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郭季鹰

李白

河东郭有道[注],于世若浮云。

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耻将鸡并食,长与风为群。

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注]郭有道:又名郭泰,山西介休人,东汉末大学生首领,位居“八顾”(指能以德行引导人的八个名士)之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抛开所赠之人,却引入了同姓历史名人郭有道,写法颇为奇特。
B.颈联兼用对比和比喻,表达了以与庸才争禄为耻、乐与高人为伴的志向。
C.尾联紧承上文,将高逸的追求寓于生动的形象,可谓豪气冲天,高耸入云。
D.该诗风格雄奇飘逸,笔法灵活,富有激情,与一般的应酬之作迥乎不同。
2.诗的颔联将“我”与“君”对举来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2022-08-03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这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地外天体探测方面,人类主要有四大类任务:惊鸿一瞥的“飞掠”,登高望远的“环绕”,观天测地的“着陆”和自由移动的“巡视”。

比较而言,“巡视”类任务是人类地外天体探测的最高成就所在。一方面,它本身可以自由移动,携带多种科学仪器到多地探测多个有价值的研究目标,大大丰富了科学产出价值,另一方面,它背后的成功,往往需要“环绕”类任务进行前期铺垫,选择目标着陆区域、服务于信号中继转发等,也需要“着陆”类任务积累的技术完成至关重要的着陆过程。因此,任何一个巡视器的成功运转,背后都是一整套工程技术和科学技术的成熟体系。

玉兔号和玉兔二号是月球巡视器,是嫦娥探月工程的“精华”,它们分别位于月球的正面和背面。月球几乎没有大气,白天和黑夜漫长,而且温差巨大。白天,太阳能电池板收集能量,让“玉兔”们全力工作,但在月球“正午”时停下休息;夜晚时“玉兔”们则需要进入休眠状态等待唤醒,熬过漫漫长夜,还需要使用核电池释放的热量进行保温并尝试发电。

玉兔二号还是个国际化的“小兔子”。在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的几个核心设备中,低射频电探测仪是与荷兰合作的,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是与德国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测仪是与瑞典合作的。直到2021年6月,玉兔二号依然在月球背面正常工作,作为唯一触碰过月球背面的巡视器,它为人类带来了大量有关月球的科研课题和科学产出。

在“玉兔”们的基础上,祝融号更是中国巡视器技术极致的体现。火星的环境比月球的还要严苛,它距离太阳更远,太阳能密度只有地月系附近的40%左右:火星上地形地貌也更加复杂,会对运动系统造成较大的威胁;火星上还会时常发生全球性的沙尘暴,不仅影响太阳能的获取,还可能对科研仪器造成较大威胁。

为此,祝融号进行了全方面升级。它使用4片巨大的蝴蝶形太阳能电池阵列确保太阳能收集效率,电池阵列使用了防尘涂层技术,应对火星“极端天气”。在夜晚时,纳米级气凝胶和正十一烷集热窗等温控技术为科研仪器保驾护航。它的机身使用可升降主动悬架结构、6个轮子均独立驱动,可自由转向,多轮悬空时可以在恶劣地形上纵横驰骋。

(摘编自毛新愿《从“玉兔”到“祝融”:中国航天迈向星辰大海的见证者》)

材料二:

随着中国航天不断取得各种突破性成就,中国航天人也通过创意设计将更多的中国文化元素融入航天任务中。

“祝融”这个名字,是华夏儿女面对星辰大海投射出的终极浪漫。《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曰:“火正曰祝融。”火正、就是掌管火的官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步演化成司火的官职。以火神的名字命名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未知宇宙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而中国的“天问”系列行星探测计划,是中国航天人解答两千多年前屈原在长诗《天问》中发出的“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和“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两个旷世之问的实际行动,第一站就是火星。

这些名字被人们称为“中国人才懂的中式浪漫”,用传统文化里上古神话传说和历代文学作品里的人物、神兽来命名科研产品、让中国人亲眼见证了古代传说中的奇迹。这份独特的浪漫主义情怀,体现了我国科研人员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不仅是中国文化长时间沉淀的结果,也是新时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见证。

此外,从“玉兔”到“祝融”,众多拟人化的科普互动瞬间拉近了与普通大众、特别是年轻用户的距离,让原本高精尖的天文探索引发共鸣,也为科普“出圈”拓展了用户基础、打开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摘编自傅秋源、陈妹楠《星辰大海,诠释中国“祝融”的现代浪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外天体探测的四大类任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前三类任务是“巡视”类任务完成的基础和保障。
B.借助太阳能电池板所提供的能量,在温差巨大的月球环境中,“玉兔”们白天工作,夜晚休眠后能及时被唤醒。
C.有了前期的探测技术做基础,玉兔二号成为首个接触月球背面的巡视器,这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科学产出价值。
D.祝融号机身采用了可升降主动悬架结构,在轮子遇到阻碍时可以自动悬空,这样就减少了给巡视器带来的损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和“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这两个旷世之问,证明我国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探测地外天体的宏伟计划。
B.在描述地外天体探测任务时,文中用了“惊鸿一瞥”“登高望远”等词语,既富有诗意,又形象地表明这些任务是按计划稳步推进的。
C.玉兔二号身上的几个核心设备都是与其他国家合作的结果,这就说明了在探月等尖端科技领域,有些任务只靠闭门造车是很难完成的。
D.“嫦娥”“玉兔”“天问”等这些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名字,既见证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大大提升了年轻人对于天文探索的热度。
3.“祝融”等名字被人们称为“中国人才懂的中式浪漫”,这种浪漫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2022-08-0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肃宗上元元年冬十一月,御史中丞李铣、宋州刺史刘展皆领淮西节度副使。铣贪暴不法,展刚强自用,故为其上者多恶之。节度使王仲升先奏铣罪而诛之。时有谣言曰:“手执金刀起东方。”仲升使监军使内左常侍邢延恩入奏:“展倔强,不受命,姓名应谣谶,请除之。”延恩因说上曰:“展与李铣一体之人,苟不去之,恐其为乱。然展方握强兵宜以计去之请除展江淮都统代李峘俟其释兵赴镇中道执之此一夫力耳上从之,以展为都统淮南东、江南西、浙西三道节度使,密敕旧都统李峘及淮南东道节度使邓景山图之。

