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季氏将伐颛臾》)

【注】①东蒙:山名,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②费():季氏的私邑,在今山东费县。

文本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三处答案按顺序分别对应答题卡上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A夫B颛C臾D固E而F近G于H费I今J不K取L后M世N必O为P子Q孙R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也可指学者或老师。材料一的“夫子”是指孔子,材料二则是孔子学生对他的尊称。
B.“毋吾以也”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与“学不可以已”中的“已”意思不相同。
C.子路,是仲由的字,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供晚辈或平辈称呼。只限于有身份的人,“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D.端章甫,端是古代的一种礼帽。章甫是古代的一种礼服。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和章甫在这里都是用作动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二段中,孔子通过引用与比喻的修辞对企图推卸攻打颛臾责任的季氏进行批驳: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失职就要追究责任。
B.材料一通过写孔子谴责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明确表达了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政治思想。
C.材料二孔子“哂由”既有子路“率尔而对”的因素,也有子路在治国方略中将“方”置于“勇”后的原因。
D.《季氏将伐颛臾》写出了孔子对弟子爱深言切的一面,而《侍坐》写出了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一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2)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5.比较阅读《季氏将伐颛臾》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思考:两篇文章中孔子对学生的态度有何不同?不同的态度表明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主张?
2024-04-2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铁路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樊迟)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节选自《论语·颜渊》)

材料二:

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从,法省易,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曰:‘睿作圣。’”宣王曰:“善!”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摄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也?”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剪梧桐叶以为,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晋。

王者何以选贤?夫王者得贤才以自辅,然后治也。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是以主无遗忧,下无邪愿,百官能治,臣下乐职,恩流群生,润泽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

[注释]①皋陶:偃姓(一说为赢姓),皋氏,名繇,字庭坚。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②周公:姬姓,名旦,亦称叔旦。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③唐叔虞:亦称叔虞、太叔,姬姓,名虞,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因封地在唐,故称唐叔虞。唐叔虞死后,其子姬燮继位,迁居到晋水之旁,故将国号改为“晋”。④燕居:指退朝闲居,也指闲居之所。燕,安乐的意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
B.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
C.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
D.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意思是依从、因循,与成语“因地制宜”中的“因”字意思完全相同。
B.《书》,指《尚书》,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C.理,是一种玉器,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的礼器,依其大小以区别尊卑。
D.称,意思是颂扬称赞,与《出师表》中“先帝称之曰能”的“称”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和汤善于选拔正直的人才,并且让他们的地位在不正直的人之上,使得不仁之人远离了自身。
B.尹文认为齐宣王应该采用无为且能够宽容臣民的理念治国,他还引用《书》中的语句加以佐证,得到了齐宜王的认可。
C.周公旦登上天子之位,任命十二州牧,每方派三人,外出考察远方的百姓,这样做能够使邻近的百姓亲附,边远的百姓安乐。
D.成王把梧桐叶剪成玉珪的形状,开玩笑说要用它分封唐叔虞。唐叔虞怕成王反悔,就请求周公旦帮忙,最终唐叔虞得到了封地。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
(2)王者何以选贤?夫王者得贤才以自辅,然后治也。
5.虞舜能够“不下堂而天下治”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2023-11-24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桓公问管子曰:“治而不乱,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对曰:“明分任职,则治而不乱,明而不蔽矣。”公曰:“请问富国奈何?”管子对曰:“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公又问曰:“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奚为而可?”管子对曰:“诛暴禁非存亡继绝而赦无罪则仁广而义大矣。”公曰:“请问战胜之器?”管子对曰:“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公曰:“攻取之数何如?”管子对曰:“毁其备,散其积,夺之食,则无固城矣。"公曰:“然则取之若何?”管子对曰:“而礼之,而无欺,则天下之士至矣。”公曰;“致天下之精材若何?”管子对曰:“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为数。”公曰:“来工若何?”管子对曰:“三倍,不远千里。”桓公曰:“吾已知战胜之器、攻取之数矣。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管子对曰:“用货,察图。”公曰:“野战必胜若何?”管子对曰:“以奇。”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寡人睹其善也,何为其寡也?”管仲对曰:“夫寡,非有国者之患也。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该焉,何为其寡也?民不知其疾则民疾,不忧以德则民多怨,惧之以罪则民多诈,止之以力则往者不反。故圣王之牧民也,不在其多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节选自《管子·小问》,有删改)

材料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选自《论语·为政》)

【注】①共:通“拱”,环抱,环绕。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诛A暴禁B非C存亡D继绝E而赦无罪F则仁广G而义H大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受鲍叔牙举荐而辅佐齐桓公,使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B.“假而礼之”中的“假”,与《劝学》“善假于物也”的“假”意思相同。
C.“厚而无欺”中的“厚”,与《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的“厚”字词性不同。
D.“牧民”中的“牧”,与《谏太宗十思疏》“思谦冲以自牧”中的“牧”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公问如何治而不乱,明察而不受蒙蔽,管仲认为须明确责任而后安排官职;桓公又问如何富国,管仲回答要努力耕种,但在时间上可以灵活调整农时。
B.桓公询问战胜敌人的武器,管仲认为需选豪杰、聚良器、招巧匠;针对如何攻取敌人,管仲提出烧毁装备、夺取粮食等具体措施。
C.管仲在回答桓公问题时,循循而人,依理展开,既展示了国相的才能,又不乏辩士的风采。
D.桓公苦于民众太少,管仲不但揭示深层原因,而且提出了“信、忠、严、礼”的主张,并希望桓公能“慎而行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
(2)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该焉,何为其寡也?
5.管子和孔子“为政”都强调“德”,但目的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僇其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中写出字母。
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邦O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
D.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
B.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
C.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
D.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功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
(2)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
5.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
2023-10-07更新 | 286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新民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论语》五则,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②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

③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④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⑤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阳货》)


(1)请解释孔子眼中“讷”的内涵。
(2)简要概括孔子对“言”“辞”的主张。
2021-10-1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子路》)


注释:①仆:御车。②庶:人口众多。
短文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用自己的话概述,并举例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认识。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怒’手!己所不欲,勿拖于人。

(《论语·颜渊》)

材料三: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

材料四: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论语•先进》)


(注)①椁: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问其                       目:详情。
B.举直措                    诸:诸多。
C.子                           恸:悲伤过度
D.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徒行: 徒步行走
2.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从孔子与樊迟的对话中可知,樊迟和孔子所说的“知”指的是知人善任。
B.子夏称赞说“富哉言乎”是因为他认为孔子的话含义深刻丰富。
C.“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说行仁德既在于自己,也需要外界的监督,表明了孔子对待人生所采取的积极进取态度。
D.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
3.请评析材料四中孔子不为颜渊做椁的行为。
2021-05-27更新 | 431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录。
B.孔子认为,政者,正也。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次才是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四书”指《论语》《孟子》《老子》《庄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D.楚狂接舆以凤鸟来比孔子。据说凤鸟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而孔子身处乱世却周游求仕,因此说“德衰”。李白诗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便是用到了这个典故。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论语·为政篇第二》选段,回答问题。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认为,孝为人之本,“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请你结合这句话和上面的选段,谈谈你对孔子注重“孝”的理解。
2020-12-1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4-15高二下·吉林长春·期中
10 . 阅读下面几则语录,结合这些内容具体阐述孔子的“交往观”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2016-11-18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届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