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有选择地译介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前半部分,删去了后半部分有关伦理学的内容;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时注重借黑奴的悲惨命运警醒国人。晚清的知识精英们有选择地译介西方著作旨在(     
A.实现救亡图存的政治理想B.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
C.系统介绍西方的思想文化D.促进近代文学的发展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传统伦理文化的义利观中,“义”,就是道德准则,是谋“利”的立足点和根本点。“利”,就是利益,既包含物质利益或功利,也包含其他方面的利益。它是人活动的目的,也就是举“义”的目的。义为理,利为欲,二者互为依存,对立而同一,这一对矛盾范畴作用于人的主体,就构成了人的思维方式,即形成了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是主张“贵义重利”,提倡和鼓励人们追求“义”的利益。二是在谋利的方式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上,主张“取利于义”“见利忍义”,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已,确立了传统伦理文化最基本的价值法则。

——摘编自吴定求《论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材料二   在近代义利观演进中能较为完整地吸收和消化西方思想,并提出独立见解的要数严复,他将义利观摆在其德育教授新法中的显要位置,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为这一古老的课题赋予了新的意义。严复依据西方近代生物学知识论证自利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又依据经济学知识来论证“独利必不利”的公例,进而提出了“义利合”、“两相为利”的思想。他认为,要获取功利,其行为必须以符合道义为前提,所谓“非明道则无以计功,非正义则无以谋利。

——摘编自孟祥亭《传统义利观的近代衍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传统义利观的内涵,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提出近代义利观的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省略了原文自然科学意义上的“进化论”,比较集中地论述社会进化论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倡导一种具有竞争性的、富有生机的、新的进化伦理观念。这反映出严复
A.挽救民族危亡的迫切愿望B.为民主革命提供理论基础
C.未能完整理解进化论思想D.要求道德重建和人格重塑
4 . “百家争鸣”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意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稷下学宫整体上是齐国官学,但前往讲学的学者大都办有私学,带其弟子同入稷下学宫。众人推举学界名流来担任学宫的祭酒,国君不直接干预教学与学术研究。学宫中容纳“百家之学”,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沙龙。荀子在学宫三为祭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他扬弃以往儒家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吸收春秋以来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天道观,构建其天人关系学说。

——张秉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怀着“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希望在西方找到一种能化解中国苦难的灵丹。他们曾一度认为自己找到了灵丹。但是一战的爆发使他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并不是理想的乐园,巴黎和会浇了他们一盘凉水。战后,社会主义成为时髦思想,知识分子先后试验了工读主义、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等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最终都宣告破产。1920年11月,陈独秀说:“万万不能够妄想拿主观的理想来自由改造……近代空想主义和科学的社会主义之重要的区别就在此一点。”

——倪培强《再论五四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齐国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荀子改造而成的“天人关系说”?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灵丹”的内涵,并简析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分子选择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流行词汇反映时代的主题。19世纪末,“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词语渐成报纸文章常用的固定短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这反映出
A.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B.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逐步流行
C.“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
6 . 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认为进化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这表明严复宣扬进化论的目的是
A.发展近代科技
B.提倡自由平等
C.反对专制迷信
D.推动社会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他主张“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一言论反映了严复(   
A.还政于民的主张B.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C.中体西用的观点D.废除君主制的要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严复称:是故富强者,不外利民之政也,而必自民之能自利始,能自利自能自由始,能自由自能自治始……在此,严复认为
A.社会改革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B.实现国家富强必须提高国民素质
C.社会改革措施决定了国家的盛衰
D.国家盛衰决定了国民素质的优劣
2018-12-12更新 | 83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民乐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