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5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倒是真想见一见龙,相信自己见到了绝对不会落荒而逃。相反,我要定定地站着,①定定地盯着它的眼睛——想象里,它的眼睛里凝聚着一束冰冻的火,因了对视的热力,缓缓散放开,继而腾起熊熊烈焰……但是啊,龙,岂是说见就能见到的?

只能退一步,去见一见龙的影子。

龙的影子,自然也是龙——那从小村小寨、田间地头蜿蜒而来的龙,由人充当脚爪,忽而高昂,忽而低伏,忽而趔趄,忽而腾起。这些“脚爪”,都是一些黧面红心的人,他们粗糙的手执着手臂粗的木棍,一根根木棍支撑起龙的身躯,那撑起龙首的更不得了,须得三五人一起用力,就算是拽龙尾的,也非常不易,须是身壮力强的人。他,他们,这些用平凡之躯撑起整条龙的人们,在这一刻,随着龙的舞动,有了不属于他们的东西——什么东西呢?这世间有些东西注定是很难说清楚的,这便是其中之一——简单地说吧,他们有了比平常更大的力量,他们不再觉得疲累,他们不由自主地贯注了全部的精神,面上永远浮现着一种喝醉了似的笑意——他,他们,一群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在这一瞬间,获得了超脱于自我的神性,他和他们,成了龙的一部分。

龙在前进,在舞动。龙,越过了油菜花的金黄、小麦的青涩、桃花的粉红,越来越近了,②那想象之中的虚幻之物——不,是那从所未见的实有之神,无比真切地朝我走来了!

1.下列各项中的“但是”与语段中加点的“但是”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如果还对他们宽容,那就会正中坏人的奸计。但是不能用同一手段对付偶然犯错误的同志。
B.虽然南国之秋有它特异的地方,但是郁达夫还是更偏爱北国的秋,故都的秋。
C.我们要建立起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但是这种新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文化呢?
D.生活的经验固然会叫人忘记许多事情,但是有些记忆经过多少时间的磨洗也不会消逝。
2.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处均使用了破折号,请分析这两处破折号的用法与作用。
3.画波浪线句的“他,他们”和“他和他们”所指代的对象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同,请结合语境简析。
2024-05-20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______:或许是搬入高楼后未改的陋习,或许是吵架或醉酒状态下的一时冲动,或是手一滑掉落的……然而,高空抛物是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行为。民警曾用假人进行高空实验,实验结果显示,②______。近年来,高空坠物事件屡次出现,这类“飞来横祸”给公众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减少此类现象,《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了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构成高空抛物罪。对于是否属于“高空”的判定可以参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的规定,抛物点与物品实际落点之间的高度达到2米即可认定为“高空”。而是否属于情节严重,③______,而是根据物品坠落地点的人流量、抛物的高度、物品的重量与硬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1.根据图表和文段内容,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空不超过15个字。
2.对新闻作品来说,引号表示的词语有时起到强调的作用,请你结合文本分析引号是怎样使词语起到强调作用的。
2024-05-16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精诚联盟/部分高中高三三模(适应性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语言和文字表达需调动个人的知识积累进行遣词造句,背后体现的是思维和认知。现实中,不少年轻人正面临着表达匮乏的“词穷”困境——心中虽有千言万语,但表达出来就很匮乏,甚至________。

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最好办法是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的思维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融合发展、相得益彰。 身处信息时代,我们或许无法回避“快浏览”,但不能抛弃“深阅读”。对于经典作品,只有慢慢品味、反复咀嚼才能觅得好书中的真味,参透书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读书贵在________,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读书,日积月累、聚沙成塔,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夯实语言文字基本功。

在多读书、读好书的基础上,还应注重________。年轻人既要常读常新、常读常悟,也要常用常练,该动笔的时候就要动笔,该进行语言交流时也不要逃避,假以时日,才能熟能生巧,使自己变得能说善写。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相同的一项是(     
A.你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B.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D.“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号啕大哭起来。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24-05-16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04年首次被分离出来的石墨烯凭借超薄、超强、超柔韧等特性被誉为“神奇”材料。其可能应用于电子产品、手机屏幕、服装、油漆和水净化等领域。此外,科学家还在积极探索石墨烯在针对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靶向治疗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

