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文翻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胄,字胤叔,其先河东闻喜人,今代葬河南。胄明经及第,解褐补太仆寺主簿。属二京陷覆,沦避他州。贼平,授秘书省正字,累转秘书郎。陈少游陈郑节度留后,奏胄试大理司直。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浙西观察使李栖筠有重望,虚心下士,幕府盛选才彦。观察判官许鸿谦有学识,栖筠常异席,事多咨之;崔造辈皆所荐引,一见胄,深重之,荐于栖筠,奏授大理评事、观察支度使。

代宗以元载隳紊朝纲,征筠入朝,内制授御史大夫,方将大用,载怙权,栖筠居顾问刺举之职,与不平。及栖筠卒,胄护栖筠丧归洛阳,众论危之,胄坦然行心,无所顾望。寻为行军司马,迁宣州刺史。杨炎初作相,锐意为元载报仇,凡其枝党无漏。适会胄部人积胄官时服杂俸钱为赃者,炎命酷吏员宇深按其事,贬汀州司马。寻征为少府少监,除京兆少尹,以父名不拜,换国子司业。迁湖南观察都团练使,移江南西道。前江西观察使李兼罢省南昌军千余人,收其资粮,分为月进,胄至,奏其本末,罢之。会荆南节度樊泽移镇襄阳,宰相方议其人,上首命胄代泽。

胄简俭恒一,时诸道节度观察使竞剥下厚敛,制奇锦异绫,以进奉为名。又贵人宣命,必竭公藏以买其欢。胄待之有节,皆不盈数金,常赋之外无横敛,宴劳礼止三爵,未尝酣乐。时武臣多厮养畜宾介,微失则奏流死。胄以书生始,奏贬书记梁易从,君子薄其进退宾客不以礼,物议薄之。贞元十九年十月卒,时年七十五,赠右仆射,谥曰成。

(节选自《旧唐书裴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B.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C.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D.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通明经术。汉始以明经射策取士;唐代成为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并列,同为士流所重。
B.解褐: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服,指开始进入仕途。
C.代宗:是中国古代皇帝谥号的一种。这里指唐代宗李豫,762年—779年在位。
D.司马:古代官职,马在古代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司马即专门管马匹的官,后指掌管军政的官职。唐代时司马只是州刺史的属官,无实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胄重情重义。李栖筠对裴胄有知遇之恩,又与权臣元载不和,备受排挤;他去世后,裴胄不顾众人的劝阻,冒着得罪元载的风险,护送其灵柩回洛阳。
B.裴胄守正奉公。江西观察使李兼擅自裁减南昌军一千多人,将省下的军费,逐月献给朝廷,以邀功买宠;裴胄到任后,奏明原委,拨乱反正,取消了月进。
C.裴胄体恤下属。当时的权贵对自家的宾客非常严苛,宾客微有过失就被流放或处死。裴胄将犯错的宾客梁易从仅处以贬退,而受到所谓君子的鄙视与攻讦。
D.裴胄深受赏识。陈少游、李栖筠、许鸿谦、崔造等都对裴胄给予过举荐或提携;在荆南节度使人选上,皇上甚至首先提出由裴胄来接替樊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杨炎初作相,锐意为元载报仇,凡其枝党无漏。
(2)常赋之外无横敛,宴劳礼止三爵,未尝酣乐。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述曾字子玄,吴郡钱唐人也。幼好学,从余杭吕道惠受五经,略通章句。道惠学徒常有百数,独称述曾曰:“此子必为王者师。”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幼时,高帝引述曾为之师友。起家为宋晋熙王国侍郎。齐初,至南郡王国郎中令,迁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兼开阳令。述曾为人謇谔,在宫多所谏争,太子虽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竟陵王深相器重,号为“周舍”。时太子左卫率沈约亦以述曾方汲黯。以父母年老,乞还就养,乃拜中散大夫。

明帝即位,除游击将军,出为永嘉太守。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便之。所部横阳县,山谷险峻,为逋逃所聚,前后二千石讨捕莫能息。述曾下车,开示恩信,凡诸凶党,襁负而出,编户属籍者二百余家。自是商贾流通,居民安业。在郡励志清白,不受馈遗,明帝闻甚嘉之,下诏褒美焉。征为游击将军。郡送故旧钱二十余万,述曾一无所受。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民无老少,皆出拜辞,号哭闻于数十里。

