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杜甫(712-77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1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马

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乾元二年(759),当时诗人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当时属唐朝边境地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为“咏物”而视角各异,陆游《卜算子·咏梅》运用第三人称,杜诗以第二人称抒情达意,把马人格化,生动而饶有趣味。
B.前两联语意紧密相承,“老”承“久”,“岁晚”承“天寒”,既交代了此马与自己长期患难相依的关系,又写出了它现在的状态。
C.颈联写此马的毛发、骨相等资质绝非平常之辈,但它在我面前一直十分温顺驯服,对我非常忠诚,表达出对病马的浓浓深情。
D.同是“沉吟”却意味不同。曹操在《短歌行》中因思慕贤才而沉吟,杜甫因感动于此马为物虽微但对我情意深厚而沉吟。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杜甫以马自况之作,请结合诗句对这一观点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蜀相

杜甫(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首联的“何处寻”,说明作者是有意识的寻访,并流露出钦慕和迫切之感。
B.《蜀相》尾联两句承接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里的“英雄”指不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一切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
C.《书愤》颔联作者选用意象组合,简洁却巧妙地回忆了作者亲历的瓜洲渡、大散关两次抗金经历,洋溢着豪迈的爱国热情。
D.《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2.《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说说两首诗在主要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09-10更新 | 61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注:①文翁,西汉蜀郡守,以政绩卓著闻名。②滟滪,即滟滪滩,长江三峡著名险滩。③仲宣楼,汉末文学家王粲在荆州避难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用文翁和李广两个典故,既歌颂了李剑州坐镇剑州“能化俗”的政绩,又为李剑州未能得到朝廷重用而鸣不平。
B.“路经滟滪”见三峡风涛之险恶,“天入沧浪”见江汉烟波之浩渺,写出了李剑州的身世飘零、坎坷遭遇。
C.“双蓬鬓”和“滟滪”,“一钓舟”和“沧浪”相对照,构成鲜明的形象,展示出一幅扁舟出峡图。
D.诗人清楚地意识到所处的时代和命运,即使到了荆南,也还是和当年避难荆州的王粲一样,仍然作客依人,托身无所。
2.本诗的情感是如何流转变化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遣兴

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乌亦有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
B.“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因为路途迢遥而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于言表。
C.“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D.本诗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2.诗的第一句就说:“我今日夜忧。”诗人为什么而忧?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2023-09-0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等两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风

白居易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杜甫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诗一、二句写春风先吹开了京城花园中的早梅,继而让樱杏桃梨也次第绽放。
B.杜诗一、二句意为亲手种的桃李树不是没有主人,村野老人的院墙虽低也像家。
C.白诗三、四句正面描写春风,不管是名卉还是野花,都不会错过春风带来的花信。
D.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手法,白诗写荠花榆荚欢呼春风为自己而来,杜诗写春风欺人。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春风”的意象,但“春风”蕴含的情感有不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2023-09-07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佳人

杜 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①758年,安史之乱第四年,杜甫官降华州司功参军。759年,他毅然弃官,拖家带口。客居秦州,自给度日。本诗就写于这年秋季。②合昏:合欢花,叶子朝开夜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夹叙夹议,叙述佳人遭遇的社会、家族、个人的灾难,慨叹世情冷酷。
B.诗歌采用一、三人称双重叙述,使笔调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C.杜甫的不平际遇、品性与佳人有相通之处。本诗作意在于“适切放臣之感”。
D.同为弃妇,诗中佳人与《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对夫婿背叛的态度同中有异。
2.请结合相关诗句鉴赏幽居空谷的佳人形象。
2023-09-01更新 | 279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氓》《离骚》(基础知识+提分作业)-【寒假自学课】2024年高二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

春夕

崔涂 (唐)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乙]

阁夜

杜甫(唐)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由暮春之夜引发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乙诗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B.甲诗首联写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思乡并无很大关系。
C.乙诗颔联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
D.甲诗尾联中的“归”字,含有“归家”与归隐田园之意;乙诗尾联反映出诗人情感上的矛盾和苦恼。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是由事入情,甲诗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乙诗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B.甲诗颔联,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
C.乙诗颔联把偏远的夔州的“野哭”“夷歌”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富有时代感和地方性。
D.甲诗意象明朗,风格飘逸;乙诗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2023-08-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二)

唐 杜甫

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清。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注:①章:指大树 ②银丝:指新鲜烹饪的鱼肉 ③柁楼:指船上操舵之室 ④越中:唐朝时的大都会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从水潭的广大写到夏木的葱茏,描绘出了一副夏日清凉又赋有生机之景。
B.颔联聚焦描绘,从远处写到近处,写低低树枝上也结上了果子,密叶间有鸟儿搭巢。
C.颈联写到鲫鱼和香芹做成的美食,表达了诗人在与友人同游之时受到了殷勤的款待。
D.尾联将柁楼和越中两处进行对比,含蓄表达和抒发了自己的欣喜与当下的满足之情。
2.有评论家质疑此诗中“卑”、“低”二字犯重,然古人亦所不避。太白诗云“玉窗青青下落花”,“下”“落”两字不免犯重,但“下”就窗前言,“落”就花片言,亦自有别。请根据以上对“下”“落”二字的辨析,结合诗句赏析本诗中的“卑”“低”二字。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阁 夜

杜 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流水对起题,点明时间、环境,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基调。
B.颔联上承“寒宵”,写夜间所闻所见,音调雄浑铿锵,辞采清丽壮阔,蕴含着诗人开阔豪迈的情怀。
C.颈联写拂晓前所闻,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凄凉的景象。“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
D.尾联看似自宽自慰,实则有着诗人深入的思考,将眼前的动荡放到更深广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
2.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一共写了诗人哪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江边阁/后西阁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①大历元年(766)春离开成都的杜甫来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江边阁、高斋,皆指西阁。②瞑色:暮色。③次水门:位于水门。水门,指翟塘峡口。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寄宿的时间、地点,“延”字将暝色、山径连接起来,写出了苍茫暮色自远而至之状。
B.颔联通过写深夜山间停宿的薄云和日夜奔涌不息的大江来烘托诗人孤寂的处境和难平的心境,构成了一种幽渺的艺术境界。
C.颈联由所见写到所闻,所选用的意象颇具象征性,鹳鹤象征在战乱中被掠夺、压迫的劳动人民。
D.尾联卒章显志,情感深沉,一个“无力”表达了诗人曾经“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夙愿无法实现的无奈。
2.本诗写景极富艺术魅力,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023-08-2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中小学教育教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