然而,在医疗应用之前,所有纳米材料都需要测试是否有任何潜在的不利影响。此次人体试验使用了超纯氧化石墨烯纳米薄片(一种与水相融的材料),来自爱丁堡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招募了14名志愿者,这些人在严格控制的暴露和临床监测条件下参与了这项研究。志愿者在专门设计的移动实验室中骑车时,戴着口罩呼吸了超纯氧化石墨烯2个小时,并在暴露前和暴露后每隔两小时测量一次肺功能、血压、凝血和血液中炎症水平。几周后,志愿者返回诊所,反复受控地暴露在不同质量的氧化石墨烯或清洁空气中进行比较。①根据数据显示看,②吸入超纯氧化石墨烯对肺功能、血压和大多数其他生物参数没有不良影响。③有轻微的迹象表明,④吸入这种物质可能会加快血液凝块的方式,⑤但这种影响非常小。不过,仍需进一步调查以确定更高剂量和长时间接触石墨烯对血液凝块方式的潜在影响。研究人员表示,石墨烯等纳米材料前景看好,但必须确保以安全的方式制造,才能在生活中更广泛地应用。

1.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她在信纸上用稚嫩的字体写着:“阿夷(姨),您好!”
B.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
C.纳-22是一种能够自然地放射正电子(电子的反物质)的放射性物质。
D.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清平乐》)
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使之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之表达无误,不得改变原意。
序号______可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可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
2024-05-1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问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一日江南晓寒,迷蒙细雨,湿云四集。等大家上了火车,天色逐渐好转。康总说,春游,等于一块起司蛋糕,味道浓,可以慢慢吃,尤其坐慢车,最佳选择。宏庆说,人少,时间慢,窗外风景慢,心情适意。康总说,春天短,蛋糕小,层次多,味道厚,因此慢慢看,慢慢抿。梅瑞笑笑。车厢空寂,四人坐定,聚会搞活动,往往使人漂亮,有精神。火车过了嘉兴,继续慢行,窗外,似开未开的油菜花,黄中见青,稻田生青,柳枝也是青青,曼语细说之间,风景永恒不动。春带愁来,春归何处,春使人平静,也叫人如何平静。两小时后,火车到达余杭,四人下来,转坐汽车,经崇福,石门,到达双林古镇。按计划,先去菜场。这个阶段,气氛已经活络,人人解囊,汪小姐买土鸡。宏庆买塔菜,河虾,春笋,春韭。康总买了酒,等摊主劈开花鲢头,身边的梅瑞,已经拎了鸡蛋,鳝筒,葱姜,粉皮,双林豆干,水芹两把。一切默契非常。然后,雇一条机器农船,两条长凳并排,闹盈盈坐个稳当,机器一响,船进入太湖支流。小舸载酒,一水皆香,水路宽狭变幻,波粼茫茫,两岸的白草苇叶,靠得远近,滑过梅瑞胸口,轻绡雾殼一般。四人抬头举目,山色如娥,水光如颊,无尽桑田,藕塘,少有人声,只是小风,偶然听到水鸟拍翅,无语之中,朝定一个桃花源一样的去处,进发。

1.恰当运用叠词会使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对文中加点叠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笑笑”,突出强调梅瑞的笑,含蓄地说明梅瑞认为康总把春天比喻成蛋糕是俗而不雅的。
B.“往往”,副词重叠,突出频率与程度,表明活动让人愉快,人的精气神也因之提升不少。
C.“人人”,名词重叠,说明参与者兴致高,气氛活络,每个人都为这次活动做了精细准备。
D.“青青”“茫茫”,写出了春天山色与水色的特点,令人沉醉,与前文的“慢慢看”照应。
2.选段大量使用逗号,表现出作者对于语言使用的高度自觉。请分析文段中逗号的妙用。
3.画线句用了四个“一”,但每个字的含义都不同,请结合语境分析。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褶皱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在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没有被吞食、被遮蔽,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