高祖践阼,乃轻舟出诣阙,仍辞还东。高祖诏曰:“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可太中大夫,赐绢二十匹。”述曾生平得奉禄,皆以分施。及老,遂壁立无所资。以天监八年卒,时年七十九。注《〈易〉文言》,著杂诗赋数十篇。

(选自《梁书·列传四十七》,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B.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C.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D.中散大夫范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厉清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的合称。
B.商贾,泛指做买卖的人,行走贩卖货物谓之商,住着出售货物谓之贾。
C.编户,官府把民户的详细信息登记在册,并据此征收赋税和摊派徭役。
D.践阼,践为履之意,阼指主人阶,意为走上主人阶位,特指皇帝登基。
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述曾学有所成。曾师从余杭吕道惠学习“五经”,在学生中脱颖而出,受到老师吕道惠的称赞和奖赏。
B.范述曾能力出众。刚就任永嘉太守时,便昭示恩德,申明信义,顺利地解决了横阳县凶徒聚集的难题。
C.范述曾清正廉洁。在永嘉郡任职期间,努力保持操守,不接受馈赠,明帝对他很是赞赏,下诏褒扬他。
D.范述曾乐善好施。一生所得到的俸禄,都分别施赠给人,等到自己年老之时,家徒四壁,没有资产。
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荷担者。民无老少,皆出拜辞。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2020-12-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高新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上柱国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与之’。”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战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注】①上柱国: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②甲:盔甲,代指军队。③下尘:谦辞,表示不敢与齐国抗衡之义。

(节选自《战国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B.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C.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D.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指古代诸侯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妃嫔、皇子或者封王的贵族。
B.万乘:一万辆兵车;战国时,诸侯小的为千乘,大的为万乘。
C.寡人:指寡德的人,古代国君、诸侯王的谦称;诸侯夫人亦自称寡人。
D.大司马:也称司马,周代为主掌武事之官,后世也常以大司马称刑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襄王用五百里东地换取回国葬父的机会,是从道义上做出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下做出的暂时让步。
B.慎子颇有谋略,虑事周全,当出现难题时及时提醒楚襄王听取朝中各位大臣的意见并能综合分析判断。
C.上柱国子良的计策既让楚怀王不失信又不让楚国蒙羞,但未考虑到齐楚实力的差异和进攻的后果这一现实。
D.秦国派五十万大军压境,指出了齐国的不仁道和不正义,而楚国则未动一兵一卒就维护了国土的完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
(2)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延广,汾州平遥人。其父仁矩在雄州日,方饮宴,虏数十骑白昼入州城,居民惊扰。延广引亲信数骑驰出衙门,射杀其酋长一人,斩首数级,悉禽其余党。延广持首级以献仁矩喜拊其背曰兴吾门者必汝也监军李汉超以其事闻诏书褒美赐锦袍银带仁矩卒补西头供奉官 会西北入寇,边人扰乱,求可使缴巡者。近臣言“延广将家子,习边事无出其右”。延广时被病,强起之,迁崇仪副使,充同、鄜、坊、延、丹缘边都巡检使。戎人闻延广之至,不敢复为寇乱。叛卒刘渥啸聚亡命数百人,寇耀州富平县,谋入京兆,其势甚盛。延广率兵数百,自间道追之,会渥于富平西十五里,渥众已千余人。延广挺身与渥斗大树下,断渥右臂,渥脱走,乘势大破其众。渥创甚,止谷中,后数日为追兵所获。渥素号骁勇无敌,至是为延广所杀,群盗丧气,余党稍稍自归,关右以定。上嘉之,擢拜崇仪使。淳化二年,李继迁始扰夏台,即命延广领奖州刺史、知灵州,赐金带名马。延广知灵州,部下严整,戎人悦服,李继迁素避其锋。监军康赞元害其功,诬奏延广得虏情,恐后倔强难制。遽诏还,以慕容德丰代之。至道间,继迁寇灵州,朝廷谋帅,同知枢密院事钱若水称延广可使,就拜宁州团练使、知灵州兼兵马都部署。赐白金二千两。戎人塞道,邮传馈餫皆不通,延广独引数十骑之镇,我人素服其威名,皆相率引避。二年春,被病,上遣御医驰驿视之。医至,疾已亟,延广谓中使李知信曰:“延广自度必不起,家世受国恩,今日得死所矣,但恨未立尺寸功以报上耳。”言讫而卒,年五十。

