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我国古代人民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了,勾股定理最早的证明是东汉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给出的,被后人称为“赵爽弦图”.“赵爽弦图”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数学的图腾,还被用作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如图,大正方形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小正方形组成的,若E的中点,则     

   

A.B.
C.D.
2024-05-01更新 | 87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2 . 中国宋代的数学家秦九韶曾提出“三斜求积术”,即假设在平面内有一个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bc,三角形的面积S可由公式求得,其中p为三角形周长的一半,这个公式也被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现有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满足,则此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
2023-10-14更新 | 333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9届山东师大附中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数学试题
3 . 《九章算术》中,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称之为鳖臑.若三棱锥为鳖臑,平面,三棱锥P-ABC的四个顶点都在球的球面上,则球的表面积为(       
A.B.C.D.
2023-06-09更新 | 558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7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3月综合测试(一)数学文试卷
4 . 朱世杰是元代著名数学家,他所著的《算学启蒙》是一部在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科学普及著作.《算学启蒙》中涉及一些“堆垛”问题,主要利用“堆垛”研究数列以及数列的求和问题.现有100根相同的圆形铅笔,小明模仿“堆垛”问题,将它们全部堆放成纵断面为等腰梯形的“垛”,要求层数不小于2,且从最下面一层开始,每一层比上一层多1根,则该“等腰梯形垛”应堆放的层数可以是(  )
A.4B.5C.7D.8
2023-01-03更新 | 778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南省、河北省新高考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5 . 《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从冬至日起,依次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这十二个节气其日影长依次成等差数列,冬至、立春、春分日影长之和为31.5尺,前九个节气日影长之和为85.5尺,则立夏日影长为(       
A.1.5尺B.4.5尺C.3.5尺D.2.5尺
2022-12-19更新 | 757次组卷 | 6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数学试题
6 .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作《从军行》中的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传诵至今.由此推断,其中最后一句“返回家乡”是“攻破楼兰”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022-11-14更新 | 2190次组卷 | 88卷引用: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
7 . 《几何原本》卷的几何代数法(以几何方法研究代数问题)成了后世西方数学家处理问题的重要依据,运用这一原理,很多代数的公理或定理都能够通过图形实现证明,也称之为无字证明.现有如图所示图形,点在半圆上,点在直径上,且,设,则该图形可以完成的无字证明为(       
A.B.
C.D.
2022-10-28更新 | 756次组卷 | 6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押题理数试题
8 . 《几何原本》卷 2 的几何代数法(以几何方法研究代数问题)成了后世西方数学家处理问题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一原理,很多的代数的公理或定理都能够通过图形实现证明,也称之为无字证明.现有如图所示图形,点在半圆上,点在直径上,且,设,则该图形可以完成的无字证明为(       
A.B.
C.D.
2022-01-02更新 | 34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9 .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要见次日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其意思为:有一个人走378里路,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脚痛每天走的路程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6天后到达目的地,请问第二天走了(       
A.192 里B.96 里C.48 里D.24 里
2021-11-20更新 | 2891次组卷 | 9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验数学(文)试题
10 . 阿波罗尼斯(约公元前262-190年)证明过这样一个命题: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比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后人将这个圆称为阿氏圆.若平面内两定点间的距离为,动点距离之比为,当不共线时,面积的最大值是(       ).
A.B.C.D.
2021-10-24更新 | 1943次组卷 | 38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文科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