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节选自《论语·为政》《论语·先进》《论语·学而》)

材料二: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节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答案标号填在括号内。
小A人B有C母D皆E尝F小G人H之I食J矣K未L尝M君N之O羹P请Q以R遗S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指非难、批评、挑剔。与《过秦论》中“蹑足行伍之间”的“间”意思不相同。
B.诸,兼词,“之于”的合音,与《苏武传》中的“召诸贵人议”的“诸”字相同。
C.书,是指《春秋》,《诗》是指《诗经》,这两部书和《左传》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D.黄泉,是指人死后所居之地。此处的“黄泉”和《孔雀东南飞》中的“黄泉共为友”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告诫大家,孝敬父母,不但要承担着赡养父母的义务,还要有充分的敬爱之心。他的弟子有子认为,为人孝悌,就少犯上作乱。
B.“庄公寤生,惊姜氏”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即姜氏对庄公厌恶,对共叔段偏心溺爱,并屡屡为之争得利益,最后串通一气,想共同攻打庄公。
C.作者承继“春秋笔法”,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的褒贬倾向,突出了姜氏的不公平,共叔段的不本分,庄公的不作为。
D.庄公听从了颖考叔的建议,与武姜修复了母子关系,这一事件体现出颖考叔的大爱,可以推广孝道,影响他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2)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5.“孝”“悌”二字,自古以来就连在一起使用,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友爱,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结合两则材料,请简要谈谈你对“孝悌”的看法。
22-23高三下·安徽·期中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节选自《论语·颜渊》)

材料二:

帝尝禁诸司官非时会合,以其族谈不修职业故也。李安国为郎官,一日,有荐术士至,部中同省,会集言命。翼日,御批问故,同省窘甚,咸欲饰辞自解。安国独曰:“以实告,其过小;为欺,其罪大。”因援鲁肃简市饮故事,引咎以,同省从之。既而事寝不行,越三日,李遂除吏部侍郎。

丁娄明之子,常任明州倅。以旧学之故,力附曾觌。其后,魏王出判明州,尤昵近之。既而入奏,与之求贴职。上批答云:“朕于吾子无所爱。第爵禄天下之公器,不可私也。”未几,台臣论罢之。

程泰之以天官兼经筵,进讲《禹贡》阙文疑义,疏说甚详,且多引外国幽奥地理。上颇厌之,宣谕宰执云:“《六经》断简,阙疑可也,何必强为之说?且地理既非亲历,虽圣贤有所不知,朕殊不晓其说。”

淳熙中,张说颇用事,为都承旨。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曰:“当致酒肴为汝助。”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说为表谢,因附奏:“臣尝奉旨而后敢集客。陈良祐独不至,是违圣意也。”夜漏将止,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座客方尽欢,闻之,怃然而罢。

上圣志出于天性。居高宗丧,百日后,尚食进素膳,毁瘠特甚。吴夫人者潜邸旧人也尽以过损为言上坚不从。一日,密谕尚食内侍云:“官家食素多时,甚觉清瘦,汝辈可自作商量。”于是密令苑中,以鸡汁等杂之素馔中以进。上食之觉异,大怒。皇太后闻之,亟过宫力解之。内侍等罢职有差。

