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同食物相关,的表达有很多,比如“化悲愤为食量”“别难过,没有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伤心,实在不行就两顿”等等,这暗示着食物与情绪之间有着紧密关系。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既说明了食物作为生存之本的重要性,也说明了食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是否可以地大量进食或依赖控制进食来安抚情绪?科学告诉我们:不可以。

情绪大多来自日常生活中,人或物对于个体的某种深刻的内在情绪体验,比如抑郁体验、焦虑体验等。以此为例,抑郁多为当下的困扰,内心感觉无法摆脱或无力处理;焦虑多见对未来的无措,内心紧张,。类似的情绪体验都是我们对生活失去了掌控感或安全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迫切要找到一个能被控制的内容,去抵消或释放,让自己快速离开失控的体验,内心回归到稳定状态。

为什么我们会选择进食来调节情绪?其一,食物拥有便捷、易得的特点,具有便利性;其二,食物带有养育、滋养的“母亲”般的属性,具有习惯和依赖性。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A.“化悲愤为食量”。
B.“别难过,没有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伤心,实在不行就两顿”。
C.常言道,“民以食为天”。
D.食物带有养育、滋养的“母亲”般的属性。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并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2024-04-2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浙里特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学界,水母雪兔子的生存地还有一个名字——高山冰缘带。这是高山生态系统中的顶层,越过高山冰缘带,便是永久积雪带,高等植物无法生存,偶有鸟类飞越,却无法长时间生活。

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之艰难,可想而知。

还好,水母雪兔子自带“棉袄”!它的一身棉毛可以让植物内部空间充满空气,较好地缓冲温度变化带来的伤害。这样,无论是在强辐射的白天,或是在温度骤降的夜晚,水母雪兔子身体内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小环境。

此外,水母雪兔子的棉毛还可以防止雨水花粉的冲刷,保证其花粉的数量和质量,有利于提高繁殖成功率。

正是因为生存艰难,水母雪兔子一生只能开一次花。从种子落地开始,水母雪兔子经过长期的蛰伏,从石缝中挣扎绽放出花朵,它战战兢兢地努力汲取营养,一旦花朵被破坏,数年的努力功亏一篑。

1.下列句子中的“对”与文中加点的“对”,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两个人越说越投缘,越说越对脾气。
B.对事不对人,是讨论问题应遵守的原则。
C.幸亏他帮忙,你要对他表示谢意。
D.出门前对着镜子照照,把头发梳理整齐。
2.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用法完全一致的是(     
A.我游泰山只用了半天,真可用“走马观花”这个成语来形容。
B.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C.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就无法进入管理严格的小区。
D.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达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2024-04-2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很熟悉那个世界。我父亲所属的苏斯家族的那一代经历过最悲惨的贫困。那时,我父亲在一家机器厂打零工。他不夸耀那个时代,别人也不。可是那时候的情景是真实的。在我今后的生活中,我再也不会像在童年的短短的岁月中笑得那样厉害了,这也是真实的。没有了我那笑得那么甜蜜、终于笑得流眼泪、笑到咳嗽得几乎透不过气来的、红脸盘的、快活的母亲,我怎么会笑呢。

有一次,我俩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来找七个铜板,就是她,也从来不曾像那一次笑得那么厉害。我们找寻那七个铜板,而且终于找到了。三个在缝衣机的抽屉里,一个在衣橱里,另外几个却是费了更大的劲才找出来的。

头三个铜板是我母亲一个人找到的。她希望在缝衣机抽屉里再找到几个,因为她时常给人家做点针线活,赚来的钱总是放在那里面。我看着我母亲在抽屉里边搜寻,线、顶针、剪子、扣子、碎布条等等中间摸索,又突然大惊小怪地叫了起来:“它们都躲起来啦!”她蹲在地板上,把抽屉放下来,像是怕它们会飞掉。①她又像人家用帽子扑蝴蝶似的突然把抽屉翻了个身。