延恩以制书投展,展疑之,曰:“展自陈留参军,数年至刺史,可谓暴贵矣。江淮租赋所出,今之重任,展无勋劳,又非亲贤,一旦恩命宠擢如此,得非有谗人间之乎?”因泣下。延恩惧,曰:“公素有才望,主上以江淮为忧,故主上不次用公。”展曰:“事苟不欺,印节可先得乎?”延恩曰:“可。”乃驰诣广陵,与峘谋,解峘印节以授展。展得印节,乃上表谢恩。展悉举宋州兵七千趣广陵。

延恩知展已得其情,还奔广陵,与李峘、邓景山发兵拒之。移檄州县,言展反。展亦移檄言峘反,州县莫知所从。峘引兵渡江,与副使润州刺史韦儇、浙西节度使侯令仪屯京口,邓景山将万人屯徐城。展素有威名,御军严整,江淮人望风畏之。展倍道先期至,使人问景山曰:“吾奉诏书赴镇,此何兵也?”景山不应。展使人呼于陈前曰:“汝曹皆吾民也,勿干吾旗鼓。”使其将孙待封、张法雷击之,景山众溃,与延恩奔寿州。展引兵入广陵,遣其将屈突孝标将兵三千徇濠、楚,王暅将兵四千略淮西。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展方握强兵/宜以计去之/请除展江淮都统/代李峘/俟其释兵赴镇/中道执之/此一夫力耳/
B.然展方握强兵/宜以计去之/请除展江淮都统/代李峘/俟其释兵赴镇中/道执之/此一夫力耳/
C.然展方握强兵/宜以计去之/请除展江淮都统代李峘/俟其释兵/赴镇中道执之/此一夫力耳/
D.然展方握强兵/宜以计去之/请除展江淮都统/代李垣俟其释兵/赴镇中道执之/此一夫力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元在文中指唐肃宗的年号,与中国古代历法中作为节日的“上元”含义不同。
B.印节指官印和旌节,“节”与《陈情表》“不矜名节”的“节”字含义相同。
C.驰诣指驱车马前往,“驰”与《诫子书》“年与时驰”的“驰”字含义不同。
D.汝曹指你辈、你们,“曹”与诗句“尔曹身与名俱灭”的“曹”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展性情刚烈且固执强势,这令其上司对其极为不满,于是邢延恩在王仲升的授意下上奏弹劾刘展,欲以此解除后患。
B.皇帝未经调查,就听信了邢延恩的建议,决定授予刘展权力更大的职务,还私下传令命李峘等人在刘展赴任途中杀掉他。
C.为消除刘展的疑虑,邢延恩主动去广陵与李峘谋划,将印节交给刘展,但刘展却在上表谢恩之后,马上带兵赶赴广陵。
D.刘展向来有威信和名望,治理军队严明整齐,而且这次是奉诏行事,面对各方的抵抗镇定自若,最终成功地击溃对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旦恩命宠擢如此,得非有谗人间之乎?
(2)公素有才望,主上以江淮为忧,故主上不次用公。
2022-08-0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保卫延安(节选)

杜鹏程

六月末尾的那一天,部队宿在沙漠边沿的小村。

刚一宿营,团参谋长卫毅就紧急地派出二十多个骑兵侦察员,到方圆二十里去找水。

第一营还算机遇不坏,他们驻的村子下面,有一眼小泉子。宿营后,二三十个炊事员,有的抬着大行军锅,有的提着灌水的葫芦,有的提着木桶,在那里等水。泉眼里麻绳粗的一股水往外流着,炊事员们都眼巴巴地瞧着它。啊,这一股清涂宗的细流系着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哩!

夜里一点钟,王成德召开了支部大会,大伙儿研究了怎样通过沙漠的行军问题。

开罢会,王成德困得站下就睡着了。

周大勇望着王成德,只见他脸黄瘦,眼里网满血丝。他说:“你瞌睡?给眼里放辣面子吧!”

“真是穷开心,你总有气力!”

周大勇的脸色黑黝黝的,两道粗黑眉毛下的一双大眼睛,闪着渴望猛烈斗争的光。他那钢一样结实的身体里,像是蕴藏着使用不尽的力量。

王成德看看周大勇,劲头又来了,像是周大勇身上的力量传到他身上了。他说:“大勇!来,咱们把水的问题再琢磨琢磨。”

战士们都睡了,炊事班长孙全厚还在烧水。他烧好最后一锅开水,就把战士们的水葫芦收集起来,一个个地灌满水。过后,他又留了两碗水,给周连长跟王指导员送去。连长跟指导员,趴在灶火台上头顶头睡着了。看样子,大约他们是正在商量事情中间睡去的。他们头边放着一盏小小的麻油灯。

灯焰喋晃喋晃地闪着。

老孙把嘴放在周大勇耳朵边,想喊:“连长,起来喝水!”

可是话到口边,又留住了。他一手端水,一手扶住灶火台子,微微弯下身子望着连长,那种老父亲疼爱子女的感情在他心里浮起来。

老孙的眼光落到周大勇那又黑又厚的头发上,只见那头发上有几根很小很小的草棍。这草棍大约是昨天晚上部队行军中大休息的时候,连长躺在路旁睡觉落上的。老孙像拿绣花针似的,把连长头上的小草,一根一根轻轻地取掉。他还想端来一盆水,亲自给连长把头洗一洗。哦,如今哪里能用水洗头?连长喝水还没喝够哩!一想起水,老孙的注意力又移到自己手里端的那碗开水上了。他鼓起很大的决心,叫了连长一声。

周大勇猛一睁眼,只见自己口边有一碗水。他嘴唇都干得浮肿起来了,真想把这碗水一下倒在口里。

周大勇从老孙手里把开水碗接过来,悄悄地说:“别吭声!让指导员好好休息一阵,给他留点水,到他醒来的时候再喝。我喝过几口水了。我这碗水让连部的两个小鬼喝。”

