孩子,咱的基地保住了。妈妈一边说一边擦拭着眼角。爸爸说:淮河水位下降了,大堤没事了。水莲晃了晃手机,一脸忧郁地说:爸,妈,我刚在回来的路上得到治河的消息,他们家被洪水冲了,鱼塘、房子都没了。”“人没事吧?爸爸着急地问。水莲说:人没事,政府已经安置了。

妈妈迟疑了一下,说:既然这样,订婚还是缓一缓吧。

妈,你说啥呢!水莲急得差点哭出声来。

妈妈说:他家都没了,咋订婚?

妈,你知道吗,王家坝的百姓是为了上游和下游的安全,开闸放水,把水引到了自己的家园……

话没说完,水莲已经呜咽起来。

告诉治河,订婚的日子不变。爸爸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

他没家了,在哪里订呢?水莲像是回答爸爸的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谁说没家?咱是一家人嘛,咱的家也是他的家,让他们全家都过来。妈妈说,咱的基地也正需要帮手呢。

爸爸点点头。

水莲笑了,一张脸如同水塘中盛开的荷花,清秀脱俗,娇羞妩媚。

补记:2020723日,安徽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转移安置群众19.5 万,闸口开闸76个小时左右,蒙洼蓄洪区共蓄洪3.75亿立方米,淮河王家坝段水位下降至28.28米,上保河南,下保江苏,保住了整个华东地区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背景,展现了水莲和治河因疫情而相知相爱的故事,表现了新时代年轻一代勇敢追求爱情的主题。
B.对于未来的女婿,水莲的妈妈和爸爸既看重物质条件又看中人品,两个人都希望女儿幸福。
C.文中在介绍治河和水莲的家庭情况时,提到了“大学生回乡创业”“莲子种植基地”“农家民宿”等内容,富有时代气息。
D.当听到治河家被洪水冲了后,水莲的妈妈所说的话体现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只为女儿着想的思想狭隘之人。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线部分运用比喻等手法,从形状和色彩的角度写荷花之茂盛,既突出了水莲父母的勤劳能干,又从某种程度上交代了他们不肯离开基地的原因。
B.文中写水莲之前几个男友都因爸妈意见不合而黄了,而到了治河这里,她爸妈的意见空前一致,并直接答应订婚,以此衬托出治河的优秀。
C.文章后半部分主要采用对话形式展开,在体现人物性格的同时,加快了行文的节奏,推进情节发展,让读者的喜怒哀乐跟随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变化。
D.文章结尾对水莲的描写,既照应前文对荷塘的描写,又委婉含蓄地写出水莲美丽的外表和纯洁的心灵,深化了文章主旨。
3.文末的补记是否多余?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处处透露着质朴的乡土气息,请结合本文加以简析。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松滋渡望峡中

(唐)刘禹锡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


注:①松滋渡: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北,距下牢关三峡尽处不远。②夷陵:楚国先王陵墓,在今湖北境内,秦军曾焚烧夷陵。③鸟道:指三峡曲折水道。④十二碧峰:指重庆、湖北交界的巫山十二峰,其中巫山神女的传说最为著名。⑤永安宫:三国时刘备所建,在今重庆奉节。⑥荒台:传说中神女的阳台。
1.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轻雨”与“寒梅”点明季节,给全诗笼上了一层迷惘的气氛。
B.三、四两句追述史实,以山川为证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无限感慨。
C.五、六句转向单纯的客观景象描摹,写船夫的艰辛和三峡的迂回。
D.七、八句是自然的联想,由眼前景联想到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
2.有人说本诗全无“望”字,但紧紧围绕“望”字说去。请对本诗的这一特点加以分析。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给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彩百段。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凡在众庶,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小事尚尔,况其大乎?”魏征对曰:“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

魏征上疏曰: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

贞观十六年,太宗每与公卿言及古道,必诘难往复。太宗手诏曰:“非虑无以临下,非言无以述虑。比有谈论,遂至烦多。轻物骄人,恐由兹道。形神心气,非此为劳。今闻谠言,虚怀以改。”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啬(sè)夫:掌诉讼赋税的地方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B.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C.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D.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庙号,庙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万乘,古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辆,因此以“万乘”指天子、帝王。
C.公卿,指三公九卿,“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
D.手诏,指皇帝亲笔写的命令,古时有御笔手诏的说法,象征着帝王的恩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认为,自己说话要谨慎,把百姓的福祉作为重要的考量,杜正伦对此也做了分析和补充。
B.魏征引述管仲的话告诫太宗,正确地任用和对待人才,不能让小人从中作梗,否则有损于国家。
C.馈间伦认为自己具有不用一兵一卒攻下鼓的能力,但因不具备君子的品行没得到穆伯的重用。
D.唐太宗由于和各公卿大臣谈古代治国之道过于频繁,产生了轻视别人的骄傲态度,后虚心改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
(2)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
5.文中魏征上疏时以“日月之蚀”作比喻,其用意是什么?
10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赏牡丹

王建 〔唐代〕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赏牡丹

刘禹锡 〔唐代〕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释】①苓菱(líng):唐人认为苓即荷花。②踯(zhí)躅(zhú):指山踯躅,又名红踯躅,山石榴、映山红、杜鹃花。③含棱:翻卷的花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诗开篇言牡丹之贵,“名价别”三字直接道出牡丹的尊贵凌驾于诸花之上。随后作者用一个“益”字,夸张地写了长安城内牡丹花开的盛况。王诗“皇都”与韩昌黎“绝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皇都”皆指唐上都长安。
B.两首诗描写牡丹,都用了反衬手法。王诗以荷花来反衬牡丹的超绝的芳香,刘诗以荷花反衬牡丹的清高多情。
C.刘诗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作结尾,既反映了京城人赏花倾城而动的习俗,又从正面写出牡丹花的诱人魅力:正是由于它具有令人倾慕的“国色”,才使得“花开时节”京城轰动,人们奔走相告,争先赏玩。
D.王诗全诗不寄托政治抱负个人得失,就是围绕一个“赏”字,且赏出了独特的风格,乃唐代赏牡丹诗作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从写牡丹之盛到牡丹之贵再到牡丹之美转而写牡丹将谢,再写牡丹凋零,作者一步步引导大家从赞叹到喜爱再到怜惜。
2.王建的诗是如何描写牡丹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1-11-0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嘉应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模拟测试(二)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