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有一些奇怪的凹凸,越来越多,终于构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我猜了很久,又走近前去蹲下身来仔细观看,最后得出结论:那全是近年的古战场留下的坟堆。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随之,更多的图像接连而来: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国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这一切,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1.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冒号的作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了看似既重复又矛盾,而极具艺术表现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3.文中“烟迹”与“烟尘”都用到了“烟”字,意蕴却全然不同,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
2024-05-0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多梅雨

梅雨的命名,不得不赞叹古人的联想之美。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有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的记述。贺铸在《青玉案》中也写下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寒暖空气相遇,雨水连日不绝,,由此便有了梅雨之名。

谚语说:黄梅天,十八变。梅雨期间,天气往往阴晴不定,片刻之前烈日当空,,待你连跑带颠躲至檐下,雨又停了。而此刻也是江南最温婉的时节。找片寂静的古镇、觅座宁静的园子、寻条安静的巷子,撑一把伞、过一座桥、行一段路、阅一本书,这无不是骨子里的江南。

梅雨时节,有恼人之处,躺下,席子、被单潮兮兮的;坐着,椅子、沙发湿漉漉的。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因梅而,令人心生抵触。但是,,不仅因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它的可爱更在于执着、恒久,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润物无声的品质。在雨水浸润下,土地丰泽富饶,百姓衣食无忧,江、河、湖也有了别样的景致。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上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下列四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句“霉”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B.于是,她们在预备好的“包身契”上画一个十字。
C.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D.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的呢,岂不冤枉!
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前面只用量词“片”“座”“条”,后面用数量词“一把”“一座”“一段”等,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2024-05-0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鸟儿像数学家似的,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叽叽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山村水廓都开遍了桃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四句话,属于分项列举,描绘景物,句间用分号更合适,但作家刻意用了句号。请分析句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虽然火龙果有这么多功效,但我们也不能过量食用,像吃火龙果可保证身体健康似的。
(2)鸟儿像数学家似的,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
2024-04-25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中桥外,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______①_____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得像茵陈酒的秦淮水了。

大中桥外,本来还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踪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的尽处了。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但是两次游秦淮河,却都不曾见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____②____似的。我想,不见倒也好。

这时正是盛夏。我们下船后,藉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______③_____,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幕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眩晕   虚无缥缈   豁然开朗
B.闪烁   虚无缥缈   茅塞顿开
C.眩晕   扑朔迷离   茅塞顿开
D.闪烁   扑朔迷离   豁然开朗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分析文中划线句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4-04-2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那时的人们粗犷,不知精致细腻为何物;那时的人们阳刚,没有清脆轻薄纤巧透明的阴柔趣味。出土的陶罐平静地站在博物馆的橱窗里,不知何为浑朴而浑朴坦然,不知何为端庄而端庄天成,不知何为高贵而高贵自在。不输铜晕绿,漫拟玉无瑕。素面无粉黛,如人披肝胆。没有含蓄,没有朦胧,没有婉约,没有雕龙描凤的安排,没有江南四月的惆怅。

目光与陶罐对峙,在咫尺之间凝固。数千年的时间,弯曲在优美的弧度里。原始天地的蛮荒,野性温柔神祇居住的山谷,幻影迷离。散落在河岸的洞穴,风姿绰然。我听见了击缶,以及巫舞歌声。

现代人迷恋珠宝,对远古的陶罐也许不屑一顾。陶罐在遥遥岁月中,等待着一双知己的眼睛。晨曦初露,工匠已到河边 )水,细细密密的软泥从指缝渗出。泥土终于等来了一个涅 pán)重生的机遇。然后,我听见匠人杂沓的声音,响成一种节奏,为陶罐烧最后一把柴火。古树的枝条在古窑里 bèng)发激情,水与泥土,在火中羽化了自己。

1.根据括号里的拼音,在“      ”上写出相对应的汉字。
2.文段中“□”处的标点符号,有人说用分号,有人说用句号,你赞成哪个?请说明理由。
3.画线句子中三个“而”的转折,前后语意看似矛盾其实不矛盾,说说这样表达的效果。
2024-04-2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