老孙照着灯,只见卫生员三牛和通讯员小成挤在一块睡觉。小成枕着三牛的肚子,睡得可甜啦。卫生员三牛还说些什么梦话。小成的嘴在动弹,莫非他梦见自己正在喝水?老孙心疼起来:“孩儿们准是渴得厉害!”老孙想叫醒他们,可又不忍心打扰他们睡觉;不叫醒他们,又怕他们没喝上水身上出毛病。

天将拂晓的时候,周大勇醒来了,揉了揉眼,身子舒展了一下,走出房子。他双臂放在胸前,抵挡寒冷。多怪呀:白天晒得身上流油,晚上像是数九寒天,冷得抽筋。难怪老乡们说这里气候是:早穿皮袄午穿纱,抱上火炉吃西瓜。

他巡查了一趟哨岗,回来路过伙房,就顺便走进去。

孙全厚坐在火炉跟前,抱住膝盖睡定了。火光把他油渍渍的灰军服,照得发亮。他一阵一阵打冷颤,轻声慢气的在梦中呻唤。

周大勇蹲下去,左手慢慢地搭在老孙肩上,头挨着头,把全身力量集中在耳朵上,听老孙长一口短一口地呼吸。过了一阵,他又轻轻地摸老孙那枣树皮一样的手,摸那浮肿而烫烧的脚……

(有删改)

文本二:

永恒的忆念——抗美援朝六十周年回忆录(节选)

石晓华

很多人应该都读过小学课本上《一个苹果的故事》,说一个小战士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送上来一个苹果,战士们之间互相谦让,谁都不片吃了这个苹果。最后连长起头咬了一小口,战士们才开始吃,一圈下来,苹果还有大半个。

这个故事并不是书本上杜撰出来的,而是在上甘岭战役中真实发生的。

12军35师104团机枪连战士,是吃到苹果的幸运儿之一。他说:“看到苹果谁不想吃,都想吃,我们已经很久没喝到水了,但是不能吃,必须留给最需要的同志,这就是我们的无产阶级的感情。”

12军34师100团通讯员兼理发员的王德君老人,在坑道里被困了十几天时间,晚年他回忆起这段岁月时说:“两天没喝过水,嘴皮子都干了,嘴都肿起来了,眼睛发昏,睁不开,鼻子发炎、喝点水比吃药都好,饿得心发慌,但是枪一响,脑子会忽然变得很清晰。”

抗美援朝老兵马发泉老人回忆说:“白天打一仗,晚上下点雨,第二天早上醒来,看到坑道前面有个小坑,里面都是血水。有个炊事员看到是血水,就用手兜起来吃……血水里面有蛆虫,但是没办法,胃里面实在是烧得慌,就把蛆虫一起吃下去。”

这件事在很多人看来,令人难以置信,但当时的环境确实如此恶劣。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周大勇见王成德开完会就困得不行,二人便以相打趣,这既表现了行军的艰苦,也突出了他们身上:乐观向上的品格。
B.文本一中借助老孙的视角,描写了周大勇头发上的小草棍,对从周大勇的视角,描写了睡觉时的老孙,构思新颖,引人联想。
C.文本二中《一个苹果的故事》,通过上甘岭战役中的真实经历,突出了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战士们仍旧保留着谦逊的作风。
D.两个文本都写了战争的残酷,虽表现形式不同,但我们都能够透过人物的表现,真切地感受到战士们一种大无畏的战斗精神。
2.文本一中对孙全厚着墨最多,突出了这一人物形象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两个文本都写到了缺水的问题,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愁是人类的普遍情感体验。在语义上,乡愁一般指远离家乡的漂泊者对故土的思恋之情。对于故乡的思恋,自古就有许多名篇佳句。如唐代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是偶遇旧人的异乡客急欲了解故乡的景物人事,而又不知从何说起的乡愁情感折射。宋代李靓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通过视野变化,将思乡情感表达得十分浓烈。

乡愁情感的表现基本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亲朋好友的怀恋之情;另一方面是对于故土家园的怀念之情。引发乡愁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物理空间,古时交通不便,常常是“别时容易见时难”,遥远的距离与崎岖的地理环境使乡愁愈发浓烈沉重。第二个方面是时间,乡愁的情感常常是“断肠人”忆往昔的“巴山夜雨”,叹今朝的“山青花欲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思念绵长。

与乡愁不同,文化乡愁既含有古时的乡愁情绪,亦是对此的一种升华。这里的“乡”不再仅是狭义的故土或具象的家,更涵盖了广义的文化传统,也可理解为精神家园。在现代社会,返乡的距离不再那么艰辛遥远,但为什么依旧还有乡愁?这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首先,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学者王一川曾就乡愁的内涵这样写道:它“一般是指身在现代都市的人对于飘逝往昔乡村生活的伤感或痛苦的回忆”。也就是说,由于所在地的巨大区别造就了乡愁情怀。其次,现代与传统的对立。贾平四小说《秦腔》通过“疯子”的视角描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传统文化不在而令人产生了忧思情绪,亦是一种强烈的文化乡愁情怀。

由此可见,文化乡愁是每一个人内心潜在的情感波动,是人们对于过往的思恋与美好期许。文化乡愁的“乡”不再是具象的家,而是更为抽象的、直达灵魂深处的家。如果比较,乡愁表达是非常鲜明直接的伤怀之感,对象总是具体的人情事物;而现代性的文化乡愁则是较复杂的情感形式,既含有忧愁还带些许的甜蜜,所“愁”的对象多是抽象的、概括性的,或者说是象征意味的指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诗性的古典文明日趋边缘化。这是一个黑格尔所说的散文时代。在这种现代性中,现代人都发生了新的不适应及其内心的疑惑。他们亟需一份精神依托,回归灵魂的原生态,拥抱自己的“根”。也正因此,现代社会的文化乡愁愈发真切、普遍。

不同于历史回忆,文化乡愁作为个体和群体文化记忆,它的出现,更多是以文化想象为心理动力,并在想象审美化的基础上构建起关于“曾经”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潜意识在不断地筛选自我认可的记忆,达到与主体审美的想象相一致。这是一个非常富有生机的或者说有魅力的心理过程。也正因此,文化乡愁的表达,最合适的媒介便是艺术。“如果说艺术的精神原型是人文主义……那么,回归人文这条路便是艺术之路。”

