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湖南 高三 二模 2024-01-27 42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实验与探究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合理膳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新时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夏日在室外高温作业的人应多喝淡盐水
B.摄食富含铁的食物能预防镰状细胞贫血
C.减肥应该合理膳食,而不是随意的少食节食
D.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有利于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
2024-01-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2. 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质基质是许多细胞代谢的发生场所
B.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有利于其移动和均分
C.吞噬细胞含丰富的溶酶体,有利于异物的消化清除
D.细胞膜上糖蛋白和癌胚抗原的减少导致细胞发生癌变
2024-01-2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3. ATP驱动泵能将小分子或离子进行跨膜转运,主要有下图所示的3种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F型质子泵广泛分布于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Ca2+泵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完成Ca2+的转运
C.维持神经细胞内高K+低Na+的环境可能与P型泵有关
D.溶酶体维持其体内的酸性环境,可能与F型质子泵有关
2024-01-26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4. 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将染色体DNA都被32P标记的1个精原细胞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发育为下图细胞①。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①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是4或5
B.细胞①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1、0
D.该模型中动物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HhRr或Hhrr
2024-01-25更新 | 2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5. 蜜蜂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蜜蜂幼虫取食蜂王浆可能导致体内DNMT3蛋白数量减少或活性减弱
B.DNMT3基因甲基化后,蜜蜂幼虫可能会发育成蜂王
C.DNA甲基化修饰本质上是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给后代
D.除了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表达
6. 深海中生存着一种通体透明的超深渊狮子鱼,它与栖息于海岸岩礁的狮子鱼相比,色素、视觉相关基因大量丢失,与细胞膜稳定有关的基因也发生了变化,增强了该鱼的抗压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超深渊狮子鱼视觉退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B.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栖息于海岸岩礁的狮子鱼种群同处海洋,不存在地理隔离
C.超深渊狮子鱼个体间在争夺食物和栖息空间中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D.深海环境促进了超深渊狮子鱼中与细胞膜稳定有关基因的突变
2024-01-2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7. 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几天后酸痛消失。他查资料后得知,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肌肉处于运动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肌细胞的多种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效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使组织渗透压升高,机体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需经过组织液、血液运输才能进入肝脏细胞转化为葡萄糖
C.登山后,腿部肌肉酸痛是因为乳酸的积累,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
D.肌肉处于运动时,血流量会增加,说明神经调节对肌肉血流量的影响大于体液调节
2024-01-2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8. 不少糖尿病患者夜间血糖平稳,清晨出现一段时间高血糖,该现象称为“黎明现象”。研究人员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黎明现象组(DP+)和无黎明现象组(DP),测定体内相关激素的含量如下图1。进一步检测外周淋巴细胞中多个与生物钟相关基因的动态表达,相关结果如下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胰岛素受体数量增多或胰岛B细胞受损的现象
B.胰岛素、褪黑素、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黎明现象”
C.清晨,DP+组机体胰岛素含量逐步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
D.夜间,DP+组中生物钟相关基因表达下降,推测“黎明现象”与生物节律紊乱相关
2024-01-2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9. 研究者用流感病毒(IAV)感染小鼠,发现动物被感染后采食减少、脂肪分解增加、产生β-羟基丁酸(BHB)为机体供能。研究者进一步测定了BHB对体外培养的CD4+T细胞(一种辅助性T细胞)增殖及分泌干扰素-γ水平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侵入机体的IAV经CD4+T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信息暴露在CD4+T细胞表面
B.活化的CD4+T细胞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
C.淋巴细胞分泌的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具有促进免疫的作用
D.小鼠感染病毒后采食减少、体内脂肪分解增加,有利于提高其免疫能力
10. 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Ⅰ和Ⅱ为幼年期,Ⅲ和Ⅳ为成年期,Ⅴ和Ⅵ为老年期
A.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型
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高
C.甲、乙两地阳坡的种群年龄结构分别为稳定型和增长型
D.甲地Ⅲ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
2024-01-2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11. 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介导病毒侵入细胞。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有效阻断新冠病毒的感染。制取新冠病毒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部分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为获得大量免疫过的小鼠B淋巴细胞,可多次注射S蛋白
B.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相比,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特有方法为PEG融合法
C.筛选1中会淘汰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
D.抗体筛选过程应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12. 地膜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化学式是(C2H4n。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难以被降解,为筛选出高效降解地膜的细菌,研究人员进行了如图所示操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富集培养过程中摇床振荡便于微生物获取营养和氧气
B.富集培养后,利用平板划线法将微生物接种于X培养基
C.应挑选降解地膜最高效的细菌⑤接种到Y培养基
D.若要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可用细菌计数板计数方法进行计数

