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两则节选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节选)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选项中,关于两则节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从“鼓瑟”到“而作”,短短九字,生动地描绘出了曾皙从容、洒脱、清高的情态;而“舍”“作”两个动作,又表现了他对老师的恭敬态度。
B.曾皙没有直接指出怎样从政治国,而是描绘出一幅“风清俗美,人民安乐”的太平盛世的风情画,展示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并表现了一种“安贫乐道”“澡身浴德”的高洁志趣。
C.孟子例举了霸道的种种危害之后,齐宣王表示愿意就教,于是孟子水到渠成地推出了他的仁政主张,即“制民之产”和“谨庠序之教”。
D.孟子认为,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就不会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这是推行王道、施行仁政的最终目的。
E.孟子认为,等到百姓犯了罪,然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这是一个有仁德的君主不会犯的错误。
2.朱熹《四书集注》引程子曰:“孔子与(曾)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对此你是否赞同?试作简要分析。
3.孔子对曾点之志,喟然而叹。面对孟子所推崇的“王道”蓝图,你觉得孔子会作何评价?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2021-04-12更新 | 69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第一单元期中综合复习达标检测-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下册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     
A.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C.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D.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及三年,可使有       勇:勇气
B.鼓瑟,铿尔                 希:同”稀”,稀疏
C.夫子然叹曰                 喟:叹息
D.夫子何由也                 哂:嘲笑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始交代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C.孔子认为冉有、公西华二人尽管态度谦逊,不是“率尔而对”,但所谈内容无非是为邦为国一套,这在当时的孔子看来似乎不那么感兴趣。
D.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曾皙与其他三位弟子的志向有何不同?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国以礼                           由也
B.六七十                           且知
C.方六七十,五六十          会同
D.如知尔                         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
B.“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是定语前置句。
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从“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神态、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的人。
B.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冉有是一个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的人。
C.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是一个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人。
D.从“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曾皙是一个洒脱、只追求个人享受而没有理想的人。
4.把文中加横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
2021-04-06更新 | 702次组卷 | 2卷引用: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综合练习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之以饥馑        因:因为
C.以君子            俟:等待
D.瑟希               鼓:弹奏
2.“亦各言其志也”的“其”应讲作(     
A.他B.你C.自己的D.其中
3.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方六七十
A.有朋自远方来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5.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2021-04-06更新 | 471次组卷 | 2卷引用: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综合练习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论语·先进》

(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先进》)

(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4)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1.孔子熟悉教育对象,对“柴”“参”“师”“由”等弟子的品评都很中肯。在所学课文关于“闻斯行诸”一问两答的对话中,孔子对冉有、子路的评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说说你对这教育思想的体会。
2021-03-26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与评价
20-21高一下·全国·课时练习
6 . 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节选自《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1.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古人自称称字,称人称名,这是基本的礼貌。
B.“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即是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
C.“冠者”:成年人。古代的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在宗庙中进行,一般由父亲主持。
D.“舞雩”:台名。鲁国求雨的坛。古代求雨祭天,一般设坛命女巫为舞,故称舞雩。
2.对选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他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喟然”就形象表现了孔子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苦闷。
B.孔子对子路评志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哂之”是因为“为国以礼”而“由其言不让”,态度不够谦虚。
C.冉求在孔子指名发言后才开口,并表明自己只能治理一个国,说明他既有抱负,又没有过高地估计自己,态度谦逊,说话很有分寸。
D.文中写了师生在谈话时,曾皙却在一旁鼓瑟,曾皙提出疑问时,孔子又耐心给予解答,说明曾皙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也写了孔子的宽容。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2)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2021-03-21更新 | 32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堂帮帮帮(统编版必修下册)
7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二)颜渊、季路侍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下列加点字句中“与”的意思是“赞成”的一项(     
A.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B.嬴而不助五国也。——苏洵《六国论》
C.吾点也。——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D.失其所,不知。——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2.文中(二)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是(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C.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D.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3.下列对两篇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一)和文(二)都记录了不同的“志”,表明孔子尊重差异。
B.文(一)孔子评判了弟子所言之志,文(二)则没有评价。
C.文(一)孔子没有表明自己志向,文(二)则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D.文(一)标题用“侍坐”比文(二)标题用“侍”增添了孔子与弟子谈话宽松平等的氛围。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②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语段①中,孔子认为应该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人交往,至少也该和___________之人交往。
2.简要分析“礼之用,和为贵”“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中体现的儒家思想。
2021-03-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与评价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里仁》)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

1.上述材料强调“中庸”内涵中的哪一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5字。
2.孔子为什么对“乡原”深恶痛绝?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021-03-0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与评价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仁者爱人》)

②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切。”曰:“其言也切,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切乎?”

(《论语·颜渊》)

③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论语·颜渊》)

1.请用两个成语概括上述材料体现出的孔子的教育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简述“仁”的含义。
2021-03-0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与评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