(节选自《宋史•侯延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延广特首级以献/仁矩喜/拊其背曰/兴吾门者必汝也/监军李汉超以其事闻/诏书褒美/赐锦袍银带/仁矩卒/补西头供奉官/
B.延广持首级以献/仁矩喜拊其背曰/兴吾门者必汝也/监军李汉超以其事闻/诏书褒美/赐锦袍/银带/仁矩卒/补西头供奉官/
C.延广持首级/以献仁矩喜/拊其背曰/兴吾门者/必汝也/监军李汉超以其事闻/诏书褒美/赐锦袍银带/仁矩卒补西头供奉官/
D.延广持首级/以献仁矩喜/拊其背曰/兴吾门者/必汝也/监军李汉超以其事/闻诏书褒美/赐锦袍银带/仁矩卒/补西头供奉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戎,古代对西部民族的称谓。古代“四夷”指东蛮、南夷、西戎、北狄。
B.京兆,西安的古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称谓。
C.关右,潼关以西。在地理上古人口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江左即长江以东。
D.金带,金饰的腰带。古代帝妃、百官所配腰带,有革、金、玉、银等差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延广初立成功,斩杀人犯胡骑。他跟随父亲在雄州时,有一次,胡人骑兵白天袭扰雄州城,侯延广率人将他们或斩杀或擒获,得到皇帝的褒扬。
B.侯延广巡视边境,安定边境百姓。他在西北胡人的军队入侵边境、袭扰百姓时被强行起用,拖着病躯上任,胡人听说他到任之后便不敢再来侵犯。
C.侯延广剿灭悍匪,获得皇上嘉奖。他勇于和亡命之徒刘渥进行争斗并重创刘渥,使其同党害怕而纷纷自首,自此关西安定,他因此被提升为崇仪使。
D.侯延广镇守灵州,后病逝于任上。他虽遭谗言但最终仍获得皇上的信任,两次掌管灵州,在打通驿道和邮路的时候劳累成疾,最终因为不治而病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叛卒刘渥啸聚亡命数百人,寇耀州富平县,谋入京兆,其势甚盛。
(2)延广自度必不起,家世受国恩,今日得死所矣,但恨未立尺寸功以报上耳。
2020-12-14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精准备考原创模拟卷(一)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愉,字敬康,会稽山阴人也。曾祖潜,太子少傅,汉末避地会稽,因家焉。愉年十三而孤,养祖母以孝闻,与同郡张茂字伟康、丁潭字世康齐名,时人号曰“会稽三康”。吴平,愉迁于洛。惠帝末,归乡里,行至江淮间,遇石冰、封云为乱,云逼愉为参军,不从将杀之,赖云司马张统营救获免。东还会稽,入新安山中,以稼穑读书为务,信著乡里。后忽舍去,皆谓为神人,而为之立祠。永嘉中,元帝始以安东将军镇扬土,命愉为参军。邦族寻求,莫知所在。建兴初,始出应召,为丞相掾,仍除驸马都尉、参丞相军事,时年已五十矣。帝为晋王使长兼中书郎于时刁协刘隗用事王导颇见疏远愉陈导忠贤有佐命之勋谓事无大小皆宜咨访由是不合旨,出为司徒左长史,累迁吴兴太守。沈充反,愉弃官还京师,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太常。及苏峻反,愉朝服守宗庙。初,愉为司徒长史,以平南将军温峤母亡遭乱不葬,乃不过其品。至是,峻平,而峤有重功,愉往石头诣峤,峤执愉手而流涕曰:“天下丧乱,忠孝道废。能持古人之节,岁寒不凋者,唯君一人耳。”时人咸称峤居公而重愉之守正。咸和八年,诏曰:“尚书令玩、左仆射愉并恪居官次,禄不代耕。端右任重,先朝所崇,其给玩亲信三十人,愉二十人,禀赐。”愉上疏固让,优诏不许。愉欲大论朝廷得失,陆玩抑之乃止。后导将以赵胤为护军,愉谓导曰:“中兴以来,处此官者,周伯仁、应思远耳。今诚乏才,岂宜以赵胤居之邪!”导不从。其守正如此。由是为导所衔。后省左右仆射,以愉为尚书仆射。愉年在悬车,累乞骸骨,不许。转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在郡三年,乃营山阴湖南侯山下数亩地为宅,草屋数间,便弃官居之。病笃,遗令敛以时服,乡邑义赗,一不得受。年七十五,咸康八年卒。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

