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地球表面大约有四分之三是海洋。海洋是生物的发源地,万物的聚宝盆,占据地球71%的面积,成为无数生命的摇篮。在海洋中生活的微小植物,被称为浮游植物。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维持就是由这些浮游植物驱动的。生物学家指出,,因为我们呼吸的氧气一半是由这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生产。当浮游植物耗尽了水中的营养物质时,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将被打破。但是大自然给浮游植物提供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肥料——鲸的粪便,,这些物质给浮游植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在那里,浮游植物也会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使人类受益。

鲸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活着的鲸鱼,可以为海洋带来许多好处;而死亡后的鲸鱼,也极大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

2020年,中国深海勇士号深潜器搭载母船完成首次科考任务,科学家们在本次科考过程中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鲸的尸体、坠落的过程以及形成的海洋生态系统等,被生物学界统称为鲸落,鲸落的出现不仅为深海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更重要的是将鲸在海水上方获取的能量向下运输,极大地促进了深海生物的繁衍和发展。如果把深海的海底比作荒漠,。一只鲸鱼的尸体可以在海底发光发热长达数百年的时间,从生物链上的生产者到消费者,都能享受到鲸落带来的福利

一鲸鸣,沧海静;一鲸落,万物生。漆黑的深海因此特别偏爱这份极其贵重的礼物。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一鲸的鸣叫、死亡分别能使海洋万物宁静、生存,漆黑的深海也因此受益不断。”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下列引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A.海洋是生物的发源地,万物的“聚宝盆”。
B.占据地球 71%的面积,成为无数生命的“摇篮”。
C.中国“深海勇士”号深潜器搭载母船完成首次科考任务。
D.一只鲸鱼的尸体可以在海底“发光发热”长达数百年的时间。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也没唉声叹气,也没号哭,只是发愣。

【甲】关大妈只觉得自己的心给人掏走了,胸口沉甸甸地闷痛,就像要炸开似的,喉咙里给一阵阵的酸味塞满了。【乙】她想大哭一场,可是哭不出泪,也叫不出声,只是在心里问着自己:“青天!我家犯了什么法?桂平,你年纪轻轻,为什么落得这样下场”……

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

关大妈眼睁睁地瞪着远处,耳朵里嗡嗡地响着儿子说的那句话:“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啊……”

【丙】关大妈咀嚼这句话的味道,突然感到自己的儿子,原来已经长得那么高大,那么聪明。大概儿子就是死在这句话上的,这一想,倒提醒了关大妈。

自从大军北撤以后,儿子一直好像背着自己在做些什么事。常常(      )地在外跑,自己还当年轻人想找一个媳妇,这也是在理的,所以她就(      )地当作不晓得。直到去年年底,一天晚上,一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提了一个硬包来找他,那小伙子住了半宿,就悄悄地走了。哪知天刚放亮,清剿队下乡来清乡了,她急忙起来,脚还没跨出房门,就看见桂平高高地爬在屋梁上,正在把那硬包里的纸片,往屋顶上二梁木里塞。

关大妈一想起这事,又把儿子临死前的那句话,跟他临死时那副(      )的样子一对,心里好像明白了许多。

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10-2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语言的变化, ,但日子长了就显出来了。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孔子正跟弟子们谈话时,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不光是古代的话后世的人听不懂,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也会这个地方的人听不懂那个地方的话,形成许许多多方言。

古人说的话是无法听见了,幸而留传下来一些古代的文字。①虽然文字不是语言的如实记录,②但是得拿语言做基础,③其中有些是离语言不太远的,④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古代语言的演变获得一定的认识。为了具体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别,最好拿一段古代作品来看看。

有些字眼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古代席地而坐,没有专门供人坐的家具,后来生活方式改变了,_,“椅子”“凳子”等字眼也就产生了。

因为汉字不是以标音为主,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语音的变化。现代的人可以用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这就掩盖了语音变化的真相。,从几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来。第一,旧诗都是押韵的,可是有许多诗现在念起来不押韵了。其次,旧诗里边的“近体诗”非常讲究诗句内部的平仄,可是许多诗句按现代音来读是“平仄不调”的。

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语段中加点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也送来了信和礼物,还称我是什么“活菩萨”。
B.乡村文化活动火热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乡土文化的“厚积薄发”。
C.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D.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口号。
2.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人很早就体会到了赏荷所带来的美妙感受,并且毫不掩饰自己对荷花的喜爱。这从大量的古诗词中可以看出。譬如汉朝乐府那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述了在茂盛的莲叶间采莲之乐趣。又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道出了荷花之美在于色彩的映衬,在于成片的气势而非。最直接表达这种喜爱之情的,莫过于宋人周敦颐的那篇《爱莲说》,直接以《爱莲》二字写入篇名。荷花还是传统国画的重要题材,在中国绘画史上,荷花为主要内容的国画历代精品不在少数。在现代作家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中,清华园里月色下的荷塘美景被展现得 ②      。自古以来入诗、入文、入画的植物不在少数,但是能像荷花这样留下这么多经典作品的,大概不是很多。荷花之所以能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一是因为美好的外形。其姿态的优雅与古典,颜色的淡雅与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二是因为所附着的象征意义,荷花     ③      ,卓尔不群,有如谦谦君子一般。除此之外,我以为,人们喜爱荷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荷花的同生产品——藕和莲子。