二、多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多选题 | 适中(0.65)
13. ACM为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液,ATRA为全反式维甲酸。为探究胚胎干细胞(ES)分化为神经元的机制,研究人员采取用ATRA单独诱导和ATRA联合ACM诱导ES定向生成神经元样细胞。结果发现,联合诱导组的分化细胞中NF-200和NSE(两者为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率高于单独用ATRA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ES定向生成神经元样细胞,细胞器的数量不变
B.ES定向生成神经元样细胞,核遗传物质不变
C.与单独用ATRA组比,单独用ACM组的NF-200和NSE表达率更高
D.ACM中可能存在某种诱导细胞分化的因子
2024-01-2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三、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4. 某种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动物,其控制毛色的等位基因G、g只位于X染色体上,仅G表达时为黑色,仅g表达时为灰色,二者均不表达时为白色。受表观遗传的影响,G、g来自父本时才表达,来自母本时不表达。某雄性个体与杂合子雌性个体杂交,获得4只基因型互不相同的F1个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F1群体中有黑色个体,则其所占比例为1/2
B.所得F1群体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为1/2
C.若F1中出现灰色个体,则F1中基因g的频率为1/3
D.若F1全部个体自由交配,则F2中雌性有2种表型
2024-01-27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四、多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5. 下图为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烯与R蛋白结合后,酶T的活性被抑制,反之被激活
B.E蛋白被磷酸化后会被剪切,导致有乙烯生理反应,反之无乙烯生理反应
C.酶T活性丧失的突变体的纯合体在无乙烯时也表现为有乙烯生理反应
D.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果实成熟期可能会延迟
2024-01-2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16. 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如下图1、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个体数量(A和H分别代表自养和异养类群的优势种)如下图2。已知自养类群可以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经过一段时间的演替后,该裸石上的群落既有水平结构又有垂直结构
B.图1中演替的前120天,生长在裸石上的物种总数持续减少
C.演替过程中优势种H的环境容纳量上升
D.演替稳定后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数量金字塔呈正金字塔形
2024-01-27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五、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7. 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小麦增产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小麦的光反应过程包括多个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生在两种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中的电子被光激发的反应,如图所示。

(1)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中的电子被光激发的反应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
(2)据图可知,光系统Ⅱ中,光使叶绿素中的一个电子由低能状态激发到高能状态,这个高能电子随后丢失能量,进入光系统Ⅰ,此过程中丢失的能量转化为________分子中的能量,光系统Ⅱ中丢失的电子由________分子中的电子补充;光系统Ⅰ中的能量变化为________
(3)若CO2浓度降低,图中电子传递速率会________
(4)科研人员发现,长时间增施CO2,小麦光合作用逐渐减弱,最终影响小麦产量,该现象被称为“光合适应”。为探究其原因,研究者以小麦为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

据图2可知,常温+CO2处理组在超过29天后,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直至低于常温处理组。结合图3分析,原因是________
请根据本研究结果,对解决“长时间增施CO2抑制光合作用”这一问题,提出两项合理化建议:________
2024-01-26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18. 科学家谢切诺夫发现刺激蟾蜍的间脑会导致反射抑制,这一现象被称为“谢切诺夫抑制”。为探究酒精延长屈反射时长的机理,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间脑蟾蜍(切除了大脑和部分间脑、相关机能正常的蟾蜍),小滤纸片,任氏液,酒精(浓度为中度酒精中毒的浓度),去甲肾上腺素(NA),酚妥拉明(PT),1%硫酸溶液等。(要求与说明:任氏液为两栖类的生理盐水;酒精、NA和PT均用任氏液配制;NA是一种神经递质;PT是NA受体的抑制剂。实验条件适宜)
实验步骤:①取6组间脑蟾蜍,用不同试剂刺激间脑断面;②用1%硫酸刺激间脑蟾蜍一侧后肢的中趾趾端,测定屈反射时长。
实验结论:NA与其受体结合,显著延长了间脑蟾蜍的屈反射时长;酒精通过NA受体参与的途径,显著延长了间脑蟾蜍的屈反射时长。
回答下列问题:
(1)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中NaHCO3、NaH2PO4的作用是________。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0g/L,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________

任氏液成分

NaCl

KCl

CaCl2

NaHCO2

NaH2PO4

葡萄糖

含量(g/L)

6.5

0.14

0.12

0.2

0.01

2.0


(2)该实验的分组处理应为: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任氏液

NA

PT

酒精

________

________


(3)酒后驾车属于危险的驾驶行为,由本实验结果推测其可能的生物学机理是________
(4)另取一只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将其右侧坐骨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混合神经)原位暴露,将含有1%可卡因(麻醉剂)的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一段时间后用电针给予右后肢适宜强度的刺激,屈腿反射不再发生,这时把浸有1%硫酸的滤纸片贴在脊蛙下腹部,脊蛙出现搔扒反射(用左右后肢试图蹬掉腹部的滤纸片)。过一段时间后,搔扒反射消失。推测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麻醉顺序是________