作为一种精神性与审美性的存在物,人们所怀念的过去总是最美好的,如同梦。文化乡愁作为人的一种文化记忆表达,它既是个体对过去美好的想象与精神体验,也是对当下的一种反思。通过这种想象与反思,来自情感深处的光芒将当下照亮,使人永远记住“我”的身份与归宿。

(摘编自马佳佳《文化乡愁与当代中国绘画的怀旧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平时所提到的乡愁,一般是指身处异乡的游子对已逝故园生活的追忆与不舍。
B.文化乡愁是指游子对城市生活不适应,为了寻找一份精神寄托而产生的情感形式。
C.空间和时间是诱发乡愁的客观因素,随着时空的变化,乡愁也会转化为文化乡愁。
D.与历史回忆不同,文化乡愁是以文化想象审美为基础,筛选自我认可的过往记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证严谨,除了从语义上对乡愁的概念做阐释外,还列举诗句加以佐证。
B.文章在论述乡愁时,既摆现象,又挖原因,逐层深入,有较强的的逻辑力量。
C.为探究文化乡愁的成因,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征引名言实例,分析深刻而得当。
D.文章在论述文化乡愁的内涵和表达形式之后,接着又从其产生背景作了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在诗歌里表达思乡之情,有的可能是因为交通不便,有的可能是久居他乡。
B.现代人的乡愁情怀,与距离关系不大,城乡的落差和传统文化日益衰落是主因。
C.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是大势所趋,它绝不会因为有文化乡愁的存在而发生改变。
D.对文化记忆的想象和反思用艺术形式来表达,更能让人记住自己的身份和归宿。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绘画界对中国画的造型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诸多方案,但都没有从本质上解决中国画的造型问题,很少对造型观念进行创新。要想解决中国画的造型问题,除了要采用一定的造型手段、方法,还要更新造型观念。中国画不论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在造型方面的探索都不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接近自然、模拟自然,而是建立一个有趣味的形式,来构造一个画外之境。

中国画的造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写实阶段,对物象的形态进行客观描绘,解决物象“形”的问题,发现自然物象之美。第二阶段是造境阶段,即认识“情”与“境”的阶段。在第二个阶段,画家不再局限于物质存在的真实世界,而是超越“形”本身的束缚,通过描绘物象形态构造意境,传达情感,构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西方写实性造型观念与中国写意性造型观念是不同的,西方绘画注重对客观物象“形”的描绘,中国画更注重画面意境的营造。初学绘画的学生在学习了写实性素描之后,再学习中国画会产生一些困惑,在创作中国画时仍采用严谨的素描造型方法,创作的作品不伦不类,缺乏中国特色。

要想改革中国画一定要先改变绘画观念,一定要了解中国画造型规律,深入挖掘中国画造型手法的优势。第一阶段求“广”“博”,第二阶段求“深”“专”,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第三阶段的“新”,也就是说,要经历前两个阶段,才能创造出新的不同于西方亦不同于文人传统的有自身民族特征的中国画。实际上,中国画一直以来追求的不是对“有”的探索,而是对“无”的追求。中国画不是在描画客观的物象,而是通过有“人格精神”的物象来展现自身的品格修养,通过笔墨创造一个超越自然的艺术意境。

造境注重的不是形似,而是对“无形”与“白”的认识与琢磨。“白”即“空”,空白在中国画中不仅指画面中的无画处,还指“参加万象之动的虚灵之‘道’”,霍去病墓石雕没有对石头进行过多的打磨与雕琢,而是让石头呈现出本身的色彩,利用石头本身的形状、起伏、肌理等自然形态的模糊处、未雕凿处展现材料质地本身的美,通过空白处彰显雕塑的艺术价值。

我们也可从中国古文字的空白处感受到汉字的结构美、形体美、意境美。古人在创造汉字时,每个汉字的笔画或部件就是一个意象,而整个汉字表现的是由这些意象组成的一种意境。例如“马”的古文字,线以外的空白处与线所形成的“象”是对“意”的追求,呈现出一种意境,而不是对客观物象的模仿。

中国画的艺术意境体现了画家的艺术思维,这种艺术思维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画家在创作中关注“空”与“实”之间关系的同时,更重视“空”的价值,一般通过留白艺术手法营造画面意境。

中国艺术的造境,体现为给画注重留白,雕型注重在材料的模糊处、未雕凿处(即“空”处)展现材料质地本身的美。无用乃大用,无形乃大形,中国艺术追求的是“大象无形”的境界,在“空”与“无形”中给观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创造出象外之境。

(摘编自寇馨月《谈中国面的造型与造境》)

材料二:

自古以来诗与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苏轼对王维的评述:“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借助于文字的表述,而画利用构图来表达。诗与画在材神上是相通的,在意境上也是相互默契的。富丽的语言可以为我们描摹一个“画境”,清丽的语词可以为我们营造一片“诗境”。中国的山水诗历来就注重画意的营造,如大小谢(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与其弟谢惠连)的描摹自然,以形似取胜,以及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唐朝诗人齐己的咏物诗《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雅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与情愫。诗中将早梅描写得清润素稚,抒情含蓄隽永,作者早年曾热心于仕禄,有着雄心抱负,然科举失利,才华不为赏识,故常有怀才不遇之感,诗中语言清润平淡,无雕琢之痕;突出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营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蕴意十分丰富。“意”与“象”应。“情”与“景”合,营造了美的艺术境界,

诗的意境美同样在柳宗元的山水诗中呈“诗画相通”之势,其早期《渔翁》《江雪》等诗歌,是历来西家所表现的主题,而柳州时期的山水诗,更是凭视觉语言凸现柳州山水所特有的质感,唤起我们丰富的想象,组成一幅幅生动图画,突破语言局限,显示语言的画意色彩,柳宗元的“诗境”亦如“画境”,他的山水诗很少色彩鲜明和精心构图的画面,而是透过一个个鲜明意象,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传达特有思想,其重点不在画面构图,而是诗境的营造。