1.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修改后的句子: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汉朝乐府那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述了在茂盛的莲叶间采莲之乐趣。
B.我以为,人们喜爱荷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荷花的同生产品——藕和莲子。
C.自古以来入诗、入文、入画的植物不在少数,但是能像荷花这样留下这么多经典作品的,大概不是很多。
D.最直接表达这种喜爱之情的,莫过于宋人周敦颐的那篇《爱莲说》,直接以《爱莲》二字写入篇名。
2023-10-17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第一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别里科夫跟我同住在一所房子里。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他通宵做噩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脸色苍白。他所去的那个挤满了人的学校,分明使得他满心害怕和憎恶;跟我并排走路,对他那么一个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也是苦事。

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有一个新的史地教员,一个原籍乌克兰,名叫密哈益·沙维奇·柯瓦连科的人,派到我们学校里来了。他是带着他姐姐华连卡一起来的。后来,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况且,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出现了三个破折号,请写出其作用。
3.“装在套子里的人”现在是指受某种思想束缚的人。如文学作品中的祥林嫂、林冲、周朴园、格里高尔,成名等,请任选一人进行分析,不超过50字。
2023-10-15更新 | 487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监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大兴安岭,     ①     ?靠山吃山,采山曾经是大兴安岭人(     A     )的活计。早年间,大到烧柴,小到山丁子,哪一样不是从山上采下来的?那时候,采山是穷日子的贴补剂;如今,     ②      。不采山就难以真正了解大兴安岭。有了采山,生活就更有了滋味;有了采山,才读懂恩泽自然来的道理。春时,老山芹、山蕨菜、柳蒿芽、婆婆丁、鸭嘴菜、四叶菜,一大堆山野菜排着队等你采。夏日,木耳、蘑菇、都柿、雅格达、托莫果、水葡萄、羊奶子,数不清的山野果兴奋地向你招手。若感兴趣,不用爬树你就会采到松树塔。要是会识别,你还能轻松地挖到黄芩、赤芍、玉竹、防风等中草药。等到了秋天,你可尽情采摘山丁子、稠李子,还有那颗粒饱满的大榛子。

初到大兴安岭,我对采山有些抵触。不是怕累,       ③      。大兴安岭太大了,山连山岭挨岭,绵绵延延,真要迷了路,可不是闹着玩的。母亲把我的担心和邻家大姐说了,邻家大姐隔着板杖子脆脆地笑:“哎呀,也不是那样。别贪心,别在山里走太远就没事。(     B     ),那日子还咋过,人还咋活呀?”母亲笑道:“我就说嘛,哪有那么多危险。大妹子,你啥时候去采山,把我家小子也带上,让他尝尝采山是啥滋味儿。”

材料二:

王绍能醒来时,差5分钟就是清晨5点整,这时候,离猫儿山的日出还有47分钟。精准无误的生物钟是多年来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他的(   C   ),似乎牢固地“安装”在他身体的某个部位,每到固定时间,一定将他“闹”醒无疑。除了服从领导分配的工作之外,王绍能其实很愿意待在猫儿山里,这里有很多自己喜欢的、关心的事物,而且凉快、空气清新。他决定“蹲”上一阵子,度过这个雨季。

此刻,王绍能走出大门,山上的雾已经散去,一轮弯月还挂在山头。一群群登山看日出的人们已经陆陆续续出发,向刻有“华南之巅”的顶峰方向走去。然而,王绍能的目标并不是要去看日出。他等两位同事聚齐之后,一起掉头朝山下走去。趁清早没有车辆和行人的干扰,他们要仔细(     D     )一下猫儿山的生态状况。

1.下列在两则材料的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或俗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安身立命   畏首畏尾          敬赠   查看
B.赖以生存   前怕狼后怕虎   馈赠   察看
C.安身立命   畏首畏尾          馈赠   查看
D.赖以生存   前怕狼后怕虎   敬赠   察看
2.下列选项中的引号,和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B.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了“523”项目来抗击疟疾。
C.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也送来了信和礼物,还称我是什么“活菩萨”。
D.必须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
3.请在材料一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4.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2023-10-08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常见的指纹、掌纹、声音和面部识别,到不太常见的耳朵和手指静脉,机器可使用各种生物识别方法来识别一个人。研究人员解释说,相比传统的指纹等识别技术而言,气味识别技术,其通过个人独特的化学成分来确认你是谁

作为样本的皮肤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其浓度很难让机器检测到,因此研究小组转而研究是否。事实上,人类的呼气已被用来识别一个人是否患有癌症、糖尿病,甚至新冠肺炎。研究小组从分析受试者的呼吸开始,筛选可用于生物识别认证的化合物,共发现了28种可行的化合物。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发了一种有16个通道的嗅觉传感器阵列,每个通道都可识别特定范围的化合物。研究人员用6个人的呼吸样本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发现它识别出个人身份的平均准确率为97.8%。有人觉得测试的样本太少,但研究证实,,这种高水平的准确率也保持不变。