(节选自《晋书·孔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为晋王/使长兼中书郎/于时/刁协/刘隗用事王导/颇见疏远/愉陈导忠贤/有佐命之勋/谓事无大小/皆宜咨访/
B.帝为晋王使长/兼中书郎于时/刁协/刘隗用事/王导颇见疏远愉/陈导忠贤有佐命之勋/谓事/无大小皆宜咨访/
C.帝为晋王/使长兼中书郎/于时刁协/刘隗用事/王导颇见疏远/愉陈导忠贤/有佐命之勋/谓事无大小皆宜咨访/
D.帝为晋王/使长兼中书郎/于时刁协/刘隗用事/王导颇见疏远愉/陈导忠贤有佐命之勋/谓事无大小皆宜咨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傅与少师、少保并称“三少”或“三孤”,文中太子少傅是辅导太子之官,有实权。
B.宗庙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是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之地,也为朝廷及国家的代称。
C.乞骸骨即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够回到故乡安葬,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一种委婉说法。
D.谥号是对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追加的寓含评价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愉为人正直,不肯担任叛贼参军。孔愉走到江淮之间时,被封云逼迫当参军,孔愉不顺从,封云打算杀了他,后来靠封云的司马张统营救才得以免死。
B.孔愉操行高尚,被时人所称赞。孔愉前往石头城见温峤,温峤十分敬佩孔愉并感动于他的德行,当时的人也都称赞孔愉身居公卿之位而有守正的德操。
C.孔愉刚正廉洁,坚决推辞皇帝的赏赐。他上疏坚决推辞了皇帝给予他二十名亲信的赏赐,皇帝没有答应。孔愉还想评价朝廷的得失,被陆玩制止后才停止。
D.孔愉恪守正道,敢于据理力争和进言。王导准备任用赵胤为护军,孔愉认为要有周伯仁、应思远那样才华的人方能担任,王导没有听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还会稽,人新安山中,以稼穑读书为务,信著乡里。
(2)病笃,遗令敛以时服,乡邑义赗,一不得受。
2020-11-1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何传(节选)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而何之勋烂焉。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无害:无比,无人能胜。②主吏掾:官名。秦县令属吏,主管群吏进退。③厄塞:险要之地。④转漕:转运粮饷。古时陆运称“转”,水运称“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B.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C.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D.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庙号全称为“汉太祖高皇帝”。司马迁《史记》作《高祖本纪》,首称刘邦为高祖。
B.布衣,指麻布衣服,古代衣服的质料主要是丝与麻,丝织品价格昂贵,富贵人家才能穿用,平民百姓一般只能穿麻布衣服,因此布衣借指平民百姓。
C.酂侯,汉代分封的爵位名。—般认为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般是需要由贡献的,比如扶保刘邦的酂侯萧何。
D.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它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但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萧何擅长文书,无人能比,曾经是沛县的官吏。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就多次凭借官吏的职权保护他。
B.沛公进入咸阳以后,任凭将领争抢瓜分珍宝钱财,唯独命萧何把秦朝丞相和御史保管的法律文献收藏起来。
C.平定了天下,论功行赏。群臣争功,汉高祖封萧何为酂侯,给予的食邑很多,其他功臣不服。高祖以猎人与猎狗打比方,以及追随自己打天下的人数来说服其他功臣。
D.司马迁对萧何做了评价,认为萧何在秦时充当刀笔吏,表现平平,“未有奇节”;到“汉兴”之时,萧何才施展抱负,大有建树,堪称“勋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2)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2020-10-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水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茌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B.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C.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D.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五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扩展确立西夏的疆域。
C.“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在唐朝是州最高行政长官,后为地方官职。
D.“生祠”,是古代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是用来纪念活人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家教良好,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成年后,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对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要害。
B.苏轼恪尽职守,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劳役减少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人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治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第二次到杭州任职时,疏通茅山和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并建造了坝堰闸门,作为积蓄湖水的枢纽,兼以排泄湖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较易(0.85) |
8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020-10-2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注释】①秫谷:黍米。可酿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吏职,少日自解归            堪:忍受,禁得起
B.素简贵,不事上官               私:暗地里
C.既绝州郡                         觐:拜见
D.未尝有所造诣                         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陶潜不受世俗羁绊的一组是(       )
①征著作郎,不就 ②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③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④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⑤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⑥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②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为了有隐居之资,应对年老家贫的尴尬局面,做了州祭酒,但不堪吏职,不久便自解归,躬耕自资,又得了病,执事者便让他当了彭泽县令。
B.陶潜担任彭泽县令时,郡里派遣督邮到县里来,别人告诉他应当束好腰带去拜见督邮,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便解印而去。
C.文中“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句与我们学过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都表现了陶渊明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情态。
D.陶渊明深谙音乐,他自己备有一张琴,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作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2)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
2020-10-26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兄况卒,援行服期年,不离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