(摘编自王仁秀《浅谈诗与画的审美意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从本质上解决中国画的造型问题,应该更多地从营造画面意境入手,而不能只局限于手段方法的创新。
B.中国画的造型和造境不是并行的两个概念,造境是造型的发展阶段,它是超越客观描绘物象形态的更高境界。
C.每个古汉字由众多表意的笔画组成,其中空白处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意境,耐人寻味。
D.诗与画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即诗可以借助文字来描摹画境,而画则用笔墨和色彩来表达诗境,二者联系密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中西方在造型上现念不同,这也就解释了很多绘画初学者在学习了写实性素描之后,就无法创造出中国画的原因。
B.霍去病墓石雕没有过多的雕琢,留下了很多空白之处,以此凸显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可谓深得造境中留白艺术的精髓。
C.“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其中“一枝开”,既写出早梅耐寒的特性,也寄寓了诗人傲然不屈之志,画境鲜明可感。
D.柳宗元早期的山水诗画境十足,这是因他不重色彩和构图,而是通过对意象的刻画来营造意境,使诗画达到和谐统一,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D.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述角度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5.材料一中提到“中国艺术追求的是‘大象无形’的境界”,作何理解?请从中国画和诗歌创作的角度,结合实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梨树记

丹增

①滇西著名的大理至丽江的旅游线上,有一个叫长头的白族山村。白墙蓝瓦的白族民居,半隐半露地掩映在翠柏绿竹之间。白云悠悠.空旷宁静,青烟袅袅、闲适祥和,田野隨山势起伏,鸡犬之声相和,一派如诗似画的田园风光。

②我的白族好友老李,少小离家到省城工作,现已退休,他的老家就在这里。多年来,每到中秋时节,他总是提着几斤梨来看我,每次都热情邀请我去看他家的老梨树。

③老李是个官员,也是个文化人,业余喜欢舞文弄墨,摄影喝茶,好客重情,清正淡雅。闲谈之中,不止一次听他眉飞色舞地唠叨,他以自家老梨树为表现对象的摄影作品《百年老梨树》在省里荣获摄影大奖;云南省著名画家姚中华、著名诗人赵浩如等一批名家大师如何如何被自家的老梨树打动,纷纷借物抒怀,赋诗作画,赞美咏叹。

④这次,老李又兴冲冲地跑来,正式约我去看他家的老梨树。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另一半得之于感受。于是我跟随他坐车四百多公里,风尘仆仆地去感受百年梨树的韵味。

⑤说到梨树,中国的文人骚客,更多的是写梨花。白居易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杜牧的“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均是千古佳句。梨花的神韵、形态、甚至香味,似乎都在吟诵中扑面而来。梨花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总是与雪相比配。梨花似雪,雪似梨花。诗仙李白有诗云“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唐代诗人岑参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清代文学家李渔更是画龙点睛:“雪为天上之梨花,梨花乃人间之雪;雪之所少者香,而梨花兼擅其美。”历代文人礼赞梨花,是欣赏她奔放灿烂的诗情画意,赋予她纯洁、朴素,雅致、大方的人文情怀。不少远离家乡的游子,心中永远有一片梨花灿烂的家园,耳边永远有一支梨花飘荡的歌谣。难怪老李离家在省城生活了几十年,还是念念不忘家乡的老梨树。

⑥老李一行带着我沿山坡曲折的小路前行,路顺着一条小溪流蜿蜒向前,溪水泛起的浪花不停地拍打着岸边的石头,卷起漂浮的树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欢唱。不一会眼前出现了一片绿油油的麦地,远远地望见田地中央那一树花枝繁茂的老梨,像一片白雪凌空飘在绿绿的田野上,清逸洒脱;又像一个白头老翁拉杖伫立在大地上,饱经风霜,风姿不减。到了树下,只见主干硬朗,铁骨铮铮;枝条遒劲,金钩铁线。仰望过去,这一树的梨花又如一朵洁白的云掠过蓝天,一尘不染,清新亮丽。一阵春风过后,花瓣漫天飞扬,洋洋洒洒;花香清气扑鼻,神清体泰。

⑦远方大山隆起强健的肌肉,地老天荒般苍凉,近处田野阡陌纵横,炊烟袅袅。老梨树,成了这山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孤傲、挺拔、迥异,侠骨柔肠,独树一帜。

⑧据介绍,这棵老梨树已经有120多年的树龄了,还是老李的祖父在清末时种下的。村里一位耄耋老人介绍,20世纪50年代的长头村,四周都是原始森林,盘根错节,遮天蔽日,白天进去都寂静幽暗,阴森吓人,还不时听到树枝折断的声音或野兽的吼叫,令人心惊胆战,村里人根本不敢单独进树林。他绘声绘色地说,那时后山有豹子野猪,前山有灰狼黑熊,那笨熊胆子大得有时会悠闲地走进村子,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转悠,东张西望,大摇大摆,自然得宛如走亲访友。

⑨时光飞逝,长头村变了,越变越美,越变越好。南北荒坡上种满丛密、柔嫩的苗木,树梢长着均匀、鲜明的绿叶,在阳光下闪着夺目的光彩。那精心设计的田野,像棋盘似的。春天麦浪翻滚,深秋谷稻飘香,演绎着田园诗画般的岁岁年年。村里办起了文化室、图书馆,还建起了农民书画院。如今这里的农民可不再是蹲在墙角晒太阳,嘴里含着旱烟袋,指甲缝里夹着黑泥巴的模样,收入来源并不全靠田间地头。那百年老梨树依然守望着这一片田野,挺拔的树干愈发硬朗坚强,浓密的枝条愈发生机蓬勃,好像一把巨大的伞,深情地庇护着脚下的庄稼和富裕起来的人们。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李是个文化人,喜欢舞文弄墨,他以自家的老梨树为表现对象,拍摄了作品《百年老梨树》并获奖,照应了文题中的“百年梨树”。
B.文章第⑧段采用插叙手法,主要叙述了梨树的树龄以及长头村过去的历史景象,以此说明百年梨树的“百年”之意,并与后文长头村的变化形成对比。
C.文章第⑨段描写了长头村自然和人文的变化,表现了新时代人们的幸福生活,表达对新时代新生活的讴歌,百年梨树依然见证着人们的幸福。
D.文章借对老梨树“孤傲挺拔、迥异、侠骨柔肠、铮铮铁骨、清新亮丽、花香清新”等特点的描写,反衬了那些像灰狼黑熊一样龌龊的人。
2.请分析文章第⑥段画横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3.有人认为文章第⑤段可以删去,你有怎样的看法?谈谈你的理由。
2022-07-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汇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报复

