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化学反应原理 >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和平衡 > 盐类的水解 > 盐类水解规律 > 盐类水解规律理解及应用
题型: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9 题号:17072938
Na2CO3和NaHCO3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
(1)常温下,0.1 mol·L-1碳酸钠溶液pH约为12,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若在FeCl3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浓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
(3)工业回收铅蓄电池中的铅,常用Na2CO3或NaHCO3溶液处理铅膏(主要成分PbSO4)获得PbCO3,再经过处理最终得到Pb。
①PbCO3的溶解度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PbSO4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a2CO3的作用:_______
③用等体积、等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分别处理PbSO4,Na2CO3溶液中的PbSO4转化率较大,请解释其中的原因_______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冷冻氨碳捕集技术,要先用氨吸收CO2生成盐,然后在高温下使CO2再生。
吸收CO2的主要化学反应:
2NH3(aq)+CO2(g)+H2O(l)(NH4)2CO3(aq)+99.3kJ
NH3(aq)+CO2(g)+H2O(l)NH4HCO3(aq)+26.4kJ
2NH3(aq)+CO2(g)NH2COONH4(aq)+135.9kJ
(1)吸收CO2时宜选用___________,(选填“低温”或“高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点)
再生的CO2可直接用于合成乙醇。
2CO2(g)+6H2(g)CH3CH2OH(g)+3H2O(g)
(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
(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可以判断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2v(CO2)=3v(H2O)
b.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容器中CO2的体积分数不变
干燥的NH3和CO2可生成较纯净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氨基甲酸铵易水解,产物是碳酸氢铵和一种弱碱。取二份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15℃、25℃时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NH2COO)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4)写出氨基甲酸铵水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5)根据图中信息回答:25℃,0~10min内NH2COO的平均水解速率v(NH2COO)=___________ 。判断NH2COO的水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023-04-12更新 | 316次组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10 ℃时加热NaHCO3饱和溶液,测得该溶液的pH发生如下变化:
温度(℃)102030加热煮沸后冷却到50 ℃
pH8.38.48.58.8
甲同学认为,该溶液的pH升高的原因是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H2CO3+OH
乙同学认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Na2CO3的水解程度大于NaHCO3
丙同学认为甲、乙的判断都不充分。丙认为:
(1)只要在加热煮沸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试剂X,若产生沉淀,则_______(填“甲”或“乙”)判断正确。试剂X是_______
A.Ba(OH)2溶液            B.BaCl2溶液        C.NaOH溶液             D.澄清的石灰水
(2)将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 ℃,若溶液的pH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8.3,则___________(填“甲”或“乙”)判断正确。
(3)查阅资料,发现NaHCO3的分解温度为150 ℃,丙断言_______(填“甲”或“乙”)判断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023-08-15更新 | 181次组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已知:25℃时,
(1)常温下,将pH和体积均相同的溶液分别稀释,溶液pH随加水体积的变化如图:

①曲线I代表___________溶液(填“”或“”)。
②a、b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___________b(填“”、“”或“”)。
③向上述溶液和溶液分别滴加等浓度的溶液,当恰好中和时,消耗溶液体积分别为,则___________ (填“”、“”或“”)。
④酸度()也可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常温下,的硝酸溶液___________
(2)25℃时,往溶液中加入溶液。
①当,生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当,溶液显___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原因是___________(结合数据计算说明)。
③等浓度等体积的混合,溶液中___________
2022-09-03更新 | 3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