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 盖斯定律及其有关计算 > 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
题型: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42 题号:16132753
我国科学家利用Fe2Na3/红紫素催化剂实现CO2还原制备CO,利用可见光催化还原CO2,将CO2转化为增值化学原料(HCOOH、HCHO、CH3OH等),这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的CO2资源化有效途径。
(1)已知几种物质的燃烧热(ΔH)如表所示:
物质HCHO(g)H2(g)
燃烧热(△H)/(kJ·mol-1)-570.8-285.8
已知:H2O(g)=H2O(l) △H=-44kJ·mol-1
CO2(g)+2H2(g)HCHO(g)+H2O(g) △H=_______kJ·mol-1
(2)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CO2(g)和3molH2(g)通入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H2(g) HCOOH(g),测得不同时刻容器中CO2的体积分数[φ(CO2)]如表所示。
t/min01020304050
φ(CO2)0.2500.2300.2150.2050.2000.200
①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标号)。
A.H2消耗速率等于HCOOH生成速率
B.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D.容器内气体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②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
(3)将n(CO2):n(H2)=1:4的混合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同时发生反应1和反应2。
反应1:CO2(g)+H2(g)CO(g)+H2O(g) △H1=+41.2kJ·mol-1
反应2:CO2(g)+3H2(g)CH3OH(g)+H2O(g) △H2<0。
在不同温度、压强下,测得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如图1.0.1MPa时,CO2的转化率在600℃之后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4)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g)和nmolH2(g),仅发生(3)中的反应2。实验测得CH3OH的平衡分压与起始投料比[]的关系如图2。

①起始时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为8pkPa,若10min时反应到达c点,则0~10min内,v(H2)=_______mol·L-1·min-1
②b点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用含p的表达式表示)(kPa)-2。(已知:用气体分压计算的平衡常数为Kp,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5)我国科学家开发催化剂,以惰性材料为阳极,在酸性条件下电解还原CO2制备HCHO,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6)我国学者探究了BiIn合金催化剂电化学还原CO2生产HCOOH的催化性能及机理,并通过DFT计算催化剂表面该还原过程的物质的相对能量,如图3所示(带“*”表示物质处于吸附态)。试从图3分析,采用BiIn合金催化剂优于单金属Bi催化剂的原因:_______;BiIn合金催化剂优于单金属In催化剂的原因:_______
2022·河南·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之一。
Ⅰ.还原是实现“双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的主要反应有:
   
   请回答:
(1)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____。
A.低温低压B.低温高压C.高温低压D.高温高压

(2)反应________
(3)恒压、750℃时,按物质的量之比1:3投料,反应经如下流程(主要产物已标出)可实现高效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循环利用,不可循环利用
B.过程ⅱ,吸收可促使氧化的平衡正移
C.过程ⅱ产生的最终未被吸收,在过程ⅲ被排出
D.相比于反应   ,该流程的总反应还原需吸收的能量更多

Ⅱ.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是研究的另一热点,其总反应可表示为:
反应1:,该反应一般认为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反应2:   
反应3:   
(4)反应2的________。
A.大于0B.小于0C.等于0D.无法判断

(5)若反应2为慢反应,请在如图中画出上述两步反应能量变化的示意图________

(6)不同压强下按照投料,实验测定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温度时,三条曲线几乎交于一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甲醇燃料电池碱性条件下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11更新 | 314次组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CO在工农业生产及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将CO2与焦炭作用生成CO,可用于炼铁,形成羰化络合物等。
(1)已知:
Fe2O3(s)+3C(s)=2Fe(s)+3CO(g) H1=+489.0 kJ/mol
C(s)+CO2(g)=2CO(g) H2=+172.5 kJ/mol
则CO还原Fe2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CO与Ni发生羰化反应形成的络合物可作为催化烯烃反应的催化剂。Ni的羰化反应为Ni(s)+4CO(g)Ni(CO)4(g) H。在温度T1和T2时,在两个体积均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CO)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
②达到平衡时Ni(CO)4(g)的体积分数φ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图中Y轴表示的外界条件为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
③研究表明,正反应速率v=k·x4(CO),逆反应速率v=k·x[Ni(CO)4](k和k分别表示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计算T2温度下=_______
④某温度下测得一定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x(CO)和v~x[Ni(CO)4]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升高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_______(填字母序号)。
2021-01-23更新 | 77次组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根据信息回答以下与元素相关的问题。
I.汽车尾气中CO、以及燃烧废气中的SO2都是大气污染物,对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氧化-还原法消除的转化如下:

①反应I为NO+O3=NO2+O2,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O2时,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__
②反应Ⅱ中,当n(NO2):n[CO(NH2)2]=3:2时,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
(2)吸收SO2和NO,获得Na2S2O4和NH4NO3产品的流程图如下(Ce为铈元素)。装置Ⅱ中酸性条件下,NO被Ce4+氧化的主要产物是NO、NO,写出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O和NO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3)已知进入装置Ⅳ的溶液中,NO的浓度为ag·L-1,要使1m3该溶液中的NO完全转化为NH4NO3,至少需向装置Ⅳ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氧气___________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Ⅱ.化合物AX3与单质X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X5。回答下列问题:
(4)已知AX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和76℃,AX5的熔点为167℃。室温时AX3与气体X2反应生成1molAX5,放出热量123.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Ⅲ.反应AX3(g)+X2(g)AX5(g)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起始时AX3和X2均为0.2mol。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5)实验a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AX5)=___________mol·L-1·min-1(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图中3组实验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AX5)由大到小的次序为___________(用实验序号填空)。
(7)与实验a相比,其他两组改变的实验条件分别是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8)对于实验a用p0表示开始时总压强,p表示平衡时总压强,α表示AX3的平衡转化率,则α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022-02-22更新 | 4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