(节选自周密《齐东野语·孝宗圣政》)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吴 A 夫 B 人 C 者 D 潜 E 邸 F 旧 G 人 H 也 I 屡 J 以 K 过 L 损 M 为 N 言 O上 P 坚 Q 不 R 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会集言命”与“因河为池”(贾谊《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含意不同。
B.“引咎以闻”与“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两句中的“闻”含意相同。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谋国议政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被称为经筵。
D.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其长官称为兵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曾禁止各部门官员在不适宜的时间聚会,后来有人趁方术之士前来的机会聚集起来谈论命数,皇帝虽批示询问,但最终事情平息没被追究。
B.丁娄明之子先是极力攀附曾觌,之后又特别受到魏王的亲近;不过他拜托魏王替他求取贴职的事情未能成功,自己反而被谏官评议罢免了官职。
C.皇帝厌恶程泰之讲解《禹贡》的方式,认为对《六经》中的断简残编只需存疑,不必勉强解释其中疑难,即便圣贤对未曾亲历的地理也有所不知。
D.皇帝的孝顺出于天性,在为高宗守丧期间,尚食内侍曾暗中将鸡汤等混入素食中进奉,皇帝吃后觉察出异常,非常愤怒,罢免了内侍等人的职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批答云:“朕于吾子无所爱。第爵禄天下之公器,不可私也。”
(2)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曰:“当致酒肴为汝助。”
5.材料二中张说的做法是否正确?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2023-05-08更新 | 24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斯语矣。”(《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颜渊》)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B.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C.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D.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问其                            目:条目,细则。
B.雍虽不敏,请斯语矣       事:从事,实行。
C.尧舜其犹                    病:弊病。
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       约:贫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孔子与樊迟的对话可知,樊迟向孔子问“知”,孔子回答的“知人”指的是知人善任。
B.孔子认为只有做到“克己”,让自己的德行完全合乎“礼”,并且能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才可以被称作“仁人”。
C.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意味着对每一个人来说,可怕的不是他不具备仁德,而是他丧失了追求仁德的愿望。
D.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处乐”,因为这些人如果长期处在安乐中,会忘乎所以,流于淫滥。古今中外那些“富贵而淫”的人物往往就是如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5.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回答颜渊、樊迟分别是“克己复礼”“爱人”,回答仲弓、子贡分别是什么?然后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孔子所说的“仁”的理解与认识。
2023-01-04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新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综合检测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1.下列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达官显B.洛阳纸C.物以稀为D.春雨如油
2.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理解,正确的是(     
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
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
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
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
3.根据两则《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

材料二: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


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周敦颐认为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范仲淹汲取孔颜之乐的思想,主张“_____________”。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易(0.85) |
名校

5 . 《论语·公冶长》载:宰予昼寝。子曰:“       ,粪土之墙不可也,于予与何?”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

宰予字子我,名列孔门四科“言语”门下,自是孔子高足,不虞有此差评。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宰予的判词是“利口辩辞”,也就是不仅话说得好,而且反应还快,所谓雄辩是也。一众弟子中能入“言语”门,这本是自然。不过,话说得好云云,往往会有场景语气褒贬之歧义。于是,能说会道的人,不免会在道德的某些层面遭际负面。所以,夫子“又说”的那段话,即便不出自他老人家金口,也不妨有广泛的认同度。

(选自《论语》“粪土之强”新解   有删改)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杇:可译为“粉刷”   诛:谴责,责问   是:指上文听其言而信其行。
B.文中“不仅”“而且”不能删除,若删除会改变文章原意。
C.文中“遭际”一词可由“遭遇”替换。
D.“所以,夫子‘又说’的那段话,即便不出自他老人家金口,也不妨有广泛的认同度。”这句话标点使用均正确。
(2)请在_________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与后面一句结构一致,形象地表达孔子对宰予的评价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比及三年/比及:比较
B.瑟而作/舍:放下//五六十/如:或者
C.吾点也/与:赞成//如会/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D.其言不/让:谦让//能为之大/孰:谁
2.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因为)吾一日长乎尔B.毋吾以(同“已”)也
C.为国以(因为)礼,其言不让D.加之以(把)师旅
3.下列省略内容补充及其注释不当的一项是(     
A.可使(之,千乘之国的百姓)有勇,且知方也
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之,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足民
C.(我,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
D.如或知尔,则(之,他们)何以哉
4.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有先说“方六七十”,转而改口“如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
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
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
2022-03-29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晓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从下列作品或人物中任选一个,以“我喜欢(某作品或某人物),因为……”的句式,写一段话。必须体现作品主要内容或人物形象,120字左右。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复活》   《老人与海》   孔子 大卫·科波菲尔 圣地亚哥
2022-01-03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晓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夏曰:“日知其所,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学也已矣。”(《子张》)

⑤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泰伯》)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择其善者而          从:
(2)学而不思则          罔:
(3)日知其所          亡:
(4)可谓学也已矣          好: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3.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内容要点
第①则择师之道          
第②则           交益友,拒损友

4.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历来被当做是他“愚民”思想的代表言论。据说康有为很不赞同,他认为:这句话不仅不是要“愚民”,而且是要强调提高民众的素质,是“教民”,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是在于人们错误的断句。你知道这两种意思的断法吗?请你用标点符号把它们标注出来。
A.表“愚民”思想的断法是:民 可 使 由 之 不 可 使 知 之
B.表“教民”思想的断法是:民 可 使 由 之 不 可 使 知 之
2021-08-2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新生综合能力测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


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字数不超过60字。
2021-04-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材料二: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有子认为实践“仁”的根本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文字,简要分析孔子对“孝”的主张。
2021-03-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第七届国学知识竞赛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