看她那个样子,叫你不能不笑。“它们就在这儿啦,在里头啦。”她咯咯地笑着说,不慌不忙地把抽屉搬起来,“假如只剩一个的话,那就应该在这儿。”

……

“别笑了,”她突然说道,“我们马上就有钱了。我就要从你爸爸的衣服里找出一些来。”墙上有些钉子,上面挂着衣服。你说怪不怪,我母亲把手伸进头一个口袋,就马上摸到了一个铜板。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瞧,”她叫道,“我们找着了!②我们已经有多少啦?简直数不过来了!一,——二,——三,——四,——五,——五个!再有两个就够了。两个铜板算什么?算不了什么。既然有了五个,另外两个没有疑问就要出现的。”

1.把文中划线句①改为“她突然把抽屉翻了个身。”语意没有什么变化,但表达效果不如原句,请做简要分析。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划线句②在数字之间先用逗号,再用破折号,请分析其是如何增强表现力的。
3.语段中母亲的语言多次出现了语气词“了”“啊”,请分析其作用。
2024-04-2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金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过这样的诗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适俗形成鲜明的对比,世俗之人讲究的是所谓处世之道,智巧钻营、人情练达。但中国自古以来还有另一种处世方式,即守拙,看起来似乎是傻傻笨笨的,但大巧若拙,守拙其实是人生大智慧。

荣利会滋生贪婪、荒诞,权势能隐藏愚弄、残忍,机巧会伴随虚伪、狡诈,陶渊明的,针对的恰是这些。这不是消极,而是智慧。当时世人眼中看来不明智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在陶渊明自己看来则是欣然”“取拙。因为不想委曲求全,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做事,舍去的是如云烟的世人竞相追逐的功名利禄,成就的却是完满人格和千载身后名。陶渊明的人生选择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真诚。

这种守拙的智慧渗透到中国文化的骨髓之中了。苏州有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光从园名就可知,园林的主人是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的。远离纷扰世界,退避尘氛,在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悠然自得地种花植草、赏画听琴、曲廊信步,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1.文中加点的词“傻傻笨笨”,如果改成“傻笨”,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两个“名”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3.下列句中引号与文中“拙政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作“斗拱”。
B.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C.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D.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的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虽然此时他已经坐在一九三○年式的汽车里,然而并不是他对儿子妥协。他早就说过,与其目击儿子那样的“离经叛道”的生活,倒不如死了好! 他绝对不愿意到上海。荪甫向来也不坚持要老太爷来,此番因为土匪实在太嚣张,而且邻省的共产党红军也有燎原之势,让老太爷高卧家园,委实是不妥当。这也是儿子的孝心。吴老太爷根本就不相信什么土匪,什么红军,能够伤害他这虔奉文昌帝君的积善老子!但是坐卧都要人扶持,半步也不能动的他,有什么办法? 他只好让他们从他的“堡寨”里抬出来,上了云飞轮船,终于又上了这“子不语”的怪物——汽车。

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向前看。天哪!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排山倒海般地扑到吴老太爷眼前,忽地又没有了;光秃秃的平地拔立的路灯杆,无穷无尽地,一杆接一杆地,向吴老太爷脸前来,忽地又没有了; 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准对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子冲将过来! 近了! 近了! 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都抖了。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 他眼前是红的,黄的,绿的,黑的,发光的,立方体的,圆锥形的,——混杂的一团,在那里跳,在那里转;他耳朵里灌满了轰,轰,轰! 轧,轧,轧! 啵,啵,啵! 猛烈嘈杂的声浪会叫人心跳出腔子似的。

(摘编自茅盾《子夜》)

[注]吴老太爷年轻时跌伤了腿,又不幸半身不遂,原文说:“二十五年来,他就不曾跨出他的书斋半步! 二十五年来,他不曾经验过书斋以外的人生!”