自王莽末,西羌寇边,遂入居塞内,金城属县多为虏有。建武十一年夏,玺书拜援陇西太守。援乃发步骑三千人,击破先零羌于临洮。羌引精兵聚北山上,援陈军向山,而分遣数百骑绕袭其后,乘夜放火,击鼓叫噪,虏遂大溃,凡斩首千余级。援以兵少,不得穷追,收其谷粮畜产而还。

十三年,武都参狼羌与塞外诸种为寇,杀长吏。援将四千余人击之,至氐道县,羌在山上援军据便地夺其水草不与战羌遂穷困豪帅数十万户亡出塞诸种万余人悉降于是陇右清静。

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已。宾客故人,日满其门。诸曹时白外事,援辄曰:“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烦。颇哀老子,使得邀游。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

十七年,交趾女子徵侧及女弟徵贰反。于是玺书拜援伏波将军,南击交趾。与贼战,破之。岭南悉平。援奏言西于县户有三万二千,远界去千余里,请分为封溪、望海二县,许之。援所过辄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

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击武陵五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征五溪。明年春,军至临乡,遇贼攻县,援迎击,破之。三月,援病卒。

建初三年,谥援为忠成侯。

(选自《后汉书·马援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羌在山上/援军据便地/夺其水草不与/战/羌遂穷困/豪帅数十万户亡出塞/诸种万余人悉降/于是陇右清静/
B.羌在山上/援军据便地/夺其水草/不与战/羌遂穷困/豪帅数十万户亡出塞/诸种万余人悉降/于是陇右清静/
C.羌在山上/援军据便地/夺其水草不与/战/羌遂穷困/豪帅数十万户亡/出塞诸种万余人悉降/于是陇右清静/
D.羌在山上/援军据便地/夺其水草/不与战/羌遂穷困/豪帅数十万户亡/出塞诸种万余人悉降/于是陇右清静/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玺书,古代文书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钤以玺,故称玺书,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B.陇右,是丝绸之路必经地,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古人以东为右,故称陇山以东为陇右。
C.诸曹,犹言各部或各部官员,因为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部门称为曹,其长官称为曹官。
D.庭,本指厅堂前的院子,后引申为官署,借指政府办公的地方,文中指县庭,即县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援素有大志,行事谨守礼节。他年轻时就有大的志向,兄长们都感到很惊奇;兄长马况去世后,他为其穿丧服守墓,以礼服侍嫂子。
B.马援善用奇计,最终以少胜多。敌人屯聚山上,他正面迷惑敌人,同时分派军队袭击敌后方,放火叫喊,以少胜多,打败敌军,收其物资。
C.马援熟悉边情,举措利国利民。他平定南方时,根据南方边情,先建议将疆域广阔的西于县分为两县,后还为两县修城池、水利,利国利民。
D.马援老当益壮,慨然主动请缨。前方战事失利,他主动请缨,皇帝怜悯他年龄大了不想答应,他表示自己还能披甲上马,最终皇帝答应了他的要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
(2)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2020-10-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