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23-09-22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邓州市春雨国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游山,招山而不得,于是心生责怪青山傲慢之情;浓浓怨恨,直接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
B.词中“唤”字奇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山多情:寒冬腊月太孤单而主动邀我来到溪边同住。
C.下阕着重写山中明月,叙写明月从“来”到“去”,皆因诗人而起,展示了物、我、景、情相互交融的特点。
D.这首词题作《独游西岩》,实为西岩夜读,用笔轻灵,奇思妙趣,最后浅浅着笔,卒章显其志。
2.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评论这首词:“敛雄心,变温婉,成悲凉。”请结合词的最后两句作简要分析。
2023-09-20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①写作这首词时,辛弃疾已五十多岁,于闲居多年后被起用,任职福建。②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妖魔。③元龙:陈登,字元龙,东汉末期人,为人机敏高爽,有扶世济民之志。④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闲居自适的生活。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北浮云”既可能是如“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中真实的浮云,也可能是指宋朝沦陷的北国江山。
B.“斗牛光焰”中的“斗”“牛”都是星宿名,指斗宿和牛宿,此句写出了剑气上冲斗牛的词境。
C.“我觉山高,潭空水冷”与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的“空”均是“空荡”的意思。
D.词最后三句与开篇战云密布的意境不同,夕阳中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抛锚,渲染了一派和平景象。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反问,本词中也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两者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蓦山溪

辛弃疾

赵昌父赋一丘一壑,格律高古,因效其体。

饭蔬饮水,客莫嘲吾拙。高处看浮云,一丘壑中间甚乐。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堪钓前溪月。

病来止酒,辜负鸬鹚杓。岁晚念平生,待都与邻翁细说。人间万事,先觉者贤乎?深雪里,一枝开,春事梅先觉。


[注]①1195年,辛弃疾被弹劾罢官,本词作于作者退隐田园之后。②赵昌父:辛弃疾好友,于1196年辞官归乡,居住之地与辛弃疾相邻。③一丘一壑:作者退隐之地有小丘和沟壑,后即成为作者退隐之地的代称。④先觉者:赵昌父归乡稍晚于作者,作者戏称自己是“先觉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退后,词人过着饭蔬饮水的生活,观天上浮云,看一丘一壑,乐在其中。
B.词人感慨壮年时尚不如别人,老了又能做什么?唯能垂钓罢了,伤感至极。
C.人间万事,不是都由贤人先知,且看深雪中,梅花盛开,已先知春之讯息。
D.这首词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抒发了作者深沉、复杂的情感。
2.这首词善于用典抒情,请举出两例,分别进行分析。
2023-09-15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四字贯通古今。“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中的“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中的“京口北固亭”。
B.词人起笔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接下来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紧承其意。
C.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开始,词由伤今转入怀古,缅怀了历史上在京口做出伟业的人物。
D.词的结尾,词人以廉颇自比,一表白决心,二显示能力,三抒发忧虑。表达了立志为国效劳却不被重用的愤慨之情。
2.这首词虽无一言谈眼前事,所说的是“千古”“想当年”“四十三年”,但无一句不讽今。请结合词中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古讽今的。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B.“鹏北海,凤朝阳”,比喻廓之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飞向东升的太阳。
C.本词的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豪放大胆。“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意境开阔。
D.本词写于作者送人参加科考时,故既有哀婉不舍的离情,也有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
2.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请结合词的上片内容加以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本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二年。辛弃疾在淳熙八年,约四十五岁时,被贬官为民,闲居带湖。期间,他常到博山等地游览。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平乐”是词牌名,“独宿博山王氏庵”是词题,词题交代了住宿地点。
B.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的所见所闻,声形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C.词的上片前两句饥鼠绕床,蝙蝠翻舞是动态描写,渲染了欢乐热闹的氛围。
D.感慨并不等于悲观,梦中醒来“眼前万里江山”,看似闲愁实则旷远雄劲。
2.本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3-09-09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据刘克庄《后村诗话》记此诗的本事说:“辛稼轩帅湖南,有小官,山前宣劳,既上功级,未报而辛去,赏格未下。其人来访,辛有诗别之云云。”②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喻被诬蔑,蒙受冤屈。③於菟wú tú:语出《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穀,谓虎於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回忆往事,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颔联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因遭谗言去职,有负部属战功,而感到惭愧。
C.颈联诗人夸赞部属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气惊人。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部属,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尾联化用杜甫诗浑然无迹而同中有异,诸写出所化用的诗句(或篇名),并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情感的异同。
2023-09-0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这首词大约作于淳熙六年或淳熙七年,作词前几年,词人调任频繁、到处漂泊。②憔悴:指衰老。招魂:楚辞中有宋玉的《招魂》,词人用此典表示其要为那些抗金主战派将士招魂。③儒冠多误身: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山前灯火”表明天色已近昏暗,“欲黄昏”描绘出黄昏将至未至、夜幕将降未降的景象。
B.山头的浮云飘来飘去,好似作者飘忽不定、频繁调任的遭遇,巧妙地与词人的心理状态密切关合。
C.下阕前三句,作者借用三国周瑜羽扇纶巾的潇洒形象,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引用此典的用意相同。
D.本词最后两句用典自然,饱蘸词人的血和泪,语调低沉,读之能够引起对词人的无限同情。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3-09-09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庄周梦蝴蝶

李白

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

辛弃疾

为沽美酒,过溪来、谁道幽人难致。更觉元龙楼百尺,湖海平生豪气。自叹年来,看花索句,老不如人意。东风归路,一川松竹如醉。

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记取江头三月暮,风雨不为春计。万斛愁来,金貂头上,不抵银瓶贵。无多笑我,此篇聊当宾戏。


【注】①“青门”二句:秦时,广陵人邵平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在青门外种瓜,瓜甜美,时人谓之东陵瓜。青门,汉时长安城东门。②词人在隐居瓢泉时期沽酒求醉,结识了住在清溪的赵国兴。赵国兴为此写了一首词赠给词人。本词就是词人对赵国兴的酬答之作。③人间世:《庄子》中的篇名。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写蓬莱的广邈海水变为清清细流来佐证“一体”二句。
B.辛词以“松竹如醉”的曲笔来写醉态,更显其醉态的朦胧。
C.“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与高适《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使用的手法相同。
D.“万斛愁来,金貂头上,不抵银瓶贵”与李白《将进酒》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表达的内涵不同。
2.李诗和辛词都用了《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的典故,但所起作用不同。试从结构与主旨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2023-09-03更新 | 28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