契诃夫

这天正赶上我们的莹凇福利场演出

早晨九点多钟,喜剧演员在她的门口站住,这个喜剧演员听了一下,然后举起大拳头敲门。他非见到莹凇不可。不管怎样,不管她多么想睡觉,她也得从被子里爬出来……

“您倒是开门呀,见鬼!莫非我还得迎着穿堂风冻很久?”

直到十点一刻,喜剧演员才听到一声深长的叹息。叹息以后,跟着是下床的声音。下床以后,就是趿拉着拖鞋的声音。

“您有什么事?您是谁呀?”

“是我……”喜剧演员不必通报姓名。凭他的说话声就很容易听出是他,声音又沙哑又刺耳,就跟害着白喉症的病人一样。

过了三分钟,她开门放他进来。

“我是有事来找您的,”他点上雪茄烟,“……今天我在您的戏里演伯爵,那是个年老的伯爵。第二幕里,我得穿长袍,我想,……然而我又没有一件配得上伯爵穿的长袍。要是我穿上我那件花布长袍给观众看,那您就要遭到很大的损失。这就会给您的福利场演出留下污点了。”

“我能帮您的忙吗?”

“能。自从您那位走后,您这儿留下一件漂亮的天蓝色长袍,镶着丝绒领口和红色穗子。真是一件漂亮而出色的长袍!”

我们的莹凇脸红了……

“您就把那件长袍借给我今天演戏穿吧……”

她的嘴唇和手指头颤动起来。

“不,我不能借!”她说。

“这就怪了。……嗯……我可以问一声这是什么缘故吗?”

“不行!……不行!说什么也不行!他待我不好,他为人不正。……这是实在的!他像最坏的流氓似的对待我。……这我承认!”

“他把我搜刮空了!”她一面哭泣,一面讲下去。“要搜刮就搜刮吧,可是为什么把我丢开呢?我做了什么对不起他的事?我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他?”

喜剧演员站起来,走到她跟前。

“别哭了,”他说。“流泪是懦弱的表现。再者,我们每一分钟都可以找到安慰。……艺术就是最彻底的安慰嘛!”

“他对我很不好,”她接着说,“不过由这一点却不能得出结论说,我应当把长袍拿给您。尽管他行为卑鄙,可是我仍然爱他,那件长袍是他留给我唯一的东西!”

“这我完全了解,不过有一点我却不懂,小姐,您怎么能把长袍看得重于艺术呢?……您是个艺术家啊!”

“说什么也不行!您不要说了!”

“好得很。……”喜剧演员戴上帽子,彬彬有礼地鞠躬,从女演员房间里走出去。

他脸红得像虾一样,气得发抖,咬牙切齿地辱骂,在大街上走着,直奔剧院。他边走边用手杖敲着结冰的路面。

剧院坐落在街道尽头,喜剧演员走进售票处。那里,他的好朋友,售票员施达木坐在肮脏的木桌旁。

喜剧演员举起拳头砸在桌子上,然后愤愤不平,往木头长凳上一坐。他很久没有刮过脸,一大片胡子围绕着他的嘴,从那张嘴里,恶毒的、气急败坏的、疯狂的话语不是像涓涓的细流那样吐出来,而是像汪洋大海那样倾泻出来。

“我一定让她记住我!”

他的舌头停住了,然而另一方面,脑袋却在活动,他的脑袋在想办法。

喜剧演员没有把眼睛藏在皮大衣里,而让它们随意观赏,爱看哪儿就看哪儿。……幸好那对眼睛没有冻僵。售票处里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引得眼睛发生兴趣。除了桌子、长凳、戏票和墙角上一叠纸以外,再也没有别的。

不过,售票处里确实有一件奢侈品。那件东西丢在桌子底下,同废纸混在一起,只因为天冷才没有扫出去。

桌子底下丢着一块大纸板,沾满尘土,而且撕裂了。售票员毫不客气地用毡靴踩它,把唾沫吐在上面。这块纸板就是奢侈品,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本日戏票全部售完。”这东西,在它存在的全部时间里,还没有机会在售票处的小窗口挂过一次,没有一个看客能够夸口说见过它。那是块挺好而又幸灾乐祸的纸板!可惜它没有经人使用过。观众不喜欢它,不过另一方面,演员倒都喜欢它呢!

喜剧演员的眼光在墙壁上和地板上移来移去,不能不碰到那件珍品。

他弯下腰去,把写明戏票售完的大纸板拉到他跟前来。

过了十分钟,那块纸板,在它存在的全部时间里,第一次,挂在了小窗口,而且……说的是假话。

它说的是假话,可是人家相信它。

傍晚,我们的莹凇在旅馆房间里,放声痛哭,声音响得整个旅馆都能听见。

“观众不喜欢我了!”她说。

只有风才不嫌麻烦,来同情她。它,好心肠的风,在烟囱里和通风小窗里哭着,哭出各式各样的调门,而且,大概哭得很诚恳。

至于喜剧演员,这天傍晚却坐在酒店里喝啤酒。

他一味地喝啤酒,心满意足。

(选自《契诃夫小说》,有删改)


