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化学反应原理 >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和平衡 > 弱电解质的电离 >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 加入酸或碱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题型: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2 题号:3086064
氮族元素按原子序数增大,依次为:氮(N)、磷(P)、砷(As)、锑(Sb)、铋(Bi)。请回答:
(1)常温常压下,向100mL 1.6mol/L稀氨水中逐滴滴入10mL 4.0mol/L稀硫酸,得到的溶液能使酚酞显红色。请比较所得溶液中NH4+、 NH3﹒H2O、SO42-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
(2)含有砒霜(As2O3)的试样和锌、盐酸混合反应,生成的砷化氢在热玻璃管中完全分解成氢气和1.50 mg单质砷。则在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_____
(3)铋酸钠(NaBiO3)溶液呈无色。向硫酸锰溶液中依次滴加下列溶液,对应的现象如表所示:
加入溶液①适量铋酸钠溶液②过量的双氧水③适量KI淀粉溶液
实验现象溶液呈紫红色紫红色消失,产生气泡溶液变成蓝色
请比较实验中所有的氧化剂和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强弱关系(反应过程中的涉及的气体均不参与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氟化锑(SbF5)是无色黏稠液体,是很强的具有特殊酸性的酸,而且是超强酸氟锑酸HSbF6(目前酸性最强的酸,比纯硫酸强2×1019倍)的组分之一。SbF5可用于制备一般化学方法很难制备的氧化性极强的F2,其过程如下(均未配平):
①KMnO4+ KF + H2O2+ HF → K2MnF6+O2+ H2O
②SbCl5 + HF → SbF5+ HCl
③K2MnF6+ SbF5→ KSbF6 + MnF3+ F2
反应①中氧化剂和被氧化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反应③中SbF5表现的性质为________性。
(5)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减轻外加强酸或强碱对溶液酸度的影响,从而保持溶液的pH值相对稳定。这种溶液称为缓冲溶液。例如:人体血液中HCO3-和H2CO3等微粒形成的平衡体系,使得血液pH能稳定在7.4±0.05。某同学取19mL0.2mol/L的NaH2PO4溶液,81mL0.2mol/L的Na2HPO4溶液混合,配制0.2mol/L 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已知该缓冲溶液利用的平衡体系是:H2PO4-H++HPO42-,请根据该平衡体系分析其缓冲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I.已知常温下,0.1mol·L−1HA溶液pH约为3,则:
(1)HA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_______,0.1mol·L−1HA溶液中HA的电离度约为_______
(2)向上述HA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
①若两者体积相等,溶液呈_____性,原因为(离子方程式)________,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若所得溶液pH=a,则c(Na+)-c(A-)=______mol·L−1
②若混合溶液呈中性,则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________原HA溶液的体积。
③若两者以体积比2:1混合,溶液呈_____性,原因为(文字叙述)_____,此时溶液中各分子、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④上述①②③所得混合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
(3)用0.1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HA溶液,应选用_______作为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滴定时所用的锥形瓶中残留少量蒸馏水,则测定的HA浓度会____,若滴定前碱式滴定管中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则测定的HA浓度会__________
II.(4)某种难溶强电解质MA常温下的Ksp=1.4×10-9。MCl溶液与NaA溶液混合可形成MA沉淀,现将等体积的MCl溶液与NaA溶液混合,若MCl溶液的浓度为1×10-4mol/L,则生成沉淀所需NaA溶液的最小浓度为______mol/L。
(5)工业中常将BaSO4转化为BaCO3后,再将其制成各种可溶性的钡盐(如:BaCl2)。具体做法是用浓Na2CO3溶液浸泡BaSO4粉末,并不断补充纯碱,最后BaSO4转化为BaCO3。若使0.05molBaSO4全部转化为BaCO3,至少要加入____molNa2CO3。[已知:Ksp(BaSO4)=1.0×10-10Ksp(BaCO3)=2.5×10-9。]
2020-08-21更新 | 527次组卷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氮化镁(Mg3N2)是工业上应用广泛的离子化合物,通常条件下为黄绿色的粉末,极易与水反应,常用作接触媒。
I.氮化镁的制备
下面是甲、乙两位学生提出的制备氮化镁的两种实验方案示意框(实验前系统内的空气已排除, 图中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向)。
   
(1)Mg3N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化学方程式分析乙同学方案中氢氧化钠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方案中,可制得氮化镁的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利用空气中含有大量N2的事实,用以下装置设计了另外一种制备氮化镁的方案(夹持装置略去):
   
①按气流由左到右的方向,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字母)。
②装置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
Ⅱ.定性分析产物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
取少量产品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固体不溶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5)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弃去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且冒气泡(6)冒气泡的原因___________
Ⅲ.定量测定氮化镁纯度
i.称取4.0g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水,将生成的气体全部蒸出并通入100.00mL1.00mol/L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稀释到200.00mL
ii.取20.00 mL稀释后的溶液,用0.2 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盐酸,到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5.00 mL
(7)所取固体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5-24更新 | 185次组卷
【推荐3】已知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逆反应:FeO(s)+CO(g) Fe(s)+CO2(g)是炼铁工业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其温度与平衡常数K的关系如下表:
T(K)9381100
K0.680.40

若该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若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充入氦气,混合气体的密度 ________
(2)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五种溶液的pH如下表:
溶质CH3COONaNaHCO3Na2CO3NaClONaCN
pH8.89.711.610.311.1

①上述盐溶液中的阴离子,结合质子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浓度均为0.01 mol·L1的下列四种物质的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将各溶液分别稀释100倍,pH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HCN                    B.HClO                       C.H2CO3             D.CH3COOH
③要增大氯水中HClO的浓度,可向氯水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含有Cr2O72的废水毒性较大,某工厂废水中含5.0×103 mol·L1Cr2O72。为了使废水的排放达标,进行如下处理:
   
若处理后的废水中残留的c(Fe3+)=4.0×1013 mol·L1,则残留的Cr3+的浓度为_____ mol·L1(已知:Ksp[Fe(OH)3]=4.0×1038Ksp[Cr(OH)3]=6.0×1031)。
2019-02-20更新 | 2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