(5)为了验证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结合图示设计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1-25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19.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农作物。玉米种子的正常与干瘪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干瘪种子没有发芽能力;玉米的育性受另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其中基因型为MM、Mm的个体可产生可育的雌雄配子,mm个体表现为雄性不育(不能产生花粉)。
(1)将基因型为MM的正常玉米种子种植,开花时随机授粉,成熟后收获全部种子(F1),发现有1/9籽粒为干瘪种子。干瘪性状是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亲本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基因型为AaMm的植株自交,发现F1植株中雄性可育植株与雄性不育植株的比例为2∶1,则可判断A/a、M/m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F1植株开花后随机授粉,正常种子与干瘪种子的比例为________
(3)在玉米杂交育种过程中,为了持续获得雄性不育植株,将雄配子致死基因B、红色胚带荧光基因R(正常玉米为黄色胚)和花粉育性恢复基因M(使雄性不育植株恢复育性)构成紧密连锁的“组件”(无互换发生),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单个“组件”导入雄性不育植株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黄色种子即为雄性不育种子,其比例为________。(以上植株均不含a基因)
(4)将单个基因B、R和M构成的紧密连锁“组件”(无互换发生)导入雄性不育植株细胞的染色体②上(如图),将此转基因植株作母本与基因型为MM的玉米杂交,F1自交,假设所有卵细胞均可受精,F2植株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024-01-25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20. 图1为城市附近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为了研究城市人工光照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者在城市森林边缘进行了延长光照时间的实验(此实验中人工光源对植物的影响可以忽略;实验期间,天气等环境因素基本稳定)。实验持续15天:1~5天,无人工光照;6~10天,每日黄昏后和次日太阳升起前人为增加光照时间:11~15天,无人工光照。在此期间,每日黄昏前特定时间段,通过多个调查点的装置捕获节肢动物,按食性将其归入三种生态功能团,即植食动物(如蛾类幼虫)、肉食动物(如蜘蛛)和腐食动物(如蚂蚁),结果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代表________;肉食性动物2是________级消费者。
(2)如果②、③、④代表能量流动过程,④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②的________
(3)动物捕获量直接反映动物的活跃程度。据图2可判断出“人为增加光照时间会影响节肢动物的活跃程度”,依据是:与1~5、11~15天相比,________
(4)有人认为本实验只需进行10天研究即可,没有必要收集11~15天的数据。相比于10天方案,15天方案除了增加对照组数量以降低随机因素影响外,另一个主要优点是________
2024-01-27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21. 灵芝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名贵食药用真菌,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保肝解毒、改善造血机能和免疫调节等重要药理功能。荧光蛋白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中。通过基因工程可实现黄色荧光蛋白(yfp)在灵芝中的稳定表达。操作步骤如下:
①人工合成包含限制酶Nhe Ⅰ和Sma Ⅰ识别位点的yfp基因(844bp)DNA片段,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图1。

②构建PJW-EXP-yfp表达载体(如图2)。
③将表达载体转入灵芝原生质体中,在选择培养基上筛选受体菌。
④对筛选得到的受体菌株进行PCR扩增鉴定,结果如图3。

⑤在荧光显微镜明场(DIC)下能观察到灵芝菌丝发黄色荧光,说明获得了稳定导入yfp的工程菌株。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目的基因:________
(2)目的基因与PJW-EXP载体皆被Nhe Ⅰ和Sma Ⅰ切割后,只需加入一种________(填“T4”或“E.coli”)DNA连接酶可完成拼接得到重组表达质粒。
(3)为了筛选出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灵芝细胞(转化菌株),培养基中除了加入细胞生长的必备物质外,还需加入________
(4)上述操作中PCR成功扩增出了包含内源性启动子Pgpd(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启动子)和yfp的DNA片段,从电泳结果可知Pgpd启动子的碱基长度为________bp。
(5)科学家在对纤维二糖水解酶Ⅱ基因诱导型启动子(Pcbh2)进行活性分析时,发现以纤维素为碳源时能诱导启动子Pcbh2的活性,而葡萄糖无法诱导。若要通过基因工程利用黄色荧光蛋白证明该结论,以下实验材料必备的是________
①纤维素②葡萄糖③纤维素+葡萄糖④野生型菌株⑤导入Pgdp和yfp的菌株⑥导入Pcbh2和yfp的菌株
若实验成功,实验结果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实验与探究

试卷题型(共 21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3
多选题
3
非选择题
5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分子与细胞
2
遗传与进化
1,2,4,5,6,14,19
3
稳态与调节
4
生物与环境
5
生物技术与工程
6
实验与探究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细胞中的无机盐  基因突变  血糖调节单选
20.85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  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分离方法  细胞核的结构  细胞癌变的原因及防治单选
30.65主动运输  有氧呼吸过程  光反应、暗(碳)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单选
40.4精子的形成过程  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规律单选
50.65基因突变  表观遗传单选
60.65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单选
70.6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体温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选
80.65血糖调节单选
90.85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单选
100.65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单选
110.65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选
120.65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综合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  其他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单选
140.8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及应用单选
二、多选题
130.65细胞的分化
150.65其他植物激素的产生、分布和功能  不同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
160.85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三、非选择题
170.85光反应、暗(碳)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环境条件骤变时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物质含量变化规律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解答题
180.6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反射与反射弧  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实验实验题
190.6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基因连锁与交换定律  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解答题
200.6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碳循环  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实验题
210.65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筛选、获取合适的目的基因解答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