【注】①一位演年轻纯洁的少女的女演员。②即借某一演员生日的机会举行演出,以使该演员多点收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喜剧演员借长袍这一情节埋下伏笔,也为结尾莹淞面对失败后放声痛哭点明了原因。
B.“他脸红得像虾一样”“他边走边用手杖敲着结冰的路面”,刻画了喜剧演员借长袍失败后的气急败坏,为后文报复莹淞的行为张本。
C.文章运用语言、动作和肖像描写等多种手法来刻画喜剧演员这一人物形象,表现了喜剧演员自私自利、卑鄙虚伪、睚眦必报的性格特点。
D.喜剧演员报复莹淞后坐在酒店里喝啤酒的行为体现其内心的懊悔之意,他无法弥补莹淞的损失,无法安慰伤心的莹淞只好借酒浇愁。
2.女演员莹凇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分析。
3.作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认为,“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简单是天才的姊妹”。结合文本内容,试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契诃夫的创作理念。
2022-07-2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五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醉米酒

杜官恩 宋红莲

卖米酒的丁嫂,经常被人叫作虰虰嫂虰虰就是那种下雨前,在屋门口飞得特低的蜻蜓。本无他意,但跟丁嫂的模样一结合,就能明显看出来,是说丁嫂身材矮小,长得瘦削,说话的声音也不大。但丁嫂很乐意接受,人家说得贴切,谁叫自己还姓丁来着?

最近,虰虰嫂也想给米酒起个名儿。按照吆喝惯例,应该是米酒,米酒,某某米酒

有人说:你的名儿已经够响亮了,不必再打广告,照样卖得出去。

虰虰嫂指了指旁人的电喇叭说:想用上它,图个轻松。俺也要跟上时代不是?

以前,虰虰嫂蹲集市串街口,靠的都是她那细嗓门甜叫声。虽然清晰入耳,毕竟传得不远,开拓力不足,稍显欠缺。

有人说:这还用想啊,就叫‘虰虰米酒’就成。

做米酒,是个很普通的手艺。平原水乡的农家,人人都能做,自给自足。不喜糖的人,可以加水煮着吃。喜欢糖的人,则可以直接生吃。冬天煮沸,喝一碗热心暖胃。夏天冰冻,喝一碗,嗓子眼滑爽一条路。

但要真正拿到街上卖钱,一般人又缺乏耐心了。酒曲子要做一大堆,天天要锯柴升火。天天煮糯米,时时盯火候,软了不行,硬了不行。做出来了还要推出去卖,人忙得像陀螺转。

虰虰嫂的儿子就看不来这门生意。他埋怨母亲,忙死人,又赚不到两个钱。

所以,儿子自己开水果超市。哪怕收入不怎么样,也一直躲避着,不想插手母亲的小生意。

虰虰嫂也不管儿子的嫌弃,依然做了米酒去卖。

虰虰嫂卖米酒,不是天天走重复的路,而是将所有地方分成了许多条线,四五天一个周期,循而往复。每天就那么多,想着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卖完,不出左右。虰虰嫂这些年,摸索出了一整套经验,恰到好处。

儿子的水果超市要死不活。只有虰虰嫂的三轮车,天天准时出发,准时回家。儿子一闹亏空,没有生活费了,全靠虰虰嫂卖米酒维持。

儿子要关水果超市,虰虰嫂说:别关,房租我来出!

虰虰嫂针对儿子的情况,又开发出了新产品。说是新产品,其实也非常简单。虰虰嫂买了两个冰柜,将米酒放入,像冷饮一样,顾客可以当场吃。虰虰嫂对儿子说:你跟我就在屋里招呼。有人就卖,没人就玩,这还不轻松?

每天外出卖完米酒,虰虰嫂也不回家,就坐在儿子水果店的门口。将三轮车摆在树荫底下,她坐在旁边,按照已经形成的固定间隔频率吆喝,米酒……米酒……。嗓音线性,穿透力像针。过往的行人,不时停下来和她搭讪。

虰虰嫂,你怎么在这里卖了?你搬到这里来了吗?

虰虰嫂回答:是啊,这是我儿子的水果店,是自己的位子,不愁人撵。

那,想买不是随时可以来了吗?

随时来,随时有。

有人来买,虰虰嫂会引进水果店,从冰箱里拿。如此这般,为水果店引来了不少顾客。

生意看似有一搭无一搭,不过,积少成多,月底下来,比儿子光卖水果的收入还是强了很多。儿子知道虰虰嫂想买一个电喇叭,便立马给她买了一个。儿子说:你把它放在这儿替你喊,是一样的。

有一天,一名四十多岁的男子匆匆走过来:虰虰嫂,我给你想了一个蛮好听的名儿。

这是虰虰嫂的一个忠实顾客,特别爱生吃米酒,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买两回。

虰虰嫂笑了:说说看。

男子说:就叫它‘不醉米酒’吧。

虰虰嫂问:是怎么想起来的?

男子说:昨天中午,我喝过米酒,正想午睡,却突然有事,我忘记喝过米酒了,直接开车出门。等碰到交警才反应过来,想回头已经来不及了。我听你说过,你的米酒不是酒,不醉人。交警一查,嘿嘿,还真没事儿。我觉得,你这种米酒就是好,爽劲儿浑身跑。如果像有的人掺便宜酒进去,我就完了。今天特来感谢你的。

啊,是这样啊。不醉米酒,这名儿听上去倒是挺顺溜的。

男子又买了两大提米酒,虰虰嫂甚至还加送了一大提,作为酬劳。

虰虰嫂也觉得不醉米酒合乎心意。就用电喇叭录了,米酒……米酒……不醉米酒反复播放。

此后,虰虰嫂就一直使用电喇叭代替她叫喊,穿行在大街小巷和东南西北的集市菜场里。

销量大了,儿子不老实了,又动起歪脑筋。糯米可以大量采购,但顾客喜欢吃的伏子酒却只能在酝酿中产生,成本高。儿子准备用沸水煮白糖的方式,增量伏子酒。可以说成是新配方,不怕食品监管部门监督检查。这可是一条来钱的康庄大道呢。

虰虰嫂坚决阻止,你把别人当傻子,首先你自己就是个傻子!