1.下列文段中的引号和文中“离经叛道”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正如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我们要非常重视革命理论。
B.她们隶属在五十个以上的带工头手下,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C.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D.三仙姑只听见院里人说“四十五”“穿花鞋”,羞得只顾擦汗。
2.文中两处加点词形象生动且富含意味,请试作赏析。
堡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分别摘自科普类读物和现代小说,其语言也呈现出别样的风格。请从中任选一个文本,说说你的认识。
附(语言文字运用Ⅰ材料):

科学家已经在哈茨山区(Harz 证实,树木的根部确实是一种错综交织的系统,而这系统可以把同一个树种以及一个树群里的大部分个体结合起来。树木间营养物质的交换、紧急状况下的邻里互助似乎都已经是既定规则,由此我们可以认定森林是一种超生物体,也就是类似蚁窝的构成物。

但树木为何明知会助长彼此间的竞争,          A            ? 理由很单纯,其实就跟人类社会运作的原则一样: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独木不成林,独树无法制造出同一区域内稳定均衡的气候,也会受到风吹雨打而无所依怙。反之,          B          ,可以缓和酷暑与严寒,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并制造湿润的空气,在这样的环境中树木能在呵护中成长,而且能够活得很久。

所以,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树木必须不计代价地          C            ,如果所有个体都只会独善其身,其中会有许多无法存活下来。不断有树木死去的结果是会使树冠层出现许多空隙,从这里风暴更容易侵入森林,并使更多树木倒下;夏天的暑气也更容易逼近地面,使土壤变得干燥。所有的树木都必须承受这些后果。因此,关于整个共同体,每棵树木都弥足珍贵,也都值得尽可能长久地存活为此,树木甚至会集体帮助生病的个体,供给其养分,直到它再度健康起来。反之亦然,曾经伸出援手的树,现在也需要协助。

摘编自《树的秘密生命》

2024-04-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成了“风栗子”。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微软,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不像吃生栗子会弄得满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贾宝玉为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想吃风栗子了。你给我取去。”怡红院的檐下是挂了一篮风栗子的。风栗子入《红楼梦》,身价就高起来,雅了。这栗子是什么来头,是贾蓉送来的?刘姥姥送来的?还是宝玉自己在外面买的?不知道,书中并未交待。

栗子熟食的较多。我的家乡原来没有炒栗子,只是放在火里烤。冬天,生一个铜火盆,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一会儿,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抓起来,在手里来回倒,连连吹气使冷,剥壳入口,香甜无比,是雪天的乐事。不过烤栗子要小心,弄不好会炸伤眼睛。烤栗子外国也有,西方有“火中取栗”的寓言,这栗子大概是烤的。

1.文学作品中问号用法丰富,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请结合文本,分析画波浪线句子中问号的作用。
2.请赏析划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3.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加点词“韧性”的表意有何不同?
(1)也可以称之为“大自然的韧性”。
(2)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朱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那个素享盛名的“天下第一楼”,______。但是,我晓得,这盛况,这胜景,前些年是断断没有的,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一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这样衣帽鲜亮亮、脸上油光光地率领举家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

1.下列句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春来了,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似的。
B.读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任你铁石心肠,也一定会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流泪。
C.你不认得我,十年前我见过你,你当时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梳着一对丸子辫。
D.这孩子要我给他买手风琴,你不答应吧,一天到晚老缠着你,没个完,真拿她没辙!
2.找出与画波浪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难道这不是“风景”吗?
B.然而阿Q不肯信,偏称他“假洋鬼子”。
C.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
D.他说“大清国要完”就是跟谭嗣同一党。
3.下面所给的两个句子中哪一句更适合填入文中横线处,请做选择并说明理由。
A更是整日价顾客盈门,座无虚席。这一切,不也大有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京城遗风么?
B.更是整天顾客盈门,座无虚席。这一切,也大有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京城遗风。
应选择(      )句。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三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它要经过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诗人要经过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另一方面,要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

