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修2-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他在《九章算术》中指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是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在正数中的“…”代表无限次重复,设,则可以利用方程求得,类似地可得到正数=(       
A.2B.3C.4D.6
2020-04-03更新 | 28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2 . 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数阵叫做“杨辉三角”,出现在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中,在欧洲又被称为“帕斯卡三角”.在“杨辉三角”中,从第三行起,每行两端的数都是1,其余的数都为其“肩上”两数之和.现将该数阵从第一行开始,由上到下,由左往右的数字依次排成一列,构成数列1,1,1,1,2,1,1,3,3,1…,若此数列的前m项和,则       
A.36B.45C.55D.66
2020-03-10更新 | 3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数学(理)试题
3 .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三女,长女五日一归,中女四日一归,少女三日一归.问:三女何日相会?”意思是:“一家出嫁的三个女儿中,大女儿每五天回一次娘家,二女儿每四天回一次娘家,小女儿每三天回一次娘家.三个女儿从娘家同一天走后,至少再隔多少天三人再次相会?”假如回娘家当天均回夫家,若当地风俗正月初二都要回娘家,则从正月初三算起的一百天内,有女儿回娘家的天数有(       
A.58B.59C.60D.61
4 . 斐波那契数列是数学史上一个著名数列,它是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研究兔子繁殖时发现的,若数列满足,则称数列为斐波那契数列,该数列有很多奇妙的性质,如根据可得:,类似的,可得:       
A. B.C.D.
2019-12-23更新 | 45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文)试题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单空题 | 适中(0.65) |
名校
解题方法
5 . 刘徽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在中国算术史上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注释《九章算术》,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体现了无限与有限之间转化的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应用广泛.如数式是一个确定值(数式中的省略号表示按此规律无限重复),该数式的值可以用如下方法求得:令原式,则,即,解得,取正数得.用类似的方法可得_____________.
2020-03-23更新 | 247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数学(文)试题
6 .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割圆术有:“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其体现的是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在中“…”即代表无限次重复,但原式却是个定值x,这可以通过方程确定出来x=2,类似地不难得到=(       
A. B.
C. D.
2020-01-21更新 | 759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濮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考试数学(理)试题(A卷)
填空题-单空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论割圆术中有:“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盒体而无所失矣.”它体现了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在表达式中“…”既代表无限次重复,但原式却是个定值,它可以通过方程求得,类似上述过程,则__________
2019-06-16更新 | 1626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数学(理)试题
单选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是≈0.618,称为黄金分割比例),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便是如此.此外,最美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也是.若某人满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比例,且腿长为105cm,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 cm,则其身高可能是
A.165 cmB.175 cmC.185 cmD.190cm
2019-06-09更新 | 30554次组卷 | 58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数学(文)试题
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里出现了如图所示的表,即杨辉三角,这是数学史上的一个伟大成就,在“杨辉三角”中,第行的所有数字之和为,若去除所有为1的项,依次构成数列2,3,3,4,6,4,5,10,10,5,…,则此数列的前15项和为
A.110B.114C.124D.125
填空题-单空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克拉茨猜想”又称“猜想”,是德国数学家洛萨•克拉茨在1950年世界数学家大会上公布的一个猜想:任给一个正整数,如果是偶数,就将它减半;如果为奇数就将它乘3加1,不断重复这样的运算,经过有限步后,最终都能够得到1.已知正整数经过6次运算后得到1,则的值为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