儿子在虰虰嫂的教导下,学会了怎样做米酒,怎样卖米酒。

儿子那个门店维持了下来,一家人的生活也步入了正轨。

虰虰嫂年纪越来越大,身上的病痛不可避免地多起来,再也经受不住风吹雨打了。她终于将晃荡了半辈子的三轮车交到了儿子手里。儿子很顺利地接棒继续。

大街小巷,集市菜场,顾客虽然看不到虰虰嫂的人,但听得到虰虰嫂的声音,听得到米酒……米酒……不醉米酒的电喇叭吆喝声。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次描写虰虰嫂卖米酒时哟喝声的特点,丰富了虰虰嫂的人物形象,虰虰嫂的“细嗓门甜叫声”穿透力强,吸引了许多顾客。
B.小说运用插叙手法交待了米酒良好的口感和繁琐的制作过程,这处插叙在文中很重要,它为下文虰虰嫂的儿子不愿意制作米酒作了铺垫。
C.“这可是一条来钱的‘康庄大道’呢”,这句话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康庄大道”褒词贬用,表现了对虰虰嫂儿子的讽刺。
D.小说中儿子的形象相对于虰虰嫂的形象更为饱满,因为儿子的人物形象避免了扁平化,他改掉了怕苦怕累、投机取巧的毛病,富有变化。
2.小说中男子吃米酒的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学校的近旁,你有时会看见学生们带了些玻璃器,在春水灌溉过的稻田中,或路旁清水的池沼里的水草间找寻些什么。他们是在找寻水螅。水螅是不引人注意的着生在水草等处的小生物。它的身体像条橡皮管,底下蒙住的,上端有一口,口旁生着六条或更多的触手。它的身体细到像针一般,只有几分(1分等于0.0033米)长,颜色普通淡褐色,但也有绿色的。它是小动物,用触手捕食更小的动物吃。它的身子和触手会伸长,也会缩短——缩短到像一个线结。如果把它捉来,养在平边的,即方形或长方形的培养器内,放些水草和水蚤进去,置在近窗口处,它便生活在向阳的一面,可以观察它的生活史。

这些小生物被人看见,据科学史上的记载,早在1702年。当时有一个荷兰人,叫雷汶胡克的,用了简单的显微镜,察见了许多小东西,水螅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它被人详细地研究却是在1740年以后。那时有一个日内瓦人叫忒兰勃利,在海牙一户人家当家庭教师,在离海牙约莫三里路的乡下池沼里,因找寻水生昆虫看见了水螅。他当它是一株小植物,他当它的触手是一朵花。他知道植物中如含羞草是会动的,水螅这种小植物会运动,自然没有什么奇异。他把它取回,养在玻璃缸里。但是水螅不但会运动,而且会移动。它会弯下身去,生触手的一端吸住支持物,一面提起基部,移一点路,再固着于别一处。忒兰勃利见它在玻璃缸内移动了。遂觉得它不是植物。一定是动物。他又做了一个试验,把水螅直切为两段,经过一个时候,他见下半截的上端生出触手,变成一个完全的水螅。他不晓得动物会有这样强的再生力,单知道植物是会出芽枝的,这种现象,使他相信水螅是植物。 又一回,他看见水螅捕食一个小水蚤,他遂又相信它是动物。又一次,他看见它抽出芽来,又以为是植物。又一次,他看见它生出一个卵,他又以为是动物。水螅究竟是植物还是动物呢?忒兰勃利的心中盘旋着,没法解决。

忒兰勃利的试验不止此,他还把一个水螅直劈为四条,每条变成一个完全的水螅,他又把它切成几片,拼合起来,做成一个七个头的水螅。但在科学上,像忒兰勃利那样做细巧的试验的人是不多的。人们找寻水螅,把它培养起,放些水蚤给它吃,目的是观察它的生活史。看它怎样从体侧突起芽头,芽头怎样生出触手,怎样脱落之后成为一个新个体,又怎样近基部的体侧突起来,成为一个临时的卵巢,产生一个卵。又观察那卵如何发育为新个体。它的触手上近人已知道有一群群的刺丝胞,能射出标枪,投中水蚤,它就麻痹,更弱小的小虫就会死去。

这标枪忒兰勃利没有看见,他只见它吃水蚤或昆虫的小幼虫,及鱼和鼓虫不吃水螅,咬一咬便吐掉。从前使忒兰勃利眩惑过的水螅为什么有的褐色有的绿色的问题,近来也已知道了一点。近来知道绿水螅体中的绿色不是它自己固有的颜色,而是生活在它的体中的一种小绿藻。如果把绿水螅的卵放在暗处发育起来,没有小绿藻加入时,就会成为白水螅,并不现绿色。这样的小动物体内还有别种生物住着,真有点奇特。

水螅的生活史近来已经知道得很明白了,它和薮技虫、水母之类为同类,是腔肠动物的一种。这类动物大多数都生活在海里,只有少数移住到淡水中。只是很可惜,培养者虽极注意培养水螅,可是少有能够生活到两年以上的。它如生活在自然中,生命大概还要长,养在培养缸中促短了它的生命。

(摘编自周建人《水螅的故事》,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科学史上的记载,十八世纪初期,荷兰人雷汶胡克观察到了水螅,但是水螅被人详细研究是在十八世纪四十年代以后。
B.水螅再生能力很强,忒兰勃利曾把一个水螅直劈成四条,每条都成为一个完全的水螅,而且切片组合能做成七个头的水螅。
C.水螅的颜色一般是淡褐色,也有绿色的,但是,这种绿色的水螅本不是它本身的颜色,而是因为里面寄生着小绿藻。
D.材料第三段写人们观察水螅的生活史,连用了四个“怎样”,这表明人们与忒兰勃利一样,都对水螅做了细巧的试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从学生在水中寻找东西写起,在引起读者兴趣的同时,也使本文具有生活趣味,并引出下文对水螅的介绍说明。
B.材料第二段详细地说明了忒兰勃利判断水螅是植物还是动物观察实验的过程,表述严谨,文字准确,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枯燥。
C.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大多生活在海水中,但是,移到培养缸中的水螅很少有生活到两年以上的,作者对此种行为进行了批判。
D.材料语言亲切自然,生动形象,如“它的身体细到像针一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水螅身体细长的特点。
3.有人认为将标题“水螅的故事”改为“水螅”更合适,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观点与理由。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