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切,斯谓之仁已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切乎?”

(《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


【注】①司马牛:孔子的学生。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司马牛“多言而躁”。②讱(rèn):出言缓慢谨慎。③樊迟:孔子的学生。
1.材料中,孔子为什么认为仁者言必“讱”?
2.司马牛和樊迟都是孔子的学生,两人同是问“仁”而孔子的回答却迥异,请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2021-03-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与评价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

材料二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


【注】①足恭:过于恭敬。
1.材料二中“巧言”与“损者三友”中的“____________”行为相同,“匿怨而友其人”与“益者三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为相对。(用原文作答)
2.概括材料二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2021-03-0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与评价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注】①篑:土笼。
1.下列加点字与“求也退,故进之”中“进”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殷仲堪父病虚悸,闻床下蚁动,谓是牛斗孝武不知是殷公,问仲堪:有一殷,病如此不?仲堪流涕而起曰:“臣退维谷。”(《世说新语》)
B.礼减而,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礼记·乐记》)
C.臣之所好者,道也,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D.于是忌孙子于威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既然孔子认为“止,吾止也。进,吾往也”,可又说“求也退,故进之”,二者矛盾吗?为什么?
2021-03-0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与评价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论语·子罕》

材料二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及因史记作《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

1.第一则材料中“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比喻什么?
2.材料一、材料二都是孔子晚年的思想,两句话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2021-03-02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与评价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

材料二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礼记·中庸》)

材料三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过犹不及”和“发而皆中节”是_________思想的核心,强调的是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与中庸之道是否矛盾?你如何理解。
2021-03-02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与评价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孟子·离娄下》)


【注】①支:同“肢”。
1.对“孝道”的理解,孔子侧重于___________,孟子侧重于__________。
2.这两种孝道观,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简要评析。
2021-03-0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与评价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材料二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1.文中提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在《孟子·尽心上》中有意思跟它相近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2.通过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孔子对弟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试简析。
2021-03-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与评价
8 .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庾哉?人焉庾哉?”

(《论语·为政》)

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猝然问焉观其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态,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庄子·列御寇》)

1.孔子主要通过哪几个方面来观察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2.庄子察人的“九征”和孔子察人的“三所”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021-03-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与评价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面《论语》中,孔子对“食”的态度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请简要概括。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1】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乡党》)


注释:【1】齐,同“斋”,斋戒。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 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18.7)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论语》15.7)


【注】①史鱼,春秋末年卫国的大夫史鳅,字子鱼。②矢:箭。③蘧伯玉,春秋末年卫国大夫,为人有贤名。
1.孔子和蘧伯玉的人生选择有何不同?
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蘧伯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则材料谈谈,面对纷扰的社会,蘧伯玉和丈人有何区别?孔子为何称赞蘧伯玉为君子?
2020-10-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之江教育评价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