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你是谁”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
B.“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C.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
D.“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风在耳边呼啸。我只露着两只眼睛,尖利的风,刀子一样刮过眼角,面前白色连着白色。这时开始盘旋进山。近处的山坡上整整齐齐地种着一排排黄绿色的松树苗,远处的山头飘着蓝色的雾霭,山上黑森森白茫茫,白的是雪,黑的也许就是参天大树了。公路上的厚雪被车轮碾压得光滑锃亮,像一条银带蜿蜒而上。

我们已经看不太清楚眼前的东西了,口罩里哈出的热气,使得眼圈四周布满了白霜,白霜像冰碴子一样磨着眼皮。我真害怕我的眼睛被冻僵,因为两只脚已经完全没有知觉了。我们像一个个白胡子老爷爷似的,互相看着好笑,却笑不动。因为,脸上的肌肉也被冻僵了。

汽车驶过一片河谷,两边的坡地上都是密密麻麻的灌木。忽见一股清亮的山水,湍急地从上游冲下来,敲击着溪流两岸的薄冰,发出那么脆朗的叮咚声。岸边的水草都被白雪覆盖,水流便像是从雪中钻出来的,闪着蓝色的幽光……如此冰天雪地之中,怎么会有不冻的山泉?我们都睁大了眼睛,疑惑不解。

1.下列句子中的“那么”与文中加点的“那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准这么,不准那么,谁要是犯了,就要受到处罚。
B.如果你认为这么办是可行的,那么咱们赶紧去办吧。
C.别看油菜花那么小,它们挤在一起,就是一派灿烂。
D.我虽然只见过他那么一两次,但对他的印象很深刻。
2.作为连词,“因为”后面一般不需要停顿,而文中画横线句中的“因为”后面使用了逗号。请分析这样处理的效果。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如此冰天雪地之中,竟会有不冻的山泉。”表达效果为什么不如原文好?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的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被网友们取了一个既亲切又响亮的名字——BA”

BA”现场,四面看台      ,人头攒动,欢呼与加油声也持续不断。每逢BA”开打的消息传出,十里八乡的人都会      ,一些观众甚至驱车200公里前来观战。更夸张的是,BA”的连场比赛经常能从上午打到夜晚,并且从来都不缺少选手和观众。如此      的比赛场景,可能连不少职业赛事也比不上。目睹BA”的盛况,有网友戏称:在中国最接近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不是CBA(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而是‘村BA’。

有人说,BA”之火,火在一个字。的确,球场是村里自建的,参赛球员全部是本地村民,独具特色的苗族歌舞承担了啦啦队的功能,还有一头黄牛、几只香猪的获胜奖品,以及操着贵普的解说员,都彰显出BA”浓郁的乡土特色。但BA”的出圈,却绝不囿于乡土二字。乡村球赛火爆的背后,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共鸣。这共鸣,不仅仅来自文化产品供给较为短缺的乡村地区,同样来自文化供给丰富繁荣的城市。在这个火热的夏日,BA”为我们贡献的,既是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体育赛事,更是一场具有现代元素,能够为广大网友喜见,天然地连接起城市与乡村、国际与国内的文化盛宴。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网友们所取的“村BA”这个名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A.“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
B.承担了“啦啦队”的功能
C.操着“贵普”的解说员
D.绝不囿于“乡土”二字
2023-09-04更新 | 281次组卷 | 30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如果习惯了熬大夜、睡懒觉,白天起床后,总会觉得脑袋晕晕乎平,做事效率低,还很容易拖延。偶尔早起一次,你会发现状态特别好,不但头脑清醒,而且做事往往也会

早起,能让我们比别人多出“半天的精彩”。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很多时候是由早起这类的行为不断叠加产生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早晨闹钟响了无数次,一次又一次地关掉,不想起床,弄得;起床后,匆匆忙忙出门,一整天焦头烂额。很多优秀的人,并非天赋异禀,而是更懂得如何管理和利用时间。曾国藩说:“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不仅早起能让你时间饱满,还能让你的生活节奏张弛有度,心情愉快。当焦虑和压力袭来时,不妨尝试调整自己的作息,早睡早起。当一个人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时,做事效率就会提高。想要养成早起的习惯,从“夜猫子”变成“早起鸟”,你可以尝试以下这个的方法,让早起毫不费力。第一天早起5分钟,第二天早起10分钟,第三天早起15分钟,以此类推,直到达到你早起的目标时间并养成习惯。同时,早起的前提是要有充分的睡眠,当夜幕降临时,早点放下手机,好好休息,才能有更好的状态迎接新一天。

尼采曾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不辜负每一天的阳光,不错过每一次的成长,养成早起的好习惯,你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刻,看到坚持的意义,成为更好的自己。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的“早起鸟”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B.“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C.“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然而到了艺术形象领域,差别几乎一字千金。
D.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