      ①      。比如,由这一物象所构成的意象,有孤云”“暖云”“停云等。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云则是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同一个物象,      ②      ,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      ③      ,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秦韬玉的归心则悬在了马首上。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怡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找出错误处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引号作用相同的是(     
A.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
B.“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C.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里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D.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
2024-04-1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三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耕是中华文明的立根之基,人与土地的连结嵌入我们文化基因深处。然而,伴随现代城市化进程而来的是乡野土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①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农事知之甚少,对“三农”也愈加隔膜,加之农业机械化生产,农耕文化面临消弭的危机。由此,乡村生活综艺 (1) ,实现在电子空间乡村生活的影像转化,力图填补现代人的想象空间,作为一种象征资源维系对乡村的时空感知和情感依托。

从《向往的生活》里,明星们只是务农体验、帮扶助农的社会场景。到网络综艺《种地吧》在乡村综艺题材上的突破源于乡村不再是都市人视觉消费的对象,而是彰显自我的言说主体。②“耕耘”不再是文学叙事性的表达,而是一次次汗水浸透衣领的真实体验;“乡村”不再是浪漫主义的审美对象,而是由一次次具体的劳作编织的参与性事件。

此前,乡村生活综艺的表达视角多是抽离自我的“消费”,③如今《种地吧》的变革意义在于侧重投入自我的“生产”。它的叙事基点不是 (2) 的美景美食,而是重返土地——长时间投入的土地耕作,与泥土、风雨、市场打交道,这是一场真正的沉浸式体验。作为“内娱首部劳动纪实互动真人秀”,虽然它凭借真人秀轻松的叙事方式为切口展现劳动场景,思考的却是“为什么要种地”“为什么是年轻人种地”。

不必讳言,我们这一代离土离乡的都市青年,④对农耕体力劳动的体验几乎为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也是通病,田间劳作多是叶公好龙的想象。相较于文字理性,影像传播是零距离的。面对“种地小队”在田间地头如“变形记”般的纪实镜像,可以让都市里的孩子对躬耕劳作的辛苦有更确切的认知。

四季更替,生长有序,获得的是土地里沉甸甸的劳动成果,输出的是不骄不躁、踏踏实实的生活哲学。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躺不平又卷不赢的精神内耗,屏幕前的观众或许可以从农村综艺 (3) 的劳动纪实里汲取积极生活的动力,重构自己的生命情感与生活秩序。

1.给空白画横线处,填入适当成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文章画波浪线句子引号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卢老师发现,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为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
A.①B.②C.③D.④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请简要分析“四季更替,生长有序,获得的是土地里沉甸甸的劳动成果,输出的是不骄不躁、踏踏实实的生活哲学”这一句的表达效果。
2024-04-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晚饭时候,家将们听得马蹄声,早已迎了出来,都在宅门外垂着手直挺挺地站着。羿在垃圾堆边懒懒地下了马。他刚要跨进大门,低头看看挂在腰间的满壶的簇新的箭和网里的三匹乌老鸦和一匹射碎了的小麻雀,心里就非常踌躇。但到底硬着头皮,大踏步走进去了;箭在壶里豁朗豁朗地响着。

刚到内院,他便见嫦娥在圆窗里探了一探头。他知道她眼睛快,一定早瞧见那几匹乌鸦的了,不觉一吓,脚步登时也一停,——但只得往里走。

“太太……”他擦过手脸,走进内房去,一面叫。

嫦娥正在看着圆窗外的暮天,没有答应。这种情形,羿倒久已习惯的了。他仍旧走近去,坐在对面的铺着脱毛的旧豹皮的木榻上,搔着头皮,支支梧梧地说——

“今天的运气仍旧不见佳,还是只有乌鸦……”

“哼!”嫦娥将柳眉一扬,忽然站起来,风似的往外走,嘴里咕噜着,“又是乌鸦的炸酱面,又是乌鸦的炸酱面!你去问问去,谁家是一年到头只吃乌鸦肉的炸酱面的?我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运,竟嫁到这里来,整年的就吃乌鸦的炸酱面!”

1.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直挺挺”“豁朗豁朗”“支支梧梧”,说说它们和“直挺”“豁朗”“支梧”相比,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三个并列成分,为什么不用标点断开?请说说理由。
3.嫦娥多次说到“乌鸦的炸酱面”,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024-04-11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月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