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同学们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进行了项目研究,搜集了以下资料,请你完成相关探究任务。

小组一:【历史承载】

材料一: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1)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上述两项与文字相关的文物的历史价值。

小组二:【哲思一脉】

材料二: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民为责,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③“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④“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韩非子


(2)阅读同学们搜集的古代思想家们的名言,任选其中两位,分别概括他们的主张。
(3)上述思想家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到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该局面的产生带来什么影响?

小组三:【      ?         

小组三的同学们搜集到了下面这些图片,请你帮他们做好整理工作。

材料三:



(4)写出材料三图示相关成就中出现时间最早的一项的名称.
(5)请选取上述图片中的两幅,做简要图片说明,并提炼一个恰当的主题。
主题图片代号简要说明

材料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6)联系现实,中华文化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2023-03-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百家争鸣 ②刘徽的“割圆术” ③《史记》的写成 ④道教的兴起
A.①③④②B.①④③②C.③①②④D.④①③②
2023-02-23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雨花、江宁、浦口、六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活跃,许多杰出的思想家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出现诸子百家,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1)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要播出一期“百家争鸣”的讲座,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位著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请你将材料中的相应人物填写在括号里。
甲:依法治国----(          乙:民贵君轻----(     
(2)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近段时间,校园中屡次出现破坏公物的现象,根据你对儒家、法家、道家三家思想的理解,谈谈如何遏制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三家任选一个即可)
(3)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022-12-0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齐国国君在稷下(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设立学宫。先生与各派著名学者在此传道、授业、解惑。如孟子两次入齐讲授儒家思想,时间长达30年,被授予上卿。荀子15岁就到此学习,后来成为稷下的学术大师,培养出李斯和韩非等杰出人物。齐宣王时,稷下学宫有数百千人,其中有成就的往往被录用为齐国的各级官吏。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朝代

秦朝

西汉前期

隋朝

唐朝前期

治国思想或策略

推广法家,中央集权

汉初采用黄老思想,休养生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尊崇儒学

隋文帝推行法治,同时又重视德礼教化。隋炀帝实行法家的严刑峻法

推崇儒学,又吸纳道家无为的思想,还很重视以法治国的思想

——摘编自李丹《论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推断稷下学宫的创办时期与性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时期治国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前期治国思想相近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则材料体现的思想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2-07-19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七上期末模拟卷(三) -【历史必考一句话】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期末复习手册与同步真题精准练(部编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真正的百家争鸣局面是在战国时代。……代表百家的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包括其分支学派,细考之亦有百家之多。这些彼此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竟能相安共处,自由争鸣,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习,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


(1)根据材料,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时间。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