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杜甫(712-77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相过,即探望、相访。②盘飧:盘盛食物统称。③旧醅(pēi):隔年的陈酒。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④肯:乐意。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诗人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交谈的生活实感。
B.颈联实写待客之景,由于地处偏僻,家境贫寒,宴席并不丰盛,主人拿出陈年好酒,盛情招待,但仍有歉疚之情。
C.尾联笔意一转,写邀邻翁助兴这一细节,令人想到了陶渊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的真率纯朴的自然之乐。
D.这首诗善于运用富于情趣的生活细节来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前两联写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村家真率之情。
2.刘克庄《后村诗话》说:“此篇若戏效元白体者,风格浅切平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风格。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本诗作于请人定居草堂的第二年,即上元二年(761年)。②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三城,指松、维、保三州,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靠。③“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清江,指锦江。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④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围绕“望”字展开,首联写所“望”之景,中间两联抒写“望”之感慨,尾联点出由“望”引发的忧虑。
B.首联视野开阔,从终年积雪的西山、重兵驻防的三城写到清澈见底的锦江和横跨江面的万里桥,由近及远地写所“望”。
C.颔联“海内风尘”指战乱,呼应首联的“三城戍”;“天涯涕泪”切合与离别有关的“南浦”“万里桥”等内容。
D.诗歌内容深广,感情深沉,体现出诗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情怀。
2.诗中蕴含着诗人哪些丰富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23-08-1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注】①八仙:指诗中的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丞相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个人物。②麹(qū)车:酒车。③移封:改换封地。④衔杯乐圣称避贤:喜喝清酒而不喝浊酒,李适之以此暗讽遭李林甫排挤罢相之事。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章骑马似乘船”两句,写出贺知章因年老眼花而骑马落井的情态。
B.“汝阳三斗始朝天”三句,抓住人物特殊身份,活画出他的享乐之态。
C.“苏晋长斋绣佛前”两句,表现人物无法抵御诱惑而产生的矛盾行为。
D.“焦遂五斗方卓然”两句,渲染了人物酒后卓越的见识和雄辩的口才。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的“白眼”,与黄庭坚《登快阁》“青眼聊因美酒横”中“青眼”意味是相同的。
B.本诗中的李白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诗中的李白形象差别较大。
C.本诗与《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 同为七言歌行体,都是一气呵成,并且一韵到底。
D.本诗的风格幽默谐谑,情绪颇为欢乐,语气很是轻快,与作者一贯的“沉郁”诗风不同。
3.《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开生面的“群像诗”。诗中不同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请分条概述,每条举两例说明。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①使君同到

杜甫

老夫卧稳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开。江鹳巧当幽径浴,邻鸡还过短墙来。

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②能忘折野梅。戏假霜威促山简,须成一醉习池回。③


【注释】①高三十五:指高适,时在蜀任职。②皂盖: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蓬伞。③西晋时山简镇守襄阳,常往习家池醉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诗代书,邀请好友到草堂宴饮,侍御、使君是官职名称。
B.首联写自己住在茅屋,但生活还安稳;天气虽然寒冷,也已经转暖。
C.诗中绣衣指侍御史王抡,尾联“霜威”也是指这位侍御史的威严。
D.诗中运用借代、用典等写作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而又浅近朴实。
2.诗歌第二联广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槛遣心二首(其二)

杜甫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注】①《水槛遣心》二首,大约作于公元761年。杜甫定居草堂后,经过一番经营,草堂园亩扩展了,树木栽多了。水亭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②祗:恭敬。③涓涓:细水缓流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写夜里的降雨和天明后的放晴,构成了对比,烘托出晴朗天气的可贵,由此也引出下文。
B.“衣干枕席清”紧承首联,凸显了雨晴之后的爽朗感觉,也显示出诗人住所的简陋,意蕴丰富。
C.颈联的“不堪”说明诗人老迈之甚,“何得”突出对浮名厌倦之深,反问语气强烈,感情激荡。
D.本诗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同为寓居蜀地时的名诗,体裁相同,写法也相近:先写景后言志。
2.诗歌题作“水槛遣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所“遣”之“心”。
2023-08-0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

杜甫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南轩松

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注]①成都草堂营建时,诗人向朋友讨要松树苗。韦少府,即韦班,官少府。②老盖,《酉阳杂俎》谓松树千年始平顶偃盖,故称“老盖”。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前两句将松树与其他树作对比,从体态和颜色上衬托出松树独有的形象特点。
B.李诗写南轩松树荫下生出古苔,上下辉映,绿染秋空,侧面表现松树的古久茂盛。
C.李诗起笔平淡,交代松树的位置和状貌,而在诗行推进中逐渐体现出不凡的气象。
D.两首诗都是先从眼前的松树形象写起,然后想象抒情,表达了对松树的喜爱之情。
2.清代吴乔《围炉夜话》中说“诗中须有人”。从两首写“松”的诗中,分别能看出诗人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人送朱樱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注]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②赐沾:即沾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写了西蜀村民送朱樱之事,表达了作者寄寓蜀地时较为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其中前四句写野人赠樱桃,并描绘樱桃,后四句回忆抒情。
B.颔联“数回细写愁仍破”句写出虽然诗人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给寄寓异乡的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C.颈联“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诗人回想当年在门下供职时,蒙皇上恩赐樱桃,退朝时双手把它擎出大明宫之事。
D.全诗以“朱樱”为描写对象,采用以昔衬今的手法。全诗的时间可分作三层:前两联写“今日”,颈联写“当年”,尾联写“今日”。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整首诗进行分析。
2023-07-3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庙

杜甫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

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注】①虫蛇:蔡邕篆书体,蕴若虫蛇之棼缊。②欻:忽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明此为作者晚年漂泊西南时所作,“久游”二字充满羁旅之愁。
B.落日斜照,溪风拂帷,竹林环绕,诗歌以静谧美好的景象衬托诸葛亮。
C.“翊戴”“并吞”二句回忆诸葛往事,赞扬他辅佐刘备光复汉室的功绩。
D.先写庙中景物,溯诸葛勋业,后对庙感怀,全诗虚实结合,思路清晰。
2.此诗和《蜀相》都是借诸葛亮典故抒个人胸中块垒,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异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七

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①为杜甫在夔州北望长安而作。②昆明池:当年汉武帝为拓疆训练水师而凿。池中有石刻的织女、牵牛和鲸鱼像。③菰米: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可食。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又名雕胡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由昆明池想到汉武之功,由武功之盛又想到当今国势,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B.颔联写月夜下织女有机丝在杼,鳞甲耀动于秋风之中,体现出一派太平安乐气象。
C.诗人远望长安却只见连天关塞,唯有鸟道可通,与“西当太白有鸟道”异曲同工。
D.本诗把夔州与长安、汉帝与唐皇聚拢于一处,形成包举宇内囊括千古的深邃境界。
2.整首诗无一语及情而又无处不在写情,请